关于军事期刊审读的几点认识
2014-04-09张远波
张远波
(海军工程大学《海军院校教育》编辑部,湖北 武汉430033)
期刊审读,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掌握期刊出版动态、加强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编辑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办刊水平的有效途径。正是由于审读在提高办刊质量和实现监管上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一直为期刊管理部门和办刊单位所重视。军事期刊是我国期刊阵地中的重要力量,数量众多,影响较大,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服务强军兴军实践、丰富官兵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读是提高军事期刊办刊质量的重要环节,总部机关也极其重视这一工作,多次发文指导开展审读工作。加深对军事期刊审读的认知,有助于期刊管理单位、编辑部更好地开展审读工作,从而使军事期刊更加有力地聚焦能打胜仗,为强军兴军实践提供强大支持;更加主动地推进创新发展,努力提升军队期刊影响力和竞争力;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出版政策法规,努力维护军队期刊的良好形象。
一、可采取的主要审读方式
军事期刊审读方式,因归纳的视角不同而有各种分类。将审读活动与期刊出版时间相对应,可分为印前审读和印后审读。[1]这种分类方式简单明了,也能满足审读目的的需要,是可采取的主要审读方式。
(一)印前审读 印前审读对提高期刊质量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作者在写作时,主要注意力会集中于思想意义的传达,而较少关注于具体的句式、字词等,就难免会在文稿中留下错句、错词、错字。编辑在加工过程中,也可能难免百密一疏。这些就使出版前的文稿清样存在差错的可能。期刊一旦出版,白纸黑字,差错就会被永远定格,无法补救。印前审读,可以及时修订发现的问题,把差错消灭在印刷之前,降低差错率,为期刊把好最后一道关。
印前审读的主体,由编辑部内部人员、作者和外部人员构成。责任编辑在对自己负责的稿件反复阅读、修订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厌烦感,精神懈怠,出现盲点,留下差错。印前编辑部内部人员进行交叉审读,换一个人,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维来读文稿,对文稿有新奇感,有阅读的饥渴,能克服重复阅读的厌倦,找出文稿中那些不起眼的、容易忽视的差错。作者审读校样,出于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爱惜,态度上会认真。同时,对编辑部而言,既能让作者帮助寻找文稿的差错处,也是就稿件审编校过程中的改动,与作者交流,取得作者的认同,体现出对作者的尊重。
军事期刊种类繁多,发行范围、服务对象各异,对政治、保密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印前审读的最佳效果,聘请的外部审读人员,应是军队系统相应的高层次专家。考虑到这些人工作任务重,事务多,时间宝贵,编辑部应适时做好沟通工作,以方便他们审阅。如时间安排上的确有困难,也可聘请那些曾长期从事过编辑工作,责任心、能力较强的离退休人员担任。
这一阶段,审读者面对的稿件,已经过编辑人员反复修改、加工,从编辑规范、内容结构到字词句,都较为成型,差错率不会太高,大开大合改动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为了提高效率,不耽搁出刊时间,可让三部分审读主体同时进行。审读完后,再比照审读意见,由编辑人员统一修订。
(二)印后审读 印后审读,不受制于期刊出版的时效性要求,时间宽松,允许审读人员细细琢磨,反复推敲,审读效果更有保证。通过仔细认真的印后审读,编辑部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期刊管理部门能明了期刊的办刊状况,实现有效监管和宏观调控。
印后审读的实施主体、实施方法,因审读的组织机构、审读目的不同而相异。如编辑部出于单纯的提高期刊质量而进行的印后审读,可以聘请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期刊的学术顾问或与本期刊所刊内容对口的专家学者,重点对期刊的学术质量进行审读;关于编校质量的审读,考虑到需要相关的编辑从业知识,则利用编辑部内部的人员,或与联系较密切的同类期刊编辑部或期刊社交叉审读,发挥编校人员自身的优势,查错找缺。也可以请军内出版界专家发挥特长,重点对编辑出版质量进行审读。如需了解期刊的受众需求和社会反响,则可以请对期刊关注较多的热心读者审读。
如是军事期刊的管理部门为对期刊实施有效监管或评定而组织的印后审读,因审读结果需要有较高的权威性、信服度,宜聘请学术专家和编辑专家组成审读小组,对期刊进行全面科学的体检。
二、应构建的审读体系
为保证审读活动正常、准确、高效、可持续性地开展,应构建相应的审读体系。[2]
一是建立军事期刊专家审读队伍。期刊审读主体中,外部审读人员具有重要作用。因其与编辑人员、刊物、出版社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使他们能坚持原则,敢于挑刺,直言进谏。因此,必须加强外部审读人员队伍建设。外部审读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把关意识,要精通编辑业务。军事期刊审读专家的选择,必须与刊物的定位相适应。专家的组成依刊物定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是资深编辑家,也可以是学科专家,或是出版行政管理方面的专家。军事期刊办刊有其特殊要求,应熟知军队的政策法规、调令条例、保密要求,因此,专家来源应重点选择部队内部或曾在部队工作过的。考虑到具体的某位专家可能事务繁重,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审读每期期刊,而期刊出版发行又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因此,军事期刊审读的专家队伍,人数要求足够多,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可替代性。同时,审读人员的更换如过于频繁,也不利于该项工作。为了保证审读队伍的相对稳定,可从制度层面给予保证,对审读员的聘任、退出、换届,审读经费的来源、使用与管理,审读效果的奖惩等,用制度加以明确、规范,保持审读队伍的相对稳定,调动审读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审读效果良好。
二是选择合适的审读方式。军事期刊有公开发行的、军内发行的,还有部分没有刊号、用于行业间交流的,办刊的场地、规模、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差异均很大,办刊的条件、能力良莠不齐。因此,编辑部在进行审读工作时,需结合办刊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
有的军事期刊由总部、各军种机关、军事院校、军事科研单位所举办,编辑部办刊条件较好,编辑人员数量多、学历高、能力强、责任心重。这些编辑部可采用内部交叉审读为主,时间、人员由编辑部自己调控,方便高效。也能使人员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办刊人员素质和期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作为对内部审读的一种补充,可定期邀请外部人员集中审读。
有的军事期刊受制于场所、人员、经费等,办刊能力较弱,一两个人、一两间房办刊的现象,在军队系统中并不鲜见。这些编辑部,暂时还缺乏审读实力,应依托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的专家学者力量,请他们审读,以保证审读的质量。特别是要发挥好军网平台的功效,一方面,实现异地交互性和同步自动性,提高审读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与审读人员的远程交流,及时了解稿件存在的问题,不断学习,提高编辑业务能力。
三是规范审读标准。军事期刊审读内容的确定,可借鉴地方期刊审读中的相关经验。同时,由于其撰稿主体、受众主体的军事属性,又有其特殊要求。军事期刊的审读内容,主要分为政治方向、保密脱密、稿件内容、编辑水平和出版质量等五个方面。审读军事期刊时,必须对政治、保密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政治方向正确,无失泄密,是军事期刊的生命线,一旦这两点出现问题,就会一票否决,甚至编辑部几代人的努力和心血就会化为乌有。同样的观点,同样的一句话,在地方期刊出现,可能会被视为学术争鸣,但在军事期刊出现,则可能被理解为军方观点,造成不良的影响。审读时,要慎之又慎。一本合格的期刊,要在刊物的构架方面合格,如目录、文章标题等,也是审读的重点,还有诸如错别字、标点符号等方面。因此,要从稿件的政治方向、学术水平、文字质量、编排标准化与规范化等方面规范审读内容。
对于印后审读,尤其是涉及评优评先,就要明确问题判别标准。对于期刊中存在的问题的判别标准,有些是比较明确的,有些则是由于编校人员对问题的理解不同,用词、用语习惯存在着差异,对有些问题的判断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认为是错误的、非规范的,有些人则认为不是问题。比如,有些表述方式若经过修改可以使表述更简洁、达意更明确、文字更流畅,若不修改,意思也能表达出来。对这类问题,审读中可以不统计为差错,即只对大家统一认为属于错误、非规范化之处才进行统计分析。避免差错认定的随意性,以免挫伤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建立审读结果信息反馈体系。审读的目的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审读结果的反馈上。要形成反馈机制,长期坚持。审读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审读组织方应如实反馈审读结果,使被审读方及时了解期刊存在的问题,着力整改,增强办刊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明确工作努力方向。信息反馈过程中,要排除人情、面子等因素的干扰,讲问题清楚明白,切中肯綮。同时,又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不人为制造矛盾。
为了保证审读工作的严肃性,发挥审读工作的最大效益,组织方应注意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表彰。编辑部通过表彰,肯定审读人员的成绩,激励其进一步搞好审读工作;肯定那些工作扎实、勤奋努力、编辑质量高的编辑人员付出的劳动。对于军事期刊管理部门来说,审读的定位在于评级或评奖,则审读结果可以不予反馈。[3]如果是为了提高被审读期刊的编辑或学术质量等,则应将审读结果返回编辑部,条件允许的,还应与编辑部座谈,查找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军事期刊管理部门还可采用审读简报的形式,向被管理期刊单位统一通报审读情况,对那些办刊质量高的刊社、编辑部,鼓励其再接再厉,攀登新的高峰;对审读结果较差的,提出整改要求。通过褒扬先进,鞭策后进,便于各编辑部采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编辑部间形成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1]颜志森.科技期刊的审读方式及其优势互补[J].编辑学报,2004,(3).
[2]马诚.论以系统观构建学报审读机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3]刘清海,张楚民.期刊出版事后审读的定位与审读体系的规范[J].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