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院系心理辅导站工作体系初探

2014-04-07

关键词:辅导站朋辈院系

马 珺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的迅速发展,学业竞争与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备受关注。许多高校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和研究,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网络”模式,即由学校相关部门(心理咨询中心)、专业人员构成的学校一级网络;由院系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构成的学院二级网络;由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构成的班级三级网络。目前安徽大学已经在13个院系设立了大学生心理辅导站,各班级设立了心理委员,并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指导学生干部有序地开展工作,构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站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三级网络,对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全程监控,并初见成效。“三级网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补充,虽然每一级网络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工作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如何做好院系这个层面的宣传、预防和监控工作是“三级网络”模式运行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探讨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的构建和工作体系。

一、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现状

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是在原有校级心理辅导中心的基础上,在各个院系内设置致力于本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机构和场所。

二级辅导站的建立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首先有助于解决因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人手有限,难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咨询需求这一难题。其次心理辅导更有针对性。院系的心理辅导人员熟悉心理辅导对象和本院系的情况,而且同一院系的学生之间有大体相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知识结构,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有关专业学习、职业规划问题困扰的学生在院系心理辅导站能够得到一些更具体和实质性的帮助。

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专业性不足。目前各高校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的咨询和服务队伍一般由该院系的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或者一些高年级的同学组成。这些人员多是兼职,本身并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背景,通常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根本无法达到专职心理教师或心理学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不仅缺乏专业知识而且缺少丰富的心理辅导实践和必要的心理辅导技巧。

二、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建构模式的探讨

(一)明确职责定位

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的主要职责是:首先,制定适合本院系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面向本院系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拓展心理素质,强化心理调适能力。其次,负责本院系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的日常咨询工作,对本院系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第三,加强对辅导站工作人员、班级心理委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第四,开展面向本学院学生或者某类特殊群体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

(二)构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体系

1.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运用班级主页、QQ群、飞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利用校园网优势,在院系网站上建立网上心理辅导站,提供大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资料、案例以及各种测试表,供有需求的学生查阅和自我检测。根据本院系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举办专题心理讲座,教会同学们应对常见心理不适(如新生角色转换不适、应试焦虑症等)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

2.开展健康有趣的心理活动。从院系、班级、宿舍不同层面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健康有趣的心理健康活动和比赛。例如:召开优秀学生心路成长交流会、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图片展、编排心理情景剧、播放心理影片、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极大地宣传了院系心理辅导站,又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积极性。

3.开展各种类型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积极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1]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他们缓解在就业、情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制定适宜的团体辅导计划,分类予以辅导,例如:受到情感困扰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等。

(三)建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服务体系

“朋辈”,顾名思义,指的是朋友、同辈,在高校就是同年龄或者年龄相当的大学生。他们享有相同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念,具有共同关注的问题和相似的兴趣爱好,心理上也更易相互沟通和理解。马歇尔夫(Mamarchev)提出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定义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2]

1.建立多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

依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与宿舍心理信息员,构筑“学校一学院一班级一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这样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中的不同层面。

2.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应该遵循严格的标准进行,在自愿的前提下,主要考虑其性格因素和心理品质。朋辈心理辅导员应该具备稳定的人格特征、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具有爱心和耐心、较强的沟通能力与理解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选拔过程中,对选拔者要进行严格的心理测试和面试,掌握他们的素质状况,筛选出合适的学生来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目的在于增强其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咨询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案例分析等。特别要注意加强心理辅导技术的培训,如积极倾听技术、反应性倾听技术、面质的技术以及自我表露技术等等。培训宜采用团体辅导、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

3.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

朋辈心理辅导可以通过校园展板、广播、博客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可以多组织贴近同学们心理需求的户外素质拓展活动、趣味心理测验、心理征文、漫画比赛等心理文娱活动;也可以编辑出版大学生心理辅导刊物,使同学们在各种充满挑战而又生动有趣的活动当中,获取正确的心理认知。朋辈心理辅导员要积极关注周围同学的心理状况,主动开展辅导活动;密切观察、追踪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报告老师。

(四)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

1.全面开展心理普测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新生入校时,学校对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普测,筛选出重点关注人群。院系心理辅导站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对这些同学进行重点关注、定期分析、及时帮助。尤其是针对筛查出具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咨询师要予以重点跟踪和服务。学生心理档案要实行实时更新,及时添加不定期对此学生关注情况的记录。这样有助于咨询师分析研究学生心理现况,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预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难关。

2.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建立健全“班级心理委员—院系心理辅导站—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整套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确保信息畅通。班级心理委员要及时向院系心理辅导站的老师反馈同学中一些不正常的心理想法和状态,及早发现危机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对于一般性心理危机的干预,院系心理辅导站要在约谈的基础上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学生的心理矛盾,快速化解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并且保有持久的关注。对于暂时得不到有效干预的心理危机,院系需迅速上报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1]陈华.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6).

[2]鲁卿,仇德成,徐恺,路晓丽.南徐学院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1(1).

猜你喜欢

辅导站朋辈院系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在晋函授教育辅导站年检合格名单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生命,在爱的奉献中更美丽
——叶连平义务兴办校外家庭辅导站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