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我的一次公开课磨课经历

2014-04-09吉云

体育教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磨课成功教研

吉云

摘 要:“磨课”是教师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磨课”活动为参与的教师搭起了一个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教研平台,并为打造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教研团队发挥积极作用,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磨课;教研;课堂教学;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51-02

美玉要琢磨,好课靠打磨。要上出一堂精彩的好课,需要对教案、教学流程进行反反复复的修改;要进行试上,请同事、专家、名师来听课、评课,进行指导;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反复研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俗称的“磨课”。现以本人一次县级公开课“技巧——鱼跃前滚翻”为例,谈谈“磨课”方式,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同事研磨,初见成效

笔者接到上县级公开课的任务后,确定了上课的内容:水平四(七年级)技巧——《鱼跃前滚翻》单元教学计划的第三次课时“复习鱼跃前滚翻和花样跳绳”。我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归纳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以短绳和垫子为道具,让学生通过改进腾空高度与远度的练习,基本掌握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能,并以此为本节课的主线,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步领悟动作要领,掌握动作的技术与技能,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笔者结合本人备课、教学设计的经验,利用我们体育组研发的备课格式,编写了“磨课”教案的第一稿。

我将教案呈现给本组的各位老师,同行们看完教案,听完我的教学设计意图说明,围绕我的教案“解剖麻雀”,研讨整个教案是否与教学设计说明相吻合;在教学设计里所描述的本课教与学的特色,是否在教案中都有体现。由于鱼跃前滚翻动作复杂,动作要领的叙述文字较长,同事们把动作要领研修成口诀,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运动负荷”里的“时间”计算,是指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时间,我把它误写成该部分所用时间,这与本课预计的练习密度不相吻合,也不符合事实,同事们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教案的书写、言语的表达方式,同事们也提出许多建议。我总结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对教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磨课”教案的第二稿,准备第一次试上。

我们学校规模大,老师人数多,教研活动开展到位。每次磨课,教研组长对听课的老师进行分工,2~3人一组,分别对上课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等认真观察和记录并及时评课。第一次试上课后,组长将参与听课的教师召集在一起进行研讨,首先由我与大家交流上这堂课的体会。尽管课前我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预设得自认为比较完美,但实际操作时,并没有在每个方面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有些学生胆子小,在练习“鱼跃”动作时,只看不做;一些优生在自玩自乐;在跳绳时,有些学生因花样跳绳的成功率太低从而影响了学习的兴趣等。同事们根据听课的记录进行思考和整理,指出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并以“如果我来上这一课”为话题,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帮我反复推敲教与学的策略;教师讲解、示范、点拨和学生展示的时机、位置;如何落实安全措施;如何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我分析每个同事的建议,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再次修改教案,用细节的完善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形成了“磨课”教案的第三稿。接下来,我准备第二次试上。

第二次试上时,我采纳了同事们研讨时的合理化建议,同事们也不厌其烦地陪同我,参加听课、评课。这次试上,教学流程比较顺畅,与第一次试上相比,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好了许多,得到同事们的肯定。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上好这次公开课的信心。但这堂课也有小小的失误,在课堂练习时,各项练习分配的时间还不妥当。有的时间过长,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时间过于仓促,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消化。课后,我把学生各个练习的情景在头脑中再现,将练习时间重新分配,力争练习时间的合理化。

二、名师指点,实现跨越

这是我第一次上县级公开课,虽然经过前几次的研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流程的框架已在头脑中基本成型,但我心里总感到不踏实。于是,我又请县内专家、名师前来听课评课,给我指点迷津,帮我修改教案。专家、名师见多识广,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对教案中一些细微的表达错误也不放过,如:在“达成内容”那一栏里,既有教学程序,又有具体学练内容,他们建议我将“达成内容”几个字改为“教学程序与学练内容”,或分成独立的两栏;“教与学”那一栏里只有“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他们建议我把“教与学”改为“教与学的策略”,把“组织、要求”也包含在内;他们还对教案中有些表述不够严谨的地方进行了指正,如:“开始部分”一栏内的“一、课堂常规”,把它仅仅写在开始部分里,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好像课的开始要常规,后面就不要常规了,这也是许多体育教师备课时常有的毛病,他们建议我改写成“一、导入课堂常规”或其他表达方式为妥。

前两轮试上的经验,为我再上这一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次试上,我首先在心理上感觉信心十足,课上的表现也比较激昂,同学们也积极参与;教法、学法比较清楚;各部分练习的时间也比较合理;安全措施到位;教学效果又得到提升,得到了专家、名师的好评。这次试上,我还找到了制约我这节课教学特色的关键环节。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是用“一物多用、一物巧用”来进行“大容量、高密度、小强度”的练习,这本是我设计本节课教学的特色和亮点,而我在教学中没有把这一点充分体现出来,专家、名师给我支招,建议我用“绳”把整个教学过程“串”起来:1)用绳做游戏,激发学习兴趣;2)用绳做操,活动关节;3)用绳做标志,作为远撑前滚翻的支撑点;4)用绳设置高度、远度做障碍物,强化、提高鱼跃腾空动作;5)用折叠的绳来纠正错误(夹在下巴体会低头、含胸、团身的动作;夹在两大腿间体会双腿同时并腿腾空的动作);6)用绳摆图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7)用绳操放松,结束课堂教学。一“绳”巧用,贯穿全堂,既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又能呈现教学的亮点。专家、名师的指点,使我茅塞顿开,如获至宝。这不正是我所要体现的教学特色吗?

三、反思磨课,超越自我

经过几个回合的修改和试上,我的公开课终于如愿以偿。和同事、专家、名师一起磨课,让我体会很深。每一次研磨都给我带来收获,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使我在探讨和教学工作中深受启发。磨课活动是教师以学会友、思维碰撞、能力提升、百家争鸣的聚言堂。我把这次“磨课”过程中和同事、专家、名师一起学习交流的内容整理出来,纳入我所积累的文献资料。我又仔细推敲这次公开课教案,将教学流程的画面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中一遍遍再现,把每一个环节中我所要表达的词语写下来,一遍又一遍的推敲,力求精确到位,努力探求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捷径。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我的公开课获得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此教学设计参加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的“2009年江苏省初中体育与健康优秀体育课教案评选活动”,获省一等奖,教案的设计受到省领导的好评,并被推荐在颁奖大会上交流发言。这次“磨课”过程让我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只有用“心”去探索、去反思、去积累,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达到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磨课成功教研
我的“磨课”三部曲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幼儿美术滴洒画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