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4-04-02龙士清周康辉龚业超

中国矿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储量矿区矿山

胡 波,龙士清,周康辉,龚业超,周 霞,张 森

(1.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 400042;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重庆 400042)

1 储量管理概况

储量管理的宗旨是为准确掌握资源家底,掌握资源家底必须把握三个要素,即资源储量进口、资源储量出口和资源储量范围。目前储量登记统计管理主要依赖于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开发的三个管理系统,即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矿产资源登记管理系统,矿产资源基础管理系统,三者分别形成统计库(俗称“TJK”),登记库(俗称“DJK”),基础库(“JCK”),形成的数据库格式均为MDB,三个系统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了目前储量管理框架。

1.1 各库简述

统计库为一连续性库,以前又称储量表,反映的主要信息为储量登记统计制度建立以来的各类矿区和矿山的历史沿革、储量变化情况等,在统计库中,各年度储量变化必须遵循平衡原理,本年度初的资源储量和上年度末的资源储量必须相等。

登记库主要反映当年查明登记、占用登记、压覆登记等情况,一年一库,各年度之间无必然联系,主要管理储量的进口。

基础库主要反映当年各矿山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即开采量、损失量、勘查增减量和其它增减量,各年度内应遵循平衡原理,即年末保有=年初保有-开采量-损失量±勘查增减量±其他增减量,一年一库,主要是记录当年矿山的变化情况。

1.2 三库之间的关系

上年度的统计库形成本年度的原始基础库,原始基础库经矿山企业填报当年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后,形成本年度新基础库,本年度基础库和本年度登记库形成本年度统计库(图1)。

图1 三库之间关系示意图

2 现有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两库衔接后,统计库本身存在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并已得到准确真实的各类信息,登记库和基础库均为一年一库,本身也不存在多大问题。储量管理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现有的储量登记统计制度不十分完善,二是储量动态监测需进一步加强,未真正和储量管理有机衔接。

2.1 储量登记统计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2.1.1 储量备案登记前未建立上表矿区比对机制

编制单位在编制报告时,仅局限于工作区范围,很少或者未考虑工作区与已有上表矿区范围之间的关系,也不考虑工作区储量变化可能对该工作区所在的上表矿区储量的影响,现有的各类储量报告提纲和审查要求也未要求评估工作区与已有上表矿区的关系。储量登记人员在登记备案时更无法确定清楚登记备案的工作区与已有的上表矿区之间的关系,致使资源储量在统计入库时逻辑性、科学性、准确性不强。

2.1.2 新登记备案的资源储量与已有上表矿区资源储量差别较大时,判定方法不明确

现有的统计库是综合现状调查后的成果,各类资源储量均通过了评审备案,其法律性和权威性较高,而部分矿山在新编储量报告时,未收集或者未采用现状调查成果,继续沿用原有的资料,致使新编的储量报告与已上表的资源储量出现差别,在登记备案时,一般采用最新原则,以新编储量报告的资源储量为准,缺少判定过程,造成新登记的资源储量与已有上表资源储量出现矛盾。

2.1.3 矿山企业上报的年度资源储量变化与实际情况不符

目前统计矿山年度储量变化主要是市局下发年初底数,各区县局组织矿山企业自行填报,区县局汇总上交,然后由市局集中组织会审。这种方式一是缺少对矿山企业填报的过程监督和指导,二是矿山企业所填报表存在诸多误报、漏报、不报、少报的情况,三是区县局人力、物力有限,未真正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市局会审时间也较短,要求不高,仅仅从数据库本身的逻辑错误入手,并未开展抽查核实区县上报的数据。

2.1.4 重视资源储量的数量管理,轻视资源储量的质量管理

传统储量管理,主要是量的管理,质的管理相对较弱,随着矿山开采,部分矿石品位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储量库中的品位未随着变化而调整,还是保留着的首次上表的矿石品位,从长远看,对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十分不利。

2.2 动态监测工作不到位,未将动态监测成果和储量管理相衔接

现有的动态监测工作模式是由矿业权人出资,中介地勘单位开展测量并编制动态监测报告,区县国土部门备案。但是,由于全市缺少统一的技术要求,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专门的动态监测数据支撑平台,一是部分区县和矿山尚未开展动态监测工作,一是开展过动态监测工作的矿山,工作成效不十分理想,动态监测工作与储量管理脱节,例如做过动态监测报告的矿山,填报年度储量变化情况或者编制储量年报时,多数未采用动态监测数据,致使动态监测报告测出的储量数据与主管部门掌握的数据相差较大。

2.3 存在的其他问题

2.3.1 储量核实报告的审查过程存在漏洞

现有的储量核实报告审查模式仅针对储量核实报告本身,未有效将储量核实报告与原勘查报告、现状调查成果、已有上表矿区分析比较,一定程度增加了矿业权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弄虚作假的可能性。

2.3.2 储量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储量管理主要靠矿业权人自身,中介技术支撑单位更多的是扮演打工者角色,而我市矿山从业人员多数学历较低,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缺乏,有的全县甚至仅有1~2个专业技术人员。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人手有限,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并且不少基层储量管理人员非专业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强,一定程度影响了储量管理水平。

3 储量管理的有关建议

通过现状调查、两库衔接工作,实现储量管理上台阶的基础平台已经形成,以两库衔接为契机,加快推进储量动态监测,建立储量动态监测数据库,完善的储量登记统计制度,实现储量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储量管理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具体建议为以下几点。

3.1 进一步完善储量登记统计制度

3.1.1 明确矿区范围在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规范上表矿区范围变更程序

经过两库衔接后,矿产资源储量库中煤、铁等14个核查矿种的矿区范围绝大多数信息齐全,并且都有拐点坐标,矿区范围原则上不得更改,在新办查明、占用、压覆登记时,一并提交登记备案情况说明书,主要介绍新登记的矿区和矿山与已有上表矿区范围和矿山的关系。若范围发生变化,确需更改矿区范围的,应履行规范的变更程序,并与动态监测成果相比较,将变更过程和结果编入年度储量动态监测总结报告。

3.1.2 登记备案的资源储量入统计库前,建立矿区资源储量及质量年度复核机制

在完成一个年度资源储量登记备案后,以年度动态监测成果为基础,集中清理新查明、占用、压覆、残留登记时的资源储量与已上表矿区、上表矿山的资源储量及质量的变化情况,包括资源储量类型,资源储量,资源储量利用情况,压覆资源储量、矿石品位、品级等,并将清理过程和结果编入全市年度储量动态监测总结报告。

3.2 做实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将动态监测工作与储量管理有机衔接

储量动态监测的宗旨是掌握资源储量从探明到消耗的过程,以上表矿区为单元,建立储量动态监测数据库,一方面可以通过图件准确监控掌握矿区内资源储量变化情况,了解矿区内矿山和矿区的套合关系,使储量管理由一维数据(属性数据)管理向二维数据(属性、图形)管理转变,另一方面从统计库、登记库、基础库之间的关系看,要保证统计库数据的绝对准确和权威,必须保证登记库、基础库准确,以核查数据库作为动态监测的基础数据库平台,开展动态监测、核查,形成动态监测数据库,动态监测数据库包括图形、属性等各类信息,以此数据库开展对登记库、基础库的核对、检查,保证每年入统计库之前的数据与动态监测的数据一致,实现动态监测库与登记库、基础库、统计库互联互通,保证储量统计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储量管理更加科学真实(图2)。

图2 动态监测思路构想图

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应由市级和区县两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组织,选择有资质的地勘单位采用矿区测量、井巷测量、地质测量等技术手段,科学分析、核实,准确编制矿山储量动态监测报告,建设矿山储量动态监测数据库。市级和区县国土主管部门应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开展实地抽查,要求抽查发现问题的矿山重新测量。

在完成抽查建库后,还应适时利用动态监测成果和储量统计库、登记库和基础库相衔接,及时变更有关问题,并将变更过程和结果写入年度储量动态监测总结报告,市级年度储量动态监测总结报告由各区县年度储量动态监测总结报告汇总形成。

3.3 其他建议措施

3.3.1 充分吸收技术支撑单位参与储量管理

储量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专业性强的系统工作,针对我市矿山技术人员、储量管理人员明显不足的情况,储量动态监测工作是储量管理的一部分,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应用于储量管理中将成为一种趋势,建立和维护动态监测数据库需要专门的单位和队伍承担,建议市局和各区县局分别指定一家技术支撑单位开展动态监测工作,参与储量管理过程中,使动态监测成为常态化工作,为充分调动技术支撑单位的积极性,还应安排专门储量管理资金。

3.3.2 加强储量审查力度,在储量审查过程中,增加数据库专家

目前储量审查主要是就报告而报告,未综合考

虑本报告与已有报告、已有上表矿区的具体关系,出现了较多的储量报告与已有的报告或者实际情况不符,特别是在储量核实报告的审查过程中,建议专家针对有问题的矿山开展实地核实,以此保证数据的绝对真实。另外,在储量审查过程中,建议增加数据库方面的专家,数据库专家主要是从矿区划分,新工作区与原上表矿区的关系,矿山的变更过程方面进行审查把关,使新的储量报告能有效的与原上表矿区对接。

3.3.3 加强对基层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基层储量管理人员在储量管理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种种原因,其储量管理知识无法快速适应新的储量管理方式、方法,建议加强对基层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3.3.4 建议加强各矿政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各矿产管理数据库之间的清理

储量管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有矿山编号和名称,矿山编号往往是数据库的关键字段,但由于多种原因,同一矿山在不同的矿政职能部门或者不同的数据库中编号和名称不一致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建议加强各矿政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加大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清理力度。

猜你喜欢

储量矿区矿山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全球钴矿资源储量、供给及应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