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紊乱状态解读半夏厚朴汤

2014-04-04吴晓迪滕晶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梅核气痰饮失眠症

吴晓迪 滕晶

·专家经验·

从心理紊乱状态解读半夏厚朴汤

吴晓迪 滕晶

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加快导致诸多心身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是将身心同治观念深入人心。本文从中医心理学角度对半夏厚朴汤进行剖析,为临床应用提出新方向。

半夏厚朴汤;心理紊乱状态;思虑过度

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符合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一直认为的人体是一个整体,不但指人体本身的整体性,还有人与周围环境的密切相关性。人作为可以思考的动物,具有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在疾病的认识过程中,不仅要治疗其躯体症状还要从心理方面调节其情志,达到“形与神俱”、“形神统一”的健康标准。

1 心理紊乱状态的认识

“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过程,如感觉、直觉、思维、情绪等,或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状态”是人或事物表现出的形态。是相对于一定的层次及相应质在特定时刻 (或时间区间)事物保持其质的相对稳定不变时的存在总合,是事物宏观上质的静止与微观上量的运动的统一体。“心理紊乱状态”顾名思义即是相对长期一定时间段内的心理、情感活动反应超出正常的应激范围。这种状态的持续其实已经影响了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一种病理状态。齐向华教授在大量的文献及临床经验的统计中提出失眠症的5种心理紊乱状态 “烦躁焦虑”“惊悸不安”“郁闷不舒”“思虑过度”和 “精神萎靡”[1]。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此五种状态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失眠症。半夏厚朴汤理解半夏厚朴汤自仲景作为 “梅核气”提出后世对其应用可谓屡试屡效,各位医家也是对其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

2 半夏厚朴汤的应用

半夏厚朴汤首见于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汤方由半夏 (一升)、厚朴 (三两)、茯苓 (四两)、生姜 (五两)、干苏叶 (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在高等教科书中解为半夏辛温、厚朴辛苦温、生姜辛微温,三者相合辛开苦降,降逆化痰同时散结消肿。茯苓,甘淡平,可利水渗湿,健脾化痰。紫苏叶味辛温,芳香宣散,亦可行气散郁。半夏厚朴汤为治疗痰气凝结梅核气的主要方剂。

尤怡在 《金贵要略心典》中说到 “此凝痰结气”。阻塞咽嗌之间。《高注金匮要略》认为此病得之于 “妇人为人心境逼窄,凡忧思愤闷,则气郁于胸分而不散。留气使之上塞横据,而不得降或散所致。”故以降逆之半夏为君;佐以开郁之厚朴;宣郁之生姜;加渗湿之茯苓;以去郁气之依辅,散邪之干苏叶。使气郁得散,而留气无所容。巢元方也认为其病机是痰结于胸膈,痰气相博于胸中,二者上逆于咽喉之间,结聚形成“炙脔”之物。《金匮玉函要略辑义》[鉴]中明确描述,咽中如有炙脔,就是梅核气病。病得之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又提出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金匮玉函经二注》“此证得之上焦阳气闭郁,而使津液不行而积为涎”。从以上论断中可以看出,诸家对半夏厚朴汤证病因病机认识统一,就是气郁痰凝,积聚咽喉。

半夏厚朴汤由半夏、生姜、茯苓、厚朴、苏叶组成,是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为基础方,加入解表散寒的苏叶、降逆行气的厚朴而成。小半夏加茯苓汤出自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和剂局方》认为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咳不出,咽不下,此其气之所为也。”据此也可认为,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主要在于其中的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水饮内停证,而水饮有多种,痰饮是水饮的一种。痰饮随气周流,无处不到,痰饮可为有形,亦可为无形,无形之痰饮称之为痰气。众家认识基本一致,可见其化痰散结功效卓著。

3 从心理角度理解半夏厚朴汤

临床上对半夏厚朴汤的应用更加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症、头痛、头晕、面神经炎等。纵观全方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均入肺脾胃经,没有入肝经的药物,也没有疏肝解郁的柴胡、白芍等药,于是提出本证实则因思虑过度所致。思由脾所主,《素问·举痛论》记载:“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可见忧愁思虑,伤及心神,脾气郁结,则造成气机结滞。张景岳认为,久思不解,亦可损伤五脏,尤其脾脏。并在 《景岳全书》中说:“思则气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医门补要》亦云:“思则气并于脾”,所以思则气结,气机郁滞不畅,使得中焦运化失职,痰湿内停,阻碍气道通利,又痰随气动,上逆犯于咽喉,痰量较少时多出现咽中如有物覆阻,胶着不畅,不易咳出,并随情绪波动而症状加重或缓解。这种 “梅核气”的临床表现就是心理紊乱的一种 “躯体化症状”,可能也有人自觉腰腿沉重等。

临床验案:患者,男性,48岁,主诉:注意力分散半年余。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思多虑,无头痛头晕,眼干涩,易生气上火,偶有心慌,纳可,眠差多梦,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涩。处方:半夏9 g、厚朴15 g、苏叶15 g、防风15 g、茯神30 g、远志12 g、僵蚕9 g、蝉蜕9 g、汉防己12 g、佩兰12 g、天麻15 g、钩藤15 g、合欢皮15 g,7剂,水煎服。服药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患者因平时多思多虑形成一种强迫性思维,思为脾志,实则本于心[2]。久思致营阴暗耗,心不得养而偶见心慌,脉管不充出现弦涩脉。肝藏血不足一则不能滋养肝窍出现眼干涩,二则不能涵养肝魂,出现夜晚多梦。肝性喜调达,肝阴不足易使肝失其柔和之性表现为易生气上火。本证主要由于思虑过度引起,所以在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处以半夏厚朴汤为基本方直接作用于其思虑过度病因,调节心理状态;加天麻、钩藤平肝潜阳,缓解大脑皮层的兴奋。患者的心理紊乱背景解除,没有致病的基础当然上述症状就会逐渐缓解。

4 小结

通过从心理紊乱状态解读、应用半夏厚朴汤在临床上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辨证思路,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了解疾病的发病因素,发展过程,身心并治,亦是治病求本,从心理角度消除其病因,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1] 齐向华.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辨证论治体系的构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9):1805-1807.

[2] 滕晶.试析中医思虑过度状态[J].中国中医急症,2012,4:546-547.

250014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滕晶,E-mail:tengjing1972@163.com

猜你喜欢

梅核气痰饮失眠症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梅核气”腹针治疗的临床研讨
沈洪教授辨治梅核气经验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212例古今梅核气医案研究*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