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特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2009-07-17陈晗
陈 晗
The last Christmas of Harold Pinter
英国剧作家哈罗特·品特,这位继贝克特之后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荒诞派剧作家,这位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在耗尽6年对抗癌症的体能后,于2008年的圣诞之夜悄然离世。这个圣诞之夜,伦敦沉寂了,不仅是因为金融危机,更是因为品特。伦敦的上空,飘下了18年来罕见的大雪。
英国BBC新闻网站挂出了2005年品特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对他的采访片段,从画面中,人们再次清晰看到品特清瘦的脸庞和眼角闪烁的泪花。他用受食管癌手术之后的沙哑嗓音吃力地表达他的惊喜:“太激动了,从未想过会获奖,喜出望外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过我会花整个十一月来仔细考虑我的获奖感言的。”当被问及是否知道获奖原因时,品特的脸上再次出现可爱的笑容,他深深地痴迷着两样东西——艺术和政治。两者有时交汇,有时又不相同。品特打趣地回答道,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都非常感谢评委会,非常愿意遵从他们的意思去领奖!
在这段采访视频中,品特给人们的是一个友好、和气、机智、可爱的犹太老人形象,就连熟悉他的伦敦人也说,他与原先那个充满政治火药味的品特太不相同了。
品特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上海“青话”在80年代上演了他的代表作《情人》,上海话剧中心在90年代上演了《背叛》。由于语言、背景、文化的差异,国内观众一时难以接受和确切理解剧中的含义。品特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的不多,而排练上演的剧作更是凤毛麟角。但是,虽然东西方人文哲理、艺术欣赏存在很大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品特及其作品的肯定和尊重。
品特去世后的第二天,650名观众聚集在伦敦西区the Duke of York剧院观看品特的作品《No Mans Land》(《无人地带》),场内座无虚席,安静肃穆,麦可·甘堡(Michael Gambon)当众朗读了摘自剧中的一段话(这是品特三个月前特意抄于纸上,叮嘱他在自己的葬礼上朗读的)。品特的好友、著名戏剧评论家麦可·比尔林顿(Michael Billington)感慨地回忆道:“八周前,品特还携夫人拖着病弱之身去看由他导演、由学生表演的一出戏。落幕后,品特登上舞台向学生们表示感谢和鼓励。而现在,人们只能在没有品特的舞台上再次与品特的作品相会。”
让我们翻开书页,细读字里行间那个伟大而又独特的品特吧。
让我们敞开心扉,去接受各种评论之下的品特吧。
让我们合上书本,在记忆中回味生活里友好机智的品特吧。
让我们期待,在中国的舞台上再次与品特相会吧。
小贴士1
在英国戏剧中,他是一位独一无二的大师。从50年代起,他便主宰了整个戏剧领域。——BBC创意总监阿蓝·严托巴(Alan Yentob)
哈罗特·品特不仅写出了他那个时代的杰出作品,而且向储藏在阁楼内泛着霉味的传统英国文学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英国剧作家汤姆·斯道帕德(Tom Stoppard)
小贴士2
他的剧作《情人》在国内上演过数次,但没有一位导演或演员领会其精髓,他们大多世俗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导演孟京辉
我认为,哈罗德·品特的作品是荒诞派戏剧中最难懂的一类。正因如此,国内观众对其很难接受。——剧作家赵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