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和县茯苓代料栽培经验

2014-04-04俞慧玲

食药用菌 2014年4期
关键词:云和县松木装袋

俞慧玲



云和县茯苓代料栽培经验

俞慧玲

(云和县经济作物站,浙江 云和 323600)

云和;茯苓;松木下脚料;栽培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茯苓栽培历史悠久,是浙江省茯苓生产基地县。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云和大苍白茯苓”名声在外,曾一度成为该县山区农民的致富产业。产品除满足国内药用需求外,还大量销往台湾、新加坡、日本等地,后因国内建设规模扩大,生产原料松木采伐受到限制,茯苓生产呈下滑趋势。

近年来,云和县玩具产业不断发展,为充分利用玩具产业的副产品——松木边脚料和下脚料,为农增收,云和县农业局从2013年开始与云和县佑生堂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试验种植袋料茯苓,改松木段木培植为松木下脚料培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收获最大的单个茯苓菌核已达4.6千克。现将栽培试验结果作一初报。

1 料袋制作

茯苓属于中高温药用菌,根据段木栽培茯苓的技术要求,选择的代料栽培场地海拔为388米,接种期为5月6日。

选择新鲜、无腐烂霉变的松木边角料,粉碎成3~5毫米的木屑。培养料配方:松木废料木屑87%,麦麸10%,碳酸钙1%,蔗糖1%,生长素1%,含水量60%。培养料按配方充分拌匀后用折径55×15(厘米)、厚0.05毫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前先裁剪筒袋,用尼龙绳扎好一端待用。采用装袋机装袋,料要装实,袋口扎紧,料袋净长一般为42~45厘米长。装好的料袋入常压灭菌灶进行灭菌处理,待温度达到100 ℃后保持20小时即可。

2 接种培养

经灭菌的料袋取出,放入洁净的房内冷却,待温度降至30 ℃以下后搬入事先经消毒的接种室内接种,要求加大接种量,每袋宜接种50~100克,使之快速发菌,以减少杂菌污染,提高制袋成功率。

将接好种的菌棒搬入通风干燥的培养室内,摆放在菌种培养架上,或在地面以“#”形叠放4~5层,保持室内温度20~25 ℃,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进行发菌培养。

3 苓场的选择与整理

3.1 场地选择

选择理想的场地是茯苓优质高产的关键之一,茯苓的代料栽培和段木栽培一样,理想的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1)海拔在300~1 000米范围内,海拔高的选全日照场地,海拔偏低的选半日照场地。(2)场地宜选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的山坡地,坡度以10~30度为宜,平地或凹陷地不宜种植。(3)土质要求疏松,排水好,通气强,吸热散热快,含沙量40%左右,pH 5~6,麻骨土、黄沙壤等为理想土质。(4)不宜选用稻田、菜地及栽培过茯苓的老场地。

3.2 场地整理

场地选好后,清除场内杂草、石块、杂物等,深耕40厘米,曝晒2~3天,按宽1.2米左右开厢,厢长不限,厢向与坡面垂直,厢与厢之间开40~50厘米宽的排水沟,整细土壤。整土后的场地上不能烧草木灰,以防草碱入土。

4 菌袋下地

1个月左右菌丝长满袋后,将菌袋一边的薄膜划开一条口子,在划口处撒些小松树枝或松树根作引木,与菌袋一起平行横放在厢内。菌袋以品字形排放,每亩(667平方米)可排放4 000~5 000袋。覆土厚5~8厘米,以看不见菌袋为度,菌袋间隙用疏松沙土填实。地表覆盖树枝、茅草,防止长期高温、干旱或暴雨。

5 管理采收

菌袋埋土后,经常清理排水沟,做到涝季勤排水,雨后勤培土,旱季、寒季培厚土。利用排水沟等办法调节温、湿度,保持料内温度在26~28 ℃,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促进茯苓生长。

茯苓的虫害主要是白蚁,为保证产品无农药残留,应采取人工诱杀的方法:在茯苓场地四周挖40×40×25(厘米)的诱杀深坑,在坑内填入松木废料、枯枝落叶等白蚁喜食的物质,将白蚁引入坑内后用灭蚁灵杀灭。

茯苓结苓后,结苓处的土层会突起并不断裂开,此时应及时填土,防止茯苓菌核裸露。当结苓处的土层和茯苓表皮没有新的裂纹出现,茯苓菌核变硬,表明茯苓已生长成熟,应及时采收。茯苓采收期一般为料袋埋土后的次年8月。

S646

B

2095-0934(2014)04-234-02

猜你喜欢

云和县松木装袋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基于文旅融合的“图书馆+民宿”实践与建议——以云和县“漫享书屋”为例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云和县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思考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
立式、卧式2种培养料装袋机的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