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十年来黄庭坚词研究综述(1980年至今)

2014-04-09张学净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黄庭坚山谷研究

张学净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新中国成立后30余年,由于受特定政治气候的影响,黄庭坚的相关研究一度陷入低谷,而有关其词作的研究则更显寂寞。20 世纪80年代初,繆钺、杨海明等老一辈学者开始关注山谷词,撰写了相关论著,使黄庭坚在词史上的地位与价值为人所重新认识。此后,陆续有学者投入到山谷词方面的研究,挖掘了黄庭坚词独特的艺术价值,丰富了宋代词史的篇章。1997年,凌左义先生发表在《文学遗产》上的《十年黄庭坚研究综述》中对过去十年黄庭坚词的研究情况做了简要而全面的综述,本文在此基础上,拟对20 世纪80年代至今30年来黄庭坚词的主要研究问题略作述评。

一、关于黄庭坚词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黄庭坚现存的190多首词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雅俗相济,在宋代异彩纷呈的词林中别有一番风味。1978年以后,随着时代风气的转变,黄庭坚的相关研究重新起步,关于黄庭坚词的题材内容、风格特色的全面解读最先为人所注目。20世纪80年代初,杨海明先生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的《黄庭坚词浅析》[1]一文中,阐述了黄庭坚词中艳情与言志的两种不同风格,并从社会背景与词体发展规律两个方面分析了两种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稍后周裕锴先生的《试论山谷词》[2]中把山谷词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论述山谷词的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认为山谷词前期多恻艳之语,类柳永;与苏轼定交后,受苏轼影响而词境始大。这两篇文章见解深刻,对于山谷词的研究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后世探究山谷词的题材内容、风格特色等论文多不出其藩篱。80年代中后期繆钺先生在《灵溪词说》的《论黄庭坚词》[3]一文中从黄庭坚自成一家的思想意识以及北宋歌舞环境方面进一步分析了黄庭坚词品类复杂的原因,邱俊鹏先生则在《黄庭坚词在求变中的得与失》[4]一文中,把黄庭坚词分为通俗词、婉约词、继承苏词等三种类型来论述其在求新中的得与失,其中,对于黄庭坚的通俗词,作者认为除了一部分受柳永影响之外,更主要的是黄庭坚不断地向民间汲取养料,他的通俗词与北宋流行的民间词有很大关系,这就进一步推动了对山谷俗词的认识,不过文章中并未就此问题充分展开论述。

90年代后,大批中、青年学者开始投入到山谷词的研究,黄庭坚词的独特之处不断为人所发掘,此一阶段不同于80年代学者们对山谷词艺术特点的简单勾勒,而是更为全面深入的解读。1990年朱安群等主编的《黄庭坚诗词赏析集》[5]使山谷词进入大众视野,为更多人所熟知。这一时期,黄文吉所著的《北宋十大词家研究》中把黄庭坚词列为北宋十大家之一,对其生平与词集、作词态度等作了全面论述,并且特别强调山谷词与日常生活结合的艺术特色;而黄宝华在《黄庭坚评传》中的“别 树 一 帜 的 山 谷 词”[6](P384)中 关 于 山 谷雅俗词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的分析,深入详实,通过与柳永、苏轼词风的比较得出黄庭坚词之疏隽明快、豪健峭拔的独特风格,另外马兴荣先生的《论山谷词》[7]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该文归纳了山谷词的特点,即雅俗并存、内容丰富、自居面目,可以说是对前人研究的一个全面总结。

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数十篇以黄庭坚词的研究为选题的硕博论文,这些硕博论文对黄庭坚词的创作背景、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语言特色以及词史地位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出现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其中,东北师范大学郭凌云的硕士论文《论山谷词》[8],从山谷词的整体风貌、山谷词产生的社会渊源、山谷词后世未得彰显之因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山谷词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王早娟的《山谷词研究》则从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两个方面来探究山谷词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产生背景。另外,孙虹在其博士论文《北宋词风禅辨与文学思潮》中的《诗化与词话澄波共扬的黄庭坚词》[9](P159)一文 中,站 在 文 学 思 潮 的 高 度 上,从 诗化与词化的视角解读了宋代对山谷词持论不一的缘由,并由此深入剖析了山谷词中诗化、词化兼备的艺术特色,立论充实、视角新颖,跳出了前人的藩篱从另一个维度解读了山谷词,对于后学之人很有启发性。

通过以上论述,黄庭坚词的整体面貌逐渐清晰,其雅俗并存、刚柔相济的词作风格自成一家,在宋代词史上起着承上其下的作用,曹荣的《论山谷词的词史地位》[10]一文定位了山谷词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认为其上承柳、苏,下开金元俗曲之先河,影响深远。但是综而观之,这些立论主要是围绕着作者与作品这种传统的研究格局进行深入挖掘,是否还能引用其他研究方法,从另一个维度解读山谷词是新世纪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关于黄庭坚词各个方面的专题研究

黄庭坚才学丰厚,文学创作不肯作记随人后,要求自成一家,这也就造成了其词作内蕴的丰富复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层面的具体深入,逐渐形成了对黄庭坚词各个方面的专题研究。经笔者归纳梳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

(一)关于黄庭坚艳俗词方面的研究 黄庭坚的艳词、俗词历来受人非议,宋代法云秀和尚就直接棒喝其作艳情小词“邪言荡人淫心,使逾礼越禁,其罪非止坠恶道而已。”①关于黄庭坚艳情词的讨论,一直为山谷词研究的热点之一。新世纪以来,随着研究领域的细化,这方面的单篇学术论文不断见诸于众,学术界从多个视角深入解读了黄庭坚艳俗词创作的来龙去脉。朱惠国发表的《论黄庭坚情词》[11]率先开启了21世纪黄庭坚艳俗词专题方面的研究先河,作者把山谷情词按其品类分上、中、下三类,按时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从词本身发展的走势和理学逐渐兴起两个方面探究了时人对山谷情词评价过低的原因。南昌大学李锋的硕士论文《黄庭坚词的意境和艳俗词“类曲”倾向》[12]从语言表现手法上分析了其艳俗词与元散曲的关系,不过该文的相关论述还略显单薄。2008年,彭国忠发表的《黄庭坚艳情词的佛禅观照》[13]一文,从佛禅的角度解读了黄庭坚艳情词创作的原因,视角新颖,论证充分,其研究视角颇有借鉴意义。同年,彭文良,木斋合撰的《论黄庭坚词题材的世俗化倾向》[14],通过比较苏轼与黄庭坚对词境的不同开拓,进而提炼出黄庭坚词作题材的世俗化与平民化的特征,很有见地。近几年,关于黄庭坚艳情词、俗词方面的探讨一直持续不断,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黄庭坚艳情词的内蕴,开阔了研究视野与路径,但是相关研究仅是局限于宋代,元明清人对黄庭坚艳情词的评价以及黄庭坚艳情词在明清词坛的影响当是今后有待关注与解决的。

(二)关于黄庭坚词与同时期其他词人的异同比较方面的研究 鉴于宋人有“苏轼词横放杰出,然不是当行家手。今代词手,为秦七黄耳,唐诸人不迨也”之评语(《后山诗话》),另外在宋代黄庭坚与柳永都写有大量艳俗词,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庭坚与秦观词、柳永词、苏轼词的比较。其中代表性的文章有房日晰发表于1997年的《秦观黄庭坚词的异同与历史地位》[15],该文从秦观、黄庭坚词的由俗到雅的递变过程、二者性情等方面比较了二人词中的意境以及艺术风格,从词作艺术本身剖析了为什么宋人会秦黄词并举的原因。2007年湖南师范大学宋纯的硕士论文《秦观、黄庭坚词比较研究》[16]在房文的基础上,从秦、黄思想,苏门交游,北宋党争,秦、黄词作及其接受史五个方面进一步比较二者词作之异同。此外,邓子勉于90年代发表的《解读“秦七黄九”》[17]主要论述了秦七黄九的俚俗词,认为秦黄元祐年间及之前的词走的是柳永的路子。

(三)关于山谷词“诗化”特征方面的研究 宋代晁补之称“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魏庆之词话·晁无咎评》),黄庭坚词中“寓以诗人句法”(《小山词序》)在当时即为人所注意。黄庭坚“以诗为词”的作法亦引起了后人的极大关注。较之苏轼的“以诗为词”,从题材与内容上开拓词境,黄庭坚更多地体现在了词的创作手法上。这方面的代表性论述主要有房日晰发表于90年代的《黄庭坚词为“着腔子唱好诗”说》[18],孙虹、孙蒙合撰的《论黄庭坚“好诗”词风对宋词内质的重构》[19],两篇文章均从具体的词作分析了黄庭坚词中诗化倾向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中后者更进一步地指出“黄庭坚的‘好诗’之词,正是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吸收江西诗风的双重异质,在尚统、尚理、尚意、尚韵、尚博、尚雅等层面,进一步词思出位,重铸词体新质。”并对山谷词中韵律、句式作了精辟剖析,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认识黄庭坚词很有启发意义。

另外,2009年孙宗英、钱建状在《古典文学知识》上发表的《山谷词与唐诗》[20]一文,从黄庭坚词的字面、句意、诗篇、用典四个方面考究了黄庭坚填词时对唐诗的融化与生新,通过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的细致分析,使人深层次的认识到了山谷词的独特之处,也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宋词与唐诗的关系,其研究方法与视角很值得借鉴。

(四)关于黄庭坚词词学批评方面的研究 这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对黄庭坚本人词学观的解读,以及对黄庭坚词评点方面的再研究。

黄庭坚的词学观颇为复杂,一方面他视词为小道,不使意作词,另一方面,又“以诗为词”,在词中抒情言志,肯定词的艺术价值,所谓“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者也(《小山词序》)。早在1990年,日本学者青山宏在其《苏轼与黄庭坚词论》[21]一文中便通过深厚翔实的文献爬梳,提炼出了苏轼与黄庭坚词学观点的异同之处,该文指出苏轼作词时以诗为词,倡导词可以言志,而黄庭坚的词学观则比较折中复杂,一方面认为诗词都要从学问中来,推崇有雅韻的词,词与诗同格,词可以言志,另一方面又承认词是“艳科小词”,并简略分析了黄之所以具有这种词学观的原因。近年来,王梽先发表在《文艺研究》上的《对传统与新兴的矛盾认同——黄庭坚词学理论新探》[22]一文中则对黄庭坚的词学观作了系统而全面的理论评析,从方法论、情感论、风格论、对传统词的体认四个方面总结了黄庭坚的词学观,体现了作者思考问题的理论高度。

三、关于黄庭坚词的文献整理考证方面的研究

黄庭坚词集版本众多,每个版本所收词作数目不等,且由于文献的缺失散佚,黄庭坚全部词作的编年一直无法确定,这就为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山谷词带来了困难。20 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不少学者投入到了对黄庭坚词的编年考订、词作辨伪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山谷词的文献整理作出了不少贡献。80年代初,曾照珉在《菊墨斋词说》中述及了黄庭坚词的版本以及现行存词数量作,据其整理统计,黄庭坚存世共计189首,另有三首失调名残句。90年代后,饶宗颐在其《词集考》中对山谷词集版本进行了钩沉整理,梳理出黄庭坚词在宋代至少有四个版本,其中《直齋书录解题》中记载的《百家词》本《山谷词》,疑为明代毛晋《宋六十一家》词之底本。在此后,黄宝华的《黄庭坚评传》之《山谷词集的流变》一文中,考订出山谷词集的版本主要有两个系统,一卷本的《山谷词》和三卷本的《山谷琴趣外篇》。1999年,胡可先在《黄庭坚词系年考证》[23]一文中,对其所整理统计出的181首山谷词进行了初步的大致编年,尽管个别词作的系年考证还有待商榷,但瑕不掩瑜,胡可先的这一词作编年为后世研究山谷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2000年,张承风在《黄庭坚词编年考》中对《画堂春·东风吹柳》等30首词作了系年考证,可与胡文互见参考。此后,陆续又有一些关于黄庭坚词作系年、辨伪方面的论文发表,如陈志平的《山谷词系年考证商榷》,针对前人编年考订疏漏之处,重新对《雨中花·送彭文思使君》等6首词作了系年,考辨细致翔实,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方便。近年来,郑永晓发表《黄庭坚词集版本及其互见存疑词考略》[24]一文可谓是黄庭坚词文献研究方面的力作,该文中通过大量文献的征引考辨,以及词作内容和写作笔法的分析,对黄庭坚词的版本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5首署名黄庭坚词的作者归属等进行了考辨。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关于黄庭坚词的系年考订、词作辨伪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的进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摸索中更新,相信关于山谷词的系年与词作辨伪将在不久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四、关于黄庭坚词研究的前景展望

回顾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关于黄庭坚词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山谷词的艺术价值与词史地位逐渐得到彰显,山谷词的词集版本、词作系年考订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有关山谷词集的笺注校刊也为学界所重视,龙榆生校点的《豫章黄先生词》,严寿澂校点的《山谷词》之后,马兴荣、祝振玉二位的《山谷词校注》可以说是新世纪黄庭坚词研究方面的又一力作,书中对所收录的山谷词作了严谨的注释,书后附有黄庭坚的相关序跋、历代关于山谷词评论等资料,极大地方便了后人对山谷词的研究。但是综观黄庭坚词研究的历史进程,仍存有不少不足之处留待后人拓展,如黄庭坚本人作诗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对其章法、句法结构的研究已有不少硕果,如钱志熙的《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等著作,而从语言学方面对其词作章篇句法的探究,除了个别论著中有所提及外,还较少专门的学术研究;再者,目前对黄庭坚词的研究大都拘囿于传统的作家-作品这一研究格局,引用传播学相关原理,动态地把握黄庭坚词的在历朝历代的传播接受过程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另外,黄庭坚词中的“类曲”倾向已为学界所熟知,但是把黄庭坚词纳入金元曲发展递变过程的相关研究还少有人问津,从曲学的角度解读黄词与金元曲的关系也是应当引起一定关注的。

注释:

①《类说》卷五十五《冷斋夜话》,邓子勉《宋金元词话全编》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1]杨海明.黄庭坚词浅析[J].江西社会科学,1982,(4).

[2]周裕锴.试论山谷词[J].学术月刊,1984.

[3]叶嘉莹,缪钺合.孁溪词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邱俊鹏.黄庭坚词在求变中的得与失[J].文学遗产,1987,(3).

[5]朱安群,等.黄庭坚诗词赏析集[M].四川:巴蜀书社,1990.

[6]黄宝华.黄庭坚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马兴荣.论黄庭坚词[J].楚雄师专学报,1999,(1).

[8]郭凌云.论山谷词[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9]孙虹.北宋词风禅辨与文学思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0]曹荣.论山谷词的词史地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6).

[11]朱惠国.论黄庭坚情词[J].江西社会科学,2001,(2).

[12]李锋.黄庭坚词的意境和艳俗词“类曲”倾向[J].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

[13]彭国忠.黄庭坚艳情词的佛禅观照[J].深圳大学学报,2008,(6).

[14]彭文良,木斋.论黄庭坚词题材的世俗化倾向[J].殷都学刊,2008,(12).

[15]房日晰.秦观黄庭坚词的异同与历史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1997,(4).

[16]宋纯.秦观、黄庭坚词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17]邓子勉.解读“秦七黄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1).

[18]房日晰.柳永黄庭坚俗词之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13,(2).

[19]房日晰.黄庭坚词为“着腔子唱好诗”说[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3).

[20]孙虹,孙蒙.论黄庭坚“好诗”词风对宋词内质的重构[J].江南大学学报,2008,(5).

[21]孙宗英,钱建状.山谷词与唐诗[J].古典文学知识,2009,(6).

[22][日]青山宏.苏轼与黄庭坚词论[J].范建明译.苏州大学学报,1990,(3).

[23]王梽先.对传统与新兴的认同[J].文艺评论·诗学研究,2011,(4).

[24]马波.接受视野中的黄庭坚词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5]樊新强.山谷词评论研究[J].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7.

[26]胡可先.黄庭坚词系年[J].文献,1998,(4).

[27]郑永晓.黄庭坚词集版本及其互见存疑词考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6).

猜你喜欢

黄庭坚山谷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睡吧,山谷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沉默的山谷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诡异的山谷
智出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