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界烟区根茎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4-04-03汤晓明彭业敏彭德元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青枯病烟株根茎

汤晓明,赵 莉,彭业敏,彭德元

(湖南省烟草公司张家界市烟草公司,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脉腹地。该市雨量丰沛,年降水量1 402.8 mm,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1 219.7~1 415.3 h,无霜期长,年无霜期270 d左右,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4~16.8℃,土壤类型以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烟区土壤pH值在6.0~6.8之间,为张家界山地优质特色烟叶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张家界市种植烟草已有300 a以上的历史,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工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烟叶生产发展迅速。2013年,张家界市烤烟种植面积6 245.3 hm2,烟叶收购量13 853.68 t,实现烟叶税收6 861.68万元。随着烟叶生产的迅速发展,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以烟草根茎病害最为严重。以该市永定区为例,2013年烟草种植面积共1 358 hm2,青枯病、黑胫病发生面积达到135 hm2,烟农的经济效益严重受损,生产积极性受挫。张家界市适宜种烟的土地资源有限,而日益严重的烟草根茎病害影响了烟叶质量的提高,制约了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张家界烟区根茎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旨在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综合防治体系。

1 张家界烟区主要的根茎病害

1.1 烟草青枯病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的茄假单胞细菌引起的典型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危害根、茎、叶等各部位,以根、茎危害为主。青枯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在开始发病时,白天可见烟株一侧1~2 片叶枯萎,而夜间可以恢复,枯萎一侧的茎上有褪绿条斑,萎蔫叶片仍为绿色,故称“青枯病”。 茎部侵染后,褪绿条斑变为黑色条斑,可达烟株顶部,枯萎叶片由绿变浅绿,然后逐渐变黄,全部叶片萎蔫变黄,全部根部变黑腐烂,直至整株枯死[1]。在病株发病的一侧叶片枯萎,而无病的一侧,则叶片正常生长,呈现“半边疯”症状,且发病一侧许多侧根变黑腐烂。横切茎部,维管束变成褐色,挤压切口有黄白色乳状粘液从导管中渗出,即细菌的“菌脓”。

1.2 烟草黑胫病

烟草黑胫病是一种由鞭毛菌亚门的烟草疫霉菌引起的维管束真菌性病害,危害根、茎、叶等各部位,一般苗期发病较少, 主要危害移栽后的大田烟株。黑胫病有5 大主要症状: 黑胫、腰烂、碟片状、穿大褂、黑膏药。“黑胫”:病菌从根系或茎基部侵染后,根部出现黑色坏死,茎基部出现坏死斑,横向扩展可绕整个茎围,纵向可破坏根系;“腰烂”:在多雨季节病菌孢子随雨水飞溅,从株杈等造成的伤口侵入形成病斑,使茎易从病斑处折断;“碟片状”:病茎髓部因毒素作用而变褐、变黑、干缩,分离成“碟片”状,犹如笋节,片层间有白色疏松絮状物; “穿大褂”:根系或茎基部受侵染,病害向上扩展,破坏髓部及维管束,影响水分运输,导致病叶萎蔫变黄; “黑膏药”:在多雨潮湿条件下,中下部叶片常发生圆形大斑,直径可达4~5 cm[2],病斑初期,多无明显边缘,水渍状,暗绿色,然后迅速扩大,中央呈褐色,形如膏药状,故称“黑膏药”。

在烤烟大田期生长中,烟草青枯病、黑胫病常伴随着发生,危害严重。两种病害均为根茎性病害,主要危害大田期烟株的根茎叶,病叶烤后主要症状表现在单叶重减少、光滑、等级下降以及化学成份失调。发病烟叶半片变黄或全片变黄时采收,烤后叶色为半叶或全叶杂色,整株烟全部枯萎变黄采收烘烤,烤后叶片为糟片,多为级外烟。但这两种病害也存在本质的区别:烟草青枯病为细菌性病害,而烟草黑胫病为真菌性病害,两者均是叶片萎蔫变黄, 但黑胫病是整株叶片萎蔫变黄, 茎基部变黑而不表现条斑, 挤压茎部横切口无黄白色乳状粘液(菌脓)。

2 烟草根茎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预防病害意识不强

烟农对病害的防治观念还未改变,普遍都是采取以药剂治理为主的措施,忽略预防的重要性,等病害发生之后才使用药剂,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而当根茎病害发生后,又过于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施用化学药剂虽然具有短期、较明显的防效,但会影响烟叶的品质,不及农业、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彻底、安全。青枯病和黑胫病一旦发生,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2 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

青枯病、黑胫病均是一种土传性病害,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通过病土、流水、肥料及人为因素传播。烟草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3 a能减轻病害,研究表明长期连作的烟田根茎病害的发病率能达18%,而隔年水旱轮作的烟田根茎病害发病率能降低到3%以内,且水旱轮作效果比旱旱轮作的效果更好。偏施化学肥料、缺乏有机肥,易导致土壤养分不协调、肥力下降,形成的根系微环境有助于病原菌侵染而不利于烟株正常生长[3]。地势低洼、土壤板结、排水不畅也是烟草根茎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不注重田间卫生是导致根茎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田间病株未及时清除或处理不当,病菌通过土壤、水等反复多次传播,导致土壤被浸染及病害的流行。

2.3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是烟草根茎病害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黑胫病发生最适宜温度为24~25℃,28~30℃发病最快,低于20℃很少发病,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保持3~5 d,即可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期[4];青枯病在平均气温达到22℃以上开始发病,30~35℃为最适宜温度,土壤相对湿度达90%以上保持7~10 d,烟株就会出现典型症状。不管是低温多雨或是高温干旱,均不能使根茎病害发生和流行。根茎病害大多发生在烟草生长的中后期,湿度是病害发生的限制性因子。雨量多、湿度大,病害发病率高,病情指数大;反之湿度小,病害发生慢,危害相对较轻。

2.4 根结线虫的侵染

烟草根茎病害的发生不依赖根结线虫,也不依靠根结线虫的传播,而是烟草根系受到根结线虫侵染,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定居。被根结线虫感染的植株,易受其他根部病原物的侵害,尤其是真菌、细菌。根结线虫喜湿,一般较青枯病、黑胫病先发生,在两病混发区,凡前期根结线虫发病率高的田块,后期青枯病、黑胫病菌流行广且危害严重。在根结线虫与青枯病或黑胫病同时接种的处理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高于单独接种青枯病菌或黑胫病菌的处理。

3 烟草根茎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选择推广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烟草根茎病害发生的最基本的措施,它具有效果稳定、不会影响烟叶质量安全性以及不会污染环境等优点。但若只选择抗病品种来防治根茎病害,在实际烟叶生产中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近年来,张家界烟区主栽品种有K326、云烟87、南江三号,其中南江三号抗根茎病害能力低于K326,但它抗旱性强、易烘烤、产量理想,深受烟农喜爱。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不仅要考虑品种的抗病性与稳定性,还要顾及其产量、质量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因此,选择抗病品种虽然是防治根茎病害的有效途径,但在烟叶生产中应该平衡其他主要影响因子,选择和推广较为适宜的抗病品种。

3.2 规范田间生产管理

合理轮作可以使土壤中的病菌因缺乏合适的寄主而死亡,避免病原菌的积累,用不易感病的作物轮作能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徐树德等[5]研究表明,烟稻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比旱地烟发病轻、防病效果好。烟稻轮作青枯病、黑胫病的病情指数分别是1.3、0.43,而旱地连作则分别高达22.2、6.73,分别是烟稻轮作的17.08、15.65倍。烟草与小麦、水稻、红薯、芝麻等作物进行2~3 a轮作能明显降低病害的发病率,但烟草不能与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茄科作物轮作。烟草实行1~2 a水旱轮作,也可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但轮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根茎病害进行控制而无法彻底消除。

加强田间管理,平整土地,大力推广高起垄、高培土,挖好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并使地面流水不与烟株基部接触,以减少烟株感病机会。进行平衡施肥,控制总氮量,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提高烟株营养抗性,增强对病菌侵染的抵抗力。落实冬天烟田深翻耕,降低越冬病菌的存活率。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拔除烟杆,清理田间地头与路旁的病残体,晒干后集中于田间烧毁,严禁随意丢弃,防止新的病菌污染。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块,施用1 500 kg/hm2生石灰进行消毒。在田间农事操作时禁止吸烟、烟株打顶时按照先打健株后到病株的顺序进行,及时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等措施,都能降低烟草根茎病害的发生及受害程度。

3.3 科学进行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可在短期内快速有效地防治根茎病害。在烟叶生产中,青枯病常用农用链霉素液灌根3~4次,每次间隔7~10 d[6];黑胫病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者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化学药剂防治根茎病害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药剂容易使病菌产生抗性,还会杀死促进植物生长的有益微生物,引起土壤质地的变化。由于烟草是叶用作物,施用化学药剂后会影响烟叶的内在质量及安全性,从而制约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积极采取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无污染、无公害、长效性等优点,是控制根茎病害的有效途径,将在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生物防治是病原菌与拮抗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拮抗微生物通过产生抑制病原菌生长、孢子萌发或孢子形成的抗生素或有毒的代谢产物以及直接寄生病原菌或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等方式防治病害,包括植物源的生物防治和微生物源的生物防治。郭维等[7]研究表明,在烤烟上运用生防菌,能显著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平衡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有助于提质增效。

3.5 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任何一种防治措施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但无论哪种防治措施的单独运用,在实际烟叶生产中都不能完全预防和减轻烟草根茎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只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防治体系,做好病害的系统调查和普查工作,充分掌握病害发生、流行的特点及原因,加大烟农防治病害新技术的培训力度,加强预测预报,将选择推广抗病品种、规范田间生产管理、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相结合,才能将烟草根茎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最终实现烟叶优质适产,推动现代烟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孔凡玉.烟草青枯病的综合防治[J].烟草科技,2003,(4):42-43.

[2]白建保.烟草病虫害防治图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李清飞,王岩石.烟草黑胫病的研究概况及其防治措施[J].北方园艺,2011,(9):179-180.

[4]屈 霞,李爱国,颜合洪.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7,21(5):725-728.

[5]徐树德,尚志强,秦西云.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4):49-53.

[6]叶建如,顾 刚,张 瀛.几种药剂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药效评价[J].中国烟草科学,2013,34(1):72-76.

[7]郭 维,彭金良,单雪华.生防菌在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防治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科学,2013,(14):26-28.

猜你喜欢

青枯病烟株根茎
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配施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打顶后养分供应水平和采收方式对烤烟钾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水氮耦合对烟株生长、产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棉毛橐吾根茎中化学成分研究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烟草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