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及物性角度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014-04-01谷玉英

关键词:亡妻江城子首词

谷玉英,何 丽

(北京交通大学 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44)

一、理论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这些功能千变万化,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有限的、抽象的、更具概括性的功能,这就是“元功能”或“纯理功能”(metafunction),[1]11具体分为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三大类。韩礼德所说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两部分。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主要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得到体现。[1]7及物性系统是经验功能的核心内容,对语言经验功能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其进行及物性分析来完成的。

韩礼德认为,及物性系统是一个语义系统,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为若干种“过程”(process),即通过语法将经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1]75过程、参与者、环境构成及物系统中有意义的语法单位——小句(clause)。及物性系统可以把人类的经验分成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等六种。物质过程指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不但可以表现具体的动作,也可以反映抽象的行为;心理过程指表达感觉、反应和认知等的心理状态或心理活动的过程;行为过程指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言语过程即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关系过程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存在过程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1]82-84

运用及物性系统分析语篇,即将语篇划分为具有意义的小句,并指出各小句所属的及物性过程类型,进而分析其中涉及到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以此来分析语篇的经验意义,理解语篇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及物过程阐述

(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简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下简称《江城子·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作的一首悼亡词。“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在这一年的正月二十日夜里,词人梦见了死去十年的妻子王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他绵绵不尽的哀伤和对亡妻的思念。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怀念;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2]

这首词的全文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江城子·记梦》及物性过程分析

将这首词划分成具有完整句法意义的小句,如表1,按小句进行及物性过程分析。

表1 《江城子·记梦》中各小句及物性过程分析表

《江城子·记梦》,“江城子”是词牌名,而“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是一个物质过程,过程的动作者和目标分别是“我”和梦,“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这一环境成分说明了梦境发生的时间。词人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成了亲。王弗美丽端庄,且侍亲甚孝,词人与妻子恩爱情深。可惜世事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去世,归葬于故乡四川。这对词人是非常大的打击,词人精神上的痛苦以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不言而喻。熙宁八年词人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梦醒后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这一环境成分为下文的“十年生死”作了铺垫。这首词的首句是个物质过程,环境成分“十年”与“生死”叙述了词人的妻子已经逝去十年,词人与妻子生死相隔的事实。“两茫茫”不仅承接前半句“十年生死”引出生死相隔、纵使思念也茫然无法相见的苦闷,一个“两”字一笔双写,交代了过程的参与者是词人及亡妻王氏,更体现了词人与亡妻的深切感情:不仅词人思念妻子,妻子也在苦苦地思念着词人。首句之后,紧接着物质过程“不思量”中,一个“不”字描述了词人试图通过理智来压抑感情,不让自己陷入对过去的怀念中:爱妻王弗已经去世十年,这十年间,词人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颇受压制和排挤,心情抑郁。到了密州之后又日日忙于政务,且生活穷困潦倒。现实生活的坎坷怎能不让词人怀念与亡妻王弗美满幸福的过往?但此时继室与儿子陪伴左右,因此不管词人多么思念亡妻、怀念过往的幸福,也不能“思量”。然而,往昔与妻子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已深深印刻在心里,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忘怀的。“自难忘”这一心理过程中,“自”是环境成分,展示了词人思念王氏的程度——情不自禁。此处物质过程“不思量”和心理过程“自难忘”结合在一起,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挣扎和他与亡妻之间情难自禁的深厚感情。随后的一句存在过程“千里孤坟”,叙述了亡妻王弗的坟墓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四川,环境成分“孤”既是描写词人妻子独葬于数千里之外老家的现实,更从侧面叙述了词人与亡妻生离死别、历经仕途坎坷波折、内心孤苦无依的现状。而正是远隔数千里,词人才会“无处话凄凉”。“无处话凄凉”这一小句同时包含了存在过程“无处”和言语过程“话凄凉”:因为与亡妻远隔数千里,想要到坟前去祭奠也无法实现,因而“无处”;而对亡妻的无尽思念与自己独自一人面对世间坎坷的凄凉,更是无法诉说了。下一小句“纵使相逢应不识”中,“纵使相逢”是一个物质过程,词人明明日夜思念亡妻,盼望与她相逢,为什么是“纵使”呢?后半句心理过程与物质过程“应不识”解释了词人的遗憾:纵使自己与亡妻能够相见,亡妻或许也不会认出自己。与词人生活了十多年的妻子,如何会认不出自己的丈夫?在下句的两个关系过程“尘满面”及“鬓如霜”中词人解释了原因:经过十年的坎坷与奔波自己早已形态苍老、满面沧桑、鬓发花白如霜,已然不是十年前风华正茂的样子,即便是熟悉自己的妻子也“应不识”。“应”字既表达了词人对夫妻二人相逢情景的猜测,更是将词人十年内的坎坷经历、苍老的形态与疲惫的内心充分表现了出来。需要强调的是,“尘满面”一句表面上看是存在过程,但实际上却是关系过程。此时的词人为密州知州,自然不会真的“尘土满面”,而是“如尘土满面”。这一关系过程刻画了词人在这十年中历经坎坷波折,早已满面沧桑、如尘在面的苍老形象。至此便是这首词的上阕内容,主要描写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沉思念,为下阕对梦境的描写作了铺垫。

正是上阕中词人对亡妻的深沉却又无法诉说的思念之情久积成梦,才会有下阕词人在梦境中回到家乡,见到日夜思念的妻子的情景。下阕首句通过行为过程和物质过程开始讲述与妻子相逢的情景:生死相隔的两人在现实中是无法相见的,相逢只能发生在梦境,行为过程“夜来幽梦”中的“梦”字与题目“记梦”相呼应。正是因为在梦境中,所以才会“幽”,环境成分“幽”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梦境的隐约、不真实。在随后的物质过程“忽还乡”中,环境成分“忽”是描写还乡之快。明明远隔数千里,却刹那间就回到了家乡,这样的情景,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实现,此处“忽”与“梦”相辅相成。随后的物质过程“小轩窗,正梳妆”,叙述词人在梦中看到的情景:妻子如同往常一样,正在小轩窗前对镜梳妆。环境成分“小轩窗”短短三个字,展现了词人虽然离乡十年,仍清楚记得家中的模样,从侧面体现出词人对家乡生活的不舍与怀念:正是因为不舍,才会日夜怀念,而日夜怀念则让词人对家中情景无比熟悉,不曾遗忘。十年前词人风华正茂,仕途平坦,夫妻和谐美满。词人每日看着妻子在小轩窗旁梳妆,这平常的日子现在看来是多么的遥不可及、让人怀念。下一句物质过程“相顾无言”描写了梦境中相隔十年之久的夫妻重逢后既没有絮絮地诉说愁肠,也没有像词人之前想的那样“纵使相逢应不识”,只是沉默地相望着。此处环境成分“无言”描绘了词人与妻子两两相望的方式。这个无声有泪的细节特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3]394然而,无言并不是无话可说,正是因为分离十年突然相逢,有太多的话要说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无言”恰恰表达了词人与妻子之间的思念至深,千言万语只能化作泪水、流泪千行。在“惟有泪千行”这一行为过程中,环境成分“千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词人与妻子流泪满面的样子,更添离别期间思念之苦与短暂相逢的宽慰。然而,所有这些不过是梦境,梦醒回到现实,词人更添了思念与凄凉。但词人此时却不再叙说自己梦中与妻子相见的安慰与梦醒后的凄凉,而是笔锋一转,描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料得年年肠断处”包含两个心理过程,“料得”虽然是词人的猜测,但语气却十分肯定。正是因为对妻子深爱自己之情的笃定,词人才会“料得”,这份笃定体现了词人与妻子之间的互通心意、伉俪情深。“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词人料想的妻子思念自己的样子:明月之夜正是团圆之时,但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妻子却无法与自己团聚,只能殷切地思念自己,一如自己思念她那样,柔肠寸断。环境成分“明月夜,短松冈”描写了亡妻墓地的景象:圆月之夜,矮松成林的山岗上,凄凉的月色洒在亡妻的坟墓上。月亮越圆越明,越反衬亡妻的孤寂凄凉。而亡妻正是在这样凄清幽然、黯然销魂的环境中不断地思念自己。这种推己及人的表现方法,表面上写了亡妻的思念之苦、凄凉孤独,更是从侧面诉说了词人对妻子殷切的思念以及内心孤苦无依的现状,同时也表现了词人与亡妻之间互通心意、深切的感情以及那份不会随着时间消失的思念之情。

对这首词正文及物性过程的统计情况见表2。

表2 《江城子·记梦》小句及物性过程统计表

一般来说,表示描述意义的过程多数是关系过程、存在过程和心理过程,而表示叙述意义的则多数是物质过程。[4]93通过表2看出,在这首词中这三个过程所占比率共为47.37%。大量的描述意义将词人的内心活动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真实传递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与对亡妻真挚的悼念,与这首词的悼亡主题相符。

在语篇中,物质过程主要用于叙述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提高语篇的客观真实性及可信度。作为一首记梦的悼亡词,既是梦境,那么所发生的一切本不会有太大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不会有太高的可信度,物质过程自然不应该占太大比例。但在这首词中物质过程分布均匀,即除去题目,上下阙各含三个,比率为36.84%,仅次于表示描述意义的三个过程(关系过程、存在过程和心理过程,共占47.37%),所占比例较大。笔者认为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在上阕,既有表达描述意义的关系、存在和心理过程,又有表达叙述意义的物质过程,描述与叙述结合,使得词人的感情既生动形象又发自肺腑,自然真切,极大程度地引起读者共鸣;而在下阕,词人虽是记叙隐约的梦境,但在梦境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是亡妻对镜梳妆的样子,还是夫妻二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情景,对词人来说都是那么的真实、触手可及,以至于词人将梦境中的一切信以为真,于是这梦境便有了客观真实性与可信度。所以,从整体上看,物质过程使用较多非但没有使这首词的内容影响悼亡词的描述性主旨,反而与表示描述意义的过程一起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词人在现实的坎坷波折、孤独凄凉与情感上思念亡妻、怀念过去美好时光之间的挣扎,更加体现了词人怀念亡妻的情难自禁,使这首悼亡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全文只有一处言语过程,即“话凄凉”。仅此一处的言语过程一方面与存在过程“无处”相呼应——亡妻的坟墓远在数千里外,词人的千言万语无处诉说,自然不会出现言语过程;另一方面,词人虽与妻子在梦境中相遇,久别的两个人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然而即使只是沉默地相望,彼此也能了解对方的心意,“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夫妻二人最好的交流方式,于是也不必出现言语过程。因此,在全词中言语过程只出现一处不仅与词人孤独无依的现状相吻合,也更深层地描述了夫妻二人的心心相印之情。

通过表1不难发现,从这首词划分出来的20个小句中,有16个过程中参与者为隐性(表1中各过程隐性参与者用括号标出),占总数的8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与英语重形合相比,汉语更重意合。汉语古诗词由于字数、韵律节奏等方面的要求而语言更为凝练,意合性更为突出,用词浓缩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这首《江城子·记梦》既为记叙词人与亡妻王氏久别重逢的梦境,表达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那么在这一语境下大部分及物性过程参与者必然与词人“我”和亡妻王氏有关,因此即使使用隐性参与者也不会影响读者的理解,反而使整首词语言更为简洁凝练,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细细品味词人与亡妻之间的伉俪深情。

语篇中的环境成分所表达的意义包括时间、空间、方式、程度、比较、伴随、因果、身份等,[1]87其作用是补足过程意义。在这首词中,共有13处环境成分。这些环境成分一方面交代了梦境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表达程度、方式等意义,渲染了词人的孤独凄凉与对亡妻深切的思念,加深了本首词的意境,使读者感同身受,备受感动。

三、小结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为理论依据,对《江城子·记梦》进行了分析。一方面,从微观角度对这首词中各个及物性过程进行过程、参与者及环境成分等方面的分析,加深了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结合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从宏观角度对词中各类及物性过程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解释,从更深层次对这首广为人知的词进行了解读,感悟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本文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及物性系统在古词语篇分析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助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理解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另外,通过对这首词的及物性分析可以发现,在语篇中将及物性系统各类过程以及表示各种意义的环境成分不同程度地结合使用,可以从不同角度将语篇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全方位、多层次地表达出来,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和丰满。这对当代诗词创作是一个启示。

[参 考 文 献]

[1]胡壮麟,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百度百科.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BE/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03217.htm.

[3]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Z].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6.

[4]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亡妻江城子首词
江城子·春潮不息
神回复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宋高宗的眼力
再婚相处有讲究
江城子,秋日送战友
以“情”之钥匙开启《江城子》感人之门
情到深处自然浓
——评孙犁散文《亡人逸事》的结尾艺术
我记得,我记得
《诗词曲五首》(选二)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