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永安钞本《龙华志》整理本校勘札记

2014-04-08周录祥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钞本分号艺文志

周录祥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 521041)

曹永安钞本《龙华志》整理本校勘札记

周录祥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 521041)

《龙华志》民国曹永安钞本是研究上海龙华寺史和上海佛教史的重要材料,《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之十五《上海寺庙旧志八种》中的整理本为读者提供了不少方便,但在校勘、标点、整理体例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各为校正。

《龙华志》;曹永安钞本;整理;校正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最为古老的佛寺之一,相传始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宋释道渊原撰、清张宸重辑的《龙华志》保存了该寺建置、僧众、题咏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今存钞本多种,主要有清海宁陈氏共读楼钞本、清嘉庆上海李筠嘉慈云楼钞本、清光绪上海孙氏颜斋钞本和民国上海曹永安钞本。其中曹永安钞本是诸钞本中钞录最迟、增补最多的一种,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中国佛寺志丛刊曾影印收录,[1]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上海史料丛编》曾略加标点,[2]收录此钞本(本文以下简称《上海史料丛编》本)。今《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之十五《上海寺庙旧志八种》中收录了两种整理本,为阅读与研究提供了不少便利,其一整理本据陈氏共读楼钞本,[3]讹误较多,笔者有《评龙华志整理本——共读楼钞本〈龙华志〉整理本校勘札记》,[4]已订其讹误。其二整理本即据《上海史料丛编》本整理的校点本,[5]笔者仔细校读,也发现文字校勘、标点、整理体例上存在不少问题,今各为校正如下。

一、文字校勘方面

《上海寺庙旧志八种》所收曹永安《龙华志》钞本整理本(以下简称为“整理本”)在文字校勘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最明显的,如内封竟将辑者“张宸”误排作“张辰”,实为纰漏。其他误字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海史料丛编》本不误,整理本误排

此类多缘于底本字迹不够清晰,而整理者不审,或学识不够,未能识别,以致误读。如:

卷六《艺文志》《龙华寺重建钟楼记》:“故虚之悬柎,翼以层楼。”[5]35

按:“虚”,曹永安钞本、《上海史料丛编》本作“虡”[2]41,是。虡,即钟簴,指饰以猛兽形象的悬乐钟的格架。《周礼·考工记·梓人》:“若是者以为钟虡,而由其虡鸣。”孙诒让正义:“《说文·虍部》云:‘虡,钟鼓之柎也,饰为猛兽。’即谓臝属之兽。”此误排。

卷七《诗苑志》《乱后游龙华寺》:“破壁冲风雨,残碑引薛萝。”[5]60

按:“薛萝”,《上海史料丛编》本“薜萝”[2]67,是。薜萝,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2.《上海史料丛编》本不误,整理本误改

整理本中有一些地方使用了校改符号,即认为钞本有误,故校正之。其实不少条目钞本不误,乃属于整理者理解有误而误改。如:

卷二《建置志》“寺基”:“不啻克家之(肖)[孝]子,抑亦梵苑之护法也。”[5]18

按:曹永安钞本、《上海史料丛编》本作“肖子”,不误。“肖子”,谓在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样的儿子,与孝子义近。如《儒林外史》第八回:“你真可谓汝父之肖子。”此处不必校改。

卷二《建置志》“舍利宝塔”条:“谓昔蓝莫国王得舍利子一(分)[份],还归起塔。”[5]13

按:曹永安钞本、《上海史料丛编》本作“一分”不误,不必改作“一份”。“一分”,同“一份”,义为整体分为若干分的一部分。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汉王充《论衡·解除》:“夫土地犹人之体也……则一宅之土,犹人一分之肉也。”

卷五《法语志》“建新老和尚”条:“一(坏)[抔]黄土,密不通风。”[5]31

按:曹永安钞本、《上海史料丛编》本作“坏”,音“坯”,义同“抔”,犹捧、掬,言其少。宋何薳《春渚纪闻·铜雀台瓦》:“终令盗坏土,埏作三台瓦。”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毕竟仍传土一坏,邱明晏子两《春秋》。”则此处不必校改

3.曹永安钞本、《上海史料丛编》本误,整理本未能改正

曹永安钞本也有不少地方存在讹误,但整理本未能据其他资料校改,留下一些遗憾,如:

卷五《僧宝志》“吴建刹开山康僧会禅师”条:“于是三国鼎峙,名擅威衡,佛法北通,未达南国。”[5]26

按:“名擅”,共读楼钞本、曹永安钞本、《上海史料丛编》本同,不辞,当作“各擅”。《广弘明集》卷一“吴主叙佛道三宗”条内容与此条类似,此处作:“时三国鼎峙,各擅威权,佛法久被中原,未达江表。”可证。

卷六《艺文志》小序:“六祖谈经。”[5]23

按:曹永安钞本、《上海史料丛编》本“谈”,共读楼钞本作“谭”[3]23,皆误,此当改作“坛”。六祖慧能登坛开讲,所成之书,故名“坛经”。

卷七《诗苑志》《宿龙华寺》:“平川涵落日,曲水舟羲孤舟。”[5]59

按:曹永安钞本、《上海史料丛编》本“舟羲”,乃“艤”之讹文,当改正。共读楼钞本作“艤”[3]38不误。艤,使船靠岸。《文选·左思〈蜀都赋〉》:“艤轻舟。”刘逵注:“应劭曰:‘艤,正也。’一曰,南方俗谓正船回济处为艤。

卷八《逸事志》“东晋郭景纯璞”条:“东晋郭景纯璞,尝适龙华,留铃记云:‘龙华港,朝北斗。小小蛇,水上走。世人葬得着,金印大如斗。’”[5]76

按:“铃记”,《上海史料丛编》本同,[2]86当作“钤记”。钤记,即堪舆家对某地风水所下的判断,如《江西地理钤记》、刘基《刘青田先生钤记》、赖文俊《赖公钤记》等,明唐顺之编《稗编》卷五十七苏伯衡《论金陵》:“然昔之善为宫宅地形者所留钤记,去之五六百年葬而偶直其处,征应无不协,则气未必无定在,地未必无常吉也。”明王祎《王忠文集》卷十《章氏义阡记》:“在昔堪舆家尝留钤记,谓兹实吉壤,葬得其穴者,后当贵显。”

4.曹永安钞本不误,《上海史料丛编》本误识,整理本沿误

卷六《艺文志》《请韬明和尚上堂》:“伏以曲逢同调,唱西州须藉知音。道遇西方,显播必归作者。”[5]45

按:“西州”二字,《上海史料丛编》本同,[2]52曹永安钞本实作“”,乃“酬”字之异体字。而《上海史料丛编》本未能识别,整理本又沿误。唱酬,以诗词相酬答。唐白居易《〈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谑。”又,此二句为对文,“知音”后宜用分号。

二、标点方面

标点方面的问题也较多,具体而说,有两类。

1.骈偶句标点之误

上下相对的一组骈偶句,如上下句皆为一句,可在上句后加逗号,下句后加句号。若上下句都是二句或二句以上,则上句后理应加分号,下句后加句号。但此书误标之处甚多,具体说有三种情况:

(1)上句后施逗号或句号,不加分号,误作普通句子

卷一《形胜志》“香花桥”条:“朱栏碧流,春堤如绣,柳阴掩映,长虹如带。”[5]6

按:“如绣”后应作分号。

卷五《法语志》“韬明宗师入院”条:“灵符在握,随方随处犹称尊,宝镜高悬,是丑是妍难隐晦。”[5]28

按:“称尊”后应加分号。

卷六《艺文志》《重修大佛殿疏》:“使善男信女,对境起敬,离六欲根。囗学比丘,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无量功德,属之檀那。福自人天,于我何有。”[5]40

按:“学比丘”前所脱之字似应为“参”字,此段前后各一骈偶句,当标点为:“使善男信女,对境起敬,离六欲根;[参]学比丘,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无量功德,属之檀那;福自人天,于我何有?”

卷六《艺文志》《请韬明和尚住龙华寺》:“伏以孝醯朗钱,虽由种草之英灵,毒鼓高悬,特藉钳锤之妙密。”[5]46

按:“英灵”后应加分号。

卷六《艺文志》《请韬明和尚回院》:“伏以操古佛之大机,玄风遐振,显法王之政令,化澍普滋。”[5]46

按:“玄风遐振”后应加分号。

卷六《艺文志》《请韬明和尚回院》:“伏念金仙度世,总为众生。运会艰屯,弥深悲愍。”[5]47

按:“总为众生”后应加分号。

卷六《艺文志》《请回院启》:“伏以石头堪语,袖东海以知归。浩魄当空,遇大风而不晦。”[5]47

按:“知归”后应加分号。

卷六《重修天王殿疏》:“然如来宝刹,必设天王大像,以奠于前。毘尼道场,用建空相山门,以根其外。”[5]36

按:“于前”后应加分号。

卷六《艺文志》《请沛堂和尚住龙华禅寺公启》:“伏以江门请机老开堂,虚席以待。荥中勉晦公出世,大道攸关,故丛林贵在得人,而设法信亦有地,如兹龙华禅寺者。嘉名动帝,神庙之纶音烂然;宝藏齐云,梵天之雨花纷若。后枕银湾,前襟沪渎,宛如香水海焉。刹兴汉末,法授清初,允为狮子窟矣。”[5]48

按:此段多为对文,当标点作:“伏以江门请机老开堂,虚席以待;荥中勉晦公出世,大道攸关。故丛林贵在得人,而设法信亦有地。如兹龙华禅寺者,嘉名动帝,神庙之纶音烂然;宝藏齐云,梵天之雨花纷若。后枕银湾,前襟沪渎,宛如香水海焉;刹兴汉末,法授清初,允为狮子窟矣。”

(2)骈偶句的上句或下句中误加了句号,影响句子的理解

卷五《法语志》“沛堂济和尚入院”条:“不期化缘已毕,八股涅槃,未了公案。两手分付,尀耐上洋城里,一队维摩。忍俊不禁,召令嗣席,似望空花结果。石女生儿,恐辜大众。”[5]30

按:此段分两个骈偶句,“不期……分付”十八字,与“尀耐……嗣席”十八字为骈偶句,“空花结果”与“石女生儿”又为对偶。故此应标点作:“不期化缘已毕,八股涅槃,未了公案,两手分付;尀耐上洋城里,一队维摩,忍俊不禁,召令嗣席。似望空花结果,石女生儿,恐辜大众。”

卷六《艺文志》《请韬明和尚回院》:“自吾师轨接桂林,性圆月璧;而南浦之滨,渔翁话道。古塔之座,樵子成仙,本末全彰,古今罕睹。”[5]47

按:此段有三处骈偶,“轨接桂林”与“性圆月璧”对偶,后可加逗号。“而南浦之滨,渔翁话道”与“古塔之座,樵子成仙”为骈偶句,“话道”后可加分号,“成仙”后加句号。“本末全彰,古今罕睹”又为一对偶句。

(3)在不当断处施加了逗号或句号

这类属于不明骈偶句而读破,多沿《上海史料丛编》本之误,如:

卷首张宸《序》:“顾宸论之明,神庙之所尚;经藏也,于法则像教也,世祖皇帝之所尚;心印也,于法则禅寂也。”[5]2

按:此句标点当作:“顾宸论之,明神庙之所尚,经藏也,于法则像教也;世祖皇帝之所尚,心印也,于法则禅寂也。”宸,为《龙华志》的重辑者张宸自称。明神庙,即明神宗万历皇帝;世祖皇帝,即清顺治帝。

卷五《法语志》“楚黄古春禅师”条:“先师灵骨,现在不必肩锹,无缝塔样未成,全凭指出。”[5]31

按:此句当标点作:“先师灵骨现在,不必肩锹;无缝塔样未成,全凭指出。”“现在”,谓当前就存在。

卷六《艺文志》《重修天王殿疏》:“山门者,众僧由之而出入,岂可无门?为法门天王者,诸魔以之而防闲,乃为圣中之至圣。”[5]37

按:此句标点有误,当作:“山门者,众僧由之而出入,岂可无门为法门;天王者,诸魔以之而防闲,乃为圣中之至圣。”此乃不明对文而误。

(4)并非上下相对的骈偶句,中间却误加分号

卷四《僧宝志》“吴建刹开山康僧会禅师”条:“孙绰赞云:‘会公萧瑟,实为令质。心无近累,情有余逸。厉此幽夜,振彼尤黜;超然远诣,卓矣高出。’”[5]26

按:“厉此”句与“超然”句并非骈偶句,“黜”字为韵脚,与“质”、“逸”、“出”押韵,后应加句号。

卷五《法语志》“沛堂济和尚入院”条:“直得春申江凤舞蛟腾,承恩堂云蒸雾涌;白棒揭开新日月,钵盂函盖旧乾坤。”[5]30

按:“春申江”句七字与“承恩堂”句七字对仗,“白棒”句与“钵盂”句对仗,前十四字与后十四字之间并非骈偶关系,则“雾涌”后应作句号,不应作分号。

卷六《艺文志》《请韬明和尚住龙华寺》:“有声等幻泡迷心,空花眩目;愿开苦海之航,在在咸登觉岸;恳放眉间之照,家家尽到长安。”[5]46

按:后四句互为对文,“觉岸”后有分号,是也。而前二句“幻泡迷心”与“空花眩目”自为对偶,与后四句无对仗关系,“眩目”后不应用分号,可用句号。

2.非关骈偶句的标点错误

此整理本除骈偶句常常误标外,非骈偶句也经常标点错,多缘于文意不太明了,想当然误解。如:

卷二《建置志》“三大士殿”条:“真徒清鉴等始终拮据,而听松山房明善者。亦辅翼以底于成。”[5]12

按:“听松山房明善者”后不应加句号,此为“辅翼以底于成”之主语。

卷二《建置志》“鼓楼”条:“明正德间,朱宗伯兹溪更饰其门南向。”[5]15

按:“更饰其门”后应加句号。南向,交代鼓楼坐北朝南。

卷五《法语志》“韬明宗师”条:“师云:‘……于衲僧分上不为分外。’大众且道如何是开堂祝圣一句?良久云:‘一片心香频祷祝。’”[5]29

按:“大众且道如何是开堂祝圣一句”一句为韬明法师宣讲原话,应在引号内。宣讲时,常有“大众且道……”之类,乃为提醒听众之语。本卷“金粟百痴和尚”条:“上堂云:‘……切莫当面错过。’大众且道:‘水乳相投一句作么生’”[5]29,卷八《逸事志》“明成化间中勤禅师”条有“大众且道如何生省觉”[5]77,“大众且道火光三昧山僧有何指示”[5]77,这三处亦同,“大众且道”皆是禅师之语,应标于引号内。

卷五《法语志》“沛堂济和尚入院”条:“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弹指不劳重敛,念重得楼阁应时开。”

按:“念”字应承上读,前不应有逗号,后应加逗号。此句与下“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莫守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终不妙”相对,皆五-五-七-七字。

卷六《艺文志》《重修天王殿疏》:“盖佛氏之为言,觉也,所以觉己而后觉人;沙之为言,息也,所以息欲而归见性。”[5]37

按:此句标点有误,当作:“盖佛氏之为言觉也,所以觉己而后觉人;沙之为言息也,所以息欲而归见性。”

卷六《艺文志》《重建龙华教寺大殿记》:“西方有大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其说,已昉于三代之时矣。”[5]38

按:“其说”二字当属下,前应加逗号。“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三句出《列子》卷四:“孔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卷六《艺文志》《韬明禅师语录序》:“顾明眼英灵,才见便吐,付之德山一炬,向烟灭灰飞处相见,庶不辜负堂头老汉。婆心彻用一番耳。”[5]45

按:“堂头老汉”后不应加句号,“婆心”句应承上。“堂头”为方丈之异名,“堂头老汉”即指住持,此指韬明禅师,“婆心”,老婆心之略称,某些禅师诲人不倦,絮絮叨叨,犹如老婆子饶舌,丛林中称为“老婆心”或“老婆禅”。

卷八《逸事志》“明成化间中勤禅师”条:“明成化间,中勤禅师为室女举火云:‘二十八年光诸恶,莫作一朵春花。秋风吹落,贵族哀怜,诸人嗟愕。’”[5]77

按:此段押韵,韵脚为“恶”、“落”、“愕”、“缚”、“觉”。“春花”后不应加句号,“秋风”句应承“春花”,“落”字后应加句号。

三、古籍整理体例方面

古籍整理的格式、体例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某些地方前后体例不一,二是字形不够规范,前者如:

卷五《法语志》“百愚大师”一段,后半“金粟百痴和尚到,上堂云”至“龙华门外白滔滔”[5]29,应另起一段。“入新方丈”条至末,亦应另起一段。

卷七《诗苑志》《杰阁鲸音》其五:“逸事传奇信未尝,华鲸飞堕五茸乡庆历六年,华亭县东见云端有物,火引前后,轰轰有声。东至龙华堕地,乃钟也。出《闲窗括异志》。元龙百尺高霞表。”[5]69

按:“庆历六年”至“《闲窗括异志》”乃注文,依体例应作小字。《上海史料丛编》本此段加括号,不误。

后者如卷二《建置志》“龙华寺”条:“绀殿蕋宫。”[5]9

按:“蕋”为异体字,应规范作“蕊”。绀殿,指佛寺。隋江总《幡赞》:“光分绀殿,采布香城。”蕊宫,即蕊珠宫,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唐顾云《华清词》诗:“相公清斋朝蕊宫,太上符箓龙蛇踪。”

总之,古籍整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便会犯错,《龙华志》共读楼钞本的整理的确方便学人,倘若再细致一点,就更加功德无量了。

[1]释道渊.龙华志[M]//中国佛寺志丛刊:第130册.扬州:广陵书社,2006.

[2]释道渊.龙华志:8卷[G]//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史料丛编.上海: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1962.

[3]释道渊.龙华志(共读楼钞本)[G]//上海寺庙旧志八种.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4]周录祥,评龙华志整理本——共读楼钞本《龙华志》整理本校勘札记[J].图书馆杂志,2011(12):83-86.

[5]释道渊.龙华志(曹永安钞本)[G]//上海寺庙旧志八种.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Collating Notes on the Collated Copy ofLonghua Zhiby Cao Yong’an

ZHOU Lu-xi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Longhua Zhi(the gazetteer of Longhua Temple)by CaoYong’an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Longhua Temple and Buddhism in Shanghai.The collated copy of Longhua Zhi which included Shanghai Gazetteer of Temples(Eight kinds of old gazetteer of temple in Shanghai)provides readers with a lot of convenience.But problems such as its collating,punctu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speci⁃fication are to be corrected.

Longhua Zhi(the gazetteer of Longhua Temple);the collated copy by CaoYong’an;colla⁃tion;correction

G256.3

A

1007-6883(2014)02-0071-05

责任编辑 温优华

2013-06-22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q2013115)。

周录祥(1978-),男,江苏东台人,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钞本分号艺文志
明宁献王朱权《神隐书》版本与内容述评——兼述华南农业大学藏明初钞本价值
“花部”与“雅部”的融合——富连成藏《群英会》钞本浅议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论明义所见《红楼梦》钞本的文本史意义——以题红绝句的两处“缺失”为入口
美科技企业连开“分号”
湘乡文化发展的历史与概况——《湘乡县志·艺文志》与《湖南省志·艺文志》之比较分析
关于《髹饰录》钞本与初注者的讨论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标点错误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