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高职院校教师生存状态及其职业倦怠思索

2014-04-08王小聪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状态院校

周 琴,王小聪

(1.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政教系,云南 临沧 677000;2.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赣州 342300)

“职业倦怠”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鲁顿伯格在1974年引入心理学领域的。1980年,首届国际职业倦怠协会将职业倦怠拓展到包括教师职业在内的其他众多助人行业中,体现为个体无法适应职业环境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和教师职业角色的模糊性使得教师成为这一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1986年,美国学者马勒诗及其合作者针对教师职业倦怠设计和制定了专门量表,围绕“情绪衰竭、非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纬度就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此后,对教师职业倦怠展开了量化和质性等各方面的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影响因素,并围绕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既有宏观的政策支持,也有微观的引导,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成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边疆高职院校对于边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边疆高职院校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学缘结构、生缘结构、信息辐射、政策支持等因素,教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此等情况可能性大,程度更深。

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内因起决定作用……,要真正缓解教师职业倦怠这个问题,教师对自我的生存状态的理解和诠释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马克思认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人们对美的发现、获取及创造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动力来源。对于教师职业倦怠来说,更需要寻求审美化生存,这既体现了教师教学生活的本质,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理想状态,更是教育的终极诉求。

一、边疆高职院校教师的生存状态

关于教师的生存状态的划分,叶澜教授把教师的生存状态分为三种:一种是“生存型”,即把教师职业看成是自己无可奈何的选择,职业与教师是分离的;一种是“享受型”教师,这一类教师享受自己的职业与生活,把这一职业看成了自己的全部生命,无怨无悔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一种是“发展型”教师,他们追求的是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并时时体验着“创造的幸福”。“享受型”“发展型”是用“真”的情感来塑造“美”的世界,能够体验幸福的生存状态,是教师行业所需要的审美式的生存状态,只有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才会有真情实感,才能散播幸福,才能培养健康的人,才能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目前,边疆高职院校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首先,因为边疆高职院校的性质及层次问题,社会地位不高,教师的自尊感相应地受影响;其次,高职院校虽然起着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作用,但是在招生方面,依然是属于高考“落榜生”的聚集地,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应欠缺,使得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受影响,工作满意度不高;第三,鉴于边疆高职院校的转型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原来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转变而来,边疆高职院校的教师绝大部分习惯于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具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疲惫感;第四,边疆高职院校的财政支撑力度、地域发展空间使得教师出现大量的流失,包括显性和隐性的流失。

基于以上原因,边疆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属于“生存型”教师,职业倦怠感较严重,影响着教师本身的专业化发展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迫切需要加以改善。

二、审美化生存:对边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思索

伟大哲学家尼采曾对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索,他认为对于人的特殊性生存而言,审美不但有助于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还能实现对外物的诗意占有,不但使人以审美的超越来对待人生,要求珍惜人生,认真对待人生;庄子认为是与“天下为浊沉”的极端生存境域对应的“人诗意栖居”的理想生存境界;在马克思看来,人与其生活是内在统一的,人就是人的生活,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审美生存不仅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一种生存态度。它讲究的是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他物及自身。

首先,明晰自身的生命价值,增强个人“内圣外王”的个人气象。冯友兰先生曾言:“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这种精神既理想又现实,既实用又不肤浅。”对于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用入世而又出世的生存态度来对待自身和周围的环境,一方面既保留自身的纯洁追求和理想,另一方面也不枉把自己作为社会人,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用叶澜老师的话讲,用“愉悦”与“竞化”的职业美来唤醒自身的生命价值;用“陶冶”与“激励”的职业美来开发并挖掘自己的人生。

其次,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建构自身独特的教学哲学,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作为教师,本质工作还是教书育人,其主要的活动体现为教学活动,其生存在教学中体现又在教学中提升,所以教师本身独具的教学哲学也是生存状态的支撑。教师的个人教学哲学是教师对教学这一复杂现象和专业活动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能够持续指导和影响教学实践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或教学理念的总和。它既是教师对教学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也是教师的教育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规范和调节作用。建构自身的教学哲学需要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的积极参与和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和创造。

第三,用“美”来点缀自身的生活,读书依然是不变的真理,在读书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寻找并创造个人与自身工作情景的匹配点,减少不匹配差距,增强共鸣。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个人和工作情景的种种不匹配,如不匹配的责任、报酬、价值、工作量、公平性,等等。其实,这种种现象不仅仅在教育领域中出现,在其它行业中也频频出现,所以这就更需要自身的调整,尤其是作为知识人的身份,读书是一种较好的调整方式。人的有限只是在思想中才能向无限靠近,人就是要在日常琐碎的生命里活出那种神性。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弥补自己,塑造自己,甚至还可以铲除自身心理上的障碍。

第四,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引领学生在生存中学会审美,并用审美的态度来指引生存,将“经济人”转变为“审美人”。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审美感知,用审美的态度创造职业美。在生活中发现细微的美,在学科教学中创造教学的美,在师生关系中唤起人际的美。

教师职业倦怠影响了教育专业的发展。这种状态主要是基于教师对工作满意度低,未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体验。根据认知情绪疗法,体验是由诱发事件及对该诱发事件的认知而产生的,因而改变认知能改变相应的情绪体验。认知的至高点则是境界,当处于较高境界时,认知的稳定性才能存在。所以说,用审美化生存境界来支撑教师的认知,从而克服自身的倦怠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汤玉华.审美化生存—西方美学史视阈下尼采审美生存思想[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3]丁永详.论审美教育中的生态意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张荣.人的困境与“审美生存”:庄子“审美生存”思想探微[D].贵阳:贵州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状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