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经验做法

2014-04-08李焕焕

山东水利 2014年10期
关键词:重点县小农德州市

李焕焕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 253014)

德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经验做法

李焕焕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德州 253014)

论述了近年来德州市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多方面、多角度论证了德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德州市;农田水利;建设经验;做法

多年来,由于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德州市水利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市近70%的河道淤积严重、60%的农田水利设施因长期失修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另有25%的高亢地区因工程性原因长期用不上黄河水,农田水利建设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近年来,德州市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立足市情、水情,提出了德州水网工程建设规划。以抗旱保供水为主线,建设“六纵三横”输水大动脉,通过疏通河流水系、引提结合、梯级拦蓄等工程措施,构筑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水网”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又结合省水利厅要求,编制完成了《“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不打破原来灌溉、排水体系的基础上,将全市98%的耕地都纳入建设范围。德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水网工程框架下,以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为目标,通过河道工程治理、小农水重点县、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饮水安全等重点工程为引领,带动县乡工程配套补充,逐步完善全市农田灌排体系,最终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创建目标。

1 加大投入,保障工程建设资金充足

2008年以来,德州市每年以10%以上的增加速度,逐年增加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5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92.41万元。资金投向上,重点向河道治理工程、小农水重点县、饮水安全等几个方向倾斜,每年根据工程建设需要,适当调整投向,确保年年工程建设有亮点。为切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积极克服财政困难,出台了5项奖补政策:规定每建成1座千万方以上水库补助1 000万元;骨干河道治理每方土补助3元;新建、改建泵站,电机和水泵由市级统一配置;按规划每整修1座坑塘补助1万~2万元;每建成666.67 hm2高标准方田补助20万元。近年来,市财政又拿出1.2亿元,制定了“每解决1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补助200元”等奖补政策,按照“先干先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推动县乡投入。全市各级还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把农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项目等资金,重点倾向农田水利建设。

2 突出重点,工程建设成效突出

2.1 水网治理工程

2009—2011年,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123条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骨干河道进行了全流域治理,完成投资3.69万元,开挖土方5 693.05万m3,比全省“十二五”期间完成的时间要求提前了4年,打通了全市灌排体系的主通道。近年来,德州市洪涝灾害频发,特别是2012年,降水强度超过1964年标准,然而大灾之年无大害,水网治理工程的成效得到充分显现。

2.2 小农水重点县工程

自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德州市已实施5批次项目建设,11个县(市、区)全部入围,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整建制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市。4年间,共完成投资11.12万元,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12万hm2,年新增节水能力9 939.7万m3。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大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探索,涌现出一批如平原低压管道技术、禹城U型槽模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小农水建设的典范。

2.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008年以来,按照“以平原水库为水源,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大力推进平原水库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建设。已建成平原水库9座,新建、在建6座。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出“规模化发展、版块式推进”的发展原则,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规模推进。对具备水源条件的,在补助资金上破除平均主义,集中精力、财力实行重点突破,暂时不具备水源条件的先修建平原水库,待水源条件具备后再集中建设。经过3年多的建设,全市已铺设各类供水管道4.1万km,截至2013年底,城乡一体化率达到90%以上,在全国率先整建制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

3 加强监督,推进工程精品化建设

一是加强监督,定期督导。出台了专门的考核细则,对各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设计、组织发动、完成工程量、标准质量及运行管理进行全面考核。组成4个督导组,每组分包3个县,定期深入各县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导。实行了挂图作战的方法,将建设项目统一标注在一张图上,根据工程计划,逐条沟、逐个桥查看。购买了一批GPS测量仪器,对完成的工程对照设计标准进行验收。二是严格程序,严把质量关。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四制”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和干部安全。节水灌溉工程及饮水安全工程严格执行省厅要求,用料全部从《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和节水灌溉产品认证备案》中选取,夏津县还派员到生产企业驻厂督造,保证工程用料安全。加强巡查检查力度,特别是对管道对接、建筑物配筋、水库填土碾压等关键环节,加大抽查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三是科技支撑,提升档次。在田间工程建设上,积极推广明渠遥测计量、射频卡供水、土壤墒情测报等技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同时实现节约用水。在饮水安全工程上,所有新建水厂工程均同步建立信息化操作平台,实现远程监控;陵县、宁津县、庆云县还同步管网工程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水量、压力、余氯等的远程自动监测和调整。

4 完善机制,确保工程健康良性发展

近年来,德州市着力探索完善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深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全市大力推行了建管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让管理者参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在建设中就考虑管理的问题,积极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将县自来水公司划归县水务局管理,农村供水也由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不但在供水工程上做到了城乡一体化,在管理上也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宁津、庆云等县采取了这一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小农水重点县方面,武城县在全市率先走出了“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协会+村水管员+灌溉服务队”的新型农村灌溉服务道路,形成了职责明确、环环相扣、层层管理的灌溉四级服务体系,在全省成为一大亮点。宁津县政府出台正式文件,在明确小农水工程产权归属的同时,还拿出160万奖补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切实保障工程后期管护。

此外,德州市大力开展了“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实现服务全覆盖的同时,各地也探索出不少适应当地的好经验,如禹城市依托协会建设,独创性地实施了“工程、技术、协会、水价”四位一体的节水灌溉模式,成为全国精品工程。宁津县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成立6支110服务队,主要负责饮水安全、小农水等工程的日常管理与维修及应急送水服务,机动能力强,业务水平高,一个电话便可实现上门服务,被中国水利报评为“2012年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责任编辑 崔春梅)

F323.213

B

1009-6159(2014)-10-0010-02

2014-06-11

李焕焕(1985—),女,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重点县小农德州市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
沁县应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2020年建成800个木本油料重点县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洪江市小农水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