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出讲台,学生绽放精彩
2014-04-02曹爱华
曹爱华
[摘 要] 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鸟儿的“森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出讲台,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合作,不断唤醒学生的成功感,让课堂更灵动、更智慧、更亲民.
[关键词] 生活化;情境创设;合作;成功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的,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案例再现
在上“函数应用”时,笔者事先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设计了一个问题:某工厂有一面旧墙长14 m,现准备利用这面旧墙造平面图形为矩形、面积为126 m2的厂房. 建1 m长的新墙的费用为a元,维修1 m长的旧墙的费用为■元,要求旧墙部分用于新建厂房,求建墙的最省费用.
笔者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预习,学生们都很仔细地阅读课本内容,弄清中心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同时还认真思考着笔者所提的问题.
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后,我说:“如果你是厂长,你当然应该知道最省费用是多少”,然后说:“谁愿意当厂长,上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我心里想着,接下来的讲台要让给学生去展示了.
话刚说完,一男生说:“我来当厂长.”
我一看,怎么是他,他是我班数学不怎么好的几人之一.
但是,我还是请他上了讲台.
他说:“我是厂长,现在的任务你们是知道的.”
“财务部的主任,预算报告交上来.”(小组内的其他学生交上预习单)
我一听,不对劲,要出乱子了. 我想:“再等等吧,看他下面要做什么.”
他看了看,说:“现在开始公开竞标,看哪个包工头给的费用符合要求,我就把这个工地包给他.”
另几个学生就开始一一展示他们的计算方法.
这位学生最后说:“这个工程就交给甲了.”
本想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他倒好自己不动脑筋计算,全用别人的成果. (这位学生的父亲是建筑老板)
还好,另几个学生给出的几种方法正是我准备讲的,虽然课堂乱了一些,也打乱了我的计划,但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当然免不了说点什么,我就说:“厂长大人,你的组织能力不错,但是如果你的财务部主任出卖了你,怎么办?还是需要自己心中有个底才行啊!”
后来我了解到,这位学生的父亲是建筑老板,难怪他说起来有板有眼. 在以后的数学课上,笔者常给他机会上讲台展示,他开始对数学感兴趣了,数学成绩也好起来了.
我们教师让出了讲台,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这很精彩;让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同样那么精彩. 笔者真正地体会到:老师的让,让出了学生的自信、乐观和积极向上.
案例反思
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所以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有效的、生动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自己抑扬顿挫的声音、活泼生动的形体、丰富多变的表情调动课堂气氛,重视给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为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提供环境. 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是深化有效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笔者认为数学中的有效教学目标有三个:(1)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学好数学的愿望;(2)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不仅能主动发现问题,还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3)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后,有进一步获得成功的需要. 对此,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
■ 生活化情境,让课堂更灵动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摇
——陶行知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而且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联想,同时“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好奇心就强烈,求知欲就旺盛,思维自然就敏捷、灵活. 例如在“一定能摸到红球吗”这节课中,教师提供分别装有10个红球、10个白球、5个红球和5个白球的三个盒子,通过学生摸球,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的方式,在这样有趣味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来说明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什么是不确定事件等,让学生经历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和兴趣. 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身的迫切需要.
■ 主动性合作,让课堂更智慧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陶行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讨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时处处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对要讨论的问题让他们先形成自己的看法,甚至于哪怕产生疑惑,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活动、主动探究,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讨论就会变得逐渐有成效. 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得更有效,才能对知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所以我们可以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在各种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endprint
在几何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以及分割拼合等操作过程,能使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则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这一课时,笔者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等. 因为班级中有4人学习小组,所以他们小组之间的合作进行了现场操作和比较,甚至于2个小组之间还进行了PK,在上课初就让学生感觉到本节课的趣味性和生活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 在过渡到需要学习的未知的数学知识上去时,笔者提出问题:(1)通过活动,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吗?(2)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验证发现的规律吗?有了上课初的合作,笔者发现学生在一开始会自主思考,而后马上进入合作探究的状态. 在巡视的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能发现规律,还能互相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对所学知识加深、巩固,把这些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自然进行联系,并且及时找出、弥补其他成员的不足. 整节课的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在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愉快.
■ 成功感唤醒,让课堂更亲民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陶行知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起和鼓舞.”我们都知道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要经常与学生谈心、沟通,用关心、爱心,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赢得学生课堂内外的一致信任. 教师心与心的交流、中肯的表扬、无意的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谎言”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种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认为自己办事有能力. 例如在讲“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用自己的方式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表格化、文字化、框架图、结构图等). 课堂上笔者对这一环节的处理是: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弥补,然后选择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整理的内容,还允许其他学生主动上台进行补充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能力真的是无极限的,包括部分后进生也踊跃参与,课堂氛围达到白热化,学生在讲台上不想下来,都想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 虽然这节课最后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中,学生普遍反映很喜欢这种上课模式. 现在的孩子都很有个性,很有自己的想法,都想做学习的主人,而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他们不仅想学到知识,更想从数学学习中得到快乐、体验成功.
在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出讲台,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合作,不断唤醒学生的成功感,让课堂更灵动、更智慧、更亲民,学生必定会绽放出精彩,这正应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