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56例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14-08-24王华容
王华容
(咸宁市中医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中,常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麻醉方式因阻滞效果不佳、气管受压等不良反应,逐渐被痛苦小、效果佳的麻醉方式所取代。我们对56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肾、肝和心血管疾病,无精神病患者。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31~63岁,平均(45.5±10.5)岁。112例患者中有6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4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在病史、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静脉注射0.08mg/kg咪陛安定、0.01mg/kg维库溴铵、2.0mg/kg异丙酚麻醉诱导。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且间断性推注芬太尼麻醉方式,静注0.004mg/kg芬太尼完成诱导,进行气管插管,采用微量泵持续静注6~8mg/(kg·h)异丙酚,根据麻醉深浅程度进行间断性推注0.05~0.1mg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方式,给予患者静注瑞芬太尼1μg/kg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采用微量泵持续静注0.1~0.2mg/(kg·h)瑞芬太尼和6~8mg/(kg·h)异丙酚。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维持间断性推注维库溴铵以达松弛肌力效果。手术完成待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情况,包括患者麻醉后清醒的时间、患者恢复呼吸的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15min后的心率情况等,以及患者麻醉后有无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运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咳嗽反射,对照组患者中出现2例咳嗽反射,1例苏醒期躁动,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拔管后15min心率(69.2±5.8)次,对照组(70.6±2.8)次,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相对于传统的颈丛阻滞麻醉,采用全身麻醉[2]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感,麻醉后,患者能快速恢复肌力与清醒,对于手术过程没有记忆,能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瑞芬太尼[3]的主要成份为盐酸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和全麻中维持镇痛。瑞芬太尼是一种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可被纳洛酮所拮抗,不会引起血浆组胺浓度的升高。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可以在1min左右的时间内使血-脑迅速达到平衡,且易在组织和血液中水解,因此维持时间短,起效快,且镇痛作用强,还可以抑制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但瑞芬太尼具有μ型阿片受体类药物典型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和肌肉强直,而停药或降低输注速度后上述不良反应可于几分钟后消失,因此要重视瑞芬太尼的适量使用。
异丙酚[4]是一种短效静脉全身麻醉药,其主要成分为丙泊酚,常与脊髓麻醉和硬脊膜外麻醉同时应用。异丙酚运用在诱导麻醉时,具有迅速平稳,可明显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的优点,诱导性能佳。异丙酚应用在麻醉维持时,具有麻醉深度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强的特点,且停用异丙酚后,麻醉恢复快速,没有明显蓄积,苏醒时间快,与瑞芬太尼联合使用具有更佳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表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术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和麻醉后的反应均比对照组好,且安全可靠性强,患者术后意识恢复迅速,没有显著的咳嗽、躁动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1]卢桠楠,叶西就,纪风涛,等.两种麻醉方式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1,11(06):429
[2]范志康,陈民为.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28例[J].中国药业,2011,20(23):91
[3]代华锋.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0):24
[4]马俊三.论62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7(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