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食用菌栽培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探讨

2014-04-04庞茂旺赵淑芳

食药用菌 2014年4期
关键词:菇类食用菌大棚

庞茂旺 赵淑芳



山东省食用菌栽培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探讨

庞茂旺 赵淑芳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济南 250100)

传统栽培迄今仍是食用菌生产大省山东的主要栽培模式,其生产分散,管理粗放,只能季节性生产,导致产业整体效益不高。立足于山东食用菌传统栽培为主的现状,从品种结构、原料选择、栽培模式创新以及园区化建设、专业化分工等方面积极探讨实现传统栽培上档升级,向现代模式转变的具体途径。

食用菌;传统栽培;升级;探讨

山东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由改革开放前的低水平零星种植开始,经过近20年的摸索和自“十五”以来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品种多样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的产业格局。产业优势日益突出,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产量产值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2012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366.1万吨,产值207.4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16.1%、13.1%。出口量13.9万吨,创汇2.3亿美元,分别占全国食用菌产品出口总量和总额的12.6%和12.2%。

传统栽培迄今仍是山东省食用菌栽培的主要模式,2012年全省传统栽培产量为313.3万吨,占全省年总产量的85.7%。传统设施栽培在大力发展平菇、香菇、双孢蘑菇、草菇、金针菇等大宗菇类的同时,逐步发展了鸡腿菇、白灵菇、姬菇、秀珍菇、茶树菇等珍稀菇类,品种日益丰富。目前形成和兴起的庭院式、简易拱棚、半地下大棚、冬暖式大棚、林下拱棚、防空洞、土洞、层架式菇房等十几种传统栽培模式,全面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但传统栽培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主要依靠自然季节,一般一年只能生产一季,使得设施有近半年的时间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二是不能实现产品周年均衡供应市场,淡季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旺季时产品大量上市造成价格竞争激烈;三是管理粗放、生产分散,产业整体效益不高。因此急需要通过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开发丰富栽培原料、创新高效栽培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园区化和菌包的专业化生产,实现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

1 不断优化品种结构

2012年,山东省栽培的近20个食用菌品种中,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香菇、草菇、木耳等大宗菇类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86.6%,而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秀珍菇、姬松茸、灰树花等珍稀菇类品种产量仅占全省总产量的14.4%。珍稀菇类姬松茸、白灵菇、茶树菇、大球盖菇、虫草等由于种植规模小,而市场需求较大,发展前景看好。如青岛平度姬松茸鲜品每千克价格高达40元,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在巩固现有种植品种和规模基础上,要不断优化品种结构,鼓励大力发展珍稀菇类,实现品种多样化发展。针对现有主栽品种,突出上档升级,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做到品种上有创新,产量上有突破,品质上有提高。同时整合各类资源,力争主栽品种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珍稀菇类种植要扩大规模。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进示范推广珍稀菇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新的珍稀菇类优势发展区域,逐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多样化的需求。

2 不断开发丰富栽培原料

食用菌一般以麦秸、稻草、棉籽壳等农作物秸秆和牛粪、鸡粪等动物粪便为原料,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山东省全省目前每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 000多万吨,其中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还不足10%,利用潜力巨大。生产木糖的木糖醇渣、工厂化生产后的废菌包也可以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原料。2012年全省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产量达52.8万吨,废菌渣有171.6万吨。栽培原料的选择,一是就地选择,减少运输成本,提高收益。如在黄河三角洲棉花主产区,应重点选择成本较低的棉秆作为栽培原料;二是实现原料多样化,逐渐由棉籽壳、稻草、麦秸为主,向玉米芯、棉秆、木糖醇渣、酒糟、花生壳、豆秸等多种栽培原料转变,降低生产成本;三是积极探索菌渣高效循环利用途径,实现废菌包的再利用,如利用金针菇废菌包生产鸡腿菇,利用杏鲍菇废菌包生产双孢蘑菇,利用真姬菇废菌包生产姬松茸等,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业效益。

3 创新高效栽培模式

3.1 多功能恒温菇棚高效栽培模式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产销量最大的菇种,也是国内首个工厂化生产的品种。传统的双孢蘑菇顺季栽培模式虽然投资相对较低,但难以实现产品的周年供应,而工厂化生产虽然能实现产品的周年供应,但投资成本高,能耗大,难以普及推广。多功能恒温菇棚也称作简易工厂化栽培设施,是集控温、通风、喷水,以及隧道发酵等管控技术,实现草腐菌周年化生产低本节能的栽培模式。多功能恒温菇棚主要包括框架系统、保温系统、排水系统、电路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照明系统、棚门及种植架等。框架采用拱形钢架,保温材料采用双层塑料膜内夹三层玻璃纤维保温棉,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控制环境温度,既节能又环保。一个占地面积231平方米菇房,采用层架式栽培,三排层架,中间五层,两边四层,栽培面积可达500平方米。一年可生产4~6个周期,每平方米单产可达18千克左右,空间利用率、生产效率、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较常规栽培大幅度提高。一个菇房投资10万~12万元,一般当年投资当年可以收回成本,非常适宜一般菇农采用。该模式克服了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投资大、能耗大和传统栽培难以实现周年生产的缺点。目前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推广1 000余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潜力很大。

3.2 阴阳棚菌菜一体化高效栽培模式

在蔬菜主产区,每两个蔬菜大棚之间,有相当一块面积由于被遮阴而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蔬菜是喜温喜光作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而食用菌是喜弱光大型真菌,吸收空气中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大量的热量。利用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在蔬菜大棚种植蔬菜,在大棚背面建设阴棚种植食用菌,通过阴棚与阳棚的物质及能量交换,有效促进食用菌及蔬菜生长,发挥菌、菜相互促进的生态效应,此即谓阴阳棚菌菜一体化高效栽培模式。

该模式提升了菌棚冬季保温和夏季降温的性能,冬季可使菇棚温度较常规棚提高6 ℃,夏季较常规棚温度低5 ℃,较好地满足了食用菌类在不同季节的生长需求;同时阴棚内的二氧化碳传送到阳棚供给菜类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菜类作物长势明显优于普通蔬菜棚[1]。菌菜一体化阴阳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还能有效节约水肥资源,防控病虫害,建筑成本降低30%,土地利用率达80%以上,比单面日光温室提高25%。根据不同季节安排相应品种,实现周年高效生产是一种创新的在蔬菜主产区具有广阔示范推广前景的菌菜高效栽培模式。目前已在寿光、齐河、兰陵等县市得到了示范与推广,效果很好。

3.3 新型保温材料菇房栽培模式

要想提高产业效益,节本增效是关键。菇房保温材料选择是关键因素之一。在建造菇房时,利用新型保温材料,通过保温层与混凝土的牢固结合,一次性形成永久的内外保温层,完全达到建筑节能一体化。建造的菇房在保温、节能方面优势突出,不仅能满足棚内作物生长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而且在制冷、制热方面,比一般大棚省电70%左右,能耗大大降低,成本下降。利用这种菇房生产的双孢蘑菇品质好,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单产达25千克。此新型保温材料建造菇房每亩(667平方米,下同)投资24万元,一次性投资建设,长期使用。该产品广泛用于有恒温要求的菌类大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目前在东营等地得到了示范与推广,受到了广大新兴种植户的热烈欢迎。

3.4 不同温型食用菌品种搭配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传统栽培设施一般1年只生产1季,不仅设施利用率低,收益受影响,而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同一栽培设施内通过搭配不同温型品种,以及选用高产栽培料配方、加强科学发菌和出菇管理、综合防控病虫害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可实现1年栽培2~3季或1年栽培2~3个品种,达到食用菌传统栽培设施周年利用的目的。该模式在山东省财政支持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全省推广40余个。随着栽培品种的增多,各地也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推广十几种适宜不同地区的食用菌周年搭配高效栽培模式,大大提高了栽培设施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满足了社会对食用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能解决项目区菇农在项目实施前大棚闲置时的就业问题,推广前景非常广阔。

3.5 黑木耳吊袋高效栽培模式

传统的黑木耳栽培方式是在林下或者露天地面摆袋栽培,一般一亩地摆放菌袋1万~1.2万袋。而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每个吊袋可以吊8袋,在相同条件下,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黑木耳的4~5倍,大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且通风好,见光多,易喷灌。由于棚室吊袋栽培黑木耳生产过程受天气影响较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一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个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黑木耳高0.5~1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2],在黑木耳主产区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空间。目前该模式在枣庄山亭区得到示范和推广,效益很好。

3.6 光伏食用菌大棚高效栽培模式

光伏农业生态大棚电站是把温室大棚与屋顶光伏技术相结合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光伏电池板置于温室的上面。大棚内光线比较弱,选择对光线要求不高的食用菌品种,棚顶太阳能发电用于降温、升温、通风和照明,将光伏发电和食用菌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该栽培模式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即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应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在即墨、莘县、邹城、兰陵等县市得到了示范与推广,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菇农的欢迎和赞誉。

4 大力发展食用菌园区化

随着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家土地流转有关政策的落实,规模化、园区化、集约化生产既是传统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又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食用菌优势发展区域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科学制定规划,整合相关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广大菇农由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向园区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建成集菌包生产、出菇管理、产品加工、包装、物流配送及菌渣高效利用,或集科研、示范、培训、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发展“企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园区内通过统一原料供应、统一菌种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市场销售,全面提高食用菌种植水平和效益。目前在齐河、惠民、梁山、邹城、平阴、莘县、武城、鱼台、金乡、兰陵等十几个食用菌主产区建立了近20个现代化的食用菌产业园区,真正步入了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

5 大力提倡菌包专业化生产

社会发展是以专业化分工为方向,食用菌产业发展也不例外。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食用菌生产各环节分工精细,厂房设计、菌包生产、栽培料制备、覆土材料、加工等都是由专门的企业提供服务,农户只负责按照程序管理出菇[3]。而目前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食用菌生产专业化分工尚未充分形成,农户对各个生产环节几乎全部自主进行,既费时费力,又难以保证效益,产业效率低下。提倡产业专业化分工,即以企业、合作社为龙头,努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原料生产(销售)专业化、菌种生产规范化、菌包生产和菌丝培养企业化、产品销售经纪人化、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化、菌料菌物市场化的产业,尤其是菌包专业化生产,把菇农从一系列生产环节和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出菇管理。此举,一方面降低了农户自己制作菌包等在生产上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可避免企业因生产品种单一,在某个时段短期局部集中上市导致同性产品的低效竞争,从而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1] 郭慧东, 任鹏飞, 李瑾, 等. 菌菜阴阳复合棚冬季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初报[J]. 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4:314-318.

[2] 王延锋, 戴元平, 徐连堂, 等.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J]. 中国食用菌, 2014,33(1):30-33.

[3] 黄毅. 图解欧洲双孢蘑菇栽培(一)[J]. 食药用菌, 2013, 21(5): 263-268.

庞茂旺(1960-),男,学士、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行业管理以及技术推广工作,pangmw@126.com。

S646

A

2095-0934(2014)04-204-04

猜你喜欢

菇类食用菌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菇类到底要不要洗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菇类到底要不要洗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菇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