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生性肝癌的MR诊断价值

2014-04-02陈国忠张贵平刘涛张卓

河北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包膜征象肿块

陈国忠 张贵平 刘涛 张卓

外生性肝癌的MR诊断价值

陈国忠 张贵平 刘涛 张卓

外生性肝癌;磁共振成像;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3年1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1.4岁。主要临床表现:上腹部胀痛不适6例,消瘦、乏力3例,2例纳差,腹部可触及巨大包块4例,无症状体检发现2例。8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增高7例,其中3例≥500 ng/ml。

1.2 检查方法 应用Philip 1.5T磁共振机,SE序列T1WI:TR/TE 10/4.6 ms,T2WI:TR/TE 789/80 ms,压脂序列:TR/TE 858/80 ms,层厚8 mm,间隔2 mm,扫描矩阵136×256;增强扫描选用快速梯度回波平面回波序列,TR 324 ms,TE 5.0 ms,TL 800,使用造影剂为磁显葡胺0.2 ml/kg经肘静脉注射。

2 结果

肿瘤位于肝右叶6例,肝左叶4例,尾状叶1例。位于膈面3例,脏面8例。肿瘤直径4.8~13.4 cm,平均8.8 cm,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6例,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5例,肿块显示蒂带状结构2例,肿块与肝脏宽基底相连7例。所有肿块T2WI呈略高信号,T1WI等或略低信号,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匀,可见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内见扭曲血管样强化,为肝动脉分支供血6例。肿块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8例,肿块内部可见“镶嵌征”6例,肿块边缘见假包膜改变7例,可见肝内子灶形成2例,合并门静脉癌栓1例。

3 讨论

外生性肝癌起源于肝实质,主要向肝外生长,以蒂带与肝脏相连或直接贴附于肝脏表面。临床比较少见,Horie等[1]报道外生性肝癌的发病率占原发性肝癌的0.24% ~3.00%。按肿块附着于肝脏情况分为带蒂型与突出型两种[2],带蒂型瘤体完全位于肝外,通过蒂与肝脏连接并获取营养;突出型少部分瘤体位于肝内,主体位于肝外,与肝炎和肝硬化有密切关系。本组2例可见蒂带样结构。8例有肝炎、肝硬化病史,考虑外生性肝癌由肝硬化的再生结节发生癌变产生。外生性肝癌好发于肝脏脏面,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空间相对较大,早期不易发现,当出现临床症状时肿块往往较大,本组病例肿块直径 4.8 ~13.4 cm,平均 8.8 cm。本组外生性肝癌的HbsAg和AFP阳性率都较高,分别为72.7%和63.6%,高于国外文献报道,可能与我国的乙肝高发病率有关。

外生性肝癌瘤体主要向肝外生长,判断其是否来源于肝脏是术前诊断的难点,易误诊。陈栋良等[3]认为外生性肝癌需和以下疾病鉴别:起源于尾状叶的外生性肝癌需与胰腺内分泌肿瘤鉴别,右后叶者需与肾上腺肿瘤鉴别,右前叶及左内叶者需与胆囊癌相鉴别,左外侧叶者需与胃肠道肿瘤鉴别。MR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特点,较其他检查方法在外生性肝癌的诊断中更具优势。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其定位定性诊断:(1)腹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与肝脏有解剖上的相连性,基底相连或蒂带连接。(2)肝动脉供血:大部分外生性肝癌具有肝动脉供血之血供特点,此征象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可靠性。本组6例见此征象,显示率54.5%。少部分外生性肝癌血供除来自肝动脉外还有周围次生血管网,为肝癌晚期侵及周围器官形成。(3)“快进快出”强化特征:外生性肝癌多具有一般肝癌“快进快出”的强化表现,即肝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而正常肝实质仅轻度强化;门静脉期肝实质明显强化,而肝癌信号下降。本组8例具此特征,显示率72.7%。(4)镶嵌征:肿瘤内线样高或低信号影形成镶嵌样结构,反映了肝癌的特殊生长方式,即瘤内融合的有活力的小结节被薄的隔膜或坏死区分隔。本组6例见此征象,显示率54.5%。增强后序列对此征象显示最敏感。(5)假包膜征:外生性肝癌多呈膨胀性生长,常有假包膜形成,是生长过程中肿瘤压迫周围肝组织形成的,显示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内低外高信号环状影,这与包膜厚度及胶原层细胞排列形式有关,内层富含纤维组织的胶原层为低信号,外层受压的小血管和新生胆管为高信号[4]。增强早期包膜无强化,晚期强化为不规则环形高信号带。本组7例有此征象,显示率63.6%。此外,如同时发现肝内子灶形成(本组2例)或门静脉癌栓形成(本组1例),则更支持外生性肝癌的诊断。

术前明确肿瘤来源、范围,有无邻近器官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对于制定手术或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随着MR软硬件不断发展和完善,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MR在诊断外生性肝癌方面逐步体现出优势。本组资料表明,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镶嵌征、假包膜征、“快进快出”强化表现及其肝动脉供血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这对外生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1 Horie Y,Shigoku A,Tanaka H,et al.Prognosis for peduncu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Oncology,1999,57:23-28.

2 张凤瑞,彭利,王顺祥,等.外生型肝癌的分型、诊断和治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148-149.

3 陈栋良,张文红.外生型肝癌的螺旋CT诊断.现代医用影像学,2003,12:229-230.

4 Kadoya MD,Matsui MD,Takashima MD,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orrelation of MR 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Radiology,1992,183:819.

R 445.2

A

1002-7386(2014)09-1377-02

10.3969/j.issn.1002 -7386.2014.09.043

056200 河北省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CT&MR 科

外生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特殊类型,指肿瘤发生于肝脏边缘区并向肝外生长,与肝脏以基底或蒂带结构相连,临床少见,亦误诊。笔者对11例行MR检查并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外生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R在外生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3-11-01)

猜你喜欢

包膜征象肿块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