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2014-04-02钱立琴
钱立琴
[摘 要] 我们要客观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索“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尊重“学困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内动力;锻炼学生的意志,提升自我控制力;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落实辅导工作,体现人文关怀,引领小学数学“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变;策略
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是义务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小学是基础教育,要对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关注小学数学“学困生”. 我们要客观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转变思想,认识到转化“学困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与培养优秀学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转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主要从学生、教师、家庭等三个主要层面展开分析.
1. 学生层面
学生层面的原因是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来说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1)智力因素. 部分学生因为先天智力因素,学习能力比一般同学差,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打不开,主要表现为题意理解能力差,不能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对数学原理与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层,难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缺乏知识迁移能力,不能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式,不能根据新情境做出灵活反应;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解题思路不清晰,容易产生过程性错误;学习不讲究方法,死记硬背等.
(2)非智力因素.部分学生受年龄与心理等因素影响,学习缺乏主动性,平时好动贪玩,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上课走神,平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消极应付,长此以往,数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终成为数学“学困生”;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一味地苦学蛮学,不能触类旁通,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滑,学习信心与兴趣受到压制,成为数学“学困生”.
2. 教师层面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教学钻研精神,教学理念陈旧,方法单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忽视学生学习情感的需求,不能把学生看做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惧怕心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单调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部分教师不能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不和谐,数学课堂缺乏有效互动,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出现.
3. 家庭层面
除学生、教师因素外,家庭也是造成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部分家庭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给予帮助,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部分家庭的家长素质不高,父母沾染不良习惯,不能给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再加上当前家庭稳定性受到挑战,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会影响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
■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策略
1. 尊重“学困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学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在班集体中长期得不到尊重,不能为师生所接纳. 要转变数学“学困生”,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重拾学习信心.
首先,数学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一味地责罚“学困生”,要学会尊重“学困生”,在课堂上不能歧视“学困生”,要深入“学困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帮助“学困生”查找原因.
其次,教师要以热情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规律,以慈母般的关爱、百折不挠的精神,艰苦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所以,做好“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的关键是感化,目的是转化. 教师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温暖的话语往往会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能有效拉近师生的距离,从此改变一个“学困生”的命运.
第三,要进行赏识教育. 小学生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学困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肯定. 赏识的阳光会使他们重拾信心,走出心理与学习困境.
第四,教师要善于运用目标激励. 我们要根据“学困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与数学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制定成长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实际,既要有激励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又要有可控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实现目标,通过目标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2. 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内动力
实践证明,学习内容越接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越高,主动学习知识的自觉意识就越强. 小学生对感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内容难以接受与理解,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学生活化教学,而所谓数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借助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化单调枯燥为生动有趣.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加减”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单纯地就知识讲知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尤其是数学“学困生”. 我们可以将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相关学习情境:一辆公共汽车从站点出发,车上有25个人,我们记作+25,中途如果有人下车,记作负数,如下1人就记作-1;如果有人中途上车就记作正数,如上车1人记作+1,中间第一、二、三站上、下车的人数分别为+8、-3;+2、0;+1、-7,则到达终点站时车上还有多少人?这样就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应用情境,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这样的题目不再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真实起来,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易于学生理解与把握.
3. 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自我控制力
小学生生性好动,意志缺乏持久性,不少数学“学困生”因为缺乏意志,被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吓怕了,在困难面前缺乏坚定意志,因此,我们要引导“学困生”克服自身意志存在的不足,提升自制力.
首先,培养“学困生”自觉学习的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困生”进行预习、作业、复习、课后巩固等,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自觉学习意识.
其次,提升“学困生”的自制能力.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学习热情,但缺乏持久性,在遇到外界诱惑或者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放弃,所以,我们要对“学困生”加强理想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自制力.
4. 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差异,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根据转变“学困生”的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优化课堂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引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握好提问时机,增强课堂提问的时效性,紧紧扣住“学困生”的学习心理;要不断提升提问艺术,问题呈现要清晰易懂,尽量避免专业术语,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困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在回答时要注意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其次,优化作业设计.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设计作业,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并进行评价改革. 我们要设计基础题、迁移题、提升题等:基础题难度较低,考查最基本的知识点;迁移题是对基础题的迁移,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题具有很高的难度与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等. 可要求“学困生”完成基础题,并合作完成迁移题,对提升题目可不做要求;对于作业评价,应改变传统的量化形式,多加入激励性评语,如“你真棒”“进步很快哦”“继续努力,相信你能行”等.
5. 落实辅导工作,体现人文关怀
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我们除了改进课堂教学外,还要落实课后辅导工作,既可以是教师的精心辅导,也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将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结成帮扶对象. 教师要认真排查学生数学学习的薄弱点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辅导. 对于学生当前出现的问题与错误,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例如,可要求学生及时将错题整理到纠错本上,做到周周清、月月清等,彻底排查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消除问题;对于学生的结对帮扶,教师要加强指导,例如,教师要做好帮扶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结对帮扶的意义,提升结对帮扶的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良知. 我们要认识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用心去做,用爱心为催化剂,用职业使命为动力,带领小学数学“学困生”走出困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