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天然气资源经济安全问题分析

2014-04-02肖建忠王小林尤孝才

中国矿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储气库调峰燃气

肖建忠,王小林,尤孝才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天然气对于构建清洁能源体系、促进国家经济安全作用凸显。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将天然气资源纳入到国家经济安全管理的范畴。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约70%)和不断增加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的警戒线),给国家能源保障敲响了警钟。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偏低。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在研究我国天然气资源的供给安全、需求安全、运输通道安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天然气安全管理的对策。

1 天然气资源安全基础态势

1.1 资源供给安全

供给方面的基础是决定天然气资源安全的重要方面。资源供给分为国内开发和国外进口两个途径。

1.1.1 国内开发难度加大,制约了国内资源保障的程度

2009年,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87.49万亿m3,比2007年的177.05万亿m3增长了10万亿m3。其中,中国的天然气探明剩余储量从2007年的2.26万亿m3(2008年公布的该数据为1.88万亿m3)增至2008年的2.46万亿m3 [1]和2010年的3.8万亿m3。从国内的供给来看,我国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从1998年的233亿方增加到2011年的1290亿m3(图1)。

图1 2001~2011年中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的增长情况(单位:亿m3)

快速上产的结果,是储采比的下降。1998~2008十年间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5%。而同期,我国天然气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2.7%,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造成我国天然气储量采比从1998年的58.7年持续下降到2008年的32.3年,远低于同期世界60.4年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难度相对较大,伴生气占20%,低渗储层(低压、低产)所占比例高,埋深大,气田开采深度增加,衰减率上升,火山岩气藏等问题导致产出率下降,新的开发技术亟待取得突破,增加了天然气开发成本。

1.1.2 国外资源获取是今后保障资源供给安全的重要途径

引进利用国际天然气资源是中国保障资源安全的重点,中国进口天然气将通过两条途径解决:东部沿海的到岸液化天然气(LNG)和西部从中亚进口的管道气。

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开始规划LNG的进口,广东大鹏被选为全国首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中海油是国内液化天然气的领先供应商,于2003年收购了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NWS项目收益。作为中海油和中石油已经确认的LNG采购协议,中国总LNG进口量2011年底已累计达到290亿m3。而在管道气进口方面,主要通过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从中亚土库曼斯坦等国进口天然气。自投用以来,到2012年末,中亚天然气管道年运输容量为300亿m3,为国内天然气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证。

1.2 天然气储运安全

天然气管网是联系上游天然气生产地与下游天然气用户之间的物理纽带,管网的输配能力制约着天然气的平稳运行。制约管网储运能力的因素主要包含管网合理布局,城市门站和储气库。

截至2011年底,中国天然气运输管道总长约为50000km,其中36,116km为中石油建造。天然气运输管网扩展迅速,2010~2011年,中石油的管网增加了3280km,但管网长度相对于年需求量仍然很有限。相比之下,美国管道总长约为500000km,其中70%为州际管道,因此,中国基础设施网络要达到美国的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了满足天然气需求,必须快速发展天然气运输网络建设,不仅要建设进口地与消费中心之间的运输网络,还要建设各个地区之间的运输网络以加强天然气供应安全,发展区域内贸易(表1)。

表1 我国已投产、在建的LNG接收站

1.3 面向经济安全的天然气市场需求

1.3.1 垄断型市场结构

中国的上游天然气行业处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特征,主要由三个国家石油公司组成: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中石油目前拥有约75%的国内天然气资源和80%的管道网络(包括主要的省际干线)。

中国城市燃气管理采取的是区域特许专营的模式,地方政府对燃气企业市场准入具有事实上的决定权。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燃气市场呈现竞争化态势,地方国营燃气公司、民营与合资燃气公司、大型央企平分秋色,没有绝对的领先者。就销售量而言,北京燃气、上海燃气等地方国企占据了约30%的市场份额,新奥燃气、华润燃气、港华燃气3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到10%,中石油、中国燃气两家央企市场份额约为15%,其他国有燃气企业占据剩余约45%的市场份额。

目前,三大公司正在努力占据更多国内天然气分销市场份额,因为随着天然气零售价格的预期上涨,未来天然气销售的收益将是巨大的。进入零售市场后,三大公司即可完成其整个天然气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垂直整合,强有力地影响市场结构、定价体系、服务质量及天然气安全供应水平[2]。

1.3.2 消费结构的多样化

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加。自2004年以来,每年的增长率超过20%,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图2)。与石油消费增长类似,中国近期成为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量最大的国家。在民用部门,由于城市燃气的迅速普及,天然气需求被迅速拉升。

随着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忠武线、涩宁兰等长输管线的建成投产,用气区域迅速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市场转移,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城市燃气和发电用气明显增加,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用气逐步减少。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渐由化工和工业燃料为主向多元化消费结构转变,其中城市燃气消费发展尤为迅速。

多样化的消费结构给予天然气产销平稳运行提供了有效的“削峰填谷”的途径,例如,大型工业用户在用气高峰时期减少输气量,用气淡季增加输气量。

图2 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

1.3.3 面向经济安全的定价机制还未形成

目前天然气价格体系所采用的是成本加成的方法。除广东和广西两个试点城市外,国内天然气定价体制都基于以下三个因素考虑,即:出厂(井口)价、管道运输费、终端用户价,包括化肥生产商、工业用户(直接供气)和城市天然气(工业或非工业用气)。

管道运输价也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1984年以前采用的是单一的输气管道价格标准,1984年以后,对新的管道制定了新的价格。

2011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宣布在广东和广西两省实行定价改革,而这次改革最显著的措施就是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案改为按净回值方法定价。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开放出厂价格,并推行非传统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

这次改革提出了许多问题:何时改革才能推广到其他的地区?何时才能实现季度价格调整?调控价格达到怎样的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的供方运输和竞争要求?除此之外,考虑到净回值方法包括了生产和将天然气运往市场的成本,因此必须为第三方制定合理的运输价格以保障其能获得合理收益。新方案并未确定终端用户价格水平,但鼓励通过听证建立下游定价机制。

2 天然气资源经济安全管理对策

在以上的分析中,本文从三个层面上分析了我国天然气资源经济安全的基础:资源供给安全、储运安全和需求安全的态势,在本部分中将分别提出其相应的管理对策。

2.1 保障供给安全的现实途径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根据IEA的预测,中国的天然气生产从2007年的2.4万亿立方英尺增长到2035年5.6万亿立方英尺,年均增长率3%。2020年后,中国天然气产量的增长将来自非常规的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

为了协调未来的国内外市场,中国正在积极追求多种潜在的天然气进口来源。实施“两种资源”的重点是寻求国外资源的多样化[3]。LNG资源的进口从澳大利亚扩大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卡塔尔、伊朗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以此同时,路上管道气则来自中东、缅甸和将来的俄罗斯等国。

2.2 以管网为核心建立多层次调峰体系系统保障天然气“产、运、储、销、用”等利益主体的协调

为应对市场用气波动,保证需求高峰期的天然气供应,实现安全平稳供气,必须加快调峰设施的建设。天然气多级调峰体系包括上游气田产量调峰、地下储气库调峰、重点企业用气调峰、管道调峰。

上游气田产量调峰仅限于管道投产初期,需要上游企业打调峰气井;工业企业用气调峰则是选择工业企业进行用气减量或者用气高峰检修等,与大工业用户建立有条件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一般利用市场内部工业用户进行调峰,以便“削峰填谷”,同时应对冬季下游市场高峰需求。此外,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输气管道输气量调峰的重要手段,适用于季节调峰、事故备用气源。根据国家天然气输配储运系统总体部署,到2020年将形成四大区域性协调联网的储气库群,即华北储气库群、东北储气库群、长江中下游储气库群、珠江三角洲储气库群。规划建设30座以上地下储气库,天然气可调峰总量达到320亿m3。进一步,加快推进管道联网,通过整个管网和配送网来进行系统调节,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管存调峰作用。

2.3 保障需求平稳的价格改革措施

定价影响整个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而在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需要尽快解决国内天然气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距。发改委最近试点的定价改革表明天然气定价体系正逐步从成本加成向国际通行的净回值计价方法转变。同时,更重要的是,理顺天然气价格与监管改革同步进行考虑,借鉴天然气改革的国际经验,打破行业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垄断格局,在可竞争环节充分引入竞争,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在竞争中提高行业效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否则,完全管制导致的结果就会使天然气市场或者出现短缺(气荒),或者被逼涨价。

3 结论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我国制定了宏伟的天然气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其天然气消费比例在2011年的水平上翻一番。但是天然气资源安全的挑战依然存在,尤其体现在定价、国内外资源获取和国内市场的平稳运营等方面。要保证天然气市场的持续发展,要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允许第三方进入的天然气发展体系:对上游领域实行管道第三方准入,从而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包括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供应;在定价方面已经开始了重要的改革,市场净回值法和上海区域贸易平台将为市场价格体系的形成进行有益的探索;在中游领域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的竞争性投资,这些投资能够保证以经济安全的方式将天然气输送给终端用户。

[1] BP Grou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R].2010.

[2] IEA.开发中国的天然气市场:能源政策的挑战[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3] 张抗,周芳.世界天然气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机遇[J].中外能源,2010,15(11):1-14.

猜你喜欢

储气库调峰燃气
对一起燃气泄漏爆炸引发火灾的调查
新常态下电站锅炉深度调峰改造与调试实践
教材《燃气工程施工》于2022年1月出版
近期实施的燃气国家标准
港华盐穴储气库的运营特点及其工艺改进
基于大数据的地下储气库冬季调峰优化运行研究
探讨燃气工程的造价控制及跟踪审计
江苏省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的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重庆市天然气调峰储气建设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