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四大战略” 推进瑶乡发展——对常宁市塔山瑶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对策研究

2014-03-10涛中共常宁市委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塔山瑶族

■ 文 / 李 涛中共常宁市委

常宁市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地处衡阳市西南边陲,五岭山系余脉,平均海拔1023米,被称为“自然条件极恶劣、生产资料极欠缺、农民生活极贫困”的“三极”地区。全乡辖12个村,均属省定贫困村,总面积86.7平方公里,总人口8963人,其中瑶族4499人,占50.2%。2008年以来,在衡阳、常宁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塔山地区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民生事业快速发展,40%以上农户实现脱贫。但与常宁其他地方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塔山依然是常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进一步加快塔山地区发展,笔者建议加强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 实施“人才兴乡”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培育人才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全方位多层次培育人才,使之具有开放意识,是启动塔山地区思想开放的重要引擎。

一是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升青少年文化素质。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改善塔山地区教学条件。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好塔山地区每年5名师范生指标定向培训计划,积极引进优秀教师来塔山支教,提升塔山地区教育教学水平。要加大对塔山中学、下阳中心校、狮元完小、蒲竹完小等4所寄宿制学校住校学生生活费补助力度,力争补助面扩大到100%,并提高补助标准,杜绝辍学现象发生。同时,要通过降低考分要求或确定相应名额等特殊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比例,切实改变目前比例偏低的状况。

二是抓好劳动技能培训,提升群众综合素质。抓好种养实用技术培训。将塔山地区群众优先纳入“阳光”、“雨露” 等工程培训计划,开展高寒山区种养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抓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人的培训名额,进入职业院校接受技能培训,然后安排到大中型企业就业,提高劳务收入。

三是抓好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到塔山地区工作,落实少数民族干部配备要求,使塔山乡的领导班子真正成为政治坚定、结构合理、具有开创精神的领导集体。有意识地把那些有知识、有特长、有发展理念的年轻人和致富带头人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切实增强其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2 实施“产业富乡”战略,重引导强扶持开发资源

“产业兴则百姓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源泉,要依托塔山地区资源优势,坚持以开发式精细式扶贫为主,发展特色经济,增强塔山地区“造血功能”。

一是以高山茶叶产业促塔山地区发展。把培植茶叶产业作为塔山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市、乡两级要成立茶叶产业发展指导协调小组,科学制定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要突出扩建茶叶基地。按照“优化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重点在狮元、敖头、东江、塔山、板角、下阳、上阳等7个茶叶主产村,扶持茶叶开发企业和种茶大户,集中连片开发优质茶园基地;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则,尽快完成现有5000亩老茶园的“低改”或“品改”任务。对新建茶园和老茶园改造,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扶贫等涉农项目资金,采取以奖代投方式给予适当补贴。要突出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支持塔山农贸、塔山茶业等规模茶叶开发企业发展壮大,采取税费减免、帮助争取项目资金和上级财政贴息贷款等方式,使之尽快做大做强。要突出打造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将“塔山山岚茶”作为常宁市的接待茶和礼品茶,接待领导、客商和赠送礼品均用此茶。同时,充分利用农博会等各种节会活动以及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让塔山茶叶产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

二是以草食动物产业促塔山地区发展。充分利用塔山丰富的草地资源,大力发展黑山羊、黄牛等优良草食动物。市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塔山地区草食动物基础设施建设;市畜牧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塔山地区养殖大户发展草食动物。塔山乡党委、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投资草食动物发展,建立加工龙头企业,切实把分散农户与龙头企业和大市场联系起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带动塔山地区草食动物发展。

三是以楠竹药材产业促塔山地区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楠竹产业。对塔山现有6万亩楠竹资源,林业部门要优先安排低改指标,每年低改面积不少于1000亩,切实提高楠竹产量和质量;要积极引进精深竹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竹炭、竹保健品、竹工艺品等高科技产品,并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竹蔸、竹梢、竹废料等产品的开发,严禁引进消耗竹资源量大的竹加工企业。利用塔山地区山高无污染的优势,积极发动群众种植厚朴、杜仲等高山药材,对种植药材20亩以上规模大户,除免费供应种苗外,应在小额贴息贷款上予以支持。

3 实施“旅游强乡”战略,突特色抓亮点打造品牌

大力培育“旅游经济”新亮点,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把塔山地区建成衡阳乃至湖南的旅游休闲胜地。

一是打造好“西江漂流”旅游品牌。“西江漂流”是衡阳市知名旅游景点,号称“湘南第一漂”、“中国瑶乡第一漂”。要立足生态、休闲和文化三大特色,提升“西江漂流”旅游品味。即全面规划保护漂流沿途的生态环境,对河道两岸的成过熟杉木林,采取择伐方式,造毛竹或阔叶林更新,使漂流两岸风光如画,让游客心旷神怡;在漂流沿途安排一些瑶族阿哥阿妹,唱瑶歌,表演瑶族节目,使游客在漂流的时候既可浏览瑶寨美景,又可欣赏优美瑶歌;在漂流后安排一台瑶族风情节目,使游客从观看节目中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要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抓好漂流起点和终点基础设施建设,使游客漂流前和漂流后有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抓好杜鹃山庄配套建设,实行吃、住、娱“一条龙”式服务,提升接待能力和水平。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在湖南及衡阳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强力宣传“包装”,让游客详细了解“西江漂流”,提升知名度。

■ “产业兴则百姓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源泉,要依托塔山地区资源优势,坚持以开发式精细式扶贫为主,发展特色经济,增强塔山地区“造血功能”。例如以高山茶叶产业促塔山地区发展。把培植茶叶产业作为塔山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以楠竹药材产业促塔山地区发展。

二是打造好“天堂山观光”旅游品牌。天堂山位于塔山境内,与“西江漂流”相距12公里,系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海拔1265米,为衡阳市第二高峰。天堂山景区应定位为生态休闲、户外拓展的中短线旅游目的地。要加强景区道路建设。在不破坏沿途风景的前提下,修建一条水泥公路直通天堂山主峰,并在沿途建好风雨亭和安全护栏,方便步行游客上下。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景区入口建好停车坪、公共厕所和接待点等基础设施,对主峰上的两座寺院进行维修改造。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实行封山育林,在景区公路两旁,以栽植樟树、楠木等树形美、寿命长的慢生阔叶树种为主,公路两旁山上则以杜鹃、枫香、木荷、杜英等生长较快的速生阔叶树种为主,辅之以毛竹。用部分树种的秋季落叶、季节换色等变化而打造出一个四季景色截然不同的迷人自然风光。

三是打造好“瑶族民俗”旅游品牌。以西江村为塔山瑶族少数民族展示地,挖掘瑶乡吊脚楼、歌母、长鼓舞等的文化内涵,突出瑶族歌舞、瑶乡婚俗、瑶家民居、瑶家饮食、瑶家服饰等文化亮点,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瑶族风情表演队;挖掘瑶族工艺品、土特产、生活用品,打造瑶乡特产一条街;整合“西江漂流”景区的农家乐旅馆,建成2平方公里的瑶族风情园。同时,推出一系列线路和活动,如瑶族村寨风光游、瑶族民俗风情游、瑶族食宿娱乐游、“盘王节”等。

4 实施“保障安乡”战略,大投入总协调实现统筹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塔山地区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满足群众基本安居需要。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将海拔位置高、居住偏远的塔山村秃杉园组、松塔村麻竹坪组、蒲竹村高泥凼组等三个纯瑶族组整体搬迁到山下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搞好集中移民安置点的附属设施建设,解决移民户生产资料,使其真正实现“搬得下”、“住得安”、“富得起”。在补助标准上,按集中安置户3万元/户、分散安置户2万元/户的标准落实政府补助。同时,对无房、倒房和危房户,民政部门对塔山地区要优先解决建房指标,切实满足建房需求。

二是大力推进公益事业建设,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有关部门在交通、农田水利、人饮、农村清洁等牵动性强、受益面广的重大项目上,对塔山地区要实行重点倾斜,通过项目不断完善塔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塔山乡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集思广益,筹资投劳,改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共同搞好公共事业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率100%。农田有效灌溉面90%。茶园有效灌溉面50%。“三改”(改厨、改厕、改栏)入户率70%。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80%。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满足群众看病养老需要。以当前医改深入推进为契机,加大医改投入力度,推进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维修改造,完善塔山卫生院医疗设施和科室设置,抽调技术过硬的业务骨干进驻塔山支医,提升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水平,确保塔山地区群众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有预防”。继续完善敬老院设施,使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进一步扩大塔山地区低保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

四是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快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塔山地区群众提供图书阅览、文娱活动场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文化经济信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发展的需要。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群众体质。加快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宽带网覆盖面,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塔山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彩虹裙
孤寂的魔塔山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游老塔山
岭南苗族瑶族乡规民约述论(二)
回顾塔山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