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2018-08-28任文婧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阿加莎克里斯蒂人物塑造

任文婧

摘要:《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克里斯蒂最著名的代表作,作者以其独特的笔触向读者描绘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密室谋杀故事,小说中西方各国家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的碰撞、交融也为小说增添了很多色彩。由于在密室当中,个人的文化性被凸显,更容易放大文化偏见,因此通过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探讨,有助于了解作者笔下西方各国人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西方人;人物塑造

一、引言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品有《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她一生创作了近百部侦探小说、剧本等,被誉为“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语言流畅自然,文字精巧优美,她擅长驾驭复杂情节和众多人物,其笔下人物的对话,都是巧妙的暗示,给读者一种艺术的享受。

侦探小说一直被视为通俗文学,属于亚文化中的题材,无法进入正典,所以之前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克里斯蒂的作品中既有风俗人情的描写,又反映社会现实,极大地加强了侦探小说的文学性,并把侦探小说的艺术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很多人从不同方面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做了研究。许多学者从叙事艺术和人性角度进行了解读,一些学者探索了阿加莎矛盾的女性意识。还有学者从正义理论、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等角度对其作品进行探讨。但是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相对较少,例如,吴玉玉曾分析过《人性记录》的罪犯形象;[1]汤浩,付群芳以《东方快车谋杀案》为例对波洛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指出波洛幽默诙谐,观察细致,追求法律的公平正义,内心却饱含柔情。[2]除此之外,《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涌现出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例如哈巴特太太、俄国公主、阿巴斯诺特上校等,本文将对这些角色的塑造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塑造

《东方快车谋杀案》讲述了东方快车上的一宗迷案,当午夜发生凶案,车上的人又表现得好像谁都没有嫌疑,谁都有不在场证据,这则迷案何去何从,凶手又在哪里,阿加莎·克里斯蒂以严谨的逻辑层层剖析,解开案情,令人信服。快车密室中,除了侦探波洛,董事布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医生以外,其他十二个人都参与了作案,这十二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凶手性格鲜明、个性迥异。

这些人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来自美国的哈巴特太太了。她是一个“结实的、满脸笑容的老女人”,[3]她就像个邻家的老太太,是个话唠,“声音清晰缓慢而单调,完全没有停下来喘口气的意思”。她喜欢处处提及自己的女儿,“所以我女儿说”,“美国的方法在这儿行不通。懒惰是这个民族的本性。我们应该教东方人认清我们自己的思想。我女儿说……”,而且她们的言论中更是充满了对美国的无比热爱和对东方异国的不满,她抱怨东方落后,连水都“有股子怪味道”,比不上西方的“依云和薇姿”。在她们看来,西方是先进的,经济,科技,生活质量都很超前,而东方,虽有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早已远远地被他们甩在身后,沦为他们殖民的对象。哈巴特太太身为不断崛起的帝国主义的公民,她的举手投足间露着殖民者不可一世的傲慢和的自豪感。她更喜欢别人聆听她提及她女儿,瑞典太太因为耐心聆听哈巴特太太谈论她女儿而获得了高傲的哈巴特太太的喜欢,“据我所知,是个传教士之类的人,教学的,是个好人,可不怎么会说英语,她最爱听我跟她讲我女儿了”。这也是美国太太嘴中难得的对他国人的夸赞了。作者花大量笔墨塑造了一个喜欢大惊小怪,炫耀自己,处处抱怨,喜欢凌驾于别人之上,以自己为中心,有时傲慢无礼,有时又喜欢表现自己富有同情心的一个立体饱满的哈巴特太太,读完以后令人印象深刻。

俄国德拉戈米罗夫公主也是很吸引读者关注的一个人物,作為火车上“身份最高的人”,却“丑成那副样子还要引人注目”,“她真的很难看,就像个癞蛤蟆”,这个俄国公主的形象与我们心目中的一贯的美丽优雅的公主形象实在不符。这个丑陋而有钱的俄国公主“声音清晰,礼貌,但透着一种专横”。她非常富有,“两只手戴满了戒指,貂皮大衣披在肩上”,俨然“一副贵妇的气派”,吸引着大家的注意。一个看起来如此傲慢难缠的女人,在波洛要证词时,却“并不介意”去餐车,对此次询问非常配合,对讲述案发时自己的活动也表示“非常愿意”,而这无非是案发后为自己脱罪,表现她的无辜的一种手段,但这也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她说话谨慎机敏,在提到与阿姆斯特朗一家时,她多次“抬了抬眉毛”,开始含糊其辞,希望早点结束谈话。克里斯蒂从她的语言,面部表情和行动刻画出了一个谨慎机敏,老于世故却富有感情的老太太形象。她只是出于本能和情感,而这也为后边我们同情这十二个罪犯埋下了伏笔。

当然,最初映入我们眼帘的两个性格也不太相同的英国人——年轻的英国小姐玛丽·德贝纳姆和阿巴思诺特上校。克里斯蒂很擅长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个立体丰满的形象。她笔下的玛丽·德贝纳姆小姐身材修长苗条,五官端正,皮肤白皙,眼神冷淡,是波洛眼中“无论在哪儿都能照顾好自己的年轻女人,沉着而且有能力”,虽然她的干练不被波洛所喜欢。文中对玛丽·德贝纳姆最多的描写就是“态度克制”,“行为举止也像她的头发那样沉着冷静”,“很冷静,不容易动感情”,除非赶不上车去完成任务这样的事才能让她表现不出以往死一般的冷静。四五十岁的阿巴思诺特上校“身形偏瘦,棕色皮肤”。与玛丽小姐不太一样的是,英国上校更容易动感情,除了一贯“冷冷的”表情外,他也容易“脸色有点发红”,“有点气恼”,不断维护喜欢的玛丽小姐和表达对美国人的不满。

雷切特先生从一出场就被视为狡诈恶毒的“凶残的野兽”,“柔软中含有古怪和危险的意味”,克里斯蒂从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面相虚伪,凶神恶煞的“野兽”形象,从头到尾他都以一个罪大恶极的恶魔形象出现,以至于我们后来得知他遇害时,虽然觉得惊讶,却少了许多同情。在审问这十二人时,大家也在不断重复他是罪有应得,死得毫不可惜,主导读者的感情流向,这也是作者想为十二人开脱想达到的情感效果。

不仅如此,克里斯蒂还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西方人形象,一对谈笑风生,精致时髦的匈牙利伯爵夫妇,黝黑阳光的意大利大块头,长相讨喜的年轻的美国绅士麦奎因先生,镇定自若的英国男仆,深受俄国公主信任的德国女仆,诚实本分、品行端正的法国列车员皮埃尔·米歇尔,以及派头十足的美国人哈德曼先生,通情达理的布克先生和希腊医生。

三、结语

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于密室,为掩饰他们的身份和行为,刻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想展示的一面,隐藏了背后的一面,而在案发后受审时,他们本能地装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同时为他人开脱。作者的叙述和铺垫之巧妙,让我们很难想象这些人竟然是共犯,策划了一起惊天谋杀案,令读者震撼不解之余又觉得巧妙而有逻辑。作者塑造了这些鲜活的人物,虽他们在法律上有罪,但作者却饶恕了他们,给予了这些所谓的“罪犯”以无限的同情,并给他们设置了好的结局。克里斯蒂笔下的西方人,他们虽短暂地身处密室几天,从互不喜欢到不得不容忍这种不喜欢,反映了克里斯蒂的多元文化观。

参考文献:

[1]吴玉玉.《人性记录》—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犯罪形象[J].云梦学刊,2017.

[2]汤浩,付群芳.浅谈《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的人物形象[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郑桥 译[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阿加莎克里斯蒂人物塑造
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
克里斯蒂亚诺·阿蒙:拥抱5G时代
全球视野中的克里斯蒂娃研究——第二届克里斯蒂娃研究会国际研讨会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