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现代农业分区节水模式及管护措施

2014-04-08宋志强王薇孙福华

山东水利 2014年10期
关键词:水源管护节水

宋志强,王薇,孙福华

(1.山东省水利厅,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

山东省现代农业分区节水模式及管护措施

宋志强1,王薇2,孙福华1

(1.山东省水利厅,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

结合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针对不同水源灌区的特点提出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同时,针对工程重建轻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管护措施。

山东省;灌区分区;节水灌溉;节水模式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在水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既要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合理用水,又要确保2020年实现千亿斤粮食生产的目标,发展农业节水是必然选择。山东省2001—2011年多年平均总用水量为225.6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48.3亿m3,占总用水量的65.7%,是用水大户,节水潜力较大。发展农业节水不仅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水资源瓶颈的根本手段,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战略举措。

1 农业节水分区

山东省的各类灌区依据灌溉水源的不同分为引黄灌区、水库灌区、引河灌区、井灌区和小水源灌区5大类。1)引黄灌区:包括鲁西南、鲁西北等主要以黄河水为灌溉水源的区域,该区域用水高度依赖黄河水,是山东省粮食主产区。2)水库灌区:包括鲁中南、胶东半岛以拦蓄当地地表径流为灌溉水源的区域,该区域一般地势较高。3)引河灌区:主要包括鲁中南、胶东半岛以河(湖)水为主要灌溉水源的区域。4)井灌区:包括分布于全省各地的冲积平原、山前平原,以地下水为主要灌溉水源的区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而稳,是全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经济条件较好,地下水超采的风险大。5)小水源灌区:包括鲁中南山丘区、胶东丘陵区以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坑塘、小泵站为水源的区域,该区域无客水资源,主要靠天吃饭,地表水、地下水利用困难,水源分散,是果树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区,也是节水、增产、增收潜力最大的区域。

2 分区节水模式

2.1 引黄灌区

在引黄上游自流灌区,重点推广渠道防渗配套田间窄、短畦地面灌溉模式,实行灌排分设,配套完善干、支、斗、农四级渠系,通过渠道防渗衬砌、桥涵闸配套、测水量水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渠道防渗工程。在引黄中游及土地集约化经营区域,推广泵站提水(恒压变频供水)、管道输水、配套田间窄、短畦灌溉和喷灌工程技术模式,在灌区地下灌排两用沟渠上建设泵站提水,并同步建设排水体系。在引黄下游推广“引蓄并举、丰蓄枯用、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井渠结合模式,实行黄河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调配,实现井渠结合、沟渠结合、灌排结合。

2.2 水库灌区

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水库灌区,推广渠道防渗配套田间沟、畦地面灌溉模式,做好灌区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推广渠系衬砌技术,配置测水量水设施,实现科学灌溉。在水头高差较大的水库灌区,推广自压管道化灌溉模式,充分利用库水自压,用管道直接输水到灌区,通过分干管、支管进行水量分配后把水送到田间,田间增配软管或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目前,全省实现自压管道灌溉的水库灌区102处,发展此类节水灌溉面积53.33万hm2。在水库灌区下游,推广井渠双灌模式,做好井库结合,实现库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在丰水年份,以库水渠灌为主,并进行回灌补源,在枯水年份,则以提用地下水灌溉为主。

2.3 引河灌区

围绕节水增效,对现有拦河闸、坝、提水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实施更新改造,推广引河为主、库水补充、井渠结合的模式。科学布局,合理建设以橡胶坝为主的拦河蓄水工程,拦蓄雨洪水资源,通过与上游大中型水库的联合调度,保证农业灌溉用水和河道生态基流。在有条件的河流下游兴建地下水库,补充地下水源,保障灌溉用水。

2.4 井灌区

对于井灌区大田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全面推广无井房射频卡控制管道输水灌溉模式,实现农田灌溉智能化。全省200万hm2机井灌区已有60%采取这种模式。在花卉、苗圃、茶园、果园、露地蔬菜以及保护地种植作物园区,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节水技术设备,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等现代高效精准灌溉技术,建设一批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节水示范区。山东省蔬菜种植集中连片面积超过1.33万hm2的县有10余个,因其所需灌溉保证率较高,着力推广了自动化控制精准灌溉技术,亩均节水150 m3,节水率达40%~50%,且有助于农产品质量、品质、产量的提升,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省已建成的20万hm2设施农业园区,全部推行喷微灌技术,成效十分明显。在土地集约化经营区域,推广机井配套田间喷灌技术模式。有利于发挥有机绿色农业的优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实施后,经测算分析:粮食增产15%以上,节水40%~50%以上,降低灌溉成本35%以上,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2.5 小水源灌区

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大力兴建各种小型水源工程,推广多水源联合调度管道化灌溉模式,利用小水源,铺设管道相互连通,实行多水源联合供水,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内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灌溉水源保证率。在适宜区域建设高位蓄水池、雨水集蓄工程,充分利用风、光等清洁能源,推广风、光互补提水灌溉模式,利用清洁能源提水上山,发展自压高效节水灌溉,改善当地用水条件。

3 管护措施

为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得好、用得住、留得下”,山东省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管护有资金,工程有效益”的要求,在确保工程安全和整体效益的前提下,根据投资来源、工程类型、受益范围等情况,因地制宜确定管护模式,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实现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3.1 专业服务队管理

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和农田水利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趋势,成立农田水利专业服务队,具体负责工程的日常管理和运行养护,养护经费从水费中计提,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如德州市宁津县采取水务局供水公司主办、水利站协办的方式,成立6支水利110服务队,配备了相关人员和车辆,负责农村饮水、农田水利等工程的日常管理与维修以及应急送水服务,群众如果遇到涉水问题,只需拨打电话,服务队30 min内就能到达现场,小问题15 min内即可解决,实现了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精细化管理。莒县开通了116水利服务热线,组建了清水水利工程管护中心,聘请50名水利员从事工程维护,在全县设立5处服务网点,热线办公室负责和社会沟通,中心则提供维修管理服务,建立起了“热线连接沟通百姓,中心搭台提供服务,镇村配合整体联动”的管理模式。

3.2 协会管理

为实现用水户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扶持引导项目区群众成立用水户协会、水利合作社、供水联合体等用水合作组织,负责对拥有产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农村水利设施进行日常巡查、维护管理、费用收取和工程维修改造等。德州禹城市将农民用水协会作为农村水利设施的管护主体,协会为用水户提供统一供水、统一灌溉、统一收费、统一管理“四统一”服务,市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资金,按照每亩3元钱的标准对协会进行补助,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养护和管理。济宁邹城市加大对协会建设和运转的扶持力度,对成立规范并顺利通过验收的给予2 000元奖励;对协会运行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对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等级的协会分别给予2 000元、1 000元、500元的奖励,充分调动协会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3.3 企业管理

对于经营性的农村供水工程,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采取放开的办法和市场化的路子,吸引专业化公司参与管理,供水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供水一张网、管理一条龙、城乡一体化”的路子,提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对于能够实现盈利的农田灌溉工程积极推向市场,实行公司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4 农户管理

井灌区单井控制面积小,受益范围明确,大力推广“井长制”管理模式,以单井为单位,组成一个灌溉小组,每个小组独立核算,受益农户轮流做小组长,具体负责确定灌溉顺序、射频卡充值、设备维修保养等工作,维修费用由成员按地亩数分摊,让受益农户真正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

(责任编辑 赵其芬)

S274

B

1009-6159(2014)-10-0003-02

2014-06-06

宋志强(1958—),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水源管护节水
坚持节水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保护水源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南水源头清如许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