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14-04-01宋辰斐潘燕君夏以琳
宋辰斐 潘燕君 夏以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儿科,上海 200071)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宋辰斐 潘燕君1夏以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儿科,上海 200071)
厌食;中医疗法;综述
小儿厌食症是儿童摄食行为异常的一种疾病,多发于1~6岁儿童,常表现为较长时间食欲缺乏或食欲减退,见食不贪,甚至拒食,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并可造成患儿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其他系统疾病的易感性增加[1]。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方法都缺乏统一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兹将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小儿厌食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杨丽娟等[2]认为,厌食症的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家长未及时添加辅食,小儿断乳年龄过大可导致小儿偏食,饮食习惯不良或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重要的病因。另外精神、药物及季节等因素均可造成小儿厌食。孟宪敏等[3]认为,全身或局部疾病、喂养不当是导致小儿厌食症最主要的后天因素,各种原因造成的先天不足也是厌食的因素之一。另外,精神因素及药物影响也可造成厌食,但所占比例较低。
胃运动功能的异常是小儿厌食症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张寅等[4]对30例厌食症患儿进行液体胃排空、胃动力学指标测定,结果证实患儿确实存在胃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蒋丽蓉等[5]认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小儿厌食症密切相关。对此类患儿及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营养及发育[6]。姜永红等[7]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脑肠肽与小儿厌食症密切相关。多种神经肽能刺激或抑制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NPY)和刺鼠相关蛋白(AgRP)的表达释放,从而影响食物摄入,导致脑肠肽-摄食中枢紊乱。微量元素与厌食密切相关,尤其是锌的缺乏在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因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肖满田[8]将厌食症患儿的血锌、血硒、血铁、血钙、血镁与正常儿童比较,发现厌食症患儿的血硒及血锌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5)。表明硒的缺乏可导致患儿味觉异常,缺锌则使患儿味觉的敏锐度降低,导致患儿摄食量减少。蒋少华等[9]研究厌食症患儿的血清微量元素,发现厌食症患儿除缺锌外还可出现镁、钙、铁的降低及铜的升高,提示厌食可能还与其他微量元素的失调有关。
1.2 诊断标准 临床发现大部分厌食症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可无异常表现,为功能性厌食,仅有小部分患儿有器质性疾病。许多西医书籍并未将小儿厌食症列为单独的病种,而是作为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症状。2002年第7版《实用儿科学》[10]将小儿厌食症归为一个独立病种,并定义为: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
2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的一种脾胃疾病。中医古籍对此病记载较少,至宋代将其列为儿科独立病证,称为“乳食不下”。后世医家又有恶食、食不下、不能食等多种病名[11]。
2.1 病因病机 小儿厌食症的病位主要在脾,脾失健运,胃纳失司为主要病机。正如《灵枢·脉度》所云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脾胃健运才可知饥欲食。各种原因使脾失健运均可导致厌食。古代文献中有许多针对厌食病因病机的论述,如《素问·奇病论》指出“甘者令人中满”,《素问·痹论》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幼幼集成》指出“或因病有伤胃气,久不思食”,可见古人对厌食一证已有较全面的认识[11]。
现代医家对厌食症的病因进行统计研究,也颇有所获。胡爱国[12]对临床300例厌食症患儿进行统计,发现厌食症的病因主要与喂养不当、先天不足、久病伤脾、思虑过度、暑湿熏蒸等有关。其中喂养不当占47.9%,先天不足占20.8%,久病伤脾占27.1%,为最主要的三大病因。王霞芳[13]经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将厌食症辨证分为湿食里滞型、脾胃气虚型、肝胃不和型、营卫不和型及胃阴不足型。曾静雯[14]认为,夏季暑湿较重,暑湿熏蒸,脾更易为湿所困,脾阳失展,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不思纳谷,故部分患儿夏令时症状可进一步加重。2009年出版的《中医儿科学》[15]将厌食症的病因归纳为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及情志失调,与临床统计结果基本相符,病机则归纳为脾胃不和,纳化失职,主张以健脾开胃为治疗大法。陈明英[16]认为,小儿厌食症与肝的疏泄失常密切相关,虽然部分医家认为小儿情志病少,然清代《冯氏锦囊秘录》指出小儿“魂魄神志意之五志既全,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便有”,临床肝旺的厌食症患儿也屡见不鲜。
2.2 诊断标准 目前中医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临床诊断以食欲减退为主。2003版上海市卫生局制订的《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7]将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定为:①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②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可,活动如常;③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之物,嗜吃零食或偏食等。
3 小儿厌食症的西医治疗方法
3.1 促进胃动力药物 刘洪清[18]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厌食症患儿36例,治疗2周。结果:患儿食欲改善,饭量增加,总有效率85.19%。说明多潘立酮作为促进胃动力药,作用于外周的多巴胺受体,可增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有效消除由于胃动力不足而产生的消化不良。尹小勇[19]应用西沙必利片治疗小儿厌食症46例,并与对照组应用复合维生素B液治疗小儿厌食症31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75%的患儿1周内食欲改善,3周后有效率93.5%。对照组20.8%的患儿1周内食欲改善,3周后有效率51.6%。2组1周内食欲改善率、3周后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西沙必利为多巴胺拮抗剂,不易渗透中枢,可作用于食管、胃及大小肠,起到促进胃肠道蠕动与排空的作用。
3.2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制剂 因小儿厌食症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密切相关,补锌剂作为常用药物被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姚子玉等[20]应用锌硒宝片治疗缺锌的厌食症患儿180例,治疗1个月,总有效率93.9%。韦彦成[21]应用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联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小儿厌食症45例,总有效率87.0%。
3.3 调节肠道微生态制剂 许春娣等[22]应用培菲康散剂治疗厌食症患儿134例,治疗4周,总改善率84%。说明调节肠道微生态制剂对小儿厌食症有疗效,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有益菌的比例,促进肠道对营养的吸收,且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患儿饥饿感,从而改善症状。
3.4 其他 欧立平[23]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56例,好转率96.4%。通过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达到预防细菌和抵抗病原体感染的目的,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4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4.1 中药辨证论治 江育仁教授认为,小儿厌食症当用运脾法治疗,小儿脾常不足,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运有动而不息之意,是脾的基本生理功能,以张隐庵《本草崇原》“凡欲运脾,则用苍术”的理论基础,将苍术作为运脾的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并将小儿厌食症分为偏于功能失调和偏于脾胃虚弱2种。偏于功能失调者,予燥湿、理气、消食法,药用苍术、佩兰、陈皮、鸡内金、焦山楂等;偏于脾胃虚弱者,予健脾、益气法,药用党参、茯苓等,配以助运之神曲、陈皮等[24]。王霞芳[13]将小儿厌食症分为5型,即湿食里滞型、脾胃气虚型、肝胃不和型、营卫不和型及胃阴不足型。湿食里滞型方用董氏开胃散加减(药物组成:胡黄连、五谷虫、厚朴、青皮、陈皮、茯苓、莱菔子、连翘、枳实);脾胃气虚型方用异功散加味;肝胃不和型方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营卫不和型方用桂枝汤加味;胃阴不足型方用养胃汤加减。
应用经典方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报道很多,参苓白术散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方剂之一。童桦等[25]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药物组成:山楂、神曲、茯苓、陈皮、党参、炒白术、淮山药、炒麦芽、扁豆、连翘、甘草。结果:总有效率95.0%。赵希林[26]应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多种证型小儿厌食症30例。以藿香、葛根、甘草、木香、太子参、茯苓、白术为基本方,脾失健运型去白术加苍术、枳实炭、神曲;脾胃气虚型去木香,加山药、枳实炭;脾胃气阴不足型去木香,加山药、乌梅、石斛;肝脾不和型加柴胡、白芍药、香橼、佛手。结果:总有效率96.7%。周黎黎[27]临床观察发现,加味益胃汤(药物组成:北沙参、麦门冬、生地黄、玉竹、石斛、生麦芽、生谷芽、藿香、山药、莲子、乌梅)可治疗脾胃阴虚型小儿厌食症,此方可改善厌食症状,并可减轻患儿手足心热等阴虚证候。殷琦侃[28]应用桂枝汤治疗小儿厌食症,将桂枝汤和消导药配合使用,经临床观察确实可改善患儿症状。尤在泾曾言桂枝汤“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厌食症患儿既有饮食积滞,又有脾失健运,此类患儿消不宜,补不受,恰可用桂枝汤调其阴阳。无论是名家经验还是经典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当从脾论治,以求脾气健运,胃纳如常,脾胃升降有序。
4.2 中成药治疗 徐银芳等[29]应用王氏保赤丸治疗以脾失健运为主要病机的小儿厌食症50例,有效率92.0%。沈永权等[30]应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100例,可明显改善患儿食少、腹胀、腹痛及大便异常等症状,总有效率76.92%。夏以琳等[31]应用健脾四号合剂(药物组成:苍术、麦麸草、茯苓、藿香、厚朴、车前子、黄芩、甘草)治疗湿阻中焦、脾失健运的厌食症患儿30例,并与对照组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2组胃动力均有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脾四号合剂在提高患儿食欲的同时也可改善患儿胃动力,并且副作用更小。
除服用中药及中成药,外治法也可应用于厌食症患儿,针对进食进药极度困难或伴有呕吐症状的患儿,外治法更能突显其优势。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疗法,如与内服药物配合,内外合治,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5 结 语
小儿厌食症是临床常见病,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故家长对本病尤为重视。厌食症患儿多无器质性疾病,合理喂养和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是关键,同时还应尽可能地排除厌食诱因,所以对家长的健康宣教十分重要。在小儿厌食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情况下,临床治疗仍以改善食欲为主。目前西医主要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补锌剂及调节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临床可起到一定疗效,但患儿停药后病情易反复。中医则选择内服中药或中成药及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治疗。中医具有辨证论治的特色,对原因不明的厌食症患儿亦可起到很好的疗效,且不易出现反复,较西医有一定的优势。中西医虽有各自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使用时为提高疗效,往往联合治疗。总之,临床不拘于成法,善于变通,方可增强疗效。然而,本病发病机制不明确限制了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另外诊断标准不统一、辨证分型不一致等因素导致目前无法总结出公认的小儿厌食症临床路径,不利于临床规范化治疗的开展,日后应当加强小儿厌食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以辅助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
[1] 张健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和中西医治疗[J].医学综述,2010,16(8):1198-1201.
[2] 杨丽娟,陈爱珍.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60-461.
[3] 孟宪敏,张秀芬.儿童厌食的病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4):409.
[4] 张寅,许春娣,蒋莹,等.小儿厌食的胃动力改变及治疗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2):760-761.
[5] 蒋丽蓉,邓朝晖,张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厌食机制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0):921-924.
[6] Konturek PC,Czenikiewicz-Guzik M,Bielanski W,et al.Involv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neuro-hormonal control of food intake[J].J Physiol Pharmacol,2006,Suppl 5:67-81.
[7] 姜永红,孙远岭.儿童厌食与食欲调节因子的研究[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4):214-216.
[8] 肖满田.儿童厌食症与血硒、锌关系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5):133,127.
[9] 蒋少华,马桂霞,王珉珉,等.厌食患儿血清镁、钙、铁、铜、锌含量测定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8):740-741.
[10]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5-1276.
[11] 刘斐,林洁.小儿厌食古代文献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125-127.
[12] 胡爱国.小儿厌食病因病机探讨[J].河南中医,2004,24(5):58-59.[13] 王霞芳.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J].中医儿科杂志,2007,3(4):28-30.
[14] 曾静雯.小儿厌食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2):157-159.
[15]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6-110.
[16] 陈明英.小儿厌食症证治初探[J].中医研究,2005,18(6):11.
[17]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246.
[18] 刘洪清.葡萄糖酸锌配合吗丁啉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0-11.
[19] 尹小勇.西沙必利治疗小儿厌食症46例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9):6612-6613.
[20] 姚子玉,刘利萍.锌硒宝治疗儿童偏食、厌食18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31):39.
[21] 韦彦成.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联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5):503-504.
[22] 许春娣,邵彩虹,童美琴,等.培菲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2):146.
[23] 欧立平.人血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196.
[24] 孙轶秋,韩新民.江育仁教授“运脾学说”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研究与指导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193-195.
[25] 童桦,童岩.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J].中医药学刊,2005,23(2):365.
[26] 赵希林.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J].健康天地:学术版,2010,4(10):135.
[27] 周黎黎.加味益胃汤治疗脾胃阴虚型小儿厌食症[J].中医儿科杂志,2012,8(1):20-22.
[28] 殷琦侃.桂枝汤在厌食症中的应用体会[J].河北中医,2003,25(10):761-762.
[29] 徐银芳,孙莱莱,范海渊.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厌食50例[J].陕西中医,2007,28(11):1520-1521.
[30] 沈永权,王明金.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儿童厌食症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1,24(3):436-437.
[31] 夏以琳,张志巧,霍莉莉,等.健脾四号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及胃动力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3,30(1):21-24.
(本文编辑:习 沙)
宋辰斐(1988—),女,2011级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研究方向:儿童肺系疾病。
R272;R442.1
A
1002-2619(2014)10-1580-03
2013-10-12)
△ 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儿科,上海 200071
1 上海市闸北区中医医院儿科,上海 2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