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练“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湖北力量探究

2014-04-09宋文生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支点湖北优势

宋文生,王 灿

(黄冈师范学院 宣传部,湖北 黄冈438000)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北视察,为湖北发展提出新的定位与目标:“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简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湖北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必须凝汇优势、练造强势,汇聚湖北力量,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践行实现中国梦的“湖北作为”。

一、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渊源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以湖北为中心的古楚地,就是古代中原地区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承载着弘扬传统中华文明正源的使命。

(一)支点与建成支点的内涵 支点首先是一个物理学意义的词汇,指“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一点”,古希腊哲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如果能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支点也是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词汇,有中心、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之意。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支点还是一个具有经济学内涵的词汇,“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支点被看作是势能强大、要素密集、带动力强的枢纽与支撑。任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都需要支点的功能支撑与辐射带动。”[2]建成支点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找点是精准化方法。”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钟国兴在其论著《找点》中称:“领导工作有点,管理工作有点,经营工作有点,学术研究有点,讲话写作有点,常规性工作有点,创新性工作更有点,所有的工作都有点,抓住其独特的点,才能把工作干得漂亮,才能把事业干成。”[3](P87)

(二)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传承 自春秋战国以来,以湖北为中心的楚国就是中原大国,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中均占一席。据《战国策·楚策》记载,鼎盛时期的楚国“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今山东半岛南部),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今陕西旬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淮南子·兵略训》对楚国的描述更是精彩:“楚人地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东裹郯淮。颖汝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山高寻云,谷肆无景,地形便利,士卒勇敢”。当年楚国辽阔的地域、富饶的经济、强盛的军力,被形容得淋漓尽致。著名楚史研究学者张正明曾感言:“楚国在历史上曾是世界‘第一大国’,其都城郢都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作为楚国主要属地的湖北地区,是长江中游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就如同人的心房。”

湖北农业发达,粮产量极高,自古以来便获“湖广熟、天下足”的赞誉。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战略地位。自古以来,武汉一带水陆通道与豫、赣、皖、苏、川、黔、陕、湘等紧密连接,因而赢得“九省通衢”的佳誉。自唐宋以来,湖北市场活跃繁华,素有“货到汉口活”的美名。自光绪十五年始,张之洞开启“湖北新政”,奠定了湖北尤其是武汉一带的经济与社会地位,武汉一时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采矿、冶金、军工等近代大工业体系的建立,为武汉成为中国的工业重地打下基础,多所新式学堂的兴建,为湖北发展培养了众多新式人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武汉的远景:“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最重要商业之中心也”。[2]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地区是国家建设布局的重点。在“一五”时期,在当时中央提出“将武汉建成南方工业基地”的决策下,武钢、武重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武汉。在“三线”建设时期,国家把工业建设的重点陆续转移到鄂西北等地,建设了二汽、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等。这些大项目以及武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促使湖北发展走在了中部前列。不过在改革开放初期,湖北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2005年8月,胡锦涛同志在湖北视察时指出:“要真正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将湖北建设成为“重要战略支点”。至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北视察时提出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论断,反映了两任总书记对湖北发展的明确指向。胡锦涛同志阐述的言语,是要求湖北在发展方面优于、快于中部其他五省,在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强于、重于中部其他五省,其指的战略支点,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点、着力点和支撑点。习近平同志强调的话语,则对湖北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湖北应弘扬历史传统,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重要节点和增长极作用,既应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也应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十八大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未来时期,汇聚湖北力量,将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实现中国梦的湖北篇,是对所有湖北人的一次重大考验。

二、湖北凝汇“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中国梦”,阐述了“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中国人民的梦,梦的实现也必须依靠人民共同完成。湖北作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自然要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湖北力量。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相较于中部其他五个省份,有着两大显著优势:

(一)比较优势 人类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分工,恰恰是规模报酬递增法则的体现,通过各区域间贸易互换程序,使各区域优势均能充分发挥,实质上产业聚群的经济现象即是专业化经济。湖北拥有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物质资源,其区域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基础建设、科教人文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自然资源。湖北是一个千湖之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源区,是华北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保障,三峡库区的水能发电让全国人民为之收益。作为中原腹地的湖北,还是一个生态大省。境内的神农架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功能,影响着华中乃至全国的气候。湖北省的“油菜、淡水鱼产量全国第一,棉花、稻谷排位也在前列,农副产品的生产及加工潜力巨大”[4]。二是基础建设。“在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国际资本向国内拓展的过程中,湖北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发挥有利作用。”[5]区位的优势,也成就了湖北较之中部地区其他五省在交通网络发展的比较优势。“武九线、汉丹线、沪蓉高速公路以及国家已经布局的沿江铁路横贯东西。长江、汉水,京广、京九铁路,沪蓉、京珠高速贯穿东西南北。湖北是中部地区连接东西部的桥梁,境内的武汉、宜昌、黄石都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交通条件发达,居中部其他五省之上。”[5]除此之外,湖北省拥有中部地区发展最好、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武汉,在基础设备,如通讯网络、市场建制、产业布局等方面都是领先于中部其他各省的龙头城市。三是科教人文。湖北是中部地区五省之中高等教育基础最好、科教实力最强的省份,“技术专利、两院院士、重点学科与实验室、在校大学生等数量,在全国均居前列”[6]另外,作为智力聚集的高新产业园区的武汉光谷,依托高校优势形成的创新驱动能力,在湖北成为重要战略支点乃至带动整个中部地区崛起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文方面,湖北不仅名人层出不穷、不胜枚举,湖北文化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梁启超先生曾在武汉大学做过题为《湖北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地位及将来之责任》的演讲,他认为,“湖北不独能代表长江文化,并能沟通黄河文化。如山东、河南,只能代表北方文化,不能传播南方文化于北方。湖北则容纳黄河文化,而传播于长江一带。一面自己产生文化,一面又为文化的媒介者,因其沟通南北,能令二元文化调和。在历史上看来,不能不说湖北所贡献及遗留的功劳是最大的。”[7]

(二)核心优势 现阶段下,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已由外向型向内陆型转变,由拉动外需向扩大内需转变,拉动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沿海与内地的优势互补、国内市场的深度开发、改革创新的逐步深入,使得中部崛起的进程不断提速。正如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所指出,“当前湖北最大的核心优势是,凭借现实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宏观环境,奠定其国内市场枢纽、拉动内需市场前沿的地位。”[1]

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区位优势,使沿海与东部地区实现了长时间的大跨越大发展,在中部崛起的大好机遇下,拥有国内市场枢纽与内需市场前沿优势的湖北,会迎来“黄金十年”甚或更长时间的大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内需市场一方面透过规模经济的量化效果,提高产业内厂商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经由顾客累积消费能力的提高,油然而生形成对产品品质较严苛的要求,换言之,任何产业成功的先决条件,都需具备国内最挑剔的消费者,这种市场特性通常会培养企业如何察觉、解释与反应客户需求,掌握产品环节的竞争优势;此外,国内比国外消费者更愿意要求生产者改进与创新,因为他们容易看到商品,提出改进要求的沟通管道更畅通,促成更多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的机会。

本土市场的预期需求如果是催生竞争力的起源,那市场规模和成长模式则有强化竞争力的效果。一国消费市场愈大,客户需求强度相对增加,对竞争力培训帮助就愈大,亦助于区域优势的养成。内需市场特质是竞争优势的根源,市场大小、拓展模式自会凭借投资、时机和企图心来强化这种依附在内需市场下的优势,自然将市场国际化,顺延该产品与服务推向海外,亦助于竞争优势的提升。

三、凝练“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湖北力量的策略

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让湖北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应解放思想,合理利用湖北的比较与核心优势,将其练造为改革创新的强势,使政府职能创新与经济体制创新、发展观念创新与环境创新、知识创新等成为践行“湖北作为”的力量之源。

(一)应坚持政府职能创新与经济体制创新的全面深化 李鸿忠认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是聚合资源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资源通过裂变转化为能量,使小的发展空间转换成大空间,小的平台升级为大平台,由精神力量转变为物质力量。”[1]这是湖北寻求新突破、新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一个成功的产业必然有地方政府合理的引导和政策扶持,而不是过多的干涉,才会使其能够不断地创新机制,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一展企业竞争优势。政府合理引导、政策扶持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企业发展、持续投资与创新动力,惟有后方稳定,企业才能定下心来,不断进步,在日趋复杂的产业环节中建立企业竞争力,为品质及创新产生鞭策力量,长期保持优势。要始终明确“政府的职责是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保证宏观经济运行,推动可持续发展,调节市场失灵。”[8](P27)在经济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应明晰市场机制的目标与价值,形成某特定产业的特殊地位,例如高新产业透过市场价值判断后,高薪待遇且具前瞻性的第一印象,即成为当今竞相争取进入的优势产业之一;当它逐渐汇集产业中优势管理实务与组织模式之后,竞争力的形成越发让其产业地位水涨船高,再次吸引人才与资金流入,促使厂商着重落实改善品质和服务、形成更低成本,并专注于创新产品及制作流程,淘汰不具备生存条件厂商,这种良性循环逐渐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竞争力的良性增长,使区域内经济因此受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广东地区科教人文力量不及湖北,但经济总量和质量却远高于湖北的关键原因。湖北若要发挥好科教人文优势,必须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

(二)应坚持发展观念创新和发展环境创新的协调并进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创新是发展的先导。当前,区域发展不能一味以GDP数字来论英雄,不能只要经济不要环境,必须让注重绿色GDP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永续发展的概念纳入经济发展环境的理念和实施之中,使人们关注全球化、知识经济、低碳能源与生活等相关议题。就当前来看,湖北人口分布较为不均,多数人才集中于武汉及其周边区域,导致人口不均衡,城乡发展以及区域基础设施落差大,人口的过度集中和城市规模的过度扩大已逐渐影响省内其他地区的城乡发展,而且湖北的一些投资也多数投入到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易造成省内其他地区发展以及公共设施不足,导致区域竞争力降低、生活品质不佳等状况出现。因此,一方面,在永续性概念逐渐被重视的趋势下,湖北未来的发展应重视空间的发展架构,通过两圈两带、一元多层次等发展战略,来提升省内各区域发展的生活环境品质、水准,强化湖北的区域发展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永续发展的概念以及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循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的体制机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8](P22)

(三)要让知识创新真正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湖北具有科教人文方面的比较优势,但作为教育大省的湖北离教育强省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前,应“按照‘创新强省’的要求,加强科技协同建设,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利用科技核裂变、核聚变的几何级增长效应,让科技元素孕育到工业、农业、文化、金融中”[1],但更关键的是,应将整个湖北打造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创新系统,让创新的理念和意识成为湖北发展的标志。区域创新系统是以地方为主体,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生产企业、地方政府等机构及其个人在地理上相互分工,在主体支持下产生的创新。完善的区域创新系统建立所要考量因素,除了企业本身具备创新能力与充足创新资源外,外部环境的配合亦是不可或缺,如资金供应来源、政策与法规配合、外在知识与资讯取得、智慧财产权保护等,皆是重要关键因素,并为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与交流的基础,形成稳定的区域发展系统。在现今知识空间的发展上,相互联系的便捷性与可及性越来越受重视,空间的发展建立实体以及虚体的系统联结,来达到对内、对外的资讯流动以及交换,借此作法,区域发展将不再需要传统式的圈地作法,亦可透过资讯的便捷性来达到更好效果。而网络联系也是学习型区域以及区域创新系统所强调的概念之一,必须达到产学研主体上的相互联结,形成区域的学习与创新,达到提升区域发展强化竞争力的目的。倘使能够将这一系统在湖北区域内打造、完善,不仅能够节约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制度资本,而且能够为湖北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引导和创新支撑。

湖北要让自身经济发展方式走在全国前列,必须在政府引导下,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运作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改善和扩大内需市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一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二靠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三靠城乡一体化发展,四靠绿色发展、低碳发展”[1]的要求,通过改善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优势大做文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练造一批强势产业,让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期许早日实现,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湖北力量。

[1]李鸿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J].政策,2013,(09).

[2]李春明.论着力打造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J].政策,2011,(12).

[3]钟国兴.中国进入了“找点”时代[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4]周坚卫.努力促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J].政策,2006,(07).

[5]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省社科院.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新定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01).

[6]吕东升.做好实现“中国梦”湖北篇的大文章[J].政策,2013,(06).

[7]梁启超.湖北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地位及将来之责任[N].申报,1922-9-5.

[8]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支点湖北优势
The rise of China-Chic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矮的优势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周文胜:在管理中反思悟道,找到成功的喜悦和支点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