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建设
2014-04-06雷青松
雷青松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广西 桂林 541003)
执政党意识形态包容性是指执政党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利益主体和多样性社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引导力、涵盖力和整合力。它主要应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它有比较广阔的边界,能够把许多不同的观念和价值整合在一个思想体系之中;第二,它有较大的空间,能够为尽可能广泛的政策选择提供理论支持。”[1](P234)增强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建设,旨在积极应对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凸显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等现实挑战,使党的所有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尽力兼顾和满足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以利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规避利益冲突,达成社会共识,为推动实现中国梦凝聚民心、整合力量。
一、中国梦与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的逻辑理路
1.中国梦为增强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拓展了更为广阔的主体范畴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中国梦就是要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2]。这就从更广阔的层面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深化了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宗旨的内涵,拓展了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的主体范围。首先,中国梦使我党意识形态需要包容的民众主体更为广泛。从整体而言,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它要求我党意识形态要包容整个中华民族,从个体而言,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它要求我党意识形态要包容每个人、每个阶层、每个群体。其次,中国梦使我党意识形态需要包容的利益主体更加多样。中国梦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这就需要党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方面充分代表最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反映并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需求。再次,中国梦使我党意识形态需要包容的价值主体更加多元。中国梦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涵盖了包括海外华人、两岸三地民众等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这就要求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应该尊重民众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甚至对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要能够和谐共处,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度。
2.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为推动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从本质上讲,政党意识形态总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但由于执政党是领导国家政权的党,它掌握着属于全体民众的公共权力,这就决定了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应该具有更大包容性,不能只代表本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而应该充分表达最广大民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唯其如此,执政党才能调动和整合一切力量和积极因素,为实现执政目标和执政理想凝聚强大的动力基础。中国梦是我们党顺应时代要求和民意期待做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党凝聚力量、激发人心的崇高执政理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只有增强我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才能把全中国民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形成包括民族凝聚力、民众向心力和个人贡献力在内的整体合力,从而为推动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3.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与中国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我们党”[3](P133)。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可靠组织保证。随着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的深入人心,我们党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汇聚圆梦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实现中国梦都需要凝聚全中国民众的力量,因此二者都离不开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的提升。一方面,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达到的宏伟目标,要实现中国梦,唯有提升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和亲和力,才能将不同阶层群体协调和整合起来。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这一可望也可即的崇高理想追求,其现实依据和辨证逻辑就是要我们党领导和凝聚全体中国民众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现实努力。
二、中国梦语境下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的现实内涵
中国梦是我们党政治包容性理念的闪光点。在中国梦的全新视野下,我们党要想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和扩展意识形态包容性。
1.理论创新适时性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我党意识形态要发挥好社会引导和整合功能,首先离不开党的理论创新,实现对时代的包容。党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适时地创新党的理论话语和理论素材,充分体现党的意识形态的足够包容性,从而将不同的利益主体、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凝聚起来;二是要不断拓展党的理论视野,使党的意识形态体现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即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新性,以便使生活在不同意识形态环境中的民众也能够认同和接受。中国梦是我们党提出的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标志性范畴,本身就蕴涵着重大理论创新意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指明了新方向,体现了党非凡的理论创新能力和自身意识形态的极强包容性。
2.执政基础广泛性
执政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条件。相对于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目标来说,就是要解决依靠谁来执政的问题;相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来说,也就是要解决凝聚什么力量的问题。执政基础的广泛性是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的重要体现。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我们党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基础的广泛性程度决定了实现中国梦所需凝聚的依靠力量的多寡。具体而言,党的执政基础区分为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最核心的是群众基础。党的意识形态只有充分包容不同利益关系和价值观念,才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自觉认同,党提出的中国梦战略思想才有可靠的力量保证。由此而论,党的执政基础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相连。党的执政基础支撑着中国梦的实现,执政基础越广泛,中国梦越现实;执政基础越薄弱,中国梦越难以企及。因此,实现中国梦这一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要求党的执政基础有足够的广泛性,能够涵盖全体中国人。
3.执政理念务实性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问题,也就是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因此,执政理念决定着执政实践的总方向和最终成效。能否形成正确且务实的执政理念直接影响到党的意识形态包容力的强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核心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要正确反映并充分表达广大民众的利益、愿望和需要,体现务实性。党的执政理念务实并且在实践中富有成效是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不断提升的现实体现,也是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激发人心的客观要求。
三、中国梦语境下加强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建设的路向选择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不断增强我党意识形态包容性必须注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价值原则的统一,既做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坚守,又切实体现民众利益愿望要求的发展变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1.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整合力
中国梦只有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才能最终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日益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协调好社会各个阶层群体的利益要求,为圆梦凝聚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当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社会转型期,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和碰撞,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剧烈,导致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些变化给党的意识形态社会整合功能的充分发挥带来严峻挑战。要应对挑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要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民众认同度。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只有人民才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但要把广大民众凝聚和整合起来,作为党的意识形态价值外现的执政理念必须以“兴国利民”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正确协调和兼顾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有效调节和平衡好有限的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益,体现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价值取向。唯有这样,党的意识形态才能获得广大民众的高度认同。其次,要在党的意识形态主导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广大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4](P661),进而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再次,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提高网络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对社会多元意识的领导力。因为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了各种政治思潮、价值观念、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不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必须加强党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筑牢虚拟空间里的马克思主义阵地,这是党的意识形态整合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方面。
2.与时俱进推动意识形态调适创新,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客观环境的变化使政党的意识形态与政党的政策之间存在着某种矛盾的可能性,这种矛盾往往会使政党意识形态陷入某种困境之中,有时还会导致政党的意识形态危机[5](P91)。我们党的意识形态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下,顺应时代要求和民众期待,“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6],与时俱进推动党的意识形态调适和创新,以利于扩大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对民众的吸引力,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但是,国外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也告诉我们,在调适创新党的意识形态、扩大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问题上必须把握好度,既不能不看形势搞僵化,也不能丢掉原则追时髦。具体而言,中国梦语情下党的意识形态调适创新必须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务实性原则。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与党的具体政策紧密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其务实性。中国梦是一个现实性极强的伟大梦想,需要党的意识形态凝聚饱含改革创新、务实求理、开拓奋进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来推动实现。这就决定了党的意识形态调适创新不能不顾现实凭虚构,而应该切合实际,遵循规律,顺从民意。二是审慎性原则。党的意识形态调适创新,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底线的基础上去创新,真正使党的意识形态永葆生机和活力,成为吸引民众共圆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三是历史继承性原则。党的意识形态的历史继承性是保证党的意识形态调适创新成果合理性、合法性的历史依据,也是确保党的执政地位永葆青春和成功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因此,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党的理论创新如何与时俱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而无从实现中国梦甚至造成亡党亡国。
3.积极回应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增强我党意识形态的说服力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梦的核心要义首先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价值得到最广大民众的认同,从而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对民众的说服力。因此,我们党必须从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制度的强力执行上努力推进公平正义建设,“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7](P14-15),使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增强民众的向心力。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要真正实现社会平等,使民众权利“无添加”,权利起点要公平,基本权利不能由于出身、职业、财富等附加条件不同而被区别对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对“权利”的认知和诉求日渐从生存层面上升到发展层面,追求更加公平的发展权利。我们党应该着力解决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的民生问题,继续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二是要实现机会公平,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兼顾全体民众,保证每个人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三是要实现规则公平,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办法加强公平正义的法制建设,使得我们的法制能够反映不同阶层人的利益,让民众对法制充满信心。
4.建设廉洁政治以反腐倡廉实效取信于民,增强我党意识形态的感召力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7](P54)。这实际上从民心聚散以致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阐明了反腐倡廉的极端重要性。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对广大民众的感召力进而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反腐败形势相当严峻,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要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推进廉洁政治建设,必须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7](P54)。首先,要加强反腐倡廉和从政道德教育,在全党全社会营造出廉洁政治的思想氛围,培育广大党员干部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其次,要强化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媒体、社会的监督作用,以及用好网络反腐、民间反腐等多元化手段和信息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再次,切实改进党风政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密切党群干群间的血肉联系。最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同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建设廉洁政治的实效,从而凝聚民心、为实现中国梦激发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5.理性智慧地处理国际复杂事务,增强我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军国主义有所抬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党作为代表中国13亿民众的执政党,应该充分展示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魅力和影响力,积极顺应民众的期待,理性智慧地处理好复杂的国际关系,从而为实现中国梦赢取民心支持。我国民众仁爱淳朴、崇尚和平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力量源泉。面临国际复杂形势的挑战,特别是国际关系中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敏感问题,民众往往爱国热情积极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功能,将零散无序、形式各异的民众爱国行动凝聚成强大的中国精神,从而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这种凝聚力和自信心也正是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党理性智慧地处理国际复杂事务、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主要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国际关系中,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执政理念,争取一个和谐包容的国际环境以利于发展自己;二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整合功能,凝心聚力、集思广益,把民心统一到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上来。
6.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我党意识形态的服务力
新形势下,我们党已经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执政党是建设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民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列宁强调“: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8](P623)。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7](P19)。这就要求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要更加注重效用性,发挥示范性,在实践中使价值、理想和信念成为社会现实[9],提升意识形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一方面,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用党的意识形态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另一方面,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应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偏离甚至干扰这个中心,以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1]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习近平.在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3]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王长江.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
[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13-07-02.
[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杨昕.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其实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