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三线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30例

2014-04-05向帅勇黄其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鼓腮神庭颊车

向帅勇,唐 令,黄其镇,秦 静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中医科,重庆400030)

针灸三线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30例

向帅勇,唐 令,黄其镇,秦 静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中医科,重庆400030)

目的:观察针灸三线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用针灸三线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8.89%。结论:针灸三线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起效快、疗效好且安全。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针灸三线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我们用针灸三线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16~83岁、平均48.7岁,病程16~60天,左侧13例、右侧17例。

诊断标准[1]:①起病突然;②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④损害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损害膝状神经节处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⑤发病16天至6个月。

排除标准:肿瘤或有严重金属过敏,发病未到16天或超过60天。

2 治疗方法

用三线法取穴。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上,为侧线。

发病16~26天以侧线为主选太阳、下关、颊车,发病26~36天以旁线为主选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发病36~60天以中线为主选神庭、印堂、水沟、承浆。耳后疼痛配翳风穴,流泪配头维穴,虚证配足三里穴或合谷穴(双侧)。用一次性0.25mm×25mm,0.30×50mm毫针。

太阳穴直刺0.5mm,以得气为度,不提插不捻转。下关直刺0.8mm,以得气为度,平补。颊车直刺0.8mm,补法。阳白穴平刺0.3mm,小幅度捻转手法得气为度。鱼腰、承泣、四白、巨髎选一穴直刺0.3~0.5mm,得气为度,平补。地仓穴平刺0.8~1.0mm得气为度,提插捻转泻法。神庭穴、印堂穴平刺0.3mm,得气为度,小幅度捻转手法。水沟穴斜刺,不求得气。承浆穴直刺0.3mm,较强的提插捻转补法。翳风穴、头维穴、足三里穴针刺0.8~1寸,补法。连接电针仪,调制疏密波,留针20min。治疗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

3 疗效标准[2]

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面部外观正常。有效:面部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双侧面部可见明显区别,但无严重的外形损害,可见明显的肌肉联带运动、挛缩或(和)一侧面神经痉挛但不严重。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有明显可见的面肌瘫痪,外形损伤。

4 治疗结果

治疗1~6个疗程,痊愈12例(40.00%),有效16例(53.33%),无效2例(6.66%),总有效率93.33%。

5 病案举例

李某,男,32岁。14天前开车吹风后,左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迎风流泪。脑CT示无异常。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用针灸三线法,取侧线穴位,治疗10天后,眼裂基本能闭合,举眉毛时可见轻微动作,鼓腮,吹口哨时仍漏气,食物少有滞留于病侧齿颊间,病侧舌前2/3味觉减弱,听觉过敏,迎风流泪。再取旁线穴位治疗10天后,眼裂能闭合,举眉时可见明显动作,可见额纹较健侧稍浅,用力鼓腮,吹口哨时少有漏气,无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病侧舌前2/3味觉恢复,听觉过敏减弱,迎风流泪明显好转。再取中线穴位治疗10天,症状基本消失。

6 体 会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眼歪斜”范畴。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致经气阻滞、经筋失调、筋肌弛缓不收而发病。恢复期病邪已去,正虚为主,治疗以活血化瘀、培补脾胃为主,用补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补脾胃,使气血充盈、经络通畅、经脉得养。中期风邪深入经脉,故针刺由浅入深,以诱邪外出。针灸三线法治疗面瘫恢复期是起效快、疗效好,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1] 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11.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014-05-16

R246.651.3

B

1004-2814(2014)10-0956-01

猜你喜欢

鼓腮神庭颊车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手梳前额 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可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缓解失眠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小穴位 大健康
闭唇鼓腮防脸塌陷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