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口型仿生香菇荫棚春栽技术*

2014-04-04张善华吴学谦苏庆亮张金梅马方芳雷春松

食药用菌 2014年4期
关键词:出菇香菇菌丝

张善华 吴学谦 苏庆亮 张金梅 马方芳 王 杰 雷春松



出口型仿生香菇荫棚春栽技术*

张善华1吴学谦2苏庆亮2张金梅3马方芳1王 杰1雷春松1

(1.浙江省遂昌县农业局农作物站,浙江 遂昌 323300;2.丽水市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浙江 丽水 323000;3.遂昌县绿珍菌类药材专业合作社,浙江 遂昌 323300)

概述出口型仿生菇荫棚春栽技术,其中,菇棚的搭建包括内棚和外棚;秋菇的管理技术措施主要有脱袋出菇适期的选择、适时催蕾、脱袋和脱袋后的转色管理,以及子实体管理;冬菇管理措施的重点为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催蕾;春菇的管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遮阴降温、排湿通风、浸水催蕾与养菌。

香菇;仿生菇;荫棚;春栽

代料香菇荫棚春季仿生栽培模式,由于其产品品质接近段木香菇,且商品菇不剪菇脚,菇盖棕黑色,口感致密,菇香浓郁,被誉为“仿生菇”,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美誉度,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现将出口型仿生菇的荫棚春栽技术作一总结,以便为我国出口香菇质量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技术支持。

1 菇棚的搭建

菇棚一般分为内棚和外棚,外棚用于遮荫,创造适于香菇生长的仿野生环境,内棚用于排放菇木,备有塑料膜,具有保温保湿作用。

1.1 外棚的搭建

外棚又称为遮荫棚,一般采用竹木等原料搭成,其大小可视栽培量而定。若内棚为畦床斜放式,一般每亩(667平方米)可排放0.8万~0.9万段,而采用4~5层的层架,则可排放3万~4万段。棚高一般为2.2~2.5米,立柱间隔3~4米,菇棚形状多为方形,遮荫物选用芒萁、野草等。目前选用遮阳网遮阴的正在逐步增加,但菇棚顶部仍以野草等较为理想,便于调节棚内遮荫度。四周可用草帘、野草或遮阳网围住,用于遮阴并防止牲畜进入菇棚。

1.2 内棚的搭建

畦床一般宽1.2~1.4米,长度视外棚情况而定,最长不超过30米。床与床之间要留50~60厘米的走道,将走道上的泥土挖出倒在畦床上,用木板拍实,畦床挖至比走道高30~40厘米。畦床表面要稍呈龟背形,不能下凹,以防积水。完成开沟作畦之后便开始搭架子。操作步骤是:沿畦床方向在畦床两侧每隔2~2.5米打一根木桩,桩粗4~6厘米,长约50厘米,打入土中25~30厘米,然后用两根木条直架在木桩上,形成两根平行杆,并固定。再在杆上每隔20~25厘米横向固定一根与畦床宽一样长的木条或竹条,供排放菇木。畦床架搭好后,再在畦床上每隔1.5米架一条拱形竹架,用于盖膜。竹架的拱顶离畦床地面的高约0.8~1米。

2 秋菇的管理

2.1 脱袋出菇适期的选择

对于春季接种的中低温型品种菌兴6号、241-4的人造菇木到秋季时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完全具备出菇条件,能否脱袋出菇主要看外界的气温是否适宜。若过早脱袋,由于外界气温较高,可能导致“蜡烛菇” “假菇”的大发生,消耗大量养分。一般说来,脱袋的温度指标为秋季菇棚内的最高气温降至23 ℃以下,日平均气温在18 ℃左右。浙、闽、赣等省区适宜的脱袋期大都为10~11月中旬,其中海拔在800米以上地区的脱袋期为10月上旬;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脱袋时间也应相应推迟。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以自然温度条件下,有无零星菇蕾发生为准确定脱袋适期,在没有受到搬动、浸水等人为刺激的情况下,当30%以上的菇木出现零星菇蕾时即为脱袋适期。

2.2 催蕾

秋季第一潮菇的催蕾方法多采取温差刺激。由于秋季降温快,日夜温差一般都在10 ℃以上,非常有利于香菇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再加上长时间培菌管理,菌丝已十分成熟,只要给予一定的人为刺激,子实体就能大量发生。此阶段应绝对禁止拍打惊蕈催蕾,否则会造成菇蕾大量发生,既增加管理难度,又降低香菇品质,并且还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容易造成菇木脱水。对于在地面斜放越夏的菇木,可在脱袋前3~5天,将菇木上下调头,一方面使水分分布均匀,另一方面也起到一定的刺激催蕾作用,但调头时应轻拿轻放,尽量减轻震动。第二潮菇后则可采用湿差和温差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催蕾。

2.3 脱袋管理

(1)脱袋。脱袋应选择在晴天的早上或阴天进行,雨天温差小,且脱袋后菇木容易受雨淋而感染杂菌,不宜脱袋。脱袋时用锋利的小刀轻轻将塑料袋划破后剥去,需注意的是,划袋时切不可将菇木菌皮划破,否则极易造成霉菌感染。脱袋时,要边脱袋边盖膜,以免在干燥的秋风吹拂下引起菇木菌膜变干,不利出菇。

(2)脱袋后的转色管理。虽然春季接种的菇木已经在袋内基本完成转色,但由于管理粗放、环境条件不适或有部分塑料袋紧贴菇木等多方面的原因,菇木的转色并不一定很全面,因此脱袋后再进行3~5天的转色管理是必要的。具体做法:菇木脱袋完成后,立即喷重水将菇木冲洗一遍,晾干20~30分钟后,盖膜3天,此时只有在畦内温度达23 ℃以上时,才进行通风换气,3天后揭膜通风,并继续喷水,每天1~2次,再持续2~3天,菇木便可基本完成转色。转色好的菇木呈棕红色,均匀一致,菌皮厚度适中,手捏菇木富有弹性。

2.4 子实体发生后的管理

秋季气温不高不低,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香菇子实体生长,并且刚脱袋后的菇木菌丝生长健壮,贮藏养分丰富,是最为理想的出菇季节,管理上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争取多长菇。

(1)控温。10月上中旬,可能还有30 ℃以上的高温天气,降温仍是秋菇管理的主要工作。主要的措施有:①保持遮荫棚较高的遮荫度,加厚遮荫物,防止阳光直射菇棚。11月下旬以后则可随气温的下降而逐步减少遮荫度,增加光照。②通风降温。菇棚内温度在20 ℃以上时每天必须揭膜通风降温,温度在25 ℃以上时早、中、晚各通风一次;若棚内温度在30 ℃以上时,则必须减少盖膜时间,并喷水保湿降温。③棚内灌水降温。采取白天灌水,夜晚排水的方法,降低棚内温度。

(2)控湿。脱袋后为防止菇木失水和确保小菇蕾正常生长,棚内湿度应保持90%以上,一般情况下每天喷水1~2次,香菇子实体长至接近采收时,则应减少喷水次数,每天1次,并选择在傍晚时结合通风换气进行。无论何时喷水,在喷水后都应让菇木有一个自然风干的过程,时间约0.5~1小时,然后盖膜。采菇前禁止喷水。

(3)光照。为提高香菇产品质量,在秋菇管理期内,光照应遵循先弱后强的原则,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强菇棚内的光照。

3 冬菇的管理

每年1月至2月生长的香菇为冬菇,出菇期一般为元旦以后。这一时期在一年中最为寒冷,气温很低,菌丝生长恢复缓慢,出菇较少,子实体生长慢,菇肉厚,品质好。出菇管理的中心工作是提高菇棚内的温度,争取多出菇,出好菇。

3.1 增光盖膜增温

冬季最低气温可能会长时间处于5 ℃以下,最低时可达—5 ℃以下,低于香菇发生的下限温度。在没有加温设施的情况下,只能靠自然升温结合人为调控,以保持菇棚内较高的温度。因此进入冬季后,首先要把菇棚的遮荫物拿掉一部分,达到”八阳二阴”,日照时间短的山区可以全部拿掉遮荫物,让阳光透进棚内,提高菇床温度。在天气晴朗时,菇棚内的温度一般可达到18 ℃左右;菇棚东、南、西向的遮荫物也要适当减少,而菇棚北面的遮荫物则应加厚,或挂上塑料膜,以抵御寒冷的北风。夜晚应将薄膜盖严压牢,防止被风吹掀,以免菇蕾受冻,有条件的可加盖一层薄膜或草帘等保温。

3.2 控制湿度

冬季气温低,菇木水分蒸发少,失水慢,应减少喷水或不喷水,保持菇棚内相对较低的湿度,实行偏干管理。在有霜冻或冰冻的天气,则应禁止喷水。若菇木表面较干燥,确需喷水增湿时,也应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喷水后适当风干,再盖严薄膜。

3.3 适当通风

冬季气温低,菌丝呼吸弱,子实体生长缓慢。通风次数应减少,时间应缩短。若畦床内中午的气温没有超过16 ℃,可隔天通风一次,每次约10~20分钟;若气温在18 ℃以上,则必须在每天中午通风一次。采用层架式出菇管理,因每个大棚内的菇木量多,保温效果又好,温度一般会较高,通风次数可适当增加。

3.4 浸水催蕾

冬季气温低,浸水催蕾往往会造成不出菇或出菇慢。因此,浸水催蕾最好安排在气温较高的秋季进行。在菇木长满菇蕾的时候进入冬菇管理阶段,若要在冬季进行浸水催蕾,则需按下列要求进行操作管理。

(1)选择在“冷尾暖头”浸水。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在“冷尾暖头”时浸水。浸水时水温低一些,菌丝恢复2~3天后,气温回升到15~18 ℃,则对出菇非常有利,要禁止在有霜或冰冻的天气进行浸水操作。

(2)盖膜保温保湿。菇木浸水后,应紧盖薄膜3天,以保持菇床内较高的温度,使菌丝恢复生长,诱发菇蕾发生。在此期间内不通风换气,只有当畦床内气温在25 ℃以上,才可在中午揭膜通风10~20分钟。一般情况下,畦床的气温保持在12~18 ℃,3~5天菇蕾就能发生。

(3)堆叠保温催蕾和蒸气催蕾。浸水后的菇木若因气温太低而长时间不出菇,菇木内的水分不能散失,往往造成香菇菌丝因水分太多,氧气不足而衰弱死亡,这时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催蕾,使菇蕾尽快长出。主要的催蕾方法有:①堆叠保温催蕾法,即在菇棚外选择一块阳光充足的空地,在天气晴朗时,将菇棚内已浸水但还没出菇的菇木挑出,放在空地上堆叠起来。堆高1米左右,盖好薄膜,使堆温提高到16~20 ℃,保持3~4天,菇蕾就可大量发生。当温度达25 ℃以上时,应在中午时揭膜通风,夜晚气温低时可加盖一层薄膜,盖好草帘保温。②蒸气催蕾法:畦床式出菇的,可将菇木按堆叠保温催蕾的方法堆叠起来,通入蒸气,升温至16~20 ℃,保持3~4天;对于大棚层架式出菇的,则可直接将蒸气通入大棚,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到出菇的最适温度范围16~18 ℃,保温3~4天后,菇蕾便可大量发生。

4 春菇的管理

进入春季后,气温开始回升,春雨绵绵,降雨多湿度高,而菇木经过秋、冬两季的出菇,养分大量消耗,菌丝已完全没有秋冬季时健壮,并且随着出菇季节的持续,这一现象会愈加明显。春季出菇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如何充分利用有利天气条件,保好菇木,尽可能延长菇木的出菇期,争取多出菇。一般说来,对于春栽香菇,春节后的产量仍可占总产量的30%左右。

4.1 遮阴降温

随着气温的升高,应逐步加厚菇棚的遮荫物达到“七阴三阳”,直至没有直射阳光,以降低菇棚内温度。没有阳光射入的菇棚北面的遮荫物则应减少,以提高菇棚通风性。

4.2 排湿通风

由于春季雨水多、温度高,菇木中的菌丝抗性较弱,菇木较软,很容易受到杂菌的侵染。因此,排湿通风是非常重要的。在雨天,或气温在15 ℃以上时,应将畦床四周的薄膜升高40厘米,并固定,以加强通风,大棚层架式栽培则应将大棚两头的薄膜卷起。在整个春菇管理期间均进行偏干管理,一般不需喷水;只有当菇棚十分干燥,菇木失水太快时才可适当喷水。由于菇棚上的遮荫物霉烂,杂菌增多,遮荫菇棚上的雨水滴入棚内,就会带来很多杂菌。因此应避免菇木受雨淋,否则,易造成菇木受霉菌污染,缩短菇木寿命。在雷阵雨天,必须做好防雨管理。

4.3 浸水催蕾与养菌

春菇管理期间,浸水催蕾应抓住冷空气来临前的冷头暖尾,气温20 ℃以下时进行。浸水后的菇木重量应逐次减轻,做到宁可多浸一次水,也不能使菇木过重。因菇木经长时间的出菇,养分大量消耗,干物质越来越少,内部的空隙也越来越小,表现为菇木的体积明显缩小。若浸水过重,菇木的含水量过高,氧气不足,菌丝极易缺氧而死亡,造成菇木散烂。一般来说,秋季浸水后菇木可达到1.8~2千克重,而到春季浸水后的菇木重量一般只能在1~1.2千克。虽然241-4菌株的出菇潮次不太明显,但由于春菇管理阶段没有喷水,加上浸水后菇木相对较轻,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潮次,此时养菌非常重要。养菌期要求偏干管理,时间为5~7天。在春菇管理期间一般要进行1~3次浸水催蕾,脱袋时间早的为1次,迟的约2~3次。栽培结束期一般为每年的4~5月,部分脱袋早的菇木只能坚持到3月份,出菇管理即告结束。

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香菇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及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应用”(编号2009NZH0204)和浙江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应用安全矿质养料栽培‘双低’食用菌技术中试及示范”

张善华,1970年出生,浙江遂昌人,从事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工作。E-mail:1044801671@qq.com。

S646

B

2095-0934(2014)04-230-04

猜你喜欢

出菇香菇菌丝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香菇接种三招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