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的幼帝教育与儿童图画书的诞生

2014-04-08庄奕莲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图画书图书

庄奕莲

(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北宋的幼帝教育与儿童图画书的诞生

庄奕莲

(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世界儿童图画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北宋的幼帝教育。有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儿童绘本读物的国家。宋代儿童图画书的诞生过程,展示了宋代版画及图书出版的盛况和政治教育功能。该论题的探究,对当代图书出版的政治功能和儿童教育颇有启发意义。

北宋;幼帝教育;儿童图画书;观文览古图

古老的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科学技术发达,外邦人称其为天朝上邦,主要的根源在于各王朝的治国者及人民对文化发展的崇尚,对教育的重视。中国古代有一些农民、妇女,他们并不是文人,可是会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连鲁迅笔下那个不识字的阿长,一看图画便能滔滔地讲出一段故事。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古代贫苦大众也能够享受文化的乐趣,并继承忠君爱国的思想呢?就是中国古代大部分贫苦儿童有机会通过宗族创办的私塾接受两三年启蒙教育。在重视教育的基础上,宋朝人广泛运用壁画图像宣传古圣贤事迹,从而促使儿童图画书的诞生。世人误认儿童图画书起源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单独专为儿童编制的图画书,是十七世纪末才出现,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而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儿童绘本,比西方落后300年。其实,目前能从文字记载找到的最早儿童图画书是北宋的《观文览古图》,它诞生于11世纪,并且是同一个出身寒微的女人有关,她就是北宋真宗皇帝赵恒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968-1033)。因为她,中国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也出现了更适合教育儿童的图书读物。在当时的北宋,是否具备了印刷图书的条件?刘娥是以什么目的促使儿童图画书的诞生?本文将在这几个方面作阐述。

一、北宋摹印图书的技术与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版画的国家。中国版画无论是雕版版画、活版版画、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上都居领先地位。[2]75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印本之所以著称于世界图书出版史,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是图文并茂,印刷清晰精美,刻画极精,刀法纯熟,文字也刻得浑朴凝重,墨色匀称,这些都表明其时印刷术发明已久,绝非初期产品。[3]这也足证版画在此以前已有相当时间的发展历程。当然,中国雕版印刷术始于那个朝代,现在还不能说有肯定的结论,“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但单凭某段文献记载就断定其发明年代是不科学的”[4]。雕版印刷术发展到宋代已是黄金时期。清代藏书家对宋版极推崇,对宋版书评价很高,藏书以宋版为贵。[5]宋代继五代之后雕印门类大大扩充,既有经史子集的儒家经典,又有佛教道藏等宗教印品,民间读物也大量刻印,民俗性的图画镂版流行[2]80,画像、年历等的刻版也相继出现[6]。

北宋的“翰林图画院”简称“画院”或“图画院”,在1074年“业于绘事,驰名当代者一百四十六人”[7]67。画院在宋代是帝王御用的绘画机构,画家按才艺高下,分别予以待诏、艺学、祗候、学生等职衔。“祖宗旧制,凡待诏出身者,止有六种,如模勒、书丹、装背、界作、种飞白笔、描画栏界是也。”[8]其中待诏高克明是“祥符中,以艺进入图画院,试之便殿,图画壁,迁待诏、守少府监主簿,赐紫”,“克明亦善工道释、人马、花鸟、鬼神、楼观、山水等,皆造高妙也”。[9]可见高克明乃北宋早期的知名画家。在画院工作的除著名画家外,还有更多没成名的画工,从事为政府画风水、人物壁画及挂图,而北宋皇室、政府办事处、寺庙人物壁画比比皆是。

“夫画者”“与六籍同功”,“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是“知乎鉴戒者,图画也”的古训。[10]宋朝人继承和发扬历代这种图文结合的学习、教育方法,达到以图鉴古的目的。宋初,政府在学堂、寺庙、宫墙图古圣贤、佛教之画像以教育臣民学生。目前,在敦煌地区发现的宋初版画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刊行的《大随求陀罗尼曼陀罗图》。而宋代文献记载镂版摹印并颁布到各地方政府的第一本图书是《祥符释奠祭器图》,该图书出版于北宋真宗皇帝大中祥符三年(1010),如王应麟《玉海》记载的《祥符释奠祭器图》,“二年正月甲子(八日),诏礼院定州县释奠礼器数,图其制攽之”、“其释奠元圣文宣王庙仪注及祭器图,令崇文院摹印,下礼院颁诸路”。[11]19-20北宋在思想方面以尊孔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真宗末年,四川流通的货币是铁钱,对商贾来说携带很不方便,四川的富商联保印发交子,因不能兑现,纠纷不断。太后刘娥听从建议,于天圣一年(1023)“始置益州交子务”[12]819,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上有图案、密码、划押、图章等印记,图文并茂,色彩多样,可以大量印刷,这反映宋代印刷彩色图书的最早创意是用在钱币制造上,目的是在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仁宗亲政后,翰林学士宋绶着手编印《景祐南郊卤簿图记》:“天圣六年十一月癸卯,翰林学士宋绶上《天圣卤簿记》十卷,付秘阁……景祐五年(即宝元元年)十一月乙巳,礼仪使(资政大学士)宋绶上《景祐南郊卤簿图记》十卷,诏褒谕。(盖因前书而增饰之,以亲政初,元冠篇质正古义传,以新制图绘注说,援据精详)”[11]19宋王朝对重大祭典都要作记述,1028年翰林学士宋绶等上所撰《天圣卤簿记》共十卷,是在仁宗的诏令下对1027年南郊祭典盛况的记述,《景祐南郊卤簿图记》是在《天圣卤簿记》的基础上加入插图,做到图文并茂,于1039年出版,记载仁宗皇帝亲飨天地的盛典。

所以说北宋初期政府已具备了镂板印刷图画书的熟练技术,以图鉴古的政治教育目的是儿童图画书诞生的前提。

二、北宋的幼帝教育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在后周幼帝的手里夺取到王权,为了避免赵宋王权旁落他人,“金匮之盟”成了太宗接替皇位的依据。经过太祖、太宗、真宗三代皇帝的努力,赵家王朝的发展相对稳定,与北方的辽国相守“澶渊之盟”。在太平日子里,宋真宗着力于宗教活动及文化发展来粉饰太平,但大中祥符末(1016)他脑子出现了问题,皇后刘娥自此协助其批改奏折,王朝“事多决于后”,以寇准为首的大臣对此不满,预谋辅助太子监国,废除皇后。刘娥依靠曹利用、丁谓等扳倒了寇准,并以真宗名义下诏“皇太子亲政”,“时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13]169-170面对政权的斗争,刘娥加紧对皇太子赵祯实施了帝王之道的教育,诏皇太子读《春秋》,依国子监的奏议镂版《至圣文宣王赞》、《十哲》、《七十二贤赞》等书,刘娥垂帘期间还经常与辅臣带小皇帝到秘阁、国子监观这些图与书,并听国子监老师讲《论语》,目的是希望仁宗明确王迹所兴,要原始察终,虽不闻刀剑之声,却如亲历沙场,只有亲贤重教之道才能巩固王权的道理。皇太子虽不是刘娥亲生,但真宗唯此继承人,所以太子动息,皇后必躬亲调护,至于太子的乳保、小臣,皆择谨慎年岁大的人,且旦夕教皇太子要恭敬谨慎。所以真宗皇帝经常对朝臣说:“皇后所行,造次不违规矩,朕无忧也。”真宗病重将崩,心有牵挂又无法表达,宰相问他是不是担忧“皇太子春秋尚幼”,“上颔之数四”,宰相又曰:“皇太子聪明睿智,天命已定,臣等竭力奉之,况皇后裁制于内,万务平允,四方向化。敢有异议,乃是谋危宗社,臣等罪当万死。”[14]2270真宗听宰相答应誓死辅助皇后太子,相信皇位的继承不会旁落他人,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真宗去世(1022),刘娥垂帘听政,因为刘娥出身寒微,被立为皇后是几经周折,所以她对朝中大臣的势力多加权衡,不让任何一派势力占优势。扳倒寇准后却重用与寇准关系密切的王曾,继续接受王曾以“帝新即位,宜近师儒”的建议,召翰林侍读学士孙奭等入侍,答应孙奭的奏请,赐予兖州学田,使孙奭在兖州创办的学校得以延纳生徒,诸州给学田始此。听政之余必诏孙奭、冯元讲《论语》,但“上在经筵,或左右瞻瞩,或足敲踏牀”。[14]2303幼年仁宗听孙奭等名儒讲《论语》,精神不集中。“奭每上前说经,及乱君亡国之事,反复申绎未尝避讳,因以规讽。又掇五经切治道者,为五十篇,号《经典徽言》,上之。画《无逸》为图,乞施便坐,为观鉴之助。”[15]75孙奭对幼年天子是采用讲授与图文结合的教育方式,教育小皇帝明确乱君必亡国、君主不能贪图享乐的道理。“身任宰相的王曾,曾于天圣初年诠录古先圣贤事迹凡六十条,绘制图画,进呈给皇帝;宫中镂板模印,赐予近侍,并且下令禁署月绘二十轴以进。”[16]王曾把古圣贤事迹绘制成图进呈仁宗,镂板印刷,赐予近侍“侍上展玩”,实施以图鉴古的劝戒功能。孙奭与王曾所为,是儿童绘本《观文鉴古图》诞生的雏形。

天圣四年(1026)五月,刘娥诏辅臣一同到崇政殿观宋绶讲《唐书》,因仁宗对唐朝刘文静不得善终提出疑问,刘娥立即“命择前代文字可资孝养、辅政治者以备帝览,遂录进唐谢偃《惟皇诫德赋》,又录《孝经》、《论语》要言及唐太宗所撰《帝范》二卷、明皇朝臣僚所献《君臣政理论》二卷上之”[12]836。隔年,刘娥又命采太祖、太宗、真宗实录、日历、时政记、起居注,其间事迹不入正史者,别为一书,与正史并行,即《三朝宝训》。“绍兴五年二月十九日,毛刚中上《鉴古图记》十卷”[11]23,二十二日,殿中行御史张绚乞于经筵读《三朝宝训》,高宗允许,并且说:“祖宗故事,朕曾省阅,然宫禁间事,亦有外朝所不知者。朕昨见毛刚中所进《鉴古图》,乃仁宗皇帝即位之初,春秋尚幼,故采古人行事之迹,绘而成图,便于省阅,因以为鉴也。”[17]这进一步说明《观文鉴古图》雏形于仁宗即位时。也证明作为后宫女人的刘娥,不仅要仁宗维护祖宗之治,也要朝臣树立忠君爱国的思想。

赵宋皇子被立为太子,必须谒太庙及参加南效祭,以显示王位继承的合法性。仁宗九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岁参加南效祭,翰林学士钱惟演如实向真宗反映:“有司设马台于太庙内,太子乘马至门,命移出萧屏外,下马步进。及南郊坛,前驱者解青绳将入外壝,太子亟止之,将及外壝,即下马。伏以太子英叡之德,既自天资,谦恭之志,实遵圣训”。[14]2171祭典仪式既严肃又繁文缛节,对于年幼的赵祯而言,如何在臣民注目的盛典上不出差错又能表现谦恭礼让的威仪,言传身教还不行,应该提供图册给他参考。其时崇文院秘阁已藏有可供参考的画卷——宋太祖时得到的唐长兴(明宗)《南郊卤簿字图》、宋太宗《南郊图》、宋真宗《天书仪仗图》,参阅这些图册必须“幸秘阁”,所以刘娥命翰林画工“又纂郊祀仪仗为《卤簿图》三十卷,诏翰林待诏高克明等绘画之,极为精妙,叙事于左,令傅姆辈日夕侍上展玩之,解释诱进”[18]42,皇太子终于能掌握祭献仪式并且不辱使命。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宋《大驾卤簿图书》,全卷纵51.4厘米,横14.81厘米,内容是表现南郊即皇帝前往城南青城祭祀天地时的宏大场面,不是王明清所说的为仁宗皇帝绘画的《卤簿图》,而是宋绶等所撰的《景祐南郊卤簿图记》的中辐,该图署名情况不在此作赘述。

宋·王明清《挥麈录》称赞刘娥重视对仁宗的教育:“仁宗即位方十岁,章献明肃太后临朝。章献素多智谋,分命儒臣冯章靖元、孙宣公奭、宋宣献绶等采摭历代君臣事迹,为《观文览古》一书;祖宗故事为《三朝宝训》十卷,每卷十事;令傅姆辈日夕侍上展玩之,解释诱进,镂版于禁中。”[19]5王明清说他家受到赏赐拥有这套图书,在“绍兴中为秦伯阳所取”,而他在“绍兴六年丙辰,十岁,以弱龄受知于朱敦儒希真、徐度敦立”[20],应该还能依稀记得这套图书。王明清记述的各书也确实编纂于刘娥垂帘听政期间,只是《三朝宝训》还没有插图。王明清在《挥麈录》中说的这段话,“有可能是根据哲宗朝的情形逆溯推断的。但王明清的理解,亦非空穴来风。仁宗即位之初,如何教育‘春秋尚幼’的天子,如何提供既有针对性、又能使他感兴趣的帝王读本,如何保证日后的统治不脱离太祖太宗以来的政治轨道,确实是宫廷内外系念的重要问题”[21]。

刘娥为保赵宋江山,在巩固王权的斗争中,一方面是趋利避害,依赖宰臣;另一方面是尊重儒臣,并与宰臣儒臣想尽办法教育“春秋尚幼”的非亲生儿子赵祯,使他从小就懂得帝王之道,以巩固赵宋王权不因幼帝的统治而旁落。刘娥及朝臣对仁宗的教育方式,是儿童图画书《观文览古图》诞生的根源。

三、维护“祖宗之治”的教育目的促使儿童图画书的诞生

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政府印刷图书的技术更娴熟。《图画见闻志》记载:“仁宗皇帝,天资颖悟,圣艺神奇。遇兴援毫,超逾庶品。伏闻齐国献穆大长公主丧明之始,上亲画《龙树菩萨》,命待诏传模镂板印施。”[7]58这说明仁宗皇帝亲政后,镂板印施书画已是常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提到仁宗宝元二年(1039),“以皇子生,燕宗室於太清楼,读《三朝宝训》”。仁宗欲子孙知祖宗之功烈、创业之艰难,亦知孩子惧记于简编,若绘为图,使其如目睹之,所以决定修订自己所读过的图书,如《庆历观文鉴古图》。“庆历元年(康定二年辛巳即庆历元年)七月戊申朔,出御制《观文监古图记》以示辅臣(绘列百篇,合为十卷)。初,康定二年七月己卯,命图画前代帝王美恶之迹可规戒者,号曰《观文鉴古图》,上自为记,凡二十卷百二十事,每事帝自为一篇。始黄帝梦风后力牧,终长孙皇后赏魏元成谏。”[11]22据方诗铭、方小芬《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康定二年辛巳即庆历元年,康定二年七月没有己卯日,康定元年(1040)七月才有己卯日,即七月二十六日。应该肯定,王曾所“录古先圣贤事迹凡六十条”和冯元等采摭的历代君臣事迹的绘本,为仁宗少时的图书读物《观文鉴古图》,康定元年七月仁宗命人整理增饰,并亲自为该书作记,出版成《观文监古图记》,即《玉海》所记的《庆历观文鉴古图》。

接着,仁宗皇帝镂版《庆历三朝训鉴图》。“庆历八年庚辰,知制诰杨亿被旨检讨三朝事迹,乞与内翰李淑同编纂。凡得祖宗故实事大体重者百条,为十通。命侍制高克明等设色其上”、“皇祐二年二月,纂成进呈”、“又镂板印染,赐大臣宗室。其图始亲征下泽潞、平惟杨,终于真宗禁中观稼、飞山观礟,凡百条书目”①“知制诰杨亿被旨检讨三朝事迹”有错,因为杨亿在1020年去世;“其图始亲征下泽潞”缺“太祖”二字,应该为“其图始太祖亲征下泽潞”。。[11]23郭若虚与王辟之出生在仁宗朝,他们如实地对《三朝训鉴图》的出版作了记载。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皇祐初元,上敕待诏高克明等图画三朝盛德之事,人物才及寸余,宫殿、山川、銮舆、仪卫咸备焉。命学士李淑等编次序赞之,凡一百事,为十卷,名《三朝训鉴图》。图成,复令传模镂版印染,颁赐大臣及近上宗室。”[7]144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皇祐中,仁宗命待诏高克明辈画三朝圣迹一百事,人物才寸余,宫殿、山川、车驾、仪卫咸具。诏学士李淑等譔次序赞,为十卷,曰《三朝训鉴图》,模镂版印贻大臣宗室。”[22]由于《三朝训鉴图》的传播,书中有五条故事曾被司马光编《涑水记闻》所采用,如“爱惜宿卫之士”、“太祖修大内”、“卫融被俘”、“徐铉入朝”、“武臣亦当读经书”,司马光在文末注明“右皆出《三朝训鉴图》”。[15]13-15

《三朝训鉴图》出版于1049年,是继《观文鉴古图》之后的另一本历史故事图画书,主要图说太祖、太宗、真宗日常生活的嘉德懿行,原版保留在秘阁。哲宗朝范祖禹上言:“二图皆尝颁赐臣僚,禁中必有本。”[14]10645因为仁宗皇嗣凋零,皇子多夭折,晚年时不得已立允让之子赵曙为太子(时30岁),是为英宗;神宗赵顼是19岁继位,可以肯定,英宗神宗对后宫事迹不甚了解,况继承王位已长成,“帝王学”已不必要用图文结合的教育方法。直至“元丰末,哲宗以九岁登极,或有以其事启于宣仁圣烈皇后者,亦命取板摹印,仿此为帝学之权舆,分赐近臣及馆殿”。[18]42仁宗媳妇高氏听说刘娥用图书教育仁宗的事,忙命人取来雕版印刷成书,仿此作为皇孙哲宗的启蒙教育,以期他能遵循祖宗治国之道。

由上可见,《观文鉴古图》是为“春秋尚幼”的仁宗而编制的图文并茂的教材,与《三朝训鉴图》一样成为九岁哲宗“帝学之权舆”,是“帝王学”的启蒙读物,堪称世界最早的儿童图画书。

四、结语

北宋太后刘娥垂帘期间重视文化教育,她笼络儒臣,开创宋朝给州府学田的先例,她与朝臣用图书教育小仁宗鉴古,为后世开创了一种更适合儿童的教育方式——图文结合,使儿童易于记省又好学不倦。在她的影响下,其儿子赵祯和孙媳高氏“复令传模镂版印染,颁赐大臣及近上宗室”,使11世纪的中国终于诞生了世界最早的儿童图画书,一本是《观文鉴古图》,另一本是《三朝训鉴图》。北宋此举,比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世界图解》要早600年。由于中国各王朝的更替及西方、日本的侵华掠夺,外加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中国古代儿童图书流传下来的只有残卷的记载,使近代世人误认为最早的儿童图画书起源于17世纪的西方。

北宋执政者打算通过图书以劝谕规谏来加强对宗亲、朝臣、民众“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通过祭器图、瑞应图、圣政图、训鉴图、文治武功图、忠臣图、隐居图等礼赞式图卷的绘制颁发,让臣民相信赵宋“君权神授”的正当性,从而达到告谕臣民、聚拢民心、维护赵氏“祖宗之治”的政治目的。同时,受毕升活字印刷的影响,在哲宗元祐(1086~1093)年间,士大夫书信往来更热衷用“柬版”,一种用蜡裹的木卡片,便于书写传言,又免谬误,尔后又可使其无迹重新使用,“有濡纸而摹印字画以为左验者”[23],即试着用蜡版雕刻印刷字画,使图书印刷简易化和普遍化。《三朝训鉴图》刊行不久,大众图画书也相继刊行,如1063年刊行的《古烈女传》,1100年刊行的《营造法式》,1165年由黄松年、赵元辅、吴翠飞等人合编,总计有三百多幅插图,并最能体现宋代插图书籍之规范的《六经图》刊行,此外还有《梅花喜神谱》,这可以看到雕版插图书籍在当时的广泛应用。[24]南宋“太庙前尹氏书肆中,有彩画《三辅黄图》一部,每一宫殿,绘画成图,极精妙可喜,售价不登,为忂人柴望号秋堂所得”[25]5。“至元斥卖内府故书于广济库,有出相彩画《本草》一部,不知归何人,此皆画中之奇品也。”[26]《三辅黄图》专门记载秦、汉都城的建设,既是地理书籍又是建筑书籍,彩画《本草》仍属于宋朝人的杰作。可见,从仁宗朝开始,宋朝人对一些书籍进行整理、增饰插图并出版,宋朝书店除出售黑白图画书外,也出售彩色图书,图画读物从宗教、政治读物扩展到地理、建筑、医学、工艺美术等门类的教育读物。

宋王朝巩固政权的教育措施和科技的发展,使图画书得以传播发展,对后世图画书的绘制印刷起到很大的影响,也对当代儿童教育有着启发和借鉴作用。自北宋以来,图画书不断发展,书籍插图雕刻印刷非常精美,也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关,如鲁迅笔下的《二十四孝图》是绘于元代,清代本《二十四孝图》使鲁迅对中国传统儿童教育产生误解;明陈洪绶“作《水浒叶子》四十图为立国之谏,以正告天下”[27],还绘《九歌图》、《博古叶子》等;明代流行于广大民间的《汉宫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戏曲小说,都用版画技法配上插图[6]77;清代“《御制耕织图诗》共46卷,每图上部都配有御制七言绝句,并有康熙题的序”[24]13,康熙是欲“以示子孙”,还有《隋唐演义》、《封神榜》等等图书的刊行,大大地丰富了图书读物。以上这些图书纸牌,出版时虽都带有政治目的,但不失为当时较好的儿童教育读物。

[1]陈世明.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早期阅读读本创作的启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3):84.

[2]武玉秀.中国雕版印刷术及其中反映的净土信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2).

[3]肖东发.佛教传播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一[J].编辑之友,1990(1):79-80.

[4]姚震.雕刻古今沧桑,版存千秋印痕——寻访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J].档案与建设,2002(7):57.

[5]向斯.宋版古书之鉴定[J].新世纪图书馆,2003(3):36.

[6]黑崎彰,张珂,杜松儒.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76.

[7]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8]邓椿.画继:卷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124.

[9]宣和画谱[M].俞剑华,译注.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254.

[10]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1-4.

[11]王应麟.玉海二百卷:卷五十六[M].杭州:浙江书局,1883(光绪九年).

[12]毕元.续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3]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5]司马光.涑水记闻:卷第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6]邓小南.书画材料与宋代政治史研究[J].美术研究,2012,(3):15.

[17]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8:424.

[18]王明清.挥麈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9]王明清.挥麈录[G]//俞曲园.茶香室三钞:卷十四.上海:进步书局,1912.

[20]张家驹.王明清《挥麈录》辨证标题[G]//王明清.挥麈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248.

[21]邓小南.书画材料与宋代政治史研究[J].美术研究, 2012(3):15.

[22]王辟之.渑水燕谈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57.

[23]庄绰.鸡肋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8:1-3.

[24]杜大恺,石玉翎.版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25]周密.癸辛杂识[G]//俞曲园.茶香室三钞:卷十四.上海:进步书局,1912.

[26]周密.癸辛杂识[M].吴企明,点较.北京:中华书局,1988:166.

[27]裘沙.陈洪绶研究:时代、思想和插图创作[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The Education of Young Emperor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Birth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ZHUANG Yi-lian
(Ceramic Institut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The birth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ducation of young emperor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Evidence suggests that China is the earli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hat had the pic⁃ture books for children.The birth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in Song Dynasty reveals the pomp in printing and book publi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olitical education.To explore this topic,it is inpiring for both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the publi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today.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education of the young emperor;children’s picture books;reading classics with pictures

K207

A

1007-6883(2014)02-0099-06

责任编辑 吴二持

2013-11-11

庄奕莲(1969-),女,广东潮安人,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图画书图书
无障碍图书联盟
神奇的图画书
图书推荐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画书里的兔子
图书推介
花是一本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