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发现的高丽青瓷》之补遗

2014-04-08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丽青瓷大运河

杜 鹏

(淮北市博物馆,安徽淮北 235000)

《中国发现的高丽青瓷》之补遗

杜 鹏

(淮北市博物馆,安徽淮北 235000)

宋代中国与高丽的陶瓷贸易代表了世界制瓷工艺最高水平的交流。日本学者小林仁先生所著《中国发现的高丽青瓷》一文对此作了探究与介绍,但其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误。本文从高丽与北宋陶瓷贸易交往中断的原因、海运路线的形成、高丽瓷器入贡中原的路线等方面对高丽青瓷的历史背景予以补遗,以期使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古陶瓷与高丽青瓷成长的关系,更多地了解宋代的历史。

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高丽青瓷;海运路线

日本学者小林仁先生著、陈馨翻译的《中国发现的高丽青瓷》一文中在对中国已发现高丽青瓷的分布情况分析时,作了如下描述:

“这一南北分布背景,明显与高丽和中国的海路交易路线有很大关联。也就是说,在北宋天圣(1023—1032年)末年,由于辽的压力,高丽和北宋曾一度中断往来,在此之前,是经山东省的登州(现在的山东省蓬莱)登陆(北路),在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高丽与北宋恢复往来后,为避开辽的压力,经由南方明州(现浙江宁波)登陆(南线),当然北路除了航海路线之外,也存在直接的陆路交易路线,但基本上还是通过这两条路线,密切联系着高丽和中国诸王朝,即高丽与北宋、南宋、辽、金、元等的政治关系。”[1]

小林仁先生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认识上的偏误,毕竟他对中国宋代的历史不尽了然。因此冒昧补遗如下:

一、高丽并非是迫于辽的压力而与北宋中断交往

《宋史》记载: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是岁,高丽、占城、邛部川都蛮来贡。”然后,直到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五月“丙午,高丽国来贡”;“八月癸丑朔,高丽来贡。”[2]这大概就是小林仁先生依据的宋史资料。

在宋代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高丽曾有41年(1030-1071年)未给宋朝廷纳贡。高丽对宋朝纳贡,主要是慑于宋朝的军事力量,为自保平安或寻求宗主国的保护。当宋辽征战之时,高丽则可偏安一隅,不再缴纳贡赋。小林仁先生可能只是作此猜测。其实这段时期,对大宋朝廷的威胁并不是来自东北的契丹(辽)国,而是来自西北的西夏国。

公元1030年前后,十二岁继位的宋仁宗,与十五岁继位的契丹国(辽)兴宗皇帝,在各自的内部都遇到了太后干政和宫廷政变的麻烦。宋、辽在这十几年间基本未发生战事。而公元1031-1048年间,西夏王李德明之子李元昊,趁宋、辽内乱时自称大夏皇帝,先后对北宋和辽用兵;宋与辽也先后对西夏进行了征剿。来自西方(西夏)的威胁,使宋辽两国均顾及不到东方的高丽了。公元1048年,“李元昊被其儿子宁令哥所杀,立不满一岁的谅诈为王,西夏开始迅速地没落下去。西夏与辽的议和一直谈到1053年。”到了1055年,“辽国执政24年之久的兴宗帝耶律宗真死;”1056年“宋仁宗病甚”;1057年宋朝的“戍边大将狄青死;”宋、辽、西夏都因最高统帅的原因,而不能发动战争,暂时出现和平时期。1063年大宋的“仁宗帝薨”[3],英宗帝继位仅三年多便病逝。仁宗在位41年,刘太后干政11年,自仁宗亲政后30年,高丽没有入贡,这与仁宗的宽厚仁慈是分不开的;仁宗曾因失眠,隐忍腹饥到天亮,十分想吃烧羊肉。当大臣问他为何不降旨供奉?他说“宫禁每有取索,外间便为常备。朕怕自此以后每夜都要宰羊,杀生害物。”这样仁厚的大宋皇帝,高丽不贡也就罢了。

恰恰就是这种三国对峙、三足鼎立的稳定格局,给了高丽休养生息的机会,使高丽青瓷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韩国的郑良谟先生在其著作《高丽青瓷》中概括为:“十一世纪中期,高丽青瓷步入了高丽式的精致阶段”。“十一世纪中期是高丽青瓷的兴盛期,也是高丽文化史上的一个大发展的时期。”[4]

神宗帝于1067年继位,同年,西夏谅诈二世皇帝死。此后,西夏十二年未扰宋境。其间,辽国内部亦发生了两次较大的派系倾轧。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王安石上书变法,神宗重用王安石革除积弊,大宋国很快崛起。公元1072年,辽国任用汉人“张孝杰为宰相”[3],辽与宋的对立又暂趋缓和。公元1071年,时刻权衡着利弊的高丽,在急转直下的局势变化中,在长达四十一年未向大宋纳贡之后,连续于五月和八月两次入宋纳贡,以释前嫌。

二、海运路线的形成,缘于瓷器易碎的物理特性,运输依赖水运

中国发现的高丽青瓷最早的年代为宋代,十分珍罕,金元时期的作品稍多。瓷器在北宋、南宋时期,由其易碎的物理特性所决定,长途运输还要依赖水运,以减少颠簸造成的损耗。故笔者认为:宋及宋以前,北方经国界存在陆运路线的可能性不大。

解决陆运瓷器防碎包装技术的记载,最早见诸于明代沈德符的《敝帚斋剩语》“则初买时,每一器内,纳少土及豆麦少许,叠数十个,辄牢缚成一片,置之湿地,频洒以水,久之则豆麦生芽,缠绕胶固,试投之荦确之地(多石的地面),不损破者,始以登车”[5],这种技术的总结发见应始于水运。船舱中堆放的瓷器捆包,常遇水浪泼溅,船工自然会发现土麦遇水涨发,草绳遇水愈紧的现象,再在陆运上推而广之。

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高丽青瓷,多为金、元时期,笔者以为与政治中心北移有关。登州(今山东蓬莱)沉船上发现的高丽青瓷,不一定是准备登岸陆行的,很可能是金、元朝廷定都大都(今北京)后,高丽谋与金、元朝廷交往,在赴天津海河口、停歇于登州港中继时的遗存。因为,即便高丽青瓷欲占领北方市场,也应考虑航海结束后,要与内河航运衔接。登州(今山东蓬莱)那里没有什么重要的内河航道可以衔接,市场的腹地又太小,不宜作为瓷器贸易的集散地,而渤海湾中的海河口倒是一处良港。唐宋时的世界制瓷中心是中国,中国最大的瓷器市场是京城洛阳、开封。高丽青瓷若要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就必须进入洛阳、开封的瓷器市场,进入唐、宋的宫廷去,先获得中国皇家的认可。因此,高丽青瓷无论是进贡还是贸易,它所选定的目的地,首先应是洛阳、开封。自高丽运往洛阳、开封的水路,考虑海上与内河航运相衔接的最佳入口,应是隋唐大运河沿线的重镇——扬州,而不是登州(今山东蓬莱)或明州(今宁波)。

我们知道,高丽青瓷是以不计血本的官窑器精品,而闻名于世的。她尤为精绝的青瓷作品,是通过进贡大宋朝廷得以名扬海外的。这部分贡品,代表了高丽青瓷的最高水准,使高丽青瓷能够向中国的宋代“五大名窑”精品一样,为后世藏家所追捧。十一至十三世纪,高丽民窑的作品,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还均不能与中国民间的“六大窑系”的产品抗衡,更不能在中国的瓷器市场上与中国瓷器匹敌。因此,我认为,登州与明州所出土的宋、金、元时期的高丽青瓷,很可能是高丽商人聚集区自用的器皿,真正的精美贡品应出土在大运河沿线或开封、北京或杭州。

三、《宋史》中有关高丽入贡路线的记载

近年来,笔者在研究因黄河泛滥而湮塞、并掩埋七百多年的隋唐大运河中出土的“大运河瓷”时,在安徽淮北的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藏藏品中、以及部分民间藏家手中,见到了一些极其精美的高丽青瓷。其中有类越、耀的翡色青瓷,也有青瓷镶嵌类型的作品,还有青瓷阳刻类型的妙品。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流经路线,因典籍记载不详,而几百年来成为史界未解之谜。一九九九年,安徽淮北柳孜运河遗址的科学考古发掘,以宋代石码头、八条唐代沉船、数以千计的隋至元代古陶瓷器的出土,证实了大运河通济渠段的走向。使大运河沿线长期出土、流落在民间的大量古陶瓷免遭碎毁,也拯救了见证中国与高丽交往历史,且珍如凤毛麟角的高丽贡瓷。

为查明出土高丽贡瓷的来龙去脉,笔者翻阅了大量的史料,终于在《宋史》中找到了北宋时期,有关高丽入贡路线的记载。《宋史·河渠三》: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十一月“是后高丽入贡,令溯汴赴阙。”[2](汴:北宋称通济渠为汴渠;阙: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作为宗主国的皇帝,宋神宗为高丽国的进贡指定了最便捷的水运路线,由此时至北宋亡(1127年)共53年,其间高丽国可查到的记载有13次入贡,皆由此水路供奉。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高丽和中国诸王朝之间的联系,除北线与南线外,还应有一条从扬州入隋唐大运河的中线。南线、北线则应是稍晚一些的,南宋、金、元诸王朝与高丽的交往路线。

笔者非常赞同小林仁先生关于“就高丽青瓷的对外出口而言,以目前的数量来看,在日本的出土例压倒性地超过在中国的出土例。但近年来在中国,高丽青瓷的出土例证在逐渐增多,可知在中国的高丽青瓷数量绝对不会少。而且在中国可看到作为高丽青瓷最高水准的极精美的产品,这种高丽王室进献给宗主国中国的贡品数量也不会少”[1]的论断。

首先,小林仁先生已预见到了中线的存在,只是从明州进口稍稍绕了点弯子,但通过浙东运河、江南运河段,还能归到隋唐大运河的中线上来;其次,他还从中、日、韩三国陶瓷发展史出发、按各自陶瓷烧造水平提高的先后顺序,排比出高丽瓷只能与日本大量贸易,而不可能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因此,日本的出土例压倒性地超过中国,并得出在中国可看到作为高丽青瓷最高水准的极精美产品这些规律性的结论。

笔者仅以部分高丽青瓷所见,予以补遗,以期使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出土的高丽青瓷,更多地了解宋代的历史。

[1] 小林仁.中国发现的高丽青瓷[J].陈馨翻,译.收藏, 2009(11).

[2] 脱脱,阿鲁图,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 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4] 郑良谟.高丽青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5] 沈德符.敝帚斋剩语[M]//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白 土

J53

A

1671-8275(2014)05-0107-02

2014-08-28

杜鹏(1983-),男,安徽淮北人,淮北市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高古瓷。

猜你喜欢

高丽青瓷大运河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龙泉青瓷
高丽莉作品赏析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母与子
青瓷出越窑
《高丽史》1所见女真诸部朝贡高丽情况研究
放歌大运河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新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