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草纲目》草部类药名复音词汇隐喻命名始源域研究

2014-04-01

关键词:药名理据本草纲目

涂 海 强

(温州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一、《本草纲目》始源域概说

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喻体与本体是相对而言的。本体是用来陈述的对象;喻体是用来陈述本体的特征或事物。《本草纲目》十六部药名词汇中,别名与正名有相当一部分词汇构成了结构隐喻,别名可直接作为喻体以隐喻命名复音词的角色出现,此时喻底隐含,别名与正名(代表本体的正名)构成跨域映射关系,它们或是一一对应,或是多对一的函数映射关系,用公式可表示为:Y↔F(X)。其中,X1、X2、X3……XN代表函数项,F(X1)、F(X2)、F(X3)……F(XN)代表变量始源域,Y代表本体的正名(因为有的正名是抽象命名,如“知母”、“远志”、“狼牙”、“禹余粮”等,根据命名属性特征,代表别名的本体应是草本类植物和金石类矿物),双向箭头表示喻体与本体的双向互动映射关系。认知主体通过嵌入变量始源函数项向Y目标域的映射,构建隐喻命名的理据。比如“国老(甘草)”,X1函数项是“国老”,F(X1)代表与人相关域的始源域,Y是正名“甘草”,它代表山草类植物本体,认知主体通过突显“甘草”在诸药中因调和众药有功而尊为君位的特征,激活喻体与本体的共享信息“尊贵”,向目标域山草类植物投射,映合成隐喻命名理据的别名“国老”。据调查,正名Y与F(X)之间的映射可以是单项或多项关系映射,即同一个始源域F(X)的不同喻体形式对单一本体Y的映射,也可以是同一个始源域F(X)的同一喻体形式对不同本体Y的映射,还可以是同一始源域F(X)单一喻体形式与单一本体Y之间的一一映射。比如金石部类药名词汇F(X)始源域是与人相关人域时,变量函数项X是“孔方兄、上清童子、青蚨”,共同映射一个本体Y“古文钱”,形成别名对正名的多对一映射关系的隐喻命名。又如草部类药名词汇F(X)的始源域是价值域时,定量函数项X是“千两金”,共同映射不同本体Y的变量函数项“淫羊藿”与“续随子”,形成一对多映射的隐喻命名。又如草部类药名词汇X的函数项是“将离”,F(X)代表的始源域是事件域,语义是故人离别赠之以芍药,表达惜别之情。别名通过事件域“将离”来映射本体Y“芍药”,形成一一映射的隐喻命名方式。

①关于语音隐喻,因国内外学者对隐喻的定义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分歧,各家对语音隐喻的观点不一。王寅根据Fónagy的语音隐喻语音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把语音隐喻归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象似性问题,从语音层面上把语音隐喻视作“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他列举的语音隐喻有Homonym Metaphor的音同义异类隐喻,歇后语和诗文中的音同形异义异类的语音隐喻,音同形同义异的语音双关隐喻,语音仿拟隐喻,押韵隐喻,黑话和暗语中的语音讹变隐喻以及民俗文化中的语音隐喻。据此,本文把语音隐喻的始源域分为讹音、音译、避讳、隐语和拟声五种。其中,因同音替代现象例词较少,把它归入讹音中。

根据十六部药名词汇F(X)的始源域情况,隐喻命名的始源域主要有形态域、语音域①、功能域、性能域、生境域、地方域、味道域、价值域、相关人域、方法域、事件域、时间域、方位域、类属域、意识域以及各自认知域的自相组合形成命名理据的认知域(组合域)等16种,其中名“域”的指当代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域(domain),不同于语义场里面的域(field)。始源域中,形态域指药物外形特征的认知域,认知主体命名时或通过药物自身的形态来表征,或借用周围世界中的实体事物来表征,如植物域、动物域、饰物域或器具域等认知域。语音隐喻在论文中界定为与正名有语音和语义象似关系而命名的理据词,包括讹音词、音译词,因避讳通过语音来表现的词汇和因地域用药习惯特点带有秘密语色彩的隐语词汇以及摹拟自然界事体的拟声词。功能隐喻的命名复音词根据用途领域不同,可分为医域效能表征词汇和生活域用途表征词汇。生境域指药物的生长环境认知域;与人相关域,指喻体是通过与人相关的始源域,突显与人相关的某一动作、事件、色彩、形态等特征来命名的认知域;事件域是指药名涉及到与人或物相关的动态过程以及故事、神话、传说等情节的认知域。

十六部药名词汇隐喻命名复音词因认知主体激活不同始源域的信息焦点,形成不同始源域的概念范畴等级次序。本文重点分析草部类药名词汇的隐喻命名的始源域情况。

关于《本草纲目》植物释名的可信率问题,本文参照了学者谭宏姣的考证。如:考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植物命名的886个释名时,认为其可信释名有583个,可信度达65.8%;考证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植物释名77个,可信释名有70个,可信度达89.5%;考证黄侃的《尔雅音训》植物释名83个,可信释名有33个,可信度达39.8%。借鉴前贤学者的考证,本文根据语言事实和内省的生活体验,归属隐喻命名的始源认知域。

为行文方便,本文的词例标注是括号“()”里面的词汇代表正名,括号前面的词汇代表别名。

二、草部类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始源认知域考察

《本草纲目》草部类药名词汇隐喻命名复音词在整个《本草纲目》药名词汇中占主流地位,这与历史上注重草药的地位密切相关。如刘安《淮南子·修务》载“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1]143草部药名词汇中,喻体作为始源域涉及到认知主体在与周围客观世界互动认知中的各个体验领域,隐喻命名充分调动了认知主体的百科信息、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通过突显始源域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本体)上,构成了语义特征丰富的隐喻命名理据。这些始源域经过认知主体(施喻者)语境(语言环境或社会认知环境)选择,与本体并置时产生了语义冲突或张力,而解喻者根据作为语言符号的喻体与本体并置时,概念合成形成新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透过字面语义,聚焦喻体(始源域)突显的某一特征与本体(目标域)的相似性,如语音、形态、功能、性能、地方、生境、意识、味道、颜色、价值、时间、事件与人等方面的相似性,从而消解了本体与喻体的语义冲突,获得了对喻体的重新编码与解构。据调查,草部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始源域涉及的认知域,主要有以下十六种。

(一)语音域

1.讹音。如:蝭母(知母)、肉松容(肉苁蓉)、狗青(狗脊)、黄孙(王孙)、白给(白及)、山漆(三七)、王连(黄连)、秦(秦艽)、藁茇(藁本)、山辣(山柰)、三奈(山柰)、京三棱(荆三棱)、蒛葐(覆盆子)、菝(菝葜)、土卤(杜衡)等。比如:土卤(杜衡)。杜衡早在汉代出现,如《楚辞·九歌·湘夫人》诗“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王逸注“杜衡,香草。衡,一作蘅”。郭璞注《尔雅·释草》“杜,又名土鹵。杜衡也,似葵而香”。郝懿行《尔雅义疏》云“杜,土古字通也。衡古文作,与鹵字形近,疑土缺脱其下,因误为土鹵耳。”京三棱(荆三棱):因京与荆在中古音中都属见母,庚韵,平声,开口呼,三等字,所以京三棱与荆三棱是同音替代现象。

2.音译。如:吃力伽(术)、荜拔(荜茇)、撒法郎(番红花)、火失刻把都(番木鳖)、多骨(白豆蔻)、菝(薄荷)、割孤露泽(胡黄连)、漏蔻(豆蔻)、迦拘勒(肉豆蔻)、苦弥哆(甘松香)、苏气迷罗(豆蔻)、月萃嗲(莎草、香附子)、嗢尸罗(茅香)、都淋藤(马兜铃)、毕楞伽(覆盆子)、马蹄香(杜衡)、赦(燕脂)、破故纸(补骨脂)、婆固脂(补骨脂)等。以上词例中,史有为指出豆蔻从唐代已入中原,是阿拉伯语takur的对音,可能与古代港口Takola名称相关。[2]40谭宏姣提出马蹄是古台语的音译,命名理据是地下的果子,马指水果的大名。海南称荸荠,厦门、梅县称马荠、永安称麻荠。因此马蹄香是音译词。胭脂,又作赦、胭肢、焉脂、燕支等,是匈奴语的音译词。补骨脂,又作婆固脂、破故纸,是梵文vākucī的对音。[3]

3.避讳。如:玄胡索(延胡索)。《本草纲目》中[释名],李时珍引“[好古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4]803李时珍的释名有误。宋真宗赵恒认为他的始祖叫玄能,从宋真宗这一代开始,尊始祖为圣祖,为避讳,玄胡改名延胡。

4.拟声。如:龙鳞薜荔(常春藤)。龙鳞薜荔是人们比较小孩子拿常春藤鞭打地面时,发出声音的相似性来命名。

(二)形态域

草部类药名词汇通过突显形态特征来隐喻命名的主要是通过自身形态或借用其他实物形态来表征。自身形态因命名取向的样态不同,突显了形态的不同特征,如动态、静态和神态。认知主体根据具象思维方式选择草部类植物不同的形体特征来获取命名理据信息。人类思维在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中,参照其他事物的形体,借此喻彼的思维是获取事物形体特征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借用实物来表征事物的形态比描摹植物本身的形体域特征付出的努力要少得多,但获取事物理据的效果却最大,它可以借助植物域、动物域、器具域、饰物域、日常用品域、相关人域、自然域以及彼此的组合相关域的知识来表征事物的形体特征。据调查,借用实物来表征形体特征的词例是自身形体表征词例的2.7倍。

1.自身形态表征。(1)动态表征。如:卷耳(枲耳)、连母(知母)、人衔(人参)、龙衔(黄精)、垂珠(黄精)、当道(车前)、蔓于(莸)、旁通(蒺藜)爵离(防葵)、联步(续随子)、钩星(钩吻)、覆盆(蓬蘽)、凌霄(紫葳)、颠勒(天门冬)、黄结(山豆根)、过山龙(茜草)、解离(防己)、求股(卷柏)、交时(卷柏)、仰天皮(地衣草)、抱牙(狼牙)、颠棘(天门冬)、沿钩子(悬钩子)等。词例中,动态类形态域表征主要突显事物生成的动感认知域,如颠勒、颠棘是认知主体提取天门冬生长时的样态特征来命名的。颠勒与颠棘同,勒与棘古同声。如卷耳,凸显叶片翻卷的样态。凌霄,彰显紫葳叶片攀援树干,直冲云霄的气势。仰天皮表现地衣草顺地势而生,仰望天空的情态。这些药名词汇的命名理据凸显了植物本身的形态特质。其余的命名理据可据此类推。(2)静态表征。如:海腴(人参)、地节(萎蕤)、内虚(黄芩)、百枝(狗脊)、百头(贯众)、百枝(防风)、梨盖(防葵)、方盖(防葵)、蒻头(蒟蒻)、鸡齐(葛)、百枝(萆薢)、重台(蚤休)、重台(玄参)等。静态表征的形态域喻体是认知主体提取本体植物的外形静止样态特征来命名。如海腴突显人参外形的壮硕感官特征,是属静态层面的感知。百头突显贯众外形枝叶繁多的静态物理特征。在静态表征中,同一个喻体可以映射同属植物范畴中的不同本体。如“百枝”通过其枝叶四散开来的形体来隐喻属山草类植物下层范畴的狗脊、防风和属蔓草类植物下层范畴的萆薢。喻体“重台”因其叶状重合来映射同属植物范畴的下层范畴本体植物,如属山草类下层范畴植物“玄参”、属毒草类下层植物范畴“蚤休”。(3)神态表征。如:周盈(菊)、葽绕(远志)、耿子(乌头)、菟缕(菟丝子)、胜春(月季花)、斗雪红(月季花)、承露仙(伏鸡子根)、丁翁(通草)、落首(海藻)、一枝箭(石蒜)等。神态表征的形态域主要是认知主体选择的注意力聚焦在本体的神态感知上,反映获取共享理据信息的心理表征。如斗雪红隐喻月季花,突显月季花春夏秋冬、月月坚强傲雪的风骨,命名理据带有浓厚的心理因素。其余命名理据复音词也都暗含着认知主体选择理据的心理倾向。

2.借用实体表征。借用实体表征形态域是认知主体获取命名理据信息最经济的思维方式,是借助两事物在某一形态特征上的相似点来构建隐喻命名,如根、茎、叶、花、干等部分样态;或事物整体样态;或相关人体部位样态等外形感知特征。主要有以下九类。(1)借用植物域。如:脂麻(玄参)、旱藕(王孙)、根(防风)、水槐(苦参)、苦花(贝母)、小麻(石蒜)、茹根(白茅)、小桃红(凤仙)、风茄儿(曼陀罗花)、天荷(海芋)、黄藤(钩吻)、寒莓(蓬蘽)、大麦莓(覆盆子)、灰菰(马勃)、独白草(乌头)、七叶一枝花(蚤休)、羞天花(鬼臼)等。(2)借用动物域。如: 燕面(夏枯草)、野鸡冠(青葙)、豕首(蠡实)、便牵牛(恶实)、鹤虱(天名精)、夜牵牛(紫菀)、鹿剑(萱草)、茸母(鼠曲草)、牛遗(车前)、乌喙(乌头)、紫金牛(射干)、鸢头(鸢尾)、白鹤仙(玉簪)、连虫陆(羊蹄)、山羊蹄(酸模)、金鸦(乌头)、虎膏(虎掌)、凤翼(射干)、野狐丝(菟丝子)、猫儿卵(白敛)、羊肠(羊桃)、石马鬃(乌韭)、鹿肠(玄参)、虎须(沙参)、鹿肠(败酱)、鹿首(败酱)、龙修(石龙刍)、雀瓢(女青)、牙子(狼牙)、豹足(卷柏)等。(3)借用器具域。如:金灯(山慈姑)、鬼灯檠(山慈姑)、金盏银台(水仙)、金盏银台(王不留行)、水镜子(莕菜)、八角盘(鬼臼)、铫芅(羊桃)、虺床(蛇床)、马床(蛇床)等。以上词例中,有借助正名代表的本体事物与别名在花的外观形态上的相似性来构建隐喻的,如金灯、鬼灯檠、金盏银台。其中金盏银台可以同时映射不同范畴植物本体,如山草类植物范畴中的下层范畴词汇水仙,也可映射隰草类范畴下层范畴词汇王不留行,金盏银台与水仙、王不留行形成一对二的隐喻映射关系。也有取象叶面形态来隐喻的,如水镜子,生活中水中,叶圆如镜,仰映在水面上,清晰可鉴。八角盘也是取象于叶面如盘的样态。铫芅取象于茎蔓柔软姿态,铫或当姚。虺床、马床取象床的功用特点,床是供睡觉仰卧用的,而蛇虺喜欢卧于植物之下,吃其果实,两者在仰卧行事上具有相似点,马床之“马”是大的意思。如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古人于大物辄冠以马字……今淮南山东谓之大枣为马枣,广东为大豆为马豆。通言谓大蚁为马蚁。”[5]21(4)借用饰物域。如:金钗股(钗子股)、耳珰(枲耳)、西王母簪(石龙刍)、水玉(半夏)、旱珍珠(凤仙)、金钗(石斛)、重楼金线(蚤休)、乌扇(射干)、鬼扇(射干)、婆婆针线包(萝摩)、水锦(陟厘)、云珠(络石)等。(5)借用日常用品域。如:房苑(防葵)、米布袋(紫花地丁)、赤网(菟丝子)等。(6)借用与人相关域。如:道人头(枲耳)、仙人掌(射干)、鬼目(白英)、老翁须(忍冬)、公公须(王瓜)、羊婆奶(萝摩)、鬼头(蒟蒻)、石发(乌韭)、童肠(紫参)等。(7)借用自然物域。如:云英(络石)、凌泉(黄环、狼跋子)、赤雹子(王瓜)、地新(藁本)等。(8)借用饮食域。如:馒头(木莲)、鬼馒头(木莲)等。(9)借用植物与动物的组合域。如:马蓟(术)、獐耳细辛(及己)、子姜(廉姜)、燕尾香(兰草)、虎兰(泽兰)、虎蒲(泽兰)、龙枣(泽兰)、虎麻(马先蒿)、猪麻(茺蔚)、山牛蒡(大蓟、小蓟)、龙豆(续断)、马蔺子(蠡实)、马薤(蠡实)、母猪芥(天名精)、牛茎(牛膝)、羊韭(麦门冬)、马韭(麦门冬)、狗荠(葶苈)、马豆(云实)、鹿葱(藜芦)、金凤花(凤仙)、猴蒜(毛茛)、蛇藨(蛇莓)、木蟹(木鳖子)、象豆(榼藤子)、刺猪苓(土茯苓)、蛇(赤地利)、鸳鸯菊(乌头)、兔核(白敛)、鼠韭(垣衣)、茅爪子(仙茅)、蝙蝠刺(恶实)以上这组组合认知域是认知主体在命名取象时聚焦植物样态特征而过滤掉动物语素本义,或选择植物语素和动物语素共同命名。选择的动物信息词汇往往与植物外感形态、生境有密切关系。如术因叶形似蓟而硕大,命名马蓟,动物语素“马”取大义,植物语素蓟取叶面形态特征。又如藜芦,因其根际似葱形而命名鹿葱,动物语素义鹿在取象命名时被过滤掉了其本义,只保留了语音,与藜对应,起衬音作用。又如木蟹,因植物的核形似蟹子的形状而命名,取象时选择了蟹的形态义,过滤掉了蟹的动物语素本义,植物语素木本义也被过滤掉了,选择类属义“植物”,木蟹命名信息是通过选择感官样态特征获取,与植物语素和动物语素本义无关。又如蚕莓,是蚕老时草莓熟红落地,果实中空的是蚕莓,果实中实的是蛇残莓,蚕莓命名理据是植物语素和动物语素共同选择的结果。借用植物与人相关的组合域,如:孩儿菊(兰草)、孩儿菊(泽兰)、禹韭(麦门冬)、观音莲(海芋)、独脚莲(鬼臼)、苍耳(枲耳)、爵耳(枲耳)等。孩儿菊取象兰草叶形似菊花,小儿喜欢佩戴它而获取理据,它同时映射芳草类植物范畴中的下层范畴词汇兰草、泽兰。其余或取象花形、或叶面样态如韭菜、如耳形。借用器物与植物/动物的组合域,如:铜芸(防风)、马钱子(番木鳖)等,这是取象器物和植物语素、动物语素的感官形态特征来获取命名理据信息。

(三)功能域

1.医域效能表征。如:百本(黄耆)、皱面还丹(人参)、黑司命(肉苁蓉)、灵通(甘草)、强膂(狗脊)、屏风(防风)、药实(贝母)、嗽药(白前)、风药(泽兰)、接骨(续断)、百倍(牛膝)、疗愁(萱草)、益明(地肤)、红内消(何首乌)、解毒(山豆根)、中药(山豆根)、木药子(黄药子)、地不容(解毒子)、血见愁(茜草)、排风(白英)、石血(络石)、当药(酸模)、血见愁(地锦)、去水(芫花)、毒鱼(芫花)、白药(栝楼)等。医域效能表征的认知域,主要是取象草类植物的药效、功能或主治。在命名取象时,因同名异物的归类关系,同一个喻体可以映射不同本体概念事物,如鬼督邮可以同时隐喻赤箭和徐长卿,逐马可同时隐喻玄参和丹参,益明可以同时隐喻茺蔚和地肤,解毒同时隐喻鬼臼和山豆根,血见愁可以同时隐喻茜草和地锦,喻体与本体概念事物形成一对二的映射关系。而且,同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喻体,如景天的喻体有慎火、戒火、救火、据火、护火、辟火、火母等。这些对同一本体或喻体命名的方式是选择视角的不同,激发施喻者和解喻者的想象力。正如束定芳所言:“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隐喻能提供人们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某一事物的可能性。”[6]据考察,同名异物现象是代表本体概念的两事物因功效相同而拥有同一名称,但代表不同的概念范畴事物,如赤箭是芝类,茎似箭杆,叶和茎都是赤色,远看如箭有羽,四月开花,实似苦楝子,其根皮肉汁,核形是五、六棱,中有肉如面。徐长卿,叶似柳,两叶相对,苗似小桑,三月苗青,结子似萝藦,根如细辛。又如茜草和地锦,前者是属蔓草类下层范畴植物,后者是属石草类下层范畴植物,但因都能主治血病,血见了都发愁而命名血见愁,如治损伤出血、产后血崩以及活血行血等。

2.生活域用途表征。如:人余粮(黄精)、米铺(黄精)、山菜(茈胡)、苦菜(贝母)、草果(豆蔻)、肉果(肉豆蔻)、地笋(泽兰)、香菜(香薷)、蕃荷菜(薄荷)、火杴(茺蔚)、乌藤菜(刘寄奴草)、马帚(蠡实)、铁扫帚(蠡实)、蒡翁菜(恶实)、喝起菜(枲耳)、火杴草(豨莶)、粘糊菜(豨莶)、竹叶菜(鸭跖草)、蓝菜(甘蓝)、农果(防葵)、度谷(黄环、狼跋子)、仙遗粮(土茯苓)、冷饭团(土茯苓)、硬饭(土茯苓)、秃菜(羊蹄)、芣菜(蘋)、靥子菜(莕菜)、山苋菜(牛膝)、禹余粮(麦门冬)、胡椒菜(石龙苪)、败毒菜(羊蹄)、牛舍菜(羊蹄)、蔛菜(蔛草)等。生活域用途表征的喻体,主要选择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用特点而命名。如人余粮、仙遗粮、禹余粮,取象于功用可当粮食使用。

(四)与人相关域

如:国老(甘草)、野丈人(白头翁)、胡王使者(白头翁)、护羌使者(独活)、胡王使者(独活)、鬼卿(藁本)、余客(芍药)、鼠姑(牡丹)、花王(牡丹)、抱灵居士(莎草、香附子)、女华(菊)、女茎(菊)、菊婢(凤仙)、金寄奴(刘寄奴草)、妓女(萱草)、千心妓女(地肤)、将军(大黄)、和姑(半夏)、玉女(菟丝子)、女葳(紫葳)、瘦客(月季花)、陈知白(何首乌)、仙女娇(九仙子)、丁父(南藤)、禹孙(泽泻)等。与人相关认知域,用人名来获取命名理据信息,或选择其功效、或取其外形,或选择其历史故事、或选择人的外形姿态、或寄予人们的某种信念与意识。如大黄命名将军的理据或取其功效,或取其观念。时珍引弘景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时珍引杲曰:“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4]1115妓女喻指萱草时,取象其能使人忘忧疗愁的功效,当喻指地肤,则取象其枝繁头多的外形特征。如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诗“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又如仙女娇隐喻九仙子,取象其枝桠袅袅下垂的情态,如同仙女娇柔婀娜的身姿。胡王使者喻指白头翁时,取象其状如老翁的形态。喻指羌活时,取象其来自羌人的药材疗效显著的特点,以人突显疗效的来源。鬼卿因能治一百六十种恶风鬼疰而获取理据信息,它暗含着人们的迷信思想。其余与人相关的认知域,取象理据可据此类推。

(五)事件域

如:离母(赤箭)、婆罗门参(仙茅)、将离(芍药)、常思(枲耳)、进贤菜(枲耳)、蟾蜍兰(天名精)、蛤蟆蓝(天名精)、刘草(天名精)、织女菀(女菀)、羊耆(麦门冬)、鹿葱(萱草)、宜男(萱草)、割田藨(蓬蘽)、插田藨(覆盆子)、留求子(使君子)、交藤(何首乌)、丁公寄(南藤)、尧韭(菖蒲)等。事件域的认知来源主要是选择与人的动作行为相关情景来获取命名理据信息。如女兰喻指兰草,何宁《淮南子·谬称》云:“男子树兰,美而不芳。”[7]728时珍推断“兰须女子种之,女兰之名,或因乎此。其叶似菊,女子、小儿喜佩之,则女兰、孩菊之名,又或以此也。”[4]903女兰代表了命名的认知域是一个事件域,涉及到人与动作相关的情景。

(六)地方域

如:衡(廉姜)、由胡(白蒿)、恒山(常山)、昆仑(白敛)、苌楚(羊桃)等。地方域命名认知域是取象本体概念事物的地域特征而命名,但有的地名并非实指字面义的地方域,如昆仑,时珍称“言其皮黑也。”昆仑取象字面义的地方域与实际地理方位不对称。恒山是地方名,指称药物的产地,字面义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对称,命名杜衡、由胡、苌楚的理据与此类同。

(七)生境域

如:水宿(白昌)、醮石(香蒲、蒲黄)、石发(陟厘)、蒙顶茶(石蕊)、垣嬴(垣衣)、昔邪(垣衣)、泽败(败酱)、陵泽(甘遂)、甘泽(甘遂)、重泽(甘遂)、陵苕(紫葳)、陵时(紫葳)、水泻(泽泻)、鹄泻(泽泻)、及泻(泽泻)等。生境域命名理据是说明本体概念事物的生长环境特点,如水泽、山石、湖泊、陵畔等。例如,香蒲生南海池泽,蒲黄生河东池泽,池泽里暗含醮石,命名理据取象其生境特征。泽泻生于池泽之地,所以别名水泻、鹄泻、及泻取象于此,泽泻功效能去水,如泽水之泻的势态。

(八)意识域

如:鬼盖(人参)、土精(人参)、地精(人参)、羌活(独活)、日精(菊)、无心(薇衔)、玉门精(天名精)、天苴(甘蕉)、卑相(麻黄)、卑盐(麻黄)、卑共(茵芋)、地髓(地黄)、不死药(麦门冬)、王母珠(酸浆)、洛神珠(酸浆)、鬼丑(甘遂)、天仙子(莨菪)、隔河仙(海芋)、鬼目(紫葳)、地精(何首乌)、茅蒐(茜草)、水廉(水萍)等。意识域命名理据取象人们的某种思想意识或观念。如麻黄命名为卑相、卑盐表达了人们的谦卑地位意识。人参因得地之灵气而命名地精,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地精同时隐喻何首乌,提取其咀嚼日月之精华的特征来表达人们的信念。又如麦门冬可以服食断谷,命名不死药表达了人们对药效神奇的崇拜。其他与意识相关的认知域在取象命名理据时可与人们的心理特征联想、类推获取共享信息。

(九)性能域

如:三坚(蠡实)、屈人(蒺藜)、黄良(大黄)、利茹(防葵)、卭巨(大戟)、拒冬(续随子)、粘刺(云实)、毒公(乌头)、守田(半夏)、急性子(凤仙)、黄踯躅(羊踯躅)、闹羊花(羊踯躅)、惊羊花(羊踯躅)、金刚根(菝葜)、石解(防己)、耐冬(络石)等。性能域的命名理据主要取象于喻体本身的性格特征,如忍冬、忍凌、颗冻、氐冬、耐冬等都突显其耐寒的药性。其他的以此类推。

(十)味道域

(十一)价值域

如:王孙(黄耆)、重楼(黄精)、千两金(淫羊藿)、金不换(三七)、百两金(牡丹)、滴滴金(旋覆花)、王刍(荩草)、千金子(续随子)、千两金(续随子)、三百两银药(马兜铃)等。价值域命名理据是认知主体赋予本体概念范畴事物价值或与价值相对等的地位、药效等特征,如金不换是突显其能合金疮的药效和贵重难得的特点。黄精久服能延年不饥,贵为皇宫胜品,如同建造重楼大厦,地位显赫。马兜铃能治蛊,岭南人隐语为三百两银药,突显其价值特征,掩藏其功能特征。

(十二)时间域

如:黄昏(王孙)、节华(菊)、女节(菊)、夕句(夏枯草)、夜呼(商陆)、月月红(月季花)、夜合(何首乌)、万岁(卷柏)等。时间域命名理据是突显草类植物与时间相关的特征,如何首乌有雌雄两种,夜晚雌雄苗蔓相交,或隐化不见,白昼则疏散枝蔓,以夜合来隐喻命名,取象于时间认知域。卷柏性耐寒,命名万岁是突显其耐久的时间特征。

(十三)颜色域

如:羊乳(沙参)、肌如(大黄)、乌藨子(覆盆子)、地血(茜草)、瑞雪(栝楼)等。颜色域命名理据是突显喻体概念事物的颜色特征,它不同于喻底,因为具体色谱如白色、红色、黑色可直接标明喻底,而羊乳、肌如、乌藨子、地血、瑞雪是需要认知主体根据语境推理获取各自事物概念的颜色域特征。比如,羊乳是像乳汁一样的白色,肌如是像肌肤一样的白色,乌藨子是聚焦植物外观的黑颜色而过滤掉其他信息,地血是联想血的颜色是红色的特征,瑞雪也是联想雪色洁白的特征。

(十四)类属域

如:地菘(天名精)、埊松(天名精)、就葛(黄环、狼跋子)等。类属域命名理据是突显喻体认知域的类属特征,如地菘、埊松叶与蔓青、菘菜相类,黄环是属葛类,因而命名就葛。

(十五)组合域

各个喻体(始源域)相互组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七种。1.形态域+颜色域:羊婆奶(沙参)、白面根(荠苨)、黑狗脊(贯众)、金雀儿椒(白鲜)、白术(芍药)、红豆蔻(高良姜)、紫菊(马兰)、青白苏(荠苧)、白菀(女菀)、丹棘(萱草)、碧竹子(鸭跖草)、碧蝉花(鸭跖草)、剪红罗(剪春罗)、紫背龙牙(蛇含)、赤葛(何首乌)、赤节(萆薢)、白葛(白兔藿)、赤薜荔(赤地利)、绿豆青(曲节草)。2.味道域+形态域:茴芸(防风)、土细辛(杜衡)、雀头香(莎草、香附子)、水香棱(莎草、香附子)、香麻(茅香)、臭苏(荠苧)、雀儿酸(酢浆草)。3.功能域+形态域:对节菜(牛膝)、马目毒公(鬼臼)、四叶菜(蘋)、田字草(蘋)。4.生境域+形态域:野生姜(黄精)、山蓟(术)、山姜(术)、山大黄(酸模)。5.时间域+性能域:戊己芝(黄精)、六月凌(曲节草)、六月霜(曲节草)。6.味道域+功能域:如猪膏莓(豨莶)、虎膏(豨莶)、狗膏(豨莶)。李时珍在《草部·隰草·豨莶》解说:“猪膏、虎膏、狗膏,皆因其气,以及治虎狗伤也。”由此推断,猪膏莓、虎膏、狗膏是以味道和功能的组合认知域获取命名理据。7.生境域+味道域:泽芳(白芷)、水香(泽兰)。另外喻体组合的认知域有“生境域+颜色域”,如石蓝(白前);“形态域+性能域”,如独摇芝(赤箭);“味道域+颜色域”,如酸赭(地榆)。以上组合认知域命名理据是聚焦各自认知域的特征来获取共享信息,如颜色域、味道域、功能域、生境域、时间域,通过各自组合而成隐喻命名复音词,各自认知域里的语素发挥了标识语义特征的作用。

(十六)方位域与方法域

方位域,如乃东(夏枯草)、东方宿(羊蹄)。东边和东方都表示植物生长的方位。方法域,如阴成(菊)。菊花的制作方法之一是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所以菊隐喻命名为阴成。

三、草部类药名词汇始源域的认知分析

草部类药名词汇隐喻命名时始源域涉及到认知主体16个方面的认知域,具体分析情况,如表1和表2。

表1 草部类药名词汇始源认知域简表

表2 草部类药名词汇语音、功能、形态隐喻认知域简表

表1中数据反映了以下两点。(1)草部类药名词汇隐喻命名主要是形态隐喻命名,占主流地位,隐喻命名复音词形成的等级范畴次序是:形态域→功能域→语音域→性能域→事件域→人域→意识域→味道域→生境域→价值域→其他。(2)形态域、功能域、语音域、性能域和事件域在草部类隐喻命名中具有更高等级的取象趋势,是认知主体根据语境提供的互明信息(施喻者和解喻者共知信息)来联想、推理而获取事物概念理据信息。

表2中数据反映了以下三点。(1)语音隐喻中认知主体通过讹音的方式来获取理据,一方面体现了讹音隐喻是主要取象方式,另一方面也表明讹音是地方用药习惯在语音符号上的反映,有时混淆了事物概念的本质,造成了以讹传讹的现象。这与中医注重口耳相传,行业保密也有关系。(2)功能隐喻主要偏重药物的主治,因为它是医者和患者更为关注的焦点信息。(3)形态隐喻取象主要借助他物形态实现跨越隐喻,认知主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维方式代表着中医命名的主流倾向,因为描摹事物的动态、或静态、或神态付出的认知努力比直接借助他物的形态类比本体事物概念的形态相对要大,获取的认知效果反而不理想。借助实物表征本体形态的复音词一般是NN名词性语素组合而成,自身形态表征本体形态的复音词一般带有形容词性语素,名词性词语的认知努力一般要比形容词性词语付出的努力少,但获取的命名理据效果要大。

四、小结

据考察,隐喻命名的喻体始源域涉及到16个方面的认知域,主要有语音域、形态域、相关人域、事件域、地方域、生境域、意识域、性能域、味道域、价值域、时间域、颜色域、类属域、方位域、方法域以及各认知域自相结合的组合认知域等。本文根据草部类药名词汇的命名理据,分析隐喻命名时认知域的始源情况,提出草部类药名词汇隐喻命名主要是形态隐喻命名,形态隐喻的取象主要是借助他物形态实现跨域隐喻;形态域、功能域、语音域、性能域和事件域在草部类隐喻命名中具有更高等级的取象趋势,其中语音隐喻主要是认知主体通过讹音的方式来获取理据,功能隐喻主要偏重药物的主治。隐喻命名形成的等级范畴次序是:形态域→功能域→语音域→性能域→事件域→人域→意识域→味道域→生境域→价值域→其他。

[参 考 文 献]

[1]刘安.淮南子[A].四部丛刊初编子部(卷十九) [C].上海:上海书店,1959.

[2]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4]李时珍.本草纲目[M].刘衡如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章炳麟.新方言[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何宁.淮南子集释(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8.

猜你喜欢

药名理据本草纲目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药名
买药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药名戏与《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