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真的衰落了吗
2014-04-09查道炯
◎ 查道炯
西方真的衰落了吗
◎ 查道炯
新疆农业大学李博远同学:近几年,媒体上经常看到关于西方衰落的话题,甚至西方人自己也在发出这样的声音。请问——
答:“西方衰落”并不是一个新话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几大银行破产,西方发达国家集体陷入经济衰退。相对地,在金融危机后,中国成功地避免了经济总量陷入萎缩的局面,货物贸易总量先后超过了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此之后,“西方衰落”的论调便被一再提起。2015年第一期的美国大众杂志《名利场》刊登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长文,坚称“中国世纪”已经来临。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衰落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这个现象呢?
过去50多年里,欧美精英们唱衰自己的声音不时出现,和声迭起。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次。第一次是1973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友实行石油禁运后,从美国国内开始,“衰落论”就持续了几年;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总量大幅上升,汽车和电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美国,纽约地标建筑帝国大厦被日本公司买下,就连老牌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也被索尼公司兼并。在那时,“西方(美国)衰落”“亚洲(日本)第一”一度曾是流行词汇。但每一次“衰落”,看衰西方的人最后都大跌眼镜,因为它都很快便重新“崛起”了——重振经济、重获社会凝聚力、把持制定全球经济、军事规则的控制力、保持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力。当前,欧盟经济依然复苏迟缓,但美国已经呈现复苏之势。2014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速度为5%,与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成绩相当醒目。在全球创新领域,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也依然站在产业最前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唱衰自己这个现象本身,恰恰是其力量的源泉之一。它善于从不留情面地自我反思开始,力戒狂妄自大,从而走向又一次被国内外都公认的兴旺、强大。
与此同时,在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中国学者口中,中国崛起成了“西方衰落”的一体两面,似乎正是中国的崛起,导致西方走向衰落。那么,这一轮“西方衰落”与中国有多大关系呢?一方面,中国没有对西方采取任何攻击性举措,也没有导致西方国家经济动荡,这与1973年的欧佩克国家不同。相反,中国经济的增长拉动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中国在美国市场的存在,无论是投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含量的替代程度,都远远没有让美国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压力,这一点与20世纪80年代中的日本并不相同。在美国社会的中国人,与当时的日本人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既然如此,中国又是怎样被与新一轮“西方衰落”挂钩的呢?在西方主流地缘政治思维中,核心问题在于中国与西方的“不同”:西方世界持续向中国开放近半个世纪了,但不管在内政还是外交上,中国都没有像它们期待的那样与西方“志同道合”,反而在诸多国际问题上,依然与西方和其盟友们背道而驰。因此,不论中国如何重复“和为贵”的外交理念,西方总是将中国定位在挑战者的角色。将中国崛起与“西方衰落”对立起来,正是出于这样的思维定势,或者更有甚者,是一种有意误导。
事实上,中国崛起与“西方衰落”,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国的崛起,根本因素还是在于中国自身的改革和开放。说到底,决定一个国家衰落或是崛起的核心因素,不是外力,而是内功。至于中国与西方之间,更是谁也决定不了谁的兴旺抑或衰落走向。
总而言之,美国或者西方衰落与其说是一个有事实支撑的现象,不如说是西方人对自己的告诫,中国人实在没有必要信以为真。倘若真信了,并且基于这种错误判断行事,那无异于“自废武功”。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