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后临床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2014-04-08周静
周 静
护理临床能力是护理人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所需的能力,亦称之为实践能力。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在《专业护士及助产士起点教育全球标准》中指出,在毕业之际护理毕业生需表现出已具有开展护理工作所需的既定能力。[1]实习后返校的高职护生已经完成了在校的基础阶段学习和医院临床实习,她们即将毕业面临就业上岗,而其实践能力能否满足医院临床第一线和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这是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评价高职护理专业实习后学生的临床能力,为五年制护理教育改革、医院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提供依据,以期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水平。
一、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分为个人及合作医院二部分。个人调查采取整群抽样,为学校2008届高职护理专业实习返校学生共408名(学生组);合作医院调查取自护生所在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共232名(带教组),其中常州、扬州、南京和苏州四个城市三级甲等医院8个,金坛和溧阳二个城市二级甲等医院2个,按所在医院护生人数的50%以上抽取在班带教老师。所有受调查的对象均知悉本研究的目的,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工具。调查问卷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2-3],紧扣护理临床能力的主题,紧密结合五年制高职护生的培养目标设计而成,并经专家论证和预调查,反复修改后正式投入使用。问卷内容效度指数的平均数为0.9194和条目一致性均数为0.9138,问卷分为6个维度共60项条目,即临床护理能力(15项)、沟通交流能力(8项)、健康教育能力(8项)、社区护理能力(7项)、专业发展能力(13项)和评判性思维能力(9项),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7、0.867、0.885、0.956、0.972、0.976,均大于0.7。问题全部是单选题,有很强、强、一般、差和很差5个答案等级,对各等级分别赋予5、4、3、2、1等5个分值。
2.资料收集方法。由课题组成员经培训后担任调查员,于2013年5~7月,对学校408名高职护理实习返校学生和医院232名带教老师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详细说明研究目的和问卷填写方法,被调查对象匿名填写,研究者当场收回。共收回问卷64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634份,其中,学生问卷403份,带教老师问卷231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8.8%、99.6%。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设置逻辑纠错,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6个维度两组评价的比较(见表1)
6个维度两组评价各项均分>3分,即基本达到目标。6个维度中除沟通交流能力外,学生组评价的均分均高于带教组的评价,沟通交流能力、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两组评价均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沟通交流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两组人群认识排序不同,可能是高职护生学历低、专业发展认识不足,对这些问题初次认识或认识不完整而造成其与带教组评价有差距。
表1 两组对实习后高职护生六项能力的评价情况
(二)60个条目带教组评价均值在前5位和低于3分的条目(见表2)
60个条目中,50个条目均分>3分,10个条目均分>2分,其中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均分为4分。
表2 60个条目带教组评价均值在前5位和低于3分的条目
三、讨论
(一)实习后护生临床能力现状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同时招收了大批的护理高职毕业生。高职护生实习后临床能力评价是基于护理事业和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护生的临床能力与护士工作岗位匹配,学校教育才能实现为卫生行业发展服务;只有护生的临床能力强,医院才能提高优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本次调查,实习后护生临床能力的6个维度学生组和带教组评价各项均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我校和实习医院共同培养的高职护生基本达到了学校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基本满足医院临床护理的需要。
(二)护生临床护理能力较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能力的评价无论是学生组还是带教组评价得分均最高,位于6个维度之首,且该维度15个条目均分都在3分以上,其中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均分最高(4分,见表1);学生组和带教组对临床护理能力评价较强的人数分别为362(90%)和194(84.3%)。由此可见,我们在临床护理能力方面对学生的教育是比较成功的。与双方重视有关:(1)学校方面。①开展项目教学,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了学生的综合救护能力;[4]②开放式专业性社会实践,促进了护生职业学习,增进了职业责任感,提高了职业能力;[5]③序列化训练模式使护生在有序的训练下渐次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6]④省级、国家级护理技能比赛促进了仿真实训环境的建设,强化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2)实习医院带教方面,一对一带教和真实环境中的训练,提高了学生技术操作、沟通和健康教育等职业综合能力。
(三)护生专业发展能力和社区护理能力较低
在本次调查中,专业发展能力和社区护理能力显示相对薄弱。社区护理能力评价两组得分最低,位于6个维度最后(见表1),该维度7个条目有3个条目均分<3分,有3个条目均分居60个条目的后5位(见表2),且学生组自评、带教组评价该项能力较强的人数只有172(42.6%)和56(24.3%)。专业发展能力评价两组得分位于6个维度的4、5位,该维度13个条目有6个条目均分<3分,2个条目均分居60个条目的最后2位。(见表1~2)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学校设置的社区护理课程比较单一,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与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求尚欠匹配;(2)教学见习时间短,且见习内容主要是健康教育;由于实习医院等级的限制,护生不能在社区医院毕业实习,开展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的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3)由于临床护士缺编、高负荷的工作,各医院实习带教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技能的训练,对科研、管理等专业发展方面关注较少;(4)学校教师对高职护生的专业发展、长远的规划缺乏较深的理解,学生在护理科研、护理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训练较少。
(四)本研究的局限性
高职护理实习生人数较多,大多数医院没有真正实行一对一全程带教,对学生每个个体的评价比较困难,因此,高职护生实习后临床能力需要进一步的跟踪调查,及时予以修正。
从Benner经验学习理论和“从新手到专家”模式可以看出,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护士的经验逐渐丰富,工作能力逐渐增强。[7]学校的护理教学和医院的临床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院校双方在已有密切合作的基础上,要构架一致的教学体系,联合教学科研,加强护生临床能力中某些薄弱方面,如社区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使护生的临床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臧渝梨,吴瑛.专业护士起点教育全球标准[J].中华护理杂志,2009(11):1054-1055.
[2]周厚秀.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邓莉莹,雷芬芳,陈红涛.护理专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的调查[J].全科护理,2012(7):582.
[4]周静.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救护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20):2111.
[5]陈玲.高职护生参与开放式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32):13-15.
[6]陈玲,高枫,张栋栋.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序列化训练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18):4-6.
[7]陶毅兰,崔丹,王伟英.关于构建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