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品特威胁喜剧中的疾病情感隐喻

2014-04-01

关键词:品特源域恐惧

杨 丹

(盐城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从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关于品特戏剧的研究文章共计98篇,对品特戏剧的研究涉及文学和语言学的女性及女性主义、语言艺术、女性形象、疾病研究、语用文体学研究、品特式戏剧语言研究、关联研究等多个层面,但对剧作的概念隐喻的专门研究被学者忽视了。本文重点考察哈罗德·品特《房间》《生日晚会》《送菜升降机》和《看门人》四部戏剧,这四部戏剧均创作于1957至1960年间,相关学者把这四部剧作归纳为威胁喜剧。隐喻是品特戏剧中表达含义最重要的手段,所以对品特戏剧的研究应该从词汇层面转移到认知层面。本文拟通过品特在其作品中广泛使用的情感隐喻的表达式,试图进一步论证:各种疾病映射品特戏剧中人物内心的极度压抑,剧中反复出现的疾病映射了人物内心的不安、惊恐与危机感。本文以品特早期戏剧中的情感隐喻作研究对象,试图对其中的情感隐喻作系统的收集、归纳和分析,力图全面地分析品特戏剧中情感隐喻范式。

一、概念隐喻的四个发展阶段

隐喻是最具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它是语言信息和审美功能的结合。隐喻使用的目的是创造非意象语言所不具备的审美效果。语言接受者不仅能接收到信息,还能体味到语言的美感,他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信息所传达的思想。西方对隐喻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修辞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从亚里斯多德到理查兹(约公元前3000年至上世纪30年代);第二阶段:从语义层面对隐喻进行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在这一时期,学者们不仅从语言学层面展开对隐喻的语义研究,还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展开研究;第三阶段:从跨科角度展开对隐喻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至今),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义学、符号学等层面对隐喻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覆盖了多个层面与角度。也就是说,自上世纪,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开展,人们逐渐从全新角度开始研究隐喻——语言学的层面。然而,近几十年中,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已经带来了隐喻研究的革命,并为之提供了新的视野。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词汇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隐喻是人们部分地理解完全不能理解的事物(包括我们的情感、美学表达、道德实践、精神意识)的重要工具。[1]76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它把一个概念域(源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正是隐喻才使得哲学成为一个理论体系,没有隐喻就没有哲学,[2]157这句话强调了隐喻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王寅先生甚至提出了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概念隐喻。他认为,在经历了毕因论、认识论、语言论三次转向后,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哲学的第四转向。[3]王寅指出,只有人类进入后现代哲学时代,抛弃了形而上学的桎梏,当人本观作为后现代哲学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后现代哲学视野下,我们才能很好地理解CL(认知语言学)和概念隐喻机制。[4]本文认为,人本观基础上的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隐喻观不妨可看作隐喻发展的第四阶段。

二、情感隐喻概述

情感是人类体验中的重要部分,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虽然情感是抽象的心理活动,但情感中体现着丰富的概念,可以通过概念隐喻展现丰富的情感概念。隐喻可以有效地表达情感概念的丰富内涵。在语言中,人的抽象情感有很多是通过人们可以经验感知的概念隐喻来表达的。[5]Johnson-Laird和Oatley从不同的词典里收集了英语的情感词语,他们使用的资料不少于590项。为了对英语中丰富的情感词语有更清楚的认识,Wierzbicka收集、分析的和Fear有关的词项如表1。

表1 中英文疾病隐喻对照表

fear: afraid, scared, fright, frightened, terrified, petrified, horrified, dread, alarmed, panic, anguish, anxiety, worried, concerned, apprehension, shame, embarrassment。与fear相关的有17个词项,这意味着大量的身体感觉和基本层次概念被映射到基本情感概念上,或者从另一角度看,基本情感概念通过寄生范畴化大量借用基本经验。[6]158

本文认为,隐喻表达在抽象情感的理解与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的核心是经验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Lakoff认为,隐喻可以分为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三类。情感隐喻属于实体隐喻,人们常用气体、魂、魄、胆等来隐喻人的抽象情感。比如说“敌人丧魂落魄地逃跑了”、“生气”、“垂头丧气”、“吓破了胆”。人们也用血液变化情况映射情感。比如,当人们感到恐惧时,人们的血液收缩、循环速度变慢,身体发寒。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表达:Her blood ran cold./The traffic accident made my blood turn to ice./ The horrible story chills her blood.这里,恐惧是寒冷的血液,从隐喻机制来看,血液是源域,恐惧是目标域,血液的所有显著特征都可以隐射到目标域“恐惧”上,比如血液有变冷、变成冰、冷却等特征,这些显著特征均可以隐射到“恐惧”的目标域中。当人感到恐惧时,血液会变冷。所以,“恐惧”和“血液”具有语义冲突、意象相似的二重特征。

笔者从词典中找了16个和疾病有关的英文日常话语,对于每一个例子都列出了原句和疾病所映射的情感寓意。

在表1中,我们发现,这些疾病在句子中所指的都不是疾病的原意,而是隐射某种负面的情感(仅例三infectious不是负面含义,但仅仅占据1/23而已),但是读者在阅读这些具有隐喻的句子时都不费力,原因在于这些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死隐喻,已成为人们日常话语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确定地说,疾病隐喻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话语。

品特早期戏剧中情感隐喻的机制是用疾病来映射人物恐惧、不安的复杂心情,对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观众而言,用疾病映射人物情感的戏剧几乎很少,这一点也部分导致了品剧常常不能为当时的大众完全接受,在当时,疾病是情感的隐喻属于创新隐喻而非常规隐喻。本文认为,隐喻从创新走向常规需要一个过程。

三、品特威胁喜剧中情感隐喻剖析

隐喻结构的隐喻机制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其中,隐喻是由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所形成的,即用一个身体可以体验的认知域去理解另一个抽象的范畴。人们把毫无联系的事物相提并论,这是因为人们对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产生了联想,因此,可以用对一种事物的感知来评论另一种事物。疾病是情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基础。情感隐喻的两个基本形成条件是语义冲突和心理相似。语义冲突指的是源域和目标域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心理相似指的是两者的心理意象相似。比如,提起疾病,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恐惧与不安。在英语中,情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概念隐喻实现的。

“恐惧是疾病”是由Kovesces在2000年提出的概念隐喻。疾病会引起恐惧,恐惧是一种消极情感和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人类的心理健康。[7]77因此,人们常常把恐惧等情感与疾病相联系,基于这一体验,恐惧等情感可以被概念化为疾病,疾病是源域,情感是目标域。因而有“患病”(be sick with fright)的说法,当人们出于极度恐惧时,有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的隐喻。疾病与恐惧的关系见表2。

表2 疾病与恐惧的映射关系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疾病本身、临床症状、传染、治疗措施到康复都可以分别隐射到人们的不同情感阶段,只要读者在阅读时恰当调动自身的认知体验,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是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的,从而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共同或类似的体验。

(一)品特早期戏剧中具有情感隐喻的重要范式

在认知诗学的框架背景下,在戏剧语言中,由于台词在情节中仅具有从属性地位,概念隐喻便成为整个戏剧“说”和“诗意化”的工具,它不再是一种词汇现象,而是一种话语现象。[8]134其实,隐喻对于剧本情节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莎学界,O·Y·Gasset认为,隐喻可能消解主题,他主张用直白的语言表达思想,主张直奔主题。[9]

品特作为当代英国继萧伯纳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从1957年的《房间》和《生日晚会》,到2000年的《庆祝会》,他一生共创作了29部剧作,评论界把他的剧作按照创作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威胁喜剧、记忆戏剧和政治戏剧。以他的名字新造的一个词“Pinteresque”(品特式的)已经作为一个形容词在英语语言中存在,描述的是品特隐喻性语言、空洞的夸夸其谈以及丰富的言外之意。品特在戏剧人物创作中,人物情感丰富,情感隐喻的表达比比皆是。品特在自己的早期戏剧创作中,情感隐喻贯穿始终。要深入研究品剧的主题,无法避开概念隐喻而不谈,必须认真看待品剧中出现的大量疾病(比如盲、哑、疯、麻风病、风湿病、癫痫病)的描写。在品特早期的四部戏剧中,多次提到了表3中的疾病名称,这些疾病都有相关的字面意义和剧中特有的情感寓意。

表3 品剧中各种疾病概念隐喻映射表

表3所列举的疾病并不一定能穷尽原剧中的所有疾病,但我们可以看出,在品特早期戏剧中,品剧中的情感隐喻是普遍存在的,或可以说,品特早期戏剧中具有情感隐喻的重要范式。

(二)疾病情感隐喻的作者经验基础

文学中的疾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名词,它往往被打上了思维的印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更多是心灵的创伤,作为现实生活的折射,疾病意象频繁出现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品特作为犹太裁缝之子,因为自身童年的苦难经历,所以他在作品中展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弱小者的极度同情,对苦难人物的心灵创伤和身份极为认同。他的疾病叙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几乎同时代的荒唐派剧作家贝克特的影响。通过疾病是情感的概念隐喻,作家用疾病来诠释世界和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用痛苦的疾病来表达作家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是荒诞派剧作家的写作特色,品特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品特戏剧中的概念隐喻的源域和品特本人生活的环境不无关系。品特作品中人物的疾病往往钟爱弱小人群,尤其是少数族裔人士。在20世纪初,大批移民涌入英国,其中包括大量犹太人和黑人。移民在英国的生活条件相当恶劣,在社会受到排挤,种族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生活在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社会中,黑人、犹太人等少数族裔饱受迫害和屈辱,他们倾向于用患上疾病或者诅咒别人患疾病的隐喻方式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以及对于自己不安全的生活现状的强烈恐惧与不安。

(三)情感隐喻为戏剧主题服务

在《房间》剧中,喋喋不休的罗斯突然双目失明,关于她的突然失明,Esslin的看法是她的失明是对她本人对伯特不忠的惩罚,也是对她本人与赖利不正当关系的默认,背叛就该受到惩罚,这是罗斯失明的最合理解释,罗斯的眼疾正是罗斯本人罪恶感的投射。[10]163失明是源域,人物的罪恶感是目标域。在《生日晚会》一剧中,斯坦利在戈德伯格和麦凯恩的连珠炮似的审讯中,患了失语和失明症,随着各种罪名被强加到斯坦利的头上,他失去了原有的冷静思维,失语和失明症是他内心恐惧感的外露,这是他作为犹太人的少数族裔在社会被歧视的隐射。“盲”和“哑”等疾病反射了人物恐惧、痛苦和焦虑等情感。可以说,在该剧中,源域是失语和失明,目标域则是人物内心的极度恐惧。现举例如下:

例一:You want to play a blind man's buff?[11]21

例二:Well, you can't see me, can you? You're a blind man. An old, poor blind man. Aren't you?[11]25

例三:Can't see. I can't see. I can't see.[12]45

“盲”和“哑”等疾病的概念隐喻系统把社会普遍存在的对弱小群体,尤其是对少数族裔的歧视所造成的剧中人物的恐惧、不安以及痛苦等抽象的概念用具有身体体验的具体疾病表现出来。大量使用的疾病隐喻范式是人物内心恐惧感和危机感的凸显,投射了社会的弊端,反复出现的疾病表达了剧作的恐惧与悲悯的主题。品剧中的疾病描写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出现,而是情感隐喻表达式,它不仅影响戏剧场面成为悲剧场面,更会作为环境的力量,在观众中产生恐怖、愤怒以及怜悯情绪的共鸣。品特作为荒诞派剧作家的代表,通常使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采用疾病方式来表达人物内心的伤痛等情感;而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剧作的悲剧性和人文主义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王寅先生提出的人本观作为后现代哲学基础上的概念隐喻观。

品特使用情感隐喻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语言不仅是为表达内容,更是为了隐藏主题,为了折射在人与社会环境之间,人是无能为力的,这是品特戏剧中频繁使用疾病隐喻的深层原因。这样的隐喻模式在品特戏剧的语言风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贯穿了品特很多作品,是人物命运的内在线索,否则我们很难理解他荒诞派的语言风格。通过这种隐喻模式,有助于读者加强对品特剧作中人物形象与作品主题的理解。通过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激起读者对环境与人物命运之间关系的思索。

四、情感隐喻折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品特是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从他的第一部作品《房间》到最后一部作品《庆祝会》都密切反映了英国当时作品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人物形象飘忽、人物的性格怪诞、说话自相矛盾、有时不知所云。品特戏剧所反映的是一种哲学思想:所有的人为了生存,都在世间痛苦地挣扎。现实没有意义,人生永远是痛苦和悲剧。人生是荒唐的、有威胁性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更加重视的不是作品象征的深层价值,他们更看重作品表面的风格,所塑造的作品人物以散裂作为自身的典型特征,戏剧的拼接性强,不是传统的完整故事。经验是隐喻的基础,情感隐喻体现是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这是品特戏剧创作的来源。品特戏剧中的疾病隐喻正是基于品特戏剧创作风格的影响——威胁的喜剧,剧中人物常常受到外界力量的威胁,思想处在频繁的惊恐之中,人物之间似乎没有任何言语沟通的可能,总是答非所问,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品特戏剧随处体现出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世界是荒诞的。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距离,导致人类心灵的空虚,人物都处于似乎莫名其妙的恐慌与不安之中,人物的举动也都是荒诞离奇的。存在主义的先哲——海德格尔对人的生存目的感到迷茫;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失常的人才是人的常态。品特的戏剧创作受到以上两种思想的极大影响,因此,在品特戏剧中,人物多患疾病,疾病是身体对于精神的反映。疾病背后所隐藏的是剧作家对战争的痛恨与谴责,更多折射的是剧作家内心没有愈合的伤痛。

五、结论

通过对品特戏剧中部分疾病是情感的概念隐喻的探析,主要论证了疾病是品特剧中人物情感的重要范式。把疾病的源域映射到情感的目标域,挖掘了人物内心的压抑情感,表达了品特戏剧的悲剧情怀;同时,也通过情感概念的隐喻探析,折射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参 考 文 献]

[1]Lakoff, G. & M. Johnson.MetaphorsWeLiveB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Lakoff, G. & M. Johnson.PhilosophyintheFlesh——TheEmbodiedMindanditsChallengetoWesternThought.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3]王寅.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J].外国语文,2012,(4).

[4]王寅.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当代隐喻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1,(4).

[5]陈家旭.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

[6][德]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认知语言学导论[M].彭利贞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7]Kovecses, Z.MetaphorandEmotion:Language,CultureandBodyinHumanFeel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8]Riceuor, P.TheRuleofMetaphor.London: Routledge K. Paul, 1977.

[9]Weimann, R.ShakesperareandtheStudyofMetaphor. New Literary History, 1974,(6).

[10]Martin Esslin.Pinter,ThePlaywrigh.London:Methuen,1982.

[11]Harold Pinter.Birthaday. NY: Grove Press, 1961.

[12]Harold Pinter.TheRoom.NY: Grove Press, 1961.

猜你喜欢

品特源域恐惧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品特的最后一个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