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人如何治好莱茵河

2014-04-04秦德君

决策 2014年12期
关键词:莱茵河饮用水荷兰

莱茵河是欧洲的美丽河流,流经瑞士、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等9个国家后流入北海。它不仅是欧洲的风景线,还是欧洲最繁忙的运输大动脉,流量是我国长江的1/6,运力则是长江的6倍。

在19世纪下半叶工业化中,莱茵河遭受严重污染。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冶炼煤炭和钢铁为主业的德国开始大规模战后重建,鲁尔工业区、法兰克福-美因河工业区、莱茵河三角洲工业区大量废水排入河中。生物大量死亡,莱茵河的标志性动物鲑鱼在1958年绝迹。昔日涟漪碧浪的莱茵河死了,它成为“欧洲下水道”、“欧洲的厕所”。

莱茵河流域生活着5800万人,2000万人以莱茵河为饮用水源。在荷兰倡议下,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联邦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秘书处设在德国科布伦茨,它只有12名来自各国的工作人员。作为政府间协调机构,这个组织没有权力强制任何国家做事。当时污染积重难返,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扯皮推诿的事儿还会少吗?

可是这12人创造了管理史上的奇迹。经不懈治理,今天莱茵河水质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流。

12人是怎么管住莱茵河的?

其一,从源头上严控污染源,控制各种污染物入河。两岸工业和生活废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荷兰曾有一家葡萄酒厂检测出一种从未见过的化学物质,委员会立即组织8个国家的监测站寻查,发现是法国一家葡萄园喷洒农药的残留,污染很快得到解决。

其二,促进各成员国达成共识,即莱茵河是个大生态系统,各国息息相关,须一致行动。委员会最高决策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各国部长工作会议,而负责落实的执行会议几乎每周一会。各国分工治理,费用各自承担。

其三,强化社会压力使企业恪守责任。超标企业必须撤出市场或作出整改。化工企业须先接受检测,确认对环境没有影响方可生产。

其四,尽量以“自然方式”治理,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如原有渠化堤岸不适合水生植物和动物生长,就把它恢复为自然滩状,以大石头替代水泥,以使人工放养的鲑鱼能在石隙间找到微生食物。沿岸人家后院大都有大草坪,没有草坪而是水泥地的人家须多缴污水处理费。理由是,房屋占地面积中草地面积小会导致水的自然循环减少,雨水须经下水道进污水处理厂,故须按比例收取排污费。

委员会的主席由各国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因为荷兰是最下游国家,受污染之害最大,能够站在公正立场说话。虽然委员会“唯一的权力是公众的荣誉感与耻辱感”,但其管理非常出色,成为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典范,也是国际合作共同治理的典范。

自古以来,治水一直是典型的公共难题。我国长江有数万名管理者,水污染却触目惊心。长江干流60%水体严重污染,危及沿江500多座城市饮用水。据中国工程院的数据,全国25%的地下水体、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遭受污染(重污染城市占64%)。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全国近50%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符合标准。

12人管住了跨越9个国家的莱茵河,众多部门和几万名管理者却管不好属于本国的长江、黄河。两相对比,发人深省。好的管理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管理才是真正有绩效的?莱茵河治水的理念、做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体悟和学习。

猜你喜欢

莱茵河饮用水荷兰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摄影作品
骑行荷兰羊角村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
巴塞尔:莱茵河畔的博物馆之城
莱茵河有多深
勤奋的莱茵河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