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物价形成机制研究
2014-07-29毕普云
毕普云
(海南省行政学院 经济学部,海南 海口571101)
自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物价水平也相应上涨。以2012年12月物价为例,从瓜菜价格看,海南的价格要高于国内一线城市,而且在全国各省份蔬菜价格中,属于高物价省份。从禽蛋类食物看,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海南的价格同样高于国内一线城市。从水果价格看,海南的价格略高于国内一线城市。从家电类产品看,海南的彩电均价约为上海的1.3倍,约为天津的1.5倍,约为广东省的1.2倍;海南的洗衣机价格约为北京的1.5倍,约为天津的1.7倍,约为广东省的1.7倍;冰箱价格对比中,海南的价格约为重庆的1.1倍,约为天津的1.5倍,约为广东省的1.4倍。①对比数据均从2012年12 月全国物价监测网站统计计算所得。从瓜果蔬菜、禽肉蛋类、家用电器三大类物品价格对比看来,海南价格水平均高于全国一线城市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的价格水平,物价调控任务艰巨。
一 海南物价现状分析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由图1 可得,自2003年以来,海南整体CPI(包括城市CPI 和农村CPI)波动水平可以分为3 个时期,第1 个时期为2001-2005年,②根据2012年海南省统计年鉴。2004年为海南CPI 的峰值;第2 个时期为2005-2009年,2008年为海南CPI 的第2 峰值;第3 个周期为2009年至今,③根据2012年海南省统计公报,2012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 CPI) 比上年上涨3.2%。峰值仍未出现。在2003-2011年间,海南农村CPI 涨幅持续高于城市CPI 涨幅。因此,可得出2 个结论:(1)海南CPI 波动周期约为4年;(2)海南农村CPI 高于城市CPI。并且,根据此趋势线,2012年CPI 回落为103.2(上年为100),2013年回落为102.8(上年为100),可以预计,若全国宏观形势不出现大的变动,2014年物价会再次逐步回升。
图1 2003-2011年海南分城乡CPI 变动示意图
由下图2 从海南城市CPI 和农村CPI 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看,在2003-2011年期间,以2007年为分界线,2003-2007年海南城市CPI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之后,海南城市CPI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观海南农村CPI2003-2011年(2009年除外)之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海南农村CPI 高出全国水平很多,以2008年为例,海南农村CPI 为109%,而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06%。因此,可以得出一个显著的结论:海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于全国水平的重点在于农村消费价格指数过高①薛瑞、张小斐《城乡物价水平驱动经济增长的结构差异分析》(《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6 期)一文的研究结论是:全国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变参数实证分析中,结论表明两者间呈正向相关关系,且平均来讲弹性系数要大于1,即物价每增长1%所带来的GDP 增长率增幅要大于1%,而保持农村物价水平一定的增幅、稳定城市物价水平将是我国经济运行非常行之有效的一条发展道路。。
图2 2003-2011年海南CPI 与全国平均水平(分城乡)对比示意图
接着结构化分析海南CPI 水平,从下图3 可以看出,2003-2011年消费品指数均高于CPI 整体水平增幅,服务指数则相对平缓,自2006年之后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也即食品、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个人用品、烟酒及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对海南CPI 指数起主要的推动作用,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也即生活必需品价格指数是海南物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图3 2003-2011年海南CPI 分类别指数统计示意图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由下图4 可以看出,2004-2007年海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2008年、2009年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来,海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为102.9,而海南107.3,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为111.3,而海南为115.6。2012年海南为104.3,出现回落,2013年趋于稳定。
图4 2003-2011年海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变化示意图
以2011年为例,结构化分析海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由下图5 可见,2011年海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 个百分点,其中,农用手工工具、产品畜、机械化农具、农药及农药械、农业生产服务的涨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产品畜涨幅比全国高出近20 个百分点、机械化农具和农业生产服务涨幅高出全国水平十个百分点,也即在海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走势中,产品畜、机械化农具、农业生产服务起到决定性作用。
图5 2011年海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示意图
(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由下图6可见,2003-2011年海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除外)。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统计中,城镇指数增幅高于全省整体指数,农村指数增幅低于全省整体指数,与城乡CPI 不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统计范围比消费者物价指数要广),海南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低于城镇水平。海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自2003年来,均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其走势亦随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而上下波动,2010年高于全国水平2%。2012年进一步回落到102.7(上年为100),2013年同样没出现大的变动幅度。
图6 海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示意图
(四)工业生产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统计指标。由图7 可见,在2007-2009年,海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之后,海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2010年、2011年快速上涨后,2012年出现急速回落,为100.8(上年为100)。根据价格传导理论,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传导至消费品,作用于CPI,也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间接影响了海南CPI 的波动。
图7 2007—2011年海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示意图
在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方面,总体来看,海南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2011年开始,出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同样,2012年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出现回落。
图8 2003—2011年海南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示意图
二 海南综合物价形成机理
(一)海南物价成因要素集
本文选取8 项经济指标构成海南物价成因要素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计算过程略)。选择的指标包括(见下表1):(1)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4)从业人员人均报酬增速;(5)全国的CPI 水平;(6)全国的PPI 水平;(7)GDP增速;(8)CPI①在8 项指标中,没标注全国的,均为海南本省数据。。本文分别从历年海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资料上查找2002年至2011年数据构建分析数据库。
表1 海南物价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
(二)海南物价波动分析
通过计算,可以提取三个决定海南物价水平的主因子:第一个主因子主要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从业人员实际工资指数、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决定,可以归结为影响价格形成的成本因子F1;第二个主因子主要由全国PPI、全国CPI、本省CPI 来决定,可以归结为影响价格形成的宏观因子F2;第三个主因子主要由GDP 增长率来决定,可以归结为影响价格形成的需求因子F3。进而归结为成本因素、宏观因素、需求因素三大部分,分别如下:
(1)成本因素是物价波动的主要动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从业人员实际工资指数、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反映企业成本变化的指标在因子F1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公共因子F1主要代表成本因素。成本因素在第一公因子上的载荷为0.67,说明2002年以后,成本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最显著。(2)宏观因素对物价的影响仅次于成本因素。全国的PPI、全国的CPI、本省的CPI 等指标在公共因子F2上载荷较高,因子F2主要代表宏观因素,全国PPI 在公因子F2上的载荷为0.95。(3)需求是影响物价波动的重要因素。GDP增长率在第三公因子F3上的载荷为0.96。
(三)海南物价变化趋势分析
(1)成本因子F1在2002-2011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即成本因素是这十年海南省物价攀升的重要原因,表明2002年以来海南物价上涨受成本推动影响较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资水平、工业品购进价格等因素推动了物价的攀升。需要关注的是,2010年开始成本因子的得分出现急速增加趋势,显示成本因素2011年以后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
(2)宏观因子F2在2002-2011年对海南物价呈现波浪式的影响趋势,说明我国宏观整体物价上涨影响着海南物价波动,2004年和2008年分别为峰值,自2009年以来,宏观形势对海南物价影响凸现,并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3)需求因子F3是海南整体经济总量对物价的影响作用,由上图可见,自2002年来,实体经济的不断扩张对物价水平起到拉动作用,分别在2007年和2010年达到影响的峰值,2002—2005年起到温和的推动作用。
图9 2002—2011年各物价因子变化示意图
三 海南物价调控对策
(一)加强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价格补贴和监管
从2012年海南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统计表(表2)可以看出,2012年海南农资价格指数为115.6,远高于物价整体水平,其中,化学肥料和其他农资的价格指数均在113 之上,产品畜更是高达157.2。农资生产成本上升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农资尤其是化肥多次转手倒卖造成流通成本上升也是农资价格攀升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应加强对农资的价格补贴,另一方面应着力加强对农资流通的监管。可整合物价、供销、质监等部门成立农资价格监管小组,保证国家、省有关农资价格政策在农资市场、集散地、经营网点等得到落实,监管本地区农资价格政策执行情况,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从严控制农资经营环节,防止多次转手倒卖。必要时制定农资零售最高限价干预措施。在流通环节,增加政府对农贸市场、社区菜店、冷链物流设施的投资支持力度,可以考虑运用贴息和补助等方式,对集贸市场建设和运营予以适当支持,以促进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1]。
表2 2012年海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统计表
(二)适度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近年来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急速扩张的趋势,200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 亿,到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过2,000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经济波动和CPI 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CPI 影响巨大,[2]固定资产投资对消费价格的冲击最大,要抑制通货膨胀,必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度扩张。[3]更为突出的是,海南房地产投资增长作用明显,以2012年为例,2012年海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5.38 亿元,增长33.1%,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86.64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1.3%。房地产投资的不断加大,致使大量资金涌入海南。房地产投资具有投资大、增长效应明显、财政收入可观的特征,短期的投资能够迅速扩张产能,但其对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原材料等要求较高,依靠房地产单兵突进,而不注重产业的协调发展,则容易出现产业占款巨大、生产成本较高等严重后果。加之,在房地产销售环节,房价波动与生产环节价格水平、消费环节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同向的变动特征[4],房价波动首先传导到生产环节价格、再由生产环节价格传导到消费环节价格,进而引致物价上涨。在当前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宏观形势下,尽管海南仍处在投资主导的发展阶段,但应适度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更多地关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民生事业发展。
表3 2006-2010年海南省房地产投资比例统计表
(三)设立省级价格调节基金
截至目前,海南依然没有出台省级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办法。从当前各省开征的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办法来看,多数省份围绕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原则,并结合当地的产业优势进行征收,如河南省只对本地的煤炭行业征收不同的价格基金,广东省对电力、成品油、燃气、水资源、燃气、通信费用等进行征收,湖南省把50%的行政事业收费,50%的无法退还消费者的预付费、押金、保证金等纳入价格调节基金。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海南的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不宜广覆盖,应遵循调节垄断收入、环境承载能力、提倡资源节约、纳入财政预算等原则,选择重点行业先行开征。当前,可考虑的征收行业可暂定为:烟草行业、通信行业、执行一级阶梯电价的用户、非政策鼓励性工业用电行业、房地产行业、汽车销售行业、热点旅游景区、高端酒店、土地交易等,并把行政事业收费的部分资金及对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采取特殊价格政策产生的收入等一并纳入价格调节基金。而在海南旅游行业、物流行业等不宜开征价格调节基金。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范围应严格限制在平抑物价、补贴民生的范围内,在由于自然灾害、全国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等引发的价格波动较大的年份,应对民生进行补贴,而在价格相对平稳的年份,价格调节基金应重点补助海南的重点商贸流通业。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中国物价形势分析与宏观财政政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3(9):9-26.
[2]朱昭霖,李万峰.关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CPI 关系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3):62-63.
[3]黄红星,陈伯军.我国新时期通货膨胀的特征研究——基于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分析[J].武汉金融,2011(4):21-24.
[4]梁亚民.房价波动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动态模拟[J].统计研究,2014(2):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