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4-08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生命大学生

宋 夏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宋 夏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生命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道德环境的客观变化,这一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客观形势。现从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生命道德教育的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当代高校学生生命道德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从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教育主体的拓展、教学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入手,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指导,以有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抓手,迎合90后大学生自身的习惯与需求,同时整合多方资源,才能解决生命道德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这一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90后大学生

生命道德教育就是关于生命道德的教育,广义的生命道德教育,指的是一切关爱生命、感恩自然、追求生命意义的教育,而狭义的生命道德教育主要指或专指促进个体生命成为优质自己的教育[1]54。生命道德教育是一种教会人类生存的教育方式,这一教育的核心内容有三点。首先,生命道德教育使得人类了解自己处于一定的集体当中,并不是孤立的,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并且互相帮助,才能够生存下来。其次,生命教育强调人对于生命意义与生活质量的追求,并鼓励在这一基础上实现自我完善。生命道德教育还强调对于生命的关爱,并且着力提升人在关爱生命方面的能力。总的来说,所谓的生命道德教育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爱的教育,这种教育使人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生命,能够提升人自身的幸福感。生命道德教育在高校中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开展的效果来看,这一教育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现状

1.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效果

在2014年一项最新的调查中,高校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满意程度并不高。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学生对学校生命教育现状感到“一点都不满意”和“25%满意”的比例之和近三成。在调查中,研究者根据学生对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评定,以1-10分表示作用的大小,数据显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在保护生命的能力方面,均值为6.78分;对学生影响最小的是提升幸福感方面[2]。这项调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也很客观地反映出我国高校生命道德教育内容的偏向——将生命道德教育当作了“救生教育”,在提升生存技能的同时忽略了对于学生自身思想的关照,这显然与生命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目标都是有差距的。

从高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现状中,也能够看出生命道德教育效果的差强人意。在社交场合,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低头玩手机,对于现实中的人则显得冷漠、不在意;在家庭中,大学生对于父母的关爱不以为意,缺少对于父母的关爱和回馈;在高校的论坛上,很容易发现一些“水贴”,一些学生宁愿在网上大呼无聊虚度光阴,却不愿意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事情。浪费时间、处事冷漠、缺乏热情、生活单调,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也说明了当代高校的生命道德教育效果欠佳。

2.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现状

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开展,主要还是依托于高校本身的教学体系。有的高校将生命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教授,内容比较零散,因而很难达到“重拳出击”的效果。也有的高校将“生存技能教育”当作是生命道德教育,开展消防演习、急救学习等课程,学生从中获得了保护自己的技能,然而很难从中获得对于生活与生命的体悟。高校还容易将生命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干预联系在一起,而这些课程与活动的角度基本上是“有问题了去解决”,而缺少对于大学生在乐观生活、健康成长、提升幸福感等诸多方面的正面引导,因而对于大学生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一些负面的案例反而会让大学生压力倍增或出现逆反心理。

除此之外,在教育形式上,目前高校的生命道德教育绝大多数还是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形式来呈现。然而,生命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自身,如果学生自身在教育中过于被动,难以融入,教育效果就很难体现出来。而且,生命道德的范畴很大,需要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课堂教育未免显得过于死板、单调,无法触及道德教育的本质。仅仅依赖课堂教学,容易将生命道德教育与生活剥离开来,会造成教育和实践“两张皮”的现状,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深,总觉得教师教授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很远,自然就不会重视,教学效果就差。而且高校负责生命道德教育的教师一般来说年纪都不大,自身阅历尚浅,对于生命与生活的体会本身就比较浅薄,以他们为主导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很容易将这一教育简单化、表面化。

二、解决当代高校生命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1.体验需成为教育的重要环节拓展生命道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生命道德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其跨越的时间很长,在人的生老病死的数十年过程中,人对于生命的体悟才逐渐形成。同时,生命道德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对于生命、对于生活中种种事件的态度都是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年纪尚小,发展平顺,对于生活与生命自然缺少了一些直接经验,而通过生命道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拓展,则能够帮助其更好地体会生命的各个阶段与层面,使其发自内心的进行思考。

形式与内容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生命道德教育来说,丰富了形式,其实也就是对于内容的拓展。大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的感知,困在象牙塔中,因此生命道德教育不妨就带他们走出校园,到更广阔的社会中去体会、去感悟。可以采用体验的方式,让高校学生去医院参观,让他们到育婴室中感受一下呱呱坠地的新生命,分享新生带来的喜悦,让他们去陵园进行志愿活动,在肃穆的气氛中感受到生命的庄重。由此尊重生命、正视生活的思想就会油然而生。还可以采取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方式,让他们给室友买一次饭,打扫一次寝室,去敬老院照看老人的日常生活,去幼儿园帮助幼师管理幼儿……这些亲身参与的活动,都能够使得学生直面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生活形成新的认知。同时,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大学生付出了劳动与真情,也收获了他人的肯定与感谢,这些收获也成为了重要的激励,促使大学生更多地开展此类活动。而以上这些以体验为主的教育形式,很好地承担起了生命道德教育丰富的内容,能够促使大学生主动思考,比起灌输式的教育活动效果应当更为明显。

2.教师不再是教育的唯一主导者扩大生命道德教育教育者的范畴

生命道德教育不像知识教育或者技能教育,高校虽然承担了这项教育,然而仅靠高校来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之所以目前的生命道德教育出现了以上的问题,其根源并不在于高校或者教师。对于生命道德教育,其实人人都可以是教育者,相比较于学校的教师来说,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可能更适合做这一门课程的老师。

特殊的职业能够带给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认知。医生、消防员、战士对于生命的认知一般来说要比高校教师丰富得多。高校的生命道德教育,可以将三尺讲台让给这些工作者,让他们面对学生,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的见闻和体悟,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育者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案例,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信服。除此之外,高校教育者也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除了自己在校进行教育之外,还要提倡学生经常与父母、家庭中的长者多聊天、多沟通。阅历深厚的成年人讲述的故事与生命体悟,远远要比学校的思政教师要丰富得多,带有感情的交流比课堂上的教学也更有说服力。

除此之外,生命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教育者其实是学生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生命的感知,最终还是由学生自己在内心中形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勤思考、多体会,并且提供一定的书籍、电影等供学生观看、领悟,要倡导学生将生命道德内化,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3.尊重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以积极引导取代被动教育

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愿意被人被动指挥,也不太愿意被人指出身上存在的问题。当代传媒上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消息已经很多,媒体的负面抨击再加上道德教育的消极引导,很容易激起大学生的叛逆心理。生命道德教育本身就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因而在教学的理念上,需要以积极的引导取代被动教育,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出了问题再解决。

生命道德教育应当是一种常态化的积极教育,高校的教育者应当着力为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环境与氛围,将生活中与生命中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学生。在高校宣传工作中,要注意对于信息的过滤,将负面的、消极的信息排除掉,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对待目前的生活与学习。在思政工作的开展中,也要着力减少“恐吓式”的教育方式,要告诉学生如何做能够收获快乐,而不是告诫学生如何做会出现什么恶果。要多给学生传递正面、积极的例子,少用消极、负面的例子进行教育,比如说在面临就业压力的时候,教师可以请一些在职场上发展得不错的学长现身说法,最好不要提及一些职场挫败的例子。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日常观察,发现学生有情绪的波动应当及时进行干预,若是等到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教育则为时已晚。

三、小结

诚然,当代大学生的生命道德教育的内部、外部环境并不是很好,然而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好生命道德教育工作则显得越发重要。从论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要与时俱进,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重视教育环境的塑造和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拓展。虽然在当下,高校生命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新的情况与困难,然而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步出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校的生命道德教育是重要的,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1] 朱小蔓.生命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长三角地区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显示重点高校学子生命态度最消极[EB/OL]2014.5.17,http:// news.hexun.com/2014-03-27/163417431.html.

责任编辑:九 林

G711

A

1671-8275(2014)05-0047-02

2014-06-20

宋夏(1987-),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生命大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