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2014-04-08李飞唐培军刘英昊

山东水利 2014年10期
关键词:潍坊市径流降雨

李飞,唐培军,刘英昊

(潍坊市水文局,山东潍坊 261061)

潍坊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李飞,唐培军,刘英昊

(潍坊市水文局,山东潍坊 261061)

针对潍坊市城区降雨径流特点和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分析了雨水利用的内涵、特点及其应用前景,结合潍坊市区实际情况,提出市区雨水资源化的可能性和利用途径的合理化建议。

潍坊市;降雨径流;雨水资源化

潍坊市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属半湿润大陆型气候,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1.9 mm,年内降雨多集中于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2%,且水资源分配年际变化较大。河川径流除受降雨影响外,还受下垫面的影响,年内、年际变化更为明显。最大年河川径流深565 mm,出现在1964年;最小河川径流深22.9 mm,出现在1989年,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4.7倍,1980—1989年10年汛期平均降雨比历年同期降雨减少了20.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1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

1.1 进一步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状况

潍坊市作为一个严重的缺水型沿海城市,由于水资源的紧张,开源节流势在必行。市区规划面积2 334 km2,年平均降水量为599.8 mm,年平均总降雨量为13.99亿m3,主要集中在7~8月。如果年降雨量的20%产生径流,则年平均径流量为2.80亿m3,日均45.2万m3,这部分径流雨水被收集利用将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1.2 有效降低城市洪涝灾害损失

潍坊市城区河流较多,分布着白浪河、虞河、浞河、张面河等防洪排涝河道。一方面,中心城区的排涝河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淤积,明显不适应城市排水要求。城区排水管网系统不完善,系统排水能力不足,雨水无出路等问题较为突出,管网之间不配套,出现“上大下小”的现象;管网大多分布在新城区,在老城区很多地方管径偏小,管网偏少,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导致排水不畅,遇短历时暴雨容易被淹。另一方面,市区下垫面条件的改变,使雨水流向排水管网更为迅速,致使洪峰流量增大和峰现时间缩短。城市水文要素的这种变化,导致城市暴雨积水内涝问题日益严重。据潍坊市市政部门统计,每年因强降雨造成积水内涝的次数达10余次。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可以减小强降雨造成的排涝负荷,同时可降低暴雨时的洪涝灾害。

1.3 有效补充地下水源

潍坊市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据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始于1980年,平均地下水位埋深由1980年的5.41 m下降到2000年的14.71 m,年平均下降0.44 m,最大年下降达1.62 m,地下漏斗范围不断扩大,北部海水入侵严重,咸淡水分界线不断南移。通过绿地、透水性地面等将雨水渗透地下,或者直接将雨水回灌地下,能够起到涵养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的作用。另外,遇干旱年份,还可以抽取地下水作为绿化和生产用水等,可以合理地支配利用水资源。

2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途径

2.1 兴建雨水拦截和蓄存设施

在规划建设蓄水设施时,应尽量考虑将其建在容易集水,且水质相对较好的地方,此类拦截和蓄积雨水的工程设施,既控制了汛期多余的雨水径流,减少了城市排水设施的压力,又为城市增加了新的供水水源,从而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为“井”型构造,中间地带是绿化区。改造之前,雨水通过竖立在“井”字四周周围的墙上排水管直接排放到地面排水沟中排入城市管网,既浪费了雨水资源,还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量。改造后,在中间地带的绿化区挖一个150 m3的人工景观湖,并在立管雨水排水口处,加接一根横向PE管,将雨水收集起后,先排入过滤井,经过简单过滤后,排入景观湖,同时人工湖设立雨水溢流管。雨水收集后,可以用于景观和绿化,既减少了排放,节约了水资源,雨水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2.2 增大雨水就地入渗率

潍坊市内有5条河流经过市区,城区暴雨积水排泄极易与河道洪水遭遇形成顶托,造成排水困难。一方面铺设雨水管道采用下渗管道,人行道路面采用透水砖铺设;另一方面在公共绿地、道路景观隔离带、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公共场地推广下凹式绿地,并在易发生内涝区域修建联通疏浚管道,应用竖井排泄等方式,以增加雨水就地入渗率,涵养地下水源,亦可缓解暴雨洪水对骨干排水系统的压力。

2.3 采取雨污分流制,集中蓄水

根据潍坊市雨水管网现状和规划,结合区内各河道均进行了治理,各河均按沿河地势修建了多座拦河闸坝,雨水可就近排入河道拦河闸坝内存储,作为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同时也可作为建设或其他非生活用水水源。如在白浪河鸢都湖、民生街橡胶坝、清波桥闸、卧龙桥闸、高速路北橡胶坝的河槽容积近百万立方米,汛期雨水通过沿河入河排放口进入河道存储,既可作景观用水,亦可作为沿河绿化用水或其他非生活用水,同时降低了城市内涝风险和景观调水工程运行费用。另外,通过设置截流干管将雨水集中引入景观生态湿地统一处理,既避免了雨水初期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又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2.4 雨水回灌地下水

利用汛期雨水进行合理的地下回灌,不仅可以减少洪水径流量,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地下水的存储量,增加春秋旱季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以7~8月多年平均降雨量298.3 mm,下渗到地下能开发利用的以10%计算,就可达0.7亿m3。这不仅降低积水内涝风险,同时可大大优化水资源的利用配置,极大节省地表水工程调水运行费用。可以对现有的多用途井、渗井等加以充分利用,在含水层渗透性较大的区域扩建回灌井、渗井等设施,从而有效地补充地下水,防止地质环境及水环境的恶化。

3 保障措施

3.1 完善城市雨水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等五部门《关于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意见》,这对于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项目实施起到了指导作用。为了有效利用雨水资源,需要补充和完善雨水利用实施细则,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地区的雨水利用技术规范和标准。

3.2 加强雨水利用的科学研究

加快城市水文建设,完善城市水文监测站网,尽快开展市区降雨特性、区域雨水汇流介质水质、土层渗透能力等调查研究,为提高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3.3 保证雨水利用的资金投入

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资本为重要来源的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雨水资源利用工程建设。探索建立水权交易、水市场与水价形成机制,增强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4 结语

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大力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水平,是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选择。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雨水的污染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重视,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崔春梅)

TV213.4

B

1009-6159(2014)-10-0016-02

2014-07-17

李飞(1963—),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潍坊市径流降雨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龙王降雨
红黏土降雨入渗的定量分析
Topmodel在布哈河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多重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在年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潍坊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
江垭水库降雨径流相关图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