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庄灌区信息化建设探讨
2014-04-08李书月崔庆
李书月,崔庆
(德州市潘庄灌区管理局,山东禹城 251200)
潘庄灌区信息化建设探讨
李书月,崔庆
(德州市潘庄灌区管理局,山东禹城 251200)
简要阐述了潘庄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应用成效,并指出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以促进潘庄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潘庄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潘庄灌区为大型的引黄灌区,地处德州市西部,设计灌溉面积33.33万hm2,渠首闸设计引水流量120 m3/s。潘庄总干渠自潘庄始尚庙止,纵贯齐河、禹城、平原3县(市),全长91.3 km,主要向德城区、武城、夏津、平原、陵县、宁津、禹城、齐河等8个县(市、区)供水。总干渠上设有潘庄、赵庄、务头、台楼、武庄、辛章、崔庄、尚庙8个水情观测站,主要负责水位观测、流量测算、堤防巡查等工作。
1 灌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及功能
1.1 网络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包含1个信息中心、8个信息分中心。信息中心设在管理局,是信息平台网络建设的基础,以达到“互联互通”的要求,实现信息汇总、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信息分中心设在8个管理所,采集、接收辖区内监测点的数据,为数据上传信息中心提供保障。
1.2 水位自动测报传输系统
该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声波水位测量端机,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将采集到的水位数据以每6 min更新一次的速度自动传输至管理局分中心及信息中心,可以实时掌握总干渠监测点的水位变化情况,该系统还具有对超设计水位运行及水位数据变化过快自动警示的功能。
1.3 视频监控系统
该系统由实时控制系统、监视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组成,用来完成对视频信号的采集、处理、存储、反馈及远程传输,通过视频监控主机、视频采集卡、高清晰度摄像机、云台控制器、视频解码器完成视频图像的实时采集,构成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信息经过光纤局域网络进入管理局调度运行管理层后,中心监控总站及相关科室可以实现对干渠运行工况的实时监控。
1.4 远程闸控系统
该系统包括太阳能遥控闸、交流遥控闸。二者功能主要是接收信息中心或信息分中心的指令实现对闸门的遥控,并及时采集闸门运行状态、闸前后水位数据和闸位变化,发送到信息分中心和信息中心,实现闸门快速、准确、及时地启闭,实现灌区的科学管理。
1.5 自动化测流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将人工操作式测流控制台改进成自动化测流控制台。测流控制台是为测验河流流量而设计,以高配置计算机和32位PLC为主控单元,具备以太网通讯模块和远程遥测,可实现实时数据、实时图像传输,极大地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控制系统有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系统稳定性较强、操作简单易学、人机界面简单等特点。
2 信息化应用取得的成效
2.1 安全引水
灌区工程具有线长、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每年引水量大、引水持续时间长。在没有应用信息化系统之时,因人工监测、电话传递信息的局限性,水情信息得不到及时传送,制约着分析决策的速度和质量。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每6 min可对总干渠水位数据更新传输一次,做到了水位监测的实时性,传送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根据水位的波动能够及时调控各引水口门的流量,从而达到了水情调度决策的及时性,确保了灌区工程安全引水。
2.2 计划调度
在应用信息化系统之前,引黄总干渠的口门管理权分散,只能通过行政指令,实施调配水计划。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实现了引水口门管理权限的集中控制,充分利用了远程闸控系统的优势,根据调度计划对闸门及时启闭、提降,在保证正常引水的基础上,确保了上级用水调度计划的落实。
2.3 科学管理
通过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灌区重点输水设施的全天候实时监控,建成以水政执法、地方公安、工程管理人员和电子监控网络为主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对总干渠较大引水口门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工作的目的,在灌区防汛抗旱、优化水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3.1 缺少统一总体规划
灌区信息化只是根据灌区的实际需要,边试验边应用,缺少完整统一的科学规划。
3.2 系统功能还待完善
灌区信息化只实现了对总干渠8个监测点的水位自动传输、5个流量以上引水口门的远程控制、险工险点及重点建筑物的实时监控,以及崔庄管理所的自动测流等4项功能,而涉及总干渠及分干渠的流量监测、含沙量监测,涉及灌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费收缴等建设还未进行,灌区还需建设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只有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才能保证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指导性。
3.3 复合型人才匮乏
从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性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懂计算机的不懂水利,懂水利的不懂计算机,技术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在实施信息化项目过程中,虽然积累了经验,具备一定管理水平,但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管理人才还需要深层次培训。
4 灌区信息化发展思路
4.1 建立灌区信息采集系统
潘庄灌区已经建立了各引水分干渠的引水流量、水位、水情等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各分干渠的自动化监测,并与各县(市、区)水务局信息化系统进行了整合,形成灌区信息采集系统,以期实现对渠道引水、灌区地下水、灌区降雨量和蒸发量及其他气象信息的动态监测,为灌区水资源平衡、科学配水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保障。
4.2 完善灌区数据库管理系统
逐步完成包括实时水情、灌溉制度、需配水方案、图像等综合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为灌区信息化管理、用水决策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还需建立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灵活的数据定义、输入、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4.3 建立政务管理系统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局域网实现对灌区日常事务管理的信息化,同时为上层决策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对局领导、机关各科室、各闸管所配备计算机,由通信系统组成办公局域网,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实现对灌区公文流转、资源管理、工作下达、会议管理、公用信息管理,使灌区日常事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信息化。
4.4 培养信息化专业技能人才
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是关键,而潘庄灌区信息化技能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加快信息化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既要组织灌区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课程,又要把水利行业技术与信息化管理培训、专业技能系统培训、建设与维护管理经验交流以及实地考察等有机结合,并重视针对水利行业生产应用型人才的培训。
(责任编辑 张玉燕)
S274
B
1009-6159(2014)-10-0008-02
2014-05-22
李书月(1977—),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