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苗医弹筋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2014-04-05李家权袁德培杨进岗
李家权,袁德培,杨进岗
(1.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湖北 恩施445000;2.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慢性腰肌劳损(Lumbar muscle strain)是由于腰骶部肌肉及其着点筋膜在劳累,受寒等情况下所导致的腰部软组织慢性劳损,表现为腰骶部一侧或两侧出现弥漫性疼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弯腰困难,活动不便。
慢性腰肌劳损属苗医“腰痛”范畴。 苗医学秉承“壅塞为病,通达为康”的治疗理念,认为一切疾病均因壅塞不通所致,各种原因的壅塞是造成病痛的主要因素,故有“胃不通则积,肺不通则喘,肝不通则昏,脑不通则乱,肾不通则肿,心不通则憋,身不通则痛”之说[1]。苗医学对腰痛的认识,以“四大筋脉”学说为理论基础[2]。
1 病机病因
苗医认为引起腰痛的病因有很多:①外伤。苗族常生活劳动在崇山峻岭或茂密丛林之中,虫兽攻击或者不慎摔跌等可损伤筋脉;②外感。苗医有“无毒不致病,无乱不成疾”之说,凡是引起病症的外来因素统称邪毒,如风毒、寒毒、湿毒、热毒、水毒。风毒挟诸毒滞留筋脉,热毒导致高烧易损筋脉,水毒易收、易涩、易阻滞筋脉,湿毒重着能生痰、易伤筋脉。苗医强调“筋行气,脉行血”和“筋为气道,脉为血路”,四种“毒”均可影响惠气和血液在筋脉中的运行而致病;内伤,劳累过度,使脏、腑、筋骨受损,而患全身性筋骨疼痛等“劳伤病”。房事不节消耗肾的精水致筋脉失养。先天禀赋不足,脏腑不能濡养筋脉导致腰痛。
“四大筋脉”学说是苗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筋发之于脑,行于脊,分布四肢和全身,主行气(惠气),补充体内各组织所需的水份和营养物质,带走污秽和毒物,使人体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脉发之于心,行于内脏,分布四肢,主行血,并以其血液、精微濡养筋,使筋得到所需的基本物质以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由于二者联系紧密,故常常合而称之为“筋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筋与脉的关系体现了气与血、能量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苗医生存学”中的量、物质、结构三本一体观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3]。筋脉向内联系内脏和大脑,向外形成各种分枝以联系整个躯干,深入各肌肉组织,是四肢与躯干联系中最重要的生理体系。筋脉有干流与支流之别,犹如江河之主流与分支,其中“干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四条筋脉干流是躯干和四肢联系的主要通道,这就是苗医学所称的“四大筋脉”。
苗医学认为,临床许多常见疾病都是以筋脉受损为主的疾病。筋脉的特点是“以通为用,以塞为病”,外伤、内损都有可能导致筋脉受损而发病。其中,外伤必然导致气阻血瘀,产生血及红、肿、热、痛等症状。外界的邪毒侵入筋脉会导致筋脉受损而产生相应部位的疼痛、冷热、麻木等不适。由于内脏受损或失调引起身体的气血虚弱和不协调也会导致“血弱不养筋”和“气弱不行血”以致四肢的痿软无力,腰酸腿痛,行动失常等筋脉方面的病变。对筋脉进行一定的刺激不仅能起到局部的治疗作用,而且能够激发人体惠气的运行,从而起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作用[4]。因此,四大筋脉壅塞导致了慢性腰肌劳损的发病。
2 弹筋疗法
弹筋疗法是苗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以拇、食、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紧一定部位的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当筋肉被提拉到一定高度后,突然迅速放开,使其弹回,如拉弓放箭之式,称为弹筋疗法。该疗法具有舒通筋脉,散瘀止痛之功,适用于伤筋、软组织损伤等病证。
弹筋疗法通过提拉、弹放腰部肌肉,疏通四大筋脉,激发人体惠气,驱邪外出,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对于外伤腰痛者,弹筋疗法能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变部位炎症和水肿的吸收,理顺痉挛的肌纤维,从而使脉络通畅,腰痛痊愈。对于外感腰痛者,弹筋疗法可以通过筋脉联系内脏,激发脏腑功能,把4种毒邪驱除体外,从而达到调和气血营卫,松解肌肉粘连的功效,腰痛得愈。对于内伤腰痛者,弹筋疗法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调补气血,使气血得以充足和协调,濡养筋脉,增强体质,故能达到治疗腰痛的功效。
弹筋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显著,但由于历史传承、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弹筋疗法在正规医疗机构已少有使用,更未对其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因此,应加强弹筋疗法的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于患者。
[1]杜江.苗医治疗学的方法和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7):484.
[2]杜江.苗医“四大筋脉”学说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633-634.
[3]田兴秀.三本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4]向阳,杜汪.几种苗医常用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情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