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庄市水资源供需状况分析

2014-04-08颜井波

山东水利 2014年10期
关键词:枣庄市全市用水

颜井波

(枣庄市湖东堤管理局,山东枣庄 277800)

枣庄市水资源供需状况分析

颜井波

(枣庄市湖东堤管理局,山东枣庄 277800)

分析了枣庄市水资源供需状况,提出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水资源供需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枣庄市;水资源管理;供需状况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面积4 563 km2,辖市中、薛城、峄城、台儿庄、山亭和滕州5区1市。枣庄市人均占有水资源400 m3,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全市水资源主要来自雨水蓄积,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80%左右。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4条,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43座及塘坝806座。多年平均径流量11.17亿m3,地下水资源中等丰富,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次是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和河川径流。

1 枣庄市水资源供需现状

1.1 水资源可利用量基本平稳

1)从资源总量看,枣庄市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常年比较稳定。据统计,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4.66亿m3,可利用量10.6亿m3。2013年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正式通水后,每年将增加可用水量0.9亿m3,达到11.5亿m3。

2)从水源渠道看,地表水可利用量占比超过60%。据统计,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11.17亿m3,可利用量4.3亿m3;地下水7.22亿m3,可利用量6.3亿m3。

3)从可用指标看,省政府核定枣庄市2011—2015年度用水总量指标为10.67亿m3,基本与可利用总量持平。其中地表水指标6.17亿m3,超过实际可利用量;地下水指标4.5亿m3,低于实际可利用量。因此,用水指标需要调整平衡。

1.2 供给能力逐年下降

据了解,当前枣庄市水资源利用已达临界状态,主要地表水来源于5座大中型水库全部配置,可开采地下水资源(主要是8大富水水源地)已无水配置,滕州、薛城和市中已没有地下水用水指标。同时,随着水环境日趋恶化,仅2011年就因水环境质量问题被省核减用水总量指标5 654万m3。特别是遇到特殊干旱年份,全市地表水可配置利用量仅有2.05亿m3,地下水可配置利用量仅有4.7亿m3,与实际需求缺口较大。

1.3 用水需求持续增加

从调研情况看,枣庄市用水需求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2011年为例,当年全市实际用水6.56亿m3。从用水来源看,地下水使用量超过60%,而地下水可利用量占比约40%,呈现倒挂现象。从用水领域看,农业用水3.90亿m3,占60%;城乡居民生活用水1.35亿m3,占20%;工业用水0.9亿m3,占14%;其他用水0.41亿m3。根据枣庄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维持现状用水水平及供水能力的情况下,按照2015年全市GDP达到2 200亿元测算,需水量将达13.4亿m3,较2010年增加2.8亿m3,平水年水资源缺口将达到1.8亿m3,供水保障压力将不断增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配置利用不科学

1)利用结构不合理。全市水资源过度依赖地下水,地下水使用量占用水总量的63%。如果持续过度依赖地下水,将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污水倒灌等后果,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和中水回用率偏低。枣庄市工业企业用水多为粗放型,工业用水重复率仅为55%左右;全市的万元GDP用水量平均指标比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城市差距较大;大量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中水直接排入河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3)配置不够优化。城市供水没有做到优质优用,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管网没有分开,大量优质水用于工业和城区绿化。

2.2 水资源浪费与污染并存

1)水资源浪费严重。市民的节水观念淡薄,节水型卫生洁具普及率低,生活用水浪费多;市政供水管网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导致在供给和使用过程中水的漏失率较高;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不足,汛期大量雨水白白流失等。2)水体污染严重。局部区域水体污染严重,全市年排放废污水达9 000多万吨,水库、河道水功能区达标率不足60%,造成水质性缺水,使全市水资源更为紧张。

2.3 水资源工程建设滞后

受地理自然条件制约,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单位水资源工程投入成本高。全市上游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河水暴涨暴落,易发山洪;中下游平原性河流,均入南四湖和韩庄运河,汛期受湖(河)水顶托,易造成大面积洪涝;区域内小流域众多,难以形成规模较大的水资源工程等。

2.4 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枣庄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等方面分别实施、分块管理,尚未形成一体化体制,不利于供水节水的统一协调和实施。定额用水、计划用水范围还较小,合理、科学的水价体系尚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

3 对策建议

3.1 把用水事项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

在开展城市规划、产业布局时,要把水资源作为规划和审批的前置条件,结合全市的地形、水系特点,在不违背水的自然规律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利用节约和保护,由水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审批部门方可批准。

3.2 加大地下水保护力度

根据水资源禀赋条件抓紧调整工业布局和园区建设项目,尽快置换部分用水大户取用水水源。要划定水源保护区,按照全市确定的五类功能区的标准,制定相应保护措施,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发旅游业、发展养殖业。加强地下水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地下监测井网,逐步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

3.3 健全水网体系建设

加快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构建以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工程和大中型水库为基础,以河渠、水库连通工程为骨架,以水库、拦河闸坝为调蓄中枢,以中小河流、灌渠为脉络的全市水网框架。

3.4 科学规划配置水资源

1)尽快制定全市水资源发展利用专项规划,在修编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充分结合水资源规划,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统筹协调。2)加快用水大户置换进度。区(市)应根据水资源禀赋条件抓紧调整工业布局和园区建设项目,尽快置换部分用水大户取用水水源,促进节约集约用水。3)进一步完善供水调度工作方案,对市里确定的重要水库、水源地,制定年度水量分配计划,科学配置水资源。

3.5 建设节水城市,提高利用效率

1)制定适应全市水资源特点的产业政策,逐步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体系。2)加快现有供水管网改造,降低水的漏失率。3)实行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对耗水量大的用水大户实行用水申报审核制度。4)实施城区雨水积蓄工程,建议把住宅区雨水积蓄工程建设纳入房地产项目水保方案,以点带面,全面推开。

3.6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1)尽快调整充实枣庄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将有关职能相对集中,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确保有效保护、高效配置水资源。2)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水资源开发、供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探索建立灵活的水价机制,实施阶梯式水价制度,充分发挥水价杠杆的调节作用。4)建议将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各级各有关部门真正重视水资源保护管理,切实负起责任。

(责任编辑 崔春梅)

TV213.4

B

1009-6159(2014)-10-0032-02

2014-05-20

颜井波(1974—),男,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枣庄市全市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山东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作品展
意料之外
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