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赤子般本真的生活
——老庄婴儿论

2014-04-08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赤子老子庄子

黄 凯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



如赤子般本真的生活
——老庄婴儿论

黄 凯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

《老子》①和《庄子》②书中都多次提到婴儿,作为体道的一种方式,婴儿在他们那里具有无欲无求,无功利,自然烂漫纯真等特点,这和老庄的审美人生和为获得本真的生活有重大的关系。

《老子》;《庄子》 婴儿;本真

一、《老子》的“婴儿”之喻

《老子》一书中,有多次提到婴儿,搜集如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十章)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二十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四十九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五十五章)

老子将婴儿喻道,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个体获得最本真的生活。老子认为要像婴儿一样,不含任何世俗欲念地体道。因为婴儿的心境就像一面磨光的镜子一样,纯洁天真,不带任何功利性,这样他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有趣,一切都那么美好!而尘世中的人们,他们被各种利欲熏心,像铜镜上布满的锈迹一样,在他们的认识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带有名利的色彩,五彩缤纷的世界黯然失色。所以要想体道,就要去除尘垢,要想回到最本真的生活,就得“涤除玄鉴”,就得去掉世俗功利。这也就是康德在“美的分析”中所说的“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或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一个这样愉悦的对象就叫做美。”[1](P45)可见,婴儿的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他用其纯真空明的心在观照这个缤纷的世界。我国明朝的李贽也有类似的观点,在美学上,他的“童心说”就是指“真心”或“赤子之心”,也就是保持儿童的纯真,发挥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去体验这个世界。[2](P336-338)而海德格尔则说,美是属于真理的自行发生,是无蔽真理显现的一种方式。[3](P69-70)婴儿的“真”是敞开着的,是敞亮的澄明,所以婴儿是美的,婴儿的世界也是美的。[4](P295)

然而,人生于世上,不可能完全逃离生活,而要为世俗事务而奔波操劳,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人生在世就是“操心”,就是“烦”。面对世俗功利,“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而体道之人则只是保持其淡泊宁静,“如婴儿之未孩”。就像海氏所说的“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里有例证可举: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写下千古至文《归去来兮辞》,在其中他深刻的悟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为了获得本真的生活,他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逢场作戏,毅然辞去官职,退归田园,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诗篇。美国的超验主义作家梭罗,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作者为了逃离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过起了隐居生活,这里只有大自然宁静的空气和婉转的鸟鸣,作者在这里感到心灵纯净,精神升华。[5]所以,要想获得本真的生活,就要像他们那样有一颗赤子情怀,也正如孟子所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孟子·离娄下》)。

老子贵柔,《老子》中,多处提到“柔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三十六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四十三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七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七十八章)

八次提到“柔”,七次提到“弱”,可见老子对“柔弱”的重视。老子以婴儿喻道,婴儿显然具有“柔弱”的特点,但婴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故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同时,老子也以水喻道,水也具有柔弱的特征,综观老子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柔弱”的确是老子“道”的一个特征。但何为“柔弱”?

老子的“柔弱”是比刚强更坚硬的东西,无坚不摧,故老子说“柔弱胜刚强”。比喻说水滴石穿,洪水的无坚不摧等等。

老子的“柔弱”具有谦卑的意思。因为水柔弱,所以水居下,“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的“柔弱”具有变的思想。因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可见,婴儿的“柔弱”不仅可以看出他的优美来,更能看出他的壮美来。他那旺盛的生命力,他那无坚不摧的气势足以让人生畏,得到灵魂的升华!

二、《庄子》的“婴儿”论

《庄子》一书,洋洋洒洒十万言。婴儿多次出现其中:

南伯子葵问乎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吾闻道矣。”(《大宗师》)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达生》)

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人间世》)

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人间世》)

苑风问谆芒:“愿闻德人。”

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四海之内共利之谓悦,共给之谓安,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倘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天地》)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竟,孕妇十月而生子,子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天运》)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山木》)

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也。”……(《庚桑楚》)

曰:“未也。吾固高汝曰:‘能儿子乎?’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而心若死灰。……”(《庚桑楚》)

仲尼曰:“……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外物》)

婴儿共出现17次。这里的“婴儿”、“孺子”、“赤子”、“儿子”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意思:

(1)像婴儿一样健康充满生气的外形;

(2)像婴儿一样无知无欲的状态;

(3)因势利导的教育之法;

(4)有德之人的行为举止之一——灵性的体道;

(5)烂漫纯真的天性;

(6)赤子之心,也即内心诚直,外表恭敬,合于自然。

概而言之,庄子文中的“婴儿”,就是既要有婴儿健康和充满生气的外形,还要有婴儿一样的纯真自然的心理状态。庄子书中的得道之人,像偊,老子,真人都是兼顾婴儿的内外两个特点的。 我们知道,庄子是最推崇“真”的一个人,这和婴儿在他心中的地位有莫大关系。婴儿的烂漫天真,婴儿的无欲无求,婴儿般的灵性体道,这都是庄子极力提倡的,在《大宗师》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体道之人偊、真人、圣人、神人年长而色若孺子,在《渔父》中,庄子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真,其文如下:

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

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人也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归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

很显然,庄子的“婴儿”、“真”就是上文所说的“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顺乎自然,顺乎大道。如果没有婴儿的纯真,婴儿的赤子之心,就会“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就会被世俗功利迷惑了自己的视线,就不会得到本真的生活!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也有对婴孩的赞美和肯定:

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对孩子来说,没有善恶正邪之区别,世界和生活中的一切,都照样加以肯定,此为自由创造的第一步。)

是的,为了称作创造的这种游戏,我的弟兄们,需要一个神圣的肯定:这时,精神想要有它自己的意志,丧失世界会获得它自己的世界。[6](P23)

在这里,尼采笔下的孩子是一个纯真的,懂得自由与美的,并且有着非凡创造力的孩子,是尼采精神三变中最后的一变,是“一个神圣的肯定”,是强力意志的表现。可见,他的“孩子”和庄子笔下的“婴儿”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有着纯真、自由的品格特点,都是美的表现。只不过尼采更强调孩子的创造力而已。

我们知道,有学者指出庄子的哲学基本逻辑就是“忘却与超越,自然与逍遥”,所以,庄子不仅是《庄子》一书中的得道之人,更是一个懂得灵性体道的审美的人,诗化的人。比喻说上文《庄子·人间世》提到的“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下面的一段话可以更好的说明:

中国人很重视人的灵性,讲究去除胸中的粘滞,虚心纳物、澄心静虚,达到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性灵、性情见于所谓灵眼觑见,灵手提住,灵气恍惚。这种“非滞者、熟者、木者、陋者”的内在精神气质,非学问、意见、理义所能企达,更多是一种真声、童心、赤子婴儿之韶乐般的东西。[4](P268)

可见,婴儿的魅力在于他们的真声,童心(或赤子之心),他们才是得道之人灵性体道的必然方式。就是上述老子所说的“涤除玄鉴”,就是庄子提出的“心斋”、“坐忘”。婴儿无欲无求的自然本性就是一种最本真的生活,就是海德格尔提出的自由与敞开。

注释:

①陈鼓应. 老子注译及评介[M]. 北京:中华书局,2007。以下所引只注明章节。

②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M]. 北京:中华书局,1983.5。以下所引只注明章节。

[1][德]康德. 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德]马丁·海德格尔. 林中路[M].孙周兴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刘小枫. 诗化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美]梭罗. 瓦尔登湖[M].徐迟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6][德]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详注本)[M].钱春绮译. 北京: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2007.

责任编辑 张吉兵

I01

A

1003-8078(2014)04-0049-03

2014-03-30

10.3969/j.issn.1003-8078.2014.04.15

黄凯(1984-),男,湖北广水人,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赤子老子庄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赤子
鹧鸪天·赤子赋
“海外赤子”指的是谁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智者老子
《庄子说》(十五)
引导万千赤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