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真“降温”了吗
2014-07-27戴燕林
◎ 戴燕林
国考真“降温”了吗
◎ 戴燕林
曲阜师范大学赵晓娟同学:2015年,国考报考人数和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比过去两年都有所下降,国考的热度似乎开始降低。请问——
答:从宏观数字上看,国考似乎“降温”了。2013、2014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中,通过资格审核的报考人数均超过150万,而2015年公务员考试,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不到140万,与过去两年相比,减少了超过10万。2013、2014年公务员考试实际参加考试人数分别为111.7万和99万,而2015年为不到90万。
但仔细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说国考“降温”,依然言之过早。或者说,这样的断言掩盖了国考竞争仍然十分激烈的现实。
具体到每一名考生,2015年国考需要面对58∶1的平均竞争比例,若是选择工作地点在北京的公务员职位,则要面对超过100∶1的竞争比例。万里挑一、千里挑一的报名职位依然比比皆是,以至于像国税、海关系统的多个职位被考生戏称为“炮灰集中营”。
事实上,要判断国考什么时候真正降温,就先要搞清楚一个人们长期讨论的热点话题:大学毕业生为什么热衷于报考公务员?一项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公务员是毕业生择业首选,约三分之一的高校毕业生倾心于此;其次是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最末则是自主创业。类似的调查,教育部门和一些媒体搞过多次,公务员始终是最热门的职业选择。
除了真心喜欢并有志于公务员工作的以外,不少人选择公务员行业是冲着“分蛋糕”去的,而不是冲着创造社会财富“做蛋糕”去的。毋庸置疑,公务员行业对许多人而言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如规范的社保体系、薪酬稳定、几乎无失业之虞;毋庸讳言,部分岗位也确实存在工作压力小、轻松安逸的情况。加之部分舆论一定程度上的误导,导致许多人对公务员行业趋之若鹜。
在公务员工作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情况下,要想让年轻人发挥能力和专业优势,更多到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多方位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避免优秀人才过分集中在公务员圈子,真正给公务员考试热降温,就要从公务员工作本身的“吸引力”入手——将该与全社会职工并轨的福利尽快并轨,让薪酬体系更加完善、透明,及时打消部分人希望进入公务员队伍谋取灰色收入的念头。
国考热 佚名 画
例如,多年来,公务员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适用和普通职工不同的制度。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养老“双轨制”被破除,在实行更为公平合理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上踏出重要一步。如果将来进一步加强类似举措,就能逐渐弥补行业差距,修复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现状,让公务员和其他职工成为只有工种之别,而无权利之分的职业选项。
另一方面,国家应用工资指导线、工资集体协商等方式推动企业提高工资待遇,加大对毕业生创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改善我国的就业环境,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宽广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冲击国考的现象自然也就随之消解了。
因此,在大学生就业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公务员职业和社会其他职业仍然存有现实差异的前提下,断言国考“降温”还为时尚早。2015年的国考人数下降,反映的只是一时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短期就业调整,难以成为改变大势的有力论据。只有就业市场盘子做大,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到位,国考“降温”才能真正谈得上水到渠成。
(作者为人民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