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
2014-04-01王薇
王薇
继《地图》之后,谭盾再一次从人类学角度出发,以多媒体的呈现形式,推出了历时五年创作的微电影交响诗——《女书》。尽管从内容到形式,多少有些旧瓶装新酒的意味,但就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所引发的各方对“女书”这一濒临绝迹的文化现象的关注这一层面而言,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应当得到肯定的。
流传于湖南江永一带的“女书”是世界现存唯一的女性文字,其创作者及使用者均为女性。这种与甲骨文有几分相像的文字常常被书写或刺绣于手帕、密扇、腰带等物品之上。因女书具有独特的发音,以此种文字吟唱的歌曲亦随之而生,并在女性之间代代相传。一次偶然的阅读经历,引发了谭盾对女书的兴趣,也促使其踏上了以音乐创作为动机的寻访女书的旅程。谭盾曾把女书歌唱的音调形容为“都在钢琴‘缝里”,或许是因为他感到了以纯音乐形式表现女书的困难,又或许是像他所表述的那样,觉得女书的“所有东西都离不开视觉”。总之,谭盾最终还是选择了以音乐结合微电影的呈现形式,并在影像制作部分亲自承担了摄影与导演的工作。十三部微电影中的每一部都在三个呈现不同视角的屏幕上同步放映,以一种时空交错的视觉方式展现出一个以女书为核心的女性世界。在音乐部分,视频中的女书演唱是整部作品的基本素材,所有音乐上的模仿与展开均围绕着这一素材进行。在独奏方面,谭盾特别选择了竖琴——这一具有女性化特质的乐器作为连接古老的女书音乐与现代交响乐的桥梁。在对竖琴的处理上,作曲家有意淡化其以往作为装饰性乐器的音色特点,转而赋予其主旋律乐器所具有的叙事性特征。谭盾曾表示,在创作《女书》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听到了祖先的声音。它会带来一种灵气,让我改变我现实中的所有媒介……”或许这是一种过于玄妙的表达,但谭盾也着实应当感谢不断给予他创作灵感的本土文化。无论这种对文化的汲取是源于自己心中的“灵气”,还是出于他人眼中的“噱头”,这里或可断章取义地引用作曲家本人的一句话:“一切都是这个土地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