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结合提高习作实效

2014-04-07李金贵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书面鸡蛋习作

李金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感德镇岐阳小学,福建泉州362413)

三结合提高习作实效

李金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感德镇岐阳小学,福建泉州36241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结合;习作;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我以为:首先,学生的习作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点燃学生习作表达的欲望与冲动,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其次,学生的习作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规律,引导学生先观察感受后自由表达,先说后写,让学生有能力表达;最后,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在习作时有内容可以表达。

一、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兴趣是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前提。当习作能与学生兴趣紧密结合起来,就能高效地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

(一)习作教学与学生喜欢的游戏相结合,让学生乐于表达

经过观察,我发现最近大多数学生在课间喜欢玩的游戏“黑白彩色破垃圾”“木头人”“转陀螺”“弹纸牌”等,我就布置习作任务: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可以介绍游戏的玩法,也可以介绍在游戏中发生过的有趣的事,还可以介绍与游戏有关的人。届时要评出最受欢迎的游戏和最有创意的游戏小作者。因为学生都喜欢玩游戏,也都玩过,心里自然有话说,也乐于说。

(二)习作教学与学生喜欢的话题相结合,让学生乐于表达

我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比如最近在玩什么好玩的,看了哪些有意思的书、有什么感兴趣的事等等,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自由交流分享。从而整合出学生喜欢的话题,设置成习作任务,让学生乐于参与表达。例如,最近大部分学生对《萌学园》这部动画片很感兴趣,我就让他们先说一说最感兴趣的一个角色或一个片断,并写下来与同学交流分享。因为兴趣,学生自然乐于表达。

二、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

要让学生写好习作,关键在于让学生有表达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指导和捕捉意外生成这两种途径,引导学生获取习作的能力。

(一)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获取习作方法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习作的水平与阅读的质量成正比。因此,引导学生习作就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我主要利用课堂阅读教学与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书刊报纸,如《作文大王》《快乐作文与阅读》《快乐日记》及各种童话寓言或优美有趣味性、哲理性的短文等,并请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如,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主题安排结构,布段谋篇、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各种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具体、形象、生动的等等。并要求记下其中优美的词句,积累丰实习作语言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更有能力表达。

(二)习作教学与意外生成相结合,让学生习得习作能力

有些意外生成也是习作的好素材,是指导学生习得习作能力的良好途径。习作教学若能与意外生成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意外生成事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精心思考与匠心表达,就能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例如,某生在一篇习作中写到: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老师立即让我们走出教室,看一看,听一听,外面有什么变化。于是,我们纷纷走出了教室。只见一片豆粒大的雨滴像一支支利箭铺天盖地从天而降,似乎要把大地刺几个窟窿似的。校园里几株垂柳随着利箭的刺射,不停地摆动着腰肢,好像要躲开似的,一头碧绿的秀发在雨水洗涤下,显得更绿了,难道这是一场具有魔法的雨?我正想着,突然发现操场上不知什么时候已变成一片汪洋,水匆匆地流向四周。“好久没下过这么大的雨了,春天下这么大的雨,真是一个奇迹啊!”有一个同学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看,桂花开了。”又不知谁叫了一声,这时,我才注意到操场东边的一株高大的桂花树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米粒般大小的桂花冒着大雨尽情地舞蹈。难道这真的是一场不寻常的雨,不然,为什么连桂花也匆匆忙忙地赶来看热闹呢?路上已没有行人,只有偶尔一两辆汽车飞驰而过。对面也有不少人站在自己的楼台上看着,议论着这场大雨。

三、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的教学也应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观察感受并做好记录,以便在习作时有内容可表达。

(一)习作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为契机,或有意识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做一张贺卡送给爸爸妈妈;周末帮家人做一件家务事;自己制作一件手工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因为有亲身感受,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我们再引导学生把这些内容有取舍地记录下来,作为习作的素材。

某生在《我学会煮鸡蛋》这样写到:今天,妈妈又上班了,很晚了还没回来,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直唱“空城计”了,怎么办?突然,我的脑际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自己煮鸡蛋。说干就干,我学着妈妈平时煮鸡蛋的样子,先围上围裙,再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怎么敲破呢?对了,妈妈平时总是拿着鸡蛋往灶沿上磕,我暗暗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高兴。于是,我把鸡蛋往灶沿上磕,一次、二次、三次,我一连磕了好几次,这个鸡蛋好像跟我作对似的,总是磕不破。看着毫发未损的鸡蛋,我又有了主意,用菜刀刀跟尖刺了一下鸡蛋,终于破了一个小口,我再顺着小口的四周往下剥。一会儿,就开了一大口子,看着里面依稀可见的蛋清,我知道我成功了。接着,我把蛋壳里蛋清和蛋黄放在一个椭圆形的碟子里,放上一些盐,再用筷子快速搅拌起来,直到分不清哪里是蛋清,哪里是蛋黄,还冒起了一个个小小的鸡眼才停了下来。然后,开动电磁炉,加入菜油。油一下锅就开花了,在锅底欢蹦乱跳的,我急忙把搅拌好的鸡蛋倒入锅中,顿时,冒起一股白烟,糟了,油放太少了,可已经太迟了,鸡蛋被烤焦了一大片,我急中生智,关掉电源,又倒入许多油,还好,没有“全军覆灭”,我暂时把它铲起来,放在碟子里。准备再战,还是用刀跟尖刺破蛋壳,接着搅拌,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多加入些油,直铺满了锅底,还给它翻了两次身,不久,一股熟悉的煮鸡蛋香味扑鼻而来,哈哈,终于大功告成了……

(二)习作教学与日记相结合,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是捕获习作素材的良好途径。儿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就像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彩色筒,充满着儿童的所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有人说:“儿童的生活就是一首首奇妙的诗,充满着童真童趣;儿童的生活也像一本本故事书,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此话一点也不假,如果我们能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点滴捕获下来,并用自己充满童真童趣的言语记录下来,那将会是一首首奇妙的诗,是一本本写不完的故事。我经常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捕捉生活中精彩的镜头,如观察一种小动物、帮家人做一件家务事,生日那天、爸爸笑了、考试那天等,让学生先观察再记录,先交流分享再写成周记。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习作首先要善于与生活嫁接,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要引导学生阅读积累,习得各种习作方法;最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习作资源,丰富习作积累。这样,让学生在习作时乐于表达,有内容表达及有能力表达。

编辑∕岳 凤

李金贵(1981-),女,小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书面鸡蛋习作
书面表达之叙事描写类
书面表达
认识鸡和鸡蛋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