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体会

2014-04-01叶爱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突聋突发性耳聋

叶爱芹

河南鹤壁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鹤壁 458030

突发性耳聋又称突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以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或3 天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且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HL 以上[1]。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临床表现,常伴有耳鸣,耳内闷塞感,不同程度的眩晕等症状[2]。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及精神压力大关系密切。我科于2012 -06 -2013 -06间对76例突聋患者实施药物及物理治疗和心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等措施,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突聋患者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最32~78 岁。伴有耳鸣者51例,伴眩晕者12例。

1.2 治疗方法 按医嘱应用活血化瘀及血管扩张加营养神经药物按时静脉输入或口服。耳鸣者加利多卡因针10 mg,加入100 ml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入(须心电图正常),10 天为1 疗程。同时应用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治疗30 min/次,1 次/d,10 天为1 疗程,治疗1~2个疗程。治疗前先清洁外耳道。用75%的酒精消毒声频发声器头。患者侧卧位,患耳向上。将副极板裹上半干纱布放于枕上听宫穴部位,压紧,黑色面向上。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药液(川芎嗪注射液针40 mg,维生素B1针100 mg,地塞米松针5 mg).将混合液注入外耳道,液平面与外耳口平。把声频发生器头轻轻放入外耳道口,与液面接触。选择模式,调节声频共振频率。根据病情调节超声输出强度和中频电磁波透入强度。让患者手拿微调器,一般以患者耳部有微弱麻感和跳动感为宜。治疗结束后将患耳向下使药液流出,再用棉球擦干残液。

1.3 判定依据[1]根据患者入院与出院时听力图比较结果,按突聋疗效分级标准,痊愈:受损耳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 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不足15 dB。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突聋患者大多数思想负担较重,精神紧张,恐惧,怕失去听力影响正常生活。多数患者入院后表现急躁。情绪不稳。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职业,心理状态等,有无精神压力源,有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并鼓励患者勇敢说出心理各项诉求,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给患者讲解突聋的相关病因及治疗必要性和安全性。态度和蔼,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时询问治疗后的感受。使患者在心理上受重视受尊重。可增加患者于既往治愈患者进行交流,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由于听力下降,在与其谈话时,单侧者应在其耳边谈话,双侧者声调要提高。护理人员要注意语言的整体效果,与突聋患者交流时注意力集中、态度诚恳,并不时加以点头、手势,以增添语言的力度,使患者消除不信任感及消极心理。同时非语言沟通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里护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交流困难者,可使用小黑板.电脑、笔和患者交流。个别患者因治疗时间长,效果不理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耐心疏导患者详细讲解治疗过程和特点。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

2.2 药物治疗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病情变化,积极遵医嘱高血压,糖尿病等控制原发疾病。对静脉输入扩张血管药物时,提前告知用药后可能有的反应,如面红、头胀等。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用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时,提前告知通电后的感受。同时护理人员应操作熟练,调频率、压强要正确。自己先试一下是否通电,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信任。治疗前要详细讲解治疗开始后的感受,如先有通电麻木感,随后耳部有振颤感等。治疗结束,要主动为患者擦干耳道,让患者休息几分钟再起床。主动询问治疗后的感受,大多数患者会有头脑清爽感,耳闷感减轻或消失。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个别患者治疗后效果不错,但因情绪波动如发脾气或生气又出现耳闷耳鸣。因此,保持心情愉快是维持疗效的重要因素。

2.3 康复锻炼指导 在住院期间,嘱患者少活动,多休息。在病情发作时,应平卧休息,避免病床摇动,以免引起眩晕。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迷路水肿、血管病变和迷路窗膜破裂有关。内耳缺血、缺氧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因此发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疲劳,眩晕患者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且注意勿食辛辣刺激性食忌烟、酒及浓茶等。

3 结果

本组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37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8%(66/76)。

4 小结

突聋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康复指导等各项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并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从而有效提高治疗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2]祝惠丽.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0):124 -125.

[3]王延蕾.心理联合护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9):92.

猜你喜欢

突聋突发性耳聋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治疗比较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
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