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之洞教育思想及活动研究述评

2014-04-08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体西用师范教育张之洞

包 琪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张之洞教育思想及活动研究述评

包 琪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张之洞在晚清教育领域地位重要,学界对其教育思想及活动的研究主要在中体西用和经世致用的教育观、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家进行比较、教育改革、师范教育及留学教育等方面。对其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说利于对张之洞教育思想及活动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张之洞教育思想及活动;综述;评说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他“不仅是清末政治家和实业家之翘楚,而且还是晚清教育史上一朵璀璨耀目的奇葩,在4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他一直把兴学育才放在立国自强的首位。”[1]

一、张之洞中体西用、经世致用的教育观

对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陈伦兵的硕士论文《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2006)和李尾咕《张之洞教育思想特色初探》(2006),章小亮《重温张之洞:近代“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2008),冯春明《〈张之洞教育文存〉读后》(2008),王瑞《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2009),蔡红《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及实践探究》(2012)等几篇文章。陈伦兵从确立、实践和评价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章小亮对其教育实践介绍的较为详细,李尾咕则例证了封建礼教思想对张之洞教育理念形成的严重影响。

二、张之洞与家庭教育

杨庆博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撰文阐述了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在《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综述》(2009)一文中,作者将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其社会教育思想做了比较,“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更加率直、坦诚,没有了社会教育的客套与做作,亲情味、人性化体现得更为明显,是中国近代社会教育转型的浓缩。”[2]在《“造士必以品行为先的修身教育”——张之洞家庭教育活动之一》(2011)一文中,作者写到:“张之洞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以锤炼品格为核心的修身教育,二是增加学识以安身立命为内容的经世教育。”[3]并在文中介绍了张之洞子女品格教育的五种方式,即忠君爱国、崇圣礼贤的德化教育;胸襟豁达、与世不争的情怀教育;好学深思、志趣高雅的理想教育;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的品质教育;刚正率直、两袖清风的人格教育。于秀萍在《“益智”、“求勇”、“资生”的经世教育——张之洞家庭教育活动之二》(2011)中介绍了张之洞子女学识教育的五个方面:忍辱负重、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教育;从传统到时新的实学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思结合、学行相成的学习方法教育;“明时势,长志气,扩见闻,增才智”的游学教育。

三、张之洞与其他教育家的比较研究

王世广的硕士论文《张之洞与井上毅实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2012)对张之洞与井上毅实业教育思想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两者“都主张借鉴异域实业教育的先进经验;都坚持本国的基本文化教育传统;都重视实业教育师资的培养。”[4]不同的是:“实业教育思想的来源不尽相同;对实业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别;实业教育思想的实践成效有异。”[4]王珞霞《颜元、张之洞教育思想比较研究》(2005)主要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肯定了“颜元、张之洞努力开拓知识领域,提出崭新的教育内容,分别将传统教育所不屑的贱夫之道、夷狄之学纳人教育中,并给予重视”[5]的做法,做出了“颜元、张之洞在学术形式上复古、尊孔,在思想内容上却力主求新,在当时封建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无疑是最好的途径”[5]的结论。不同的是颜元的教育是为民生计,张之洞的教育是巩固封建统治。牛白琳《浅析蔡元培与张之洞教育思想之异同》(2007),认为两者都重视国民教育和教育改革,不同的是前者反对尊孔读经,后者提倡传统儒学;前者是兼容并包,后者是中体西用;前者主张教育独立,后者主张教育为政治服务。黄建华《十九世纪后期中日教育思想变革及其实际成效——张之洞福泽渝吉教育思想之比较》(2009)“通过对张之洞和福泽渝吉这两位两国变法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加以比较,从教育的角度对当时中日两国的改良运动及其实际成效作一初探。”[6]

四、张之洞与教育改革

童绥宝在硕士论文《张之洞与武汉教育近代化》(2006)中,从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四个方面总结了张之洞对武汉教育近代化所做出的贡献。吕春霞《张之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2004)从教育改革、德智体全面发展、弃旧图新、理论实践相结合、兴办师范教育几个方面阐释了张之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彭平一指出张之洞“教育改革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但尊经读经是其中一以贯之的内容,这就使他的教育改革具有卫道守旧与实用革新的双重性格。”[7]袁灿兴《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2011)介绍了张之洞在山西、广东及湖北的教育实践,并从学制、师资、教材与经费四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张氏在湖北的全面教育改革,认为“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改革,改变了湖北教育的面貌,为中国教育由旧教育向新教育的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清末湖北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政治走向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8]梁茂林在《张之洞与辛亥革命前的教育改革》(2011)一文中,用大量数字来说明张之洞在教育事业上做出的成绩,如毕业生人数、在校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教育经费的数目等等,这在本文参考的文献中是少见的,不足的是,这些数字的出处并未一一注明。李涤非《论张之洞与清末新政教育改革》(2013)与文之《张之洞与新教育》(2013)都详略不同地介绍了张之洞的教育改革,前者还对留日学生选派、管理和归国后的任用做了说明。

五、张之洞与师范教育及留学教育

孙自俭《张之洞与晚清师范教育》(2005)与王鑫的硕士论文《张之洞与我国早期师范教育》(2011)对张之洞的师范教育做了介绍。王鑫认为“是张之洞真正使得师范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制度化的确立。”[9]而且,“从倾力整顿传统教育到最终推崇师范教育,他教育实践的重心经历了四次重大的转移,”[9]分别是“整顿传统教育”、“试办洋务学堂”、“倡导实业教育”、“普及国民教育”、“推崇师范教育”。王鑫还将张之洞师范教育实践分为三阶段:“试办阶段——湖北师范学堂”、“成型阶段——三江师范学堂”、“推广阶段——学制颁布后湖北治下的发展”。任彬彤的硕士论文《张之洞与清末留日教育》(2006)介绍了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和对留日学生的选派、管理与任用,并指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体现出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他要为清廷培养出大批统治人才;另一方面,他又怕这些留学生因接受太多的西方先进文明而成为自己的对立面。”[10]刘继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探析》(2009)一文指出张之洞留学思想中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强烈的卫道精神”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孙石月《张之洞对我国早期留学教育的贡献》(2009)指出“张之洞在兴办留学教育的活动中有着明显的阶级局限性。他重视留学,但又力图将此纳入封建教育的轨道;他希望更多的留学生出国学习,掌握西学西艺,又担心留学生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对清王朝统治不利。他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了软硬两手:‘循理守法’者,给以官职奖励,‘妄发议论’者,加以训戒制裁。”[11]孟旭《张之洞留学教育思想述论》(2009)中介绍了职官的游历与游学情况,这是其他文献没有提到的。

另外,何俊华从“整饬学风”、“创建书院”、“指导学生”、“资助教学”四个方面,介绍了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期间的教育实践活动,尤其是对《书目答问》介绍较详细,这是其他文章所没有的,何俊华还评价说:“尽管书目不多,但在19世纪70年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还不十分广泛之时,在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西洋为何处时,能为学生开列出这些书目,已属难能可贵。”[12]

六、张之洞教育思想及活动研究评说

研究的主要倾向:多是介绍张之洞教育思想及活动的事实,主要集中在中体西用、经世致用的教育观和家庭教育、教育改革、师范教育、留学教育等方面,在肯定张之洞教育实践在晚清时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都认为张氏的封建礼教思想浓厚。

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与我国教育改革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的较少;与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比较研究不够丰富;对张之洞散见于信札、奏议中的与教育相关的言论,亦无文章进行辑录、整理与研究。

[1] 魏登云.论张之洞教育思想的特色[J].教育文化论坛,2013(1).

[2] 杨庆博.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09(1).

[3] 杨庆博.“造士必以品行为先的修身教育”——张之洞家庭教育活动之一[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 (12).

[4] 王世广.张之洞与井上毅实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5] 王珞霞,颜元.张之洞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6] 黄建华.十九世纪后期中日教育思想变革及其实际成效——张之洞福泽渝吉教育思想之比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3).

[7] 彭平一.论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3).

[8] 袁灿兴.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J].湖北招生考试, 2011(8).

[9] 王鑫.张之洞与我国早期师范教育[D].南京:南京大学,2011.

[10] 任彬彤.张之洞与清末留日教育[D].保定:河北大学,2006.

[11] 孙石月.张之洞对我国早期留学教育的贡献[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2009(9).

[12] 何俊华.张之洞热心四川教育[N].西部时报,2013-03-15(11).

责任编辑:九 林

G521

A

1671-8275(2014)05-0026-02

2014-09-25

包琪(1974-),男,辽宁沈阳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中体西用师范教育张之洞
张之洞的“三不争”
再论晋抚张之洞之口外七厅改制
“中体西用”概念的嬗变与发展:基于近三十年学术研究的思考
汉宋调和与“中体西用”论的生成——兼论曾国藩、张之洞的经学史定位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高三复习的概念教学——以“中体西用”为例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浅论“中体西用”中的“实用理性”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