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细菌性肝脓肿的CT征象分析
2014-04-01乐建保吴小涛
乐建保,吴小涛
(1.咸宁市卫校附属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2.深圳市人民医院)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上较常见,大多继发于胆管感染或由远处感染性病灶的病原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所引起,临床症状严重,死亡率较高。我们回顾分析经病理、临床证实的15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例,以加深肝脓肿在CT上各种表现的认识并探讨CT检查方法对其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5例病人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69岁,平均46岁,临床上均有畏寒、发热、肝区疼痛及血中白细胞升高等炎症表现。15例病人全部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2 结 果
2.1 病灶性状 平扫15例,共发现脓肿灶17个,其中右叶12个(70.6%),左叶3个(17.6%),同时累及左右叶者2个(11.8%)。病灶大小2~12cm,其中大于10cm 3个(17.6%),小于5cm 4个(23.5%),5~10cm 10个(58.8%)。脓肿大都为圆形、类圆形,共有15个(88.2%),2个为不规则形,有分叶现象。边界不清或模糊的占多数,共13个(76.4%)。
2.2 典型肝脓肿CT征象 平扫显示9例为典型肝脓肿征象,肝实质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中央为脓腔,密度均匀或不均匀,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部分脓肿内出现小气泡,有时可见液平面。增强扫描出现环征,可以是单环,双环甚至三环,单环代表增强的脓肿壁,周围水肿带不明显,双环代表脓肿壁和周围水肿带,三环的出现除了水肿带,脓肿壁有2层结构,外层(中环)一般为纤维肉芽组织,强化明显,内层(内环)由炎症组织构成,强化不及肉芽组织明显。所谓"环征"和脓肿内的小气泡为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
2.3 不典型肝脓肿CT征象 CT平扫6例为不典型肝脓肿征象,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其密度低于肝实质却明显高于液体,CT值20~40HU不等,病灶密度多不均匀,其中散在更低密度区。CT增强扫描表现复杂,表现为:①动态增强早期病灶周围一过性片状或环状强化,持续时间约20s。②病灶较前缩小,是因为病灶边缘强化后与肝实质呈等密度,脓肿壁消失,脓肿变小。③病灶不均匀强化,可见多个环状强化且相互靠近呈蜂窝状改变。④强化持续时间较长,延时5~6min后仍见强化。
3 讨 论
CT对发现肝脓肿敏感性高,典型病例诊断明确,特别是在脓肿内出现气体、液平面,具有较大的定性诊断意义。肝内胆管扩张、积气、结石、膈下积脓等有助于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则需和肝癌、转移癌和囊肿等区分。①肝癌。早期肝脓肿和肝癌均表现为低密度占位,但肝癌强化呈“快进快出”特点,门脉内可有癌栓,常合并肝硬化。此外,肝脓肿抗炎治疗后脓肿缩小,必要时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②转移癌。多发性肝脓肿应与囊性转移瘤鉴别;囊性转移灶往往肿瘤较小,多发,周围无水肿带,大多先有原发灶,无急性感染症状。③肝囊肿。少数脓肿边缘清晰,需和囊肿鉴别。单纯性肝囊肿壁薄,无增强,周围无水肿带等易与肝脓肿鉴别。且囊肿大多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如囊肿合并感染时表现可与脓肿类似,鉴别困难,需结合病史。
总之,CT对肝脓肿诊断很有价值,特别是增强CT扫描,能发现一些较为特征表现,对定性意义较大。我们除观察病灶本身的各种表现外,也应记得其它改变:如肝内胆管结石、扩张、肝硬化是否存在等,同样对定性及鉴别诊断有价值;同时尽量结合临床及其它影像检查方法,使诊断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