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4-04-07李宝芬

关键词:核心农民思想

李宝芬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一、用先进思想教育农民是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一贯主张

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是马克思等经典作家一贯主张。教育农民就是要通过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在农民的思想深处注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来武装他们的头脑,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增强农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摒弃落后的封建小农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把农民改造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

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一直同小农意识、小农价值观念做坚决斗争,先后发表文章对魏特林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赫斯的真正社会主义、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粗略社会主义、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等小农意识和思想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揭示了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空想性和超历史性,并提出了对小农意识进行改造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列宁教育农民的思想更为丰富。他以马克思、恩格斯对小农意识的批判为依据,结合俄国的落后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改造农民的思想。他主张用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来改造农民,通过理论教育把共产主义思想灌输给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把他们改造成为新社会的接班人。列宁指出增强农民文化素质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建立不起共产主义社会。”[1]说明了提高文化素质,改造农民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也非常重视农民教育问题。毛泽东对于农民问题和农民教育有深刻的理解,他指出用先进的革命理论唤起民众的革命觉悟和政治觉悟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必须借助于先进的革命理论教育和改造农民,即对农民阶级进行无产阶级先进思想的教育,把农民改造成为具有先进思想的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入党。要求我们党的建设必须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肃清党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抛弃平均主义、流寇思想等小资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残余思想的影响。要通过无产阶级的思想教育来解决农民思想上入党的问题,保持党的组织纯洁性,解决农民阶级思想入党的问题。在建国后,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了“严重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2]的深刻主张,为新时期教育农民和农业合作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要破除农民小生产势力和农民价值观消极影响,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才能引导人们有效参与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指出“小生产的势力还在影响着人们,这种习惯势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意接受新事物。”[3]42只有真正破除小农意识的消极影响,才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江泽民也重视农民教育改造问题,指出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造农民落后思想的重要性:“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思想和优良社会风尚不去占领,落后的错误思想和消极不良的社会风气就必然会去占领。”[4]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新时期用先进思想教育农民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市场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还不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主张,把农村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大力弘扬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的大发展、大繁荣。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农村工作,提出要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步伐加快,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2013年11月28日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二、新时期加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民的必要性

(一)加强农村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我党的执政合法性面临新的挑战,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合法性是一个与执政党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它不只是通过武力、法律和政治等传统的执政资源来树立政治权威,而更重要的是让人民对于统治者心理上认同并接受他的统治,从而构建坚实的执政基础。执政合法性是一个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优势的执政资源不断削弱,通过武力建立起来的党的影响力降低,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不断下降。一个政党能否保持其执政的地位,并非取于政党维护其统治的主观愿望,更重要的取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一个政体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需让全邦各个部分、各个阶层的人民都能够参加而且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愿望。”[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农民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也出现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下,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接受了严峻的考验,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是对抗行为,各个方面动摇了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对我党的执政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只有通过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宣传,让农民了解中国特色建设道路形成的客观规律,了解党的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自觉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向心力。通过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先进思想的教育,引领农民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农民的生活品味,实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消除影响农村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先进思想教育,建立有效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沟通渠道,化解矛盾与分歧,加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二)肃清小农意识的不良影响,提高农村软实力的需要

小农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小农经济地位决定的,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族血缘基础上形成的农民文化心理与价值观念,对于农民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小农思想成为农民自发的价值观念,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因此用先进思想改造农民、教育农民的任务相当艰巨。对于小农意识的消极影响,邓小平有深刻的认识:“我们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但是,对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残余的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又很快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能够完成。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否则国家和人民还要遭受损失。”[3]335小农思想与封建政治制度水乳交融,成为维护传统社会稳定的精神支柱,让传统社会建立在静态稳定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它落后的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大阻力。在现阶段,小农价值观念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的影响仍然是不能低估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符合,其消极影响抑制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有的农民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思维观念陈旧僵化,死板教条,缺乏开拓与创新意识,阻碍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保守的思想消解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指导地位;小富即安,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思想影响农民的开拓性与进取性,抑制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自我封闭、固守家门而不出,缺乏出去闯天下的勇气,抑制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成为一个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新农村建设决不能忽视农村软实力建设,通过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宣传,才能从根本上肃清小农思想的消极影响,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升农村的软实力,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在新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宣传,从根本上增强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让农民了解中国特色建设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向心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三)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改变农村面貌的客观需要

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必须从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才能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目前农民思想观念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小农思想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经济整体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才能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体制,才能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群众、发挥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在凝聚民心、整合社会的作用,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农民的思想情绪,为新农村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只有通过对农民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想、新观念,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按照现代管理方法,才能科学规划农村的经济结构,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只有通过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明确农民教育问题中心地位,才能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增加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民,才能强化农民的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发展。”[6]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教育农民,培育农民的信用意识,为农村经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先进思想来教育农民,才能改造农民落后的思想,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推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民、提高农村软实力的主要措施

(一)关注民生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农民现实利益相结合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建立在坚实物质基础之上的强大硬势力作为后盾。硬势力包括足够的物力、人力与财力,硬势力是进行软实力建设的基础。二是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感召力、思想与政治价值观影响力、政治制度的同化力都是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重要标志。加强物质利益是提高农民软实力的基础,而现阶段,农村经济水平整体水平偏低,城乡差别大,城乡一体化水平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硬实力发展基础抑制农村软实力建设的步伐。我党应根据这一现实的状况,抓住民生这一关键,把培育人民群众价值取向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确实解决农民的利益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在提高硬实力的基础上提高农村的文化软实力。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政策贯彻落实到实处,通过科学规划农村的经济结构,改变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学习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农村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按照现代管理方法,进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明确三农问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中心地位。从解决农民最切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农民得到实惠,把增加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收入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树立服务意识,从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为广大人民群众分忧解难,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

(二)加强先进文化制度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

先进的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软实力是在长期的文化传统积淀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以和谐的理念团结人、尊重人,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自我认同,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先进文化主张人与人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主张用和谐精神来解决矛盾的新方式与新方法,用和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与分歧,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先进文化能培育人民助人为乐,推己及人的道德品格,全面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与文明程度,成为和谐社会发展重要动力。提高农村软实力,必须用社会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农民,把思想教育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当前,还大量地存在农村文化娱乐设施落后、文化娱乐生活缺乏、农村精神生活边缘化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地抑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软实力的增长。针对这种状况,必须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于人民的心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机制,提升新农村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娱乐实施,组织开展以农民为主角的“原汁原味”的农村文艺汇演,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农民群众的思想情操,让他们从事健康、有益的娱乐和休闲活动,提高农民道德素质,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建立健全的人格,促进民风、乡风的好转,让社会核心价值教育生活化。充分发挥农村书屋的功能,加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让农民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

(三)肃清小农思想与价值观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文化软实力存在人民的思想道德与精神风貌等非物质领域中,先进的价值观念与精神风貌、道德素质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奋发向上,既往开来的精神动力,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时代精神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总和。时代精神赋予软实力新的内容与时代内涵。由于小农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农村的大部分地方在物质生活富裕之后,更显得精神生活的贫乏与不足,对新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鼓励农民投身于各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不断提高农民对精神生活的价值追求。通过农民进行道德教育和荣辱观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予伦理关怀,培养农民在经济发展中的诚信意识、节俭品德、合作意识、良好的职业精神,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对农民的道德教育和荣辱观教育思想,培养农民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创业意识和劳动精神,抛弃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的生活作风,规范生活与休闲的行为,提升生活与休闲的品味。在农村,一些农民的法律意识与法纪观念淡漠,犯罪问题频现,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与稳定。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把法律意识内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自觉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让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下进行,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77.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

[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88.[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95.

猜你喜欢

核心农民思想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