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火文化浅析

2014-03-31波,刘

关键词:之德易经周易

崔 波,刘 晓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火是我们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万物不过五行,唯有火之一行能够与其它四行相入,火能烧水,亦能熔金,更可焚木生土。稍有不慎,星星之火则燎原也。若能谨慎加以利用,那么烹饪食物、熔化浇铸金属、烧制砖瓦的功劳,皆因火成之。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认识火,扩大火的使用范畴,火也就从物质生产生活领域扩展到精神文化领域,而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中国古代火文化的重要内涵,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火文化。本文将依据《周易》、易经中与《离》相重的卦,以及十翼中与《离》卦相关的文献,来阐述周易中的火文化。

一、在火焰中诞生

火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它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也带来了恐惧和灾难。而控制和利用火使人类文明前进了一大步,可以说是人类告别兽性到人性化的一个标志。中国有着悠久的使用火的历史,《淮南子》:“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金也。日高三四丈,持以向日,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吹之则得火。”在五大洲,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区域中,许多地区都有关于火的神话传说。据不少典籍记载,伏羲氏是较早的神话传说人物,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卷八《周易正义系辞下》:“包牺者,案《帝王世纪》云:大皞帝包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出於雷泽,华胥履之而生包牺。长於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取牺牲以充包厨,故号曰“包牺氏”。后世音谬,故或谓之伏牺。”[1](P271)上面的文献记载是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因为在雷泽附近踩上甚大的脚印后而怀孕,后来生下了伏羲。

在人类对火的使用过程中,才产生那种以把握自然变化与自身活动之间关系的原始卜算现象。这种最初的占卦标准,由对照龟甲或骨头上烧出的纹路走向组成。因此,《荀子·天论》说:“卜筮然后决大事”。与此同时,人们用对自然烧出来的甲骨或者还有石头贝壳等物质材料的裂纹来占卜预测未来吉凶祸福,以消灾解难,发展到人为用火棒在甲骨板上灼洞再观察的占卜行为的出现,不但是人类占卜水平,包括占卜所用材料、占卜方法、占卜的成效日就月将的折射,而且还表明古人不管是在其生产生活,占卜预测,还是在抽象出来的文化中,对火的运用和认知能力在日趋成熟。

从占卜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在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可以感觉到由火焰中产生,并内涵着火性的那种古老意识灵魂的存在。《周易》中就有“火是化育万物”的学说。

二、《周易》卦解火文化

朱熹《周易本义》曰:“‘离’,丽也。阴丽于阳,其象为火,体阴而用阳也。物之所丽,贵乎得正。”[2](P99)《易经》中的《离卦》以及与“离”有关的几个重卦中,对“火文化”进行了周祥的阐发,以下例举三卦以约略说。

(一)《离卦》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离的意思为丽,即附丽,依附。附丽是普通现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都存在着附丽关系,就拿人来说,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生活在社会中,总要有所附丽。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会依附他人,依附天时,依附地利,在思想上要坚守正确的信仰,理想上有要合乎实际的崇高追求。所有这些都是人之所附丽。同时,所依附的人、事、物必须是正的,这样才能亨通有利。畜牝牛,吉。牝牛是柔顺温顺之物,人在确定了正的附丽对象之后,要养成象母牛那样柔顺的德行,非一朝一夕可成,要经过长久反复的砥砺方可。

“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离”的意思就是“丽”,“谓附丽也”。日月高高的挂在天空,即附丽于天;百谷草木生长于地,即附丽于土地。同理,“万物莫不各有所丽,天地之中,无无丽之物”。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孤立存大的事物。当然,人也不会例外。程颐《周易程氏传》“在人则为所亲附之人,所由之道,所主之事,皆其所丽也。”[3](P169)“重明”,指上下卦体而言。下离上离,离为明,故曰“重明”。象征人具有非常明智之德,人有重明之智慧。“丽乎正”,正是卦之二、五两爻,主要的则是六二以阴居中得正,为附丽于正道。意为所附丽的对象可以不同,但必须是守正,人应该是正直的人,事应该是正大光明的事,物应该是正物,道应该是正道,而非歪门邪道。若如此,自然可以化民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实现天下大统。《尔雅》曰:丽,附也。王弼云:丽犹着也。同时,在与《离卦》有关的重卦中,如《同人卦》:离,亦三画卦之名。一阴丽于二阳之间,故其德为丽,为文明,其象为火,火日,为电;《未济卦》:水火不交,不相为用。《周易正义》:“离为火,为日,为电。”[4](P310)此一节广明离象。为火,取南方之行也。为日,取其日是火精也。为电,取其有明似火之类也。

(二)《同人卦》

《杂卦传》:“同人,亲也”。从卦象上看,上乾为天,下离为火,“天在上者也,火之性炎上,与天同也”,故曰“同人”。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不说天下有火,也不说火在天下,而说天与火,是说天在上,火在下,火性炎上,天与火,本是异物,二者却有相同的一面。君子观此卦象,要从中认识到事物,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道理,用以指导实践,从而“以类族辨物”。从而达到分析辨别事物,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

大象传曰:同人卦下离火,上乾天,天在上而火炎上从之,是其性同也,天火两相亲和。故曰,天与火,同人。九家易曰:乾舍於离,同而为日,天日同明,以照於下,君子则之,上下同心,故曰同人。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故于同人象见,以‘类族辨物’也。”[5](P71)

“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柔指六二、乾指九五。六二是卦中唯一的阴爻,是成卦之主。就全卦来说,主要靠它实现同人。它以阴爻居阴位,得其正位,而且又得中,具有与人各同的条件。但是,光是柔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必须“应乎乾”,有乾与之相应,天之行,天之道,其表现为刚健无私。常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有乾配合它,它才能同乎人。“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文明以健指就卦体上乾下离而言。上乾为刚健,下离为文明。文明指内卦之德。刚健九五之德,中正指六二与九五两爻居中得正而相互应。刚健则无私,文明则考察事理,中正则无偏。刚健、文明、中正,这些都是君子所应遵循的正道,三者皆俱,便是“君子正了”。是君子而行正道,自然会实现“天下大同”。李光地《周易折中》:“程《传》,至诚无私,可以蹈险难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德也。又以二体应其义,有文明之德而刚德,以中正之道相应,乃君子之正道也。文明则能烛理,故能明大同之义。盖健德但主于无私而已,必有文明在先,而无所知无不明。”[6](P87-88)

(三)《明夷卦》

夷者伤也。夷的意思为伤。从卦象上看,上坤下离,象征“日入于地中,明伤而昏暗也”。昏君在上,明者受伤。在“明夷”之时,日不是出于地上,而是入于地中,在此时应该认识到艰难困苦,要有应对各种艰难的思想准备;要坚守正道,保持贞操,这样方可有利。

李光地《周易折中》:“程《传》,内卦离,离者,文明之象。为人内有文明之德,而外能柔顺也,昔者文王如是……当纣之昏暗,乃明夷之时,而文王内怀文明之德,外柔顺以事付蒙大难。而内不失其明圣,而外足以远祸患,此文王所用之道。”[7](P151-152)以内外卦体构成,内卦是离,离有文明之象。外卦是坤,坤有柔顺之象。表明一个内心有文明的大德,而外在能够柔顺的人,就如过去的文王一样,纣王暴政,天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样文王也不免遭殃,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城,故“以蒙大难”,然而文王在蒙受大难之时依旧保持内文明,外柔顺,正因如此,虽蒙大难,却免于祸害。程颐:“明所以照,君子无所不照,然用明之过,则伤于察,太察则尽事而无含弘之度。帮君子观明入地中之象,于莅众也,不极其明察而用晦,然后能容物和众,众亲而安,是用晦乃所以为明也。若自任其明,无所不察,则已不胜其忿疾,而无宽厚含容之德,人情睽疑而不安,失莅众之道,适所以为不明也”也即君子观明入地中之象,认识到临民治众应用晦而明,表面上是晦,实际上是明。这也是众常说的“人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三、生生不“熄”的火文化

孔颖达《周易正义·第二论重卦之人》以伏牺既画八卦,即自重为六十四卦,为得其实。八卦既为:乾、坤、震、艮、离、坎、兑、巽,由此自重为六十四卦。周易六十四卦中,由火与天、地、山、泽、雷、风、水七卦相重组成的卦有十四,再加离卦,共十五卦。其中易经上经有五卦:天火同人卦,火天大有卦,火雷噬嗑卦,山火贲卦,离卦;易经下经有十卦:火地晋,地火明夷,风火家人,火泽睽,泽火革,火风鼎,雷火丰,火山旅,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易经卦序中上经的最后以坎和离来进行收尾。易经卦序下经的最后以坎卦和离卦的重卦,水火既济,火水未济为终结。以天地开端,水火收尾。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天地为万物的起始,而水为生命起源,火为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向前演进的基础。从最早的钻木取火开始,到现代工业发明电,再到现在的科技(电子),都是火的延续和演进。

由此可以看出,在上经讲天体世界和自然生命世界规律的三十卦中,由离卦与其它七卦中的几卦相重而得出五卦,而在下经三十四卦说明人类世界和个体生命世界规律中有十卦与火相关。易经上经与火相关的卦比下经中与火相关的卦少了一倍,从上、下经与火有联系的卦的数量,似乎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易经中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相较于火对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影响更大。易经六十四卦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卦中有火光,而这些事物将是光明的、温暖的、充满生机的。火在易经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可以用易经的五行组成。反过来说,火是易经五行的组成之一,与其它四行构成缜密的逻辑体系,火与易经息息相关,易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几个不同时期的华夏文化,而火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火已经成为华夏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符号。在社会沿革的历程中,与火相关的现象,它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具体事物,而是蕴涵着巨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以迥异的方式显现着特定的精神文化,民族性格、审美等。火一样的升腾,火一样的生生不“熄”,离开火何谈中国大道之源易经的文化。

[1]孔颖达.周易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89.

[3]程颖.周易程氏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5]李鼎祚.周易集解[M].成都:巴蜀书社,1991.

[6]李光地.周易折中[M].成都:巴蜀书社,2006.

[7]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之德易经周易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易经·序卦》探微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人生“十不得”
甜甜的“蝴蝶茧”
常修“四为”之德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周易》与《孙子兵法》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