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与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辩证关系
2014-04-09董遂强侯全生
董遂强,侯全生
(江苏理工学院 思政部,江苏 常州213001)
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统一:党是胸怀远大理想、肩负历史使命的政治肌体,思想路线是她的大脑指挥部,为党的各项工作指引方向;政治路线是她的心脏,“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1];组织路线是她的肢体,是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群众路线是党的肌体的任督主脉,主脉畅通则生机勃发,主脉不畅则事业受损。
一 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
“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2]不懂政治,要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么眼前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要么困于现象、难觅本质,所以“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3]。不管“政治”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它总是与公众利益、公共权力密切相关,从而内在地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从阶级性来把握政治的本质,认为政治是不同的阶级、阶层或集团为分配、调整利益或争取、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围绕一般公共权力乃至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相互关系。一定时期的政治目标就是实现该时期的历史中心任务,政治路线就是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全局性的系统步骤。
“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3]。政治方向、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决定着能否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中分清大是大非,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主流和全局,科学地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政治立场决定着愿不愿意为劳动人民服务,能不能把自己打造成人民群众的先锋队;严明的政治纪律、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共产党区别于一切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保持党的坚强战斗力、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保证。
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最大的政治,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是一个动机问题或世界观价值观问题(“愿不愿”),而且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善不善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体现了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的形成、推广、检验、反馈、再集中、再完善的无限循环过程。
能否正确处理党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同时又作为人民群众的先锋队这样的身份定位,是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也是党能否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为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关键。一方面,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在一切时期和一切情况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及时提出正确的任务、政策”,用良好的工作作风去坚持真理、及时修正自身错误[4]。另一方面,党作为人民群众的先锋队是内在于人民的,人民群众是党蓄积力量的土壤,决不能把党定位为与人民群众并列甚至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具有特殊利益的团体,否则不仅在历史观上陷入二元史观,而且在客观上必然导致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脱离群众、使党陷于孤立。所以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5]。
二 党的思想路线归根到底要通过群众路线来贯彻落实
如果把党的工作比做建设高楼大厦,那么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引导人们把建筑材料砌成大厦的引线,而大厦的建成还需要众人循着引线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换言之,党的思想路线要通过群众路线来贯彻。
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原则”、主观愿望出发,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前提。从哪些维度把握“实际”呢?首要的是党群关系的维度。从党情来说,主要是党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民主集中制运行状况、干部选拔与培养、党的领导艺术、党风建设状况、党员的精神状态等;从民情来说,既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如生活状况、就业情况、对现状的满意度及政治参与热情。二是时间的维度,核心是“当下的实际”,即“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6];同时还要考虑造成当下实际的“过去的实际”对当下的影响,以及要把当下的实际改变为什么样的“将来的实际”。三是空间的维度,核心是全面掌握基本国情和特定地区的具体情况,如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等,此外还要了解外环境如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大国关系的影响等。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实现这些利益的种种主客观条件,无疑是最大的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包括几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理论与“既成实际”的联系,这主要是指根据现实条件对理论的选择。对于党来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实际调查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对于群众实际来说,就是结合他们的觉悟水平,把党的理论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形式,帮助他们正确估量现实条件。二是理论与“正在生成的实际”即实践活动的联系,这主要是指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功能。作为先锋队,党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理论建设,并设法使群众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党的理论和政策的引导作用。三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所取得经验教训进行系统而深刻的反思,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独创性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是,是在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客观存在的而非主观臆造的规律,再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体现:“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7]
理论来源于群众的伟大实践,理论又必须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服务,并在群众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8]
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把领导群众和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把群众的需要和现实条件结合起来,把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理论概括同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让理论服务于群众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这就是群众路线与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三 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路线的深刻基础
党的组织路线是党根据一定历史时期党的政治路线而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总的原则和方针,主要包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干部原则和干部制度、组织群众实现和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等。斯大林说:“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提出以后,组织工作就决定一切,其中也决定政治路线本身的命运,即决定它的实现或失败。”[9]组织路线是由政治路线决定的,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决定了群众路线也是根本的组织路线。
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就是要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健全党的生活,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一致。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发挥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一切依靠群众”的应有之义。群众监督犹如对党的肌体进行日常性的“体检”,这是保持党的组织制度良性运转、防止党风下滑的有效手段。
党的干部制度,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督促每个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忠实认真地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其骨干和带头作用。从根本上说,党的干部要“从群众中来”,即不断地从群众中培养和提拔积极分子,而且还要“到群众中去”,即让干部到群众中去接受锻炼、在磨练中成长起来。所以从根本上说,党的事业就是群众的事业,缺乏了群众这块沃土,党的干部就失去了根基,党的事业也就无从谈起。
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齐心协力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是组织路线和组织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把坚决贯彻党的决策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起来,尊重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知情权和话语权,以最大的诚意欢迎群众参与到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虚心向广大群众学习,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对组织工作的评判,把宣传、沟通、团结、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排忧解难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赢得群众的支持,形成强大生命力。
[1]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1.
[2]毛泽东文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02.
[3]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57.
[4]刘少奇选集: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44.
[5]邓小平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
[6]江泽民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7]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8]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9]斯大林选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